敢闯新路的文学“创客”

2024-04-28 08:29解志熙
书屋 2024年4期
关键词:清华创客文学

解志熙

我不知道“创客”这个词目下还流行与否,但记得它确实曾是一个热词,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间是相当流行的,那也正是我初识丹飞的时候。最近我看了丹飞自述其二十年来出版策划工作的文集《书中藏有你走过的路》,觉得重新起用“创客”这个词来概括我对丹飞的总体印象,也许是最适当的——查查网络流行词汇的解释,说“创客”是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丹飞不正是一个善于选择、敢闯新路的文学“创客”吗?

丹飞天生就是一个不循规蹈矩、不走寻常路的人。他1993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同时辅修法学,研修心理学。显然,身为工科生的丹飞对人文学科有著广泛的兴趣,他随后更发现自己最大的兴趣在文学方面,于是在“工科优胜”的清华,他做出了非同寻常的选择——转向文学:先在1999年离开工作一年的水利行业,重回清华大学,读人文学院编辑学第二学位。主要授课人之一的徐葆耕先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伊始毕业于清华水利系却留任清华教中国革命史,后来成为著名编剧、复建清华文科的主要负责人。他开办的“编双”班,为爱好文学的清华学生打开了文学之门,如丹飞所说的:

某种意义上,“编双”存续的那些年连缀起了清华的“文脉”,乃因入读“编双”的学生来自理工为主的各系,这种半路出家的选择如果要给一个理由,只能是出于对文学的真爱。徐葆耕老师成了我们的主要授课老师之一。他的写作课也是我最爱上的课,因为离文学(创作)最近。(见丹飞《我在清华遇到的八个人》,引自《清华校友通讯》2019年第一期(复七十九辑))

由此丹飞获得了双学位,以及江苏《少年文艺》少年创作奖、学业优秀奖学金等数种清华大学奖学金、北京市高校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2001年,丹飞又以学业第一的成绩保送清华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其间获得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学术新秀提名奖,学业仍是第一,一个文学研究者的路正等待着年轻的丹飞。

我认识丹飞就在这个时候——那时我调入清华不久,正赶上丹飞那班新研究生入学。这些同学大多是各重点高校推免来的,在同学中丹飞是真正的“老清华”,他对外来的同学热心相助,绝无骄傲之态。而当同学们争选“著名”导师的时候,丹飞又厚道地礼让着同学,并不在意导师名头的大小。在专业学习上,丹飞更展现出了多方面的才华。他修过蓝棣之、格非、罗钢等老师的课程,写的课程论文都颇有自己的心得。记得他给我的一份课程论文,是用形式主义美学手法解读著名现代诗人卞之琳诗作《尺八》,显示出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与此同时,丹飞在创作上更表现出敏捷的才思,常有清新的诗歌、美妙的散文发表,且出版了自己的诗集,还编选出版了《清华九十年美文选》等十几本书。那时我忝任中文学科的带头人,与研究生们接触较多,亲眼见证了丹飞在学术和文学上的成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信他在学术上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让我惊讶的是丹飞随后又一次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本来,以丹飞的才气和能力,是不难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顺利毕业,并进一步深造,从而成为一位专业的文学研究者的。这也是老师们的一致期待。可就在临近毕业之际,丹飞却毅然决定以文学创作和文学内容市场化为志业,放弃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而转身进入出版业,从事文化创意工作,以便更好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这在丹飞是深思熟虑的决定,老师们当然很惋惜,但劝告无效,只能尊重他的选择。

事实证明,丹飞的这一次选择是非常成功的,从此他在文学出版、文化创意产业里如鱼得水,做得风生水起:先是在2004年进入贝塔斯曼亚洲出版公司工作,表现很出色,并且积累了经验;做编辑二十六个月后转任磨铁总编辑,后又担任漫友副总编辑、大望创作中心副总、中文在线17K小说网副总经理、凤凰壹力总编辑、奈目艺术空间总经理、大美教育投资总监、艾特副总裁……迅速成为文化创意行业的著名独立策划人,做出了多方面的成绩。

第一个方面的显著成绩,就是丹飞作为富有金点子的创意策划人,在引进外来文化产品、促进众多网络作家与出版传媒的合作中,充分发挥出善于出谋划策、善于沟通协调的中间人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交流与创意产业的发展。诸如对美国著名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廊桥三部曲”终结篇《高原上的探戈》、爱尔兰著名作家约翰·班维尔2005年布克奖获奖作品《海》等欧美重要作品之引进,对《后宫·甄嬛传》从网络连载小说到出版实体图书后进一步出售影视改编版权、实现影视化的华丽转身之推动,以及协助安波舜对《狼图腾》除院线电影之外全版权资产出售之策划……就是其中的荦荦大者。

第二方面的成绩,乃是丹飞个人创作的起飞。二十多年来,丹飞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并未忘记个人的文学创作梦,而尽可能忙里偷闲,写作不辍,创获也不小。迄今丹飞业已出版诗集《五月的流响》《那时美丽女子》《我是数过一万朵雪花的人》,小说集《下一站爱情左转》及儿童读物多种,并且还有好几部中篇、长篇小说及散文集有待出版,委实是成绩斐然,尤其是其新诗自成格调、情思隽永,赢得了评论界的好评和诸多文学奖。

