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儿啊,你快些跑

2024-04-28 08:29程丹梅
书屋 2024年4期
关键词:弗里德普鲁士海姆

程丹梅

特蕾丝婶婶推荐给我一本关于马的书。

特蕾丝婶婶是我德国先生的亲戚,我们走得很近。虽然她比我大一个辈分,但是她在职业上的成功和她开放的性格让我很喜欢。从我认识她起,她就一直留着亚麻色的短发,她的标志性打扮是在羊绒毛衣的鸡心领口那里系一条与服装颜色搭配的小丝巾,显得干练漂亮。她邀我参加过她朋友圈的围猎活动,也请我喝过她的下午茶。我们一见面都会说说新鲜事儿,她不久前的新鲜事儿则是正在阅读一本写马的纪实小说。“你一定要看,而且我保证你会喜欢的,”特蕾丝无比肯定地说。

我虽也喜欢动物,但绝不是她那样的马迷。我跟她说我看过的最好的关于马的名著要数《马语者》,她说她也看过,但她推荐的小说是纪实性的。“很不同,你看就知道了。下次见面提醒我给你,”她说。

特蕾丝婶婶刚从动物医生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所以我知道她很享受有闲暇时间看闲书。

一辈子爱动物的特蕾丝婶婶,愿望很简单也很干脆:她是个马迷,退了休后去学驾马车!当然她自己就拥有马和一辆马车,所以她要推荐我去看那本关于马的书也就不奇怪了。

特蕾丝婶婶虽然会骑马,但是驾驶马车她还要学,而且德国的马车驾驶执照课程据说有四十多个教学单元,考试由实践和理论部分组成。有了执照,你才可以在德国指定的道路和小径上驾驶马车。

特蕾丝婶婶的马车,是那种马套子连着纯木车体的,车体两边有如栏杆似的高扶手和供驾驶者坐的靠背。我见过一张照片,她坐在