第三个方面的成绩,就是丹飞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人,对网络文学和文化创意产业做出了诸多亲切的观察、内行的评论和冷静的分析——这集中体现在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中。我高兴地看到,在这些文章中丹飞充分发挥了他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眼界,所以议论纵横,颇多切中之论。我尤其欣赏的是丹飞作为网络文学和创意产业的热闹场中人,却常有冷静乃至冷峻的批判性反思,这是殊为难得的。比如,丹飞准确地指出,得益于网络的发达,文学网站四处开花,大大降低了文学的“市场”准入门槛,减少了人为的文人圈子限制,使更多人可以自由进入文学生产和文学市场,大大地解放了文学的生产力,使文学写作变得更为自由,从而显示出不同于纸媒文学出版界的特别活力和魅力;但丹飞也敏锐意识到,网络文学的最大问题是容易类型化、同质化,容易形成跟风趋同的现象,因此他也反复提醒写作者、策划者、出版者,尤其是作为文学内容漫长“长尾”的影视、动画、游戏业主脑们,把重心放在内容的用心创新和人性的深入开掘上,谆谆告诫同行们:

我所谓独立策划人、作家(影视改编权)经纪人、写作者、词曲作家、微电影网络剧出品人、视频节目主持人身份,无不围绕着“内容”二字。影视总的体量虽然逐年在攀新高,与实业、网络公司、游戏公司、新媒体企业的体量或盈利能力不可比,尽管如此,各业态还在削尖脑袋往里钻,乃由于影视的聚光灯效应和传播效果、品牌影响力的放大效应。我经纪成功的数十个影视剧改编权,以及我与其他“书人”融合若干其他业态合伙投资的“大望”所孵化的《狼图腾》动画电影及全版权取得的成功,以我的切肤之感,文化创意产业的精髓就是“内容产业”,而内容产业的CPU无疑是文本——书。“书人”的重要性就此浮出水面。

在热衷造势、花样翻新的网络文学和文化创意产业,这是难能可贵的清醒之论。在我看来,丹飞对网络文学作品、文化创意产业、出版界走向、书店业、独立策划人等新兴职业的观察和分析,無疑会成为将来研究这二十年来文学史和文化史的重要参考文献。至少对长期局限于校园的我等书斋学人来说,读了这些文字的确增长了许多见识,拓展了自己的文学视野。我乐于承认,读这些文章让我感到,那个聪明过人的弟子丹飞又回来了。

丹飞是个重感情的人。他为了文化创意活动而走南闯北,心里还是忘不掉北京、忘不掉清华园。在2011年的一篇文章中,丹飞深情地诉说道:

北京我是要回去的,但促成我返京的一定是个上佳的契机。我返京的目的也是对北京冬天的眷恋,对北京金秋的向往,顺便把北京的春夏给爱了。从1707年即已建园的清华园,迄今已有304岁,清华也刚刚度过自己的百岁校庆。……我在清华求学十年,其间学了水工建筑本科、法学(辅修)、编辑出版双学位、现当代文学硕士(学历),职业的源头活水即来源于那里,最好的青春留在了那里,因此感情匪浅。离北京近一点儿,离清华近一点儿,更多是心理“归位”的需要。

自那之后又是十年过去了,在外闯荡的丹飞事业有成,却迟迟未能北归。我与丹飞也是阔别许久之后,才在2021年10月的一天重会于北京。在那前一天我接到丹飞的电话,他说最近到北京出差,想见我一面。次日我们就在清华东门的一家咖啡店见面了,我欣喜地发现丹飞不同于那个在校时清瘦温文的书生形象,给人格外健壮开朗、生气勃勃之感,但人还是那么谦和、有情有礼。我们随意闲话往事,突然丹飞笑着对我说:“解老师,我这次见您,其实是因为偶然在网上看到有人说您当年‘坑了一个研究生,让他没能完成论文拿到学位,失去了好出路,人生被‘毁掉了。我想您一定纳闷自己到底‘坑了哪个学生,说不定为此而不安呢,我这次来就是要亲口告诉您,那个据说被您‘坑了的无名氏,指的就是我。但是解老师,您不要有什么不安,其实包括您在内的老师们对我都挺好的,没有任何老师‘坑过我。至于我放弃写论文,转行做出版、搞创作,那是我反复思考后的决定。我想让您亲眼看看,我的人生挺好,没有毁掉。”我其实并不介意那些闲话,但还是感谢丹飞的宽慰,更欣慰丹飞的事业有成,打心底为他高兴,相信他的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那么,祝贺丹飞事业更有成,也欢迎丹飞随时归来——即使一时不能回京工作,也能抽空回自己的文化老家看一看,回自己的母校清华园转一转。

猜你喜欢
清华创客文学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我们需要文学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敢想 敢做 我们是创客
清华,北大,我来啦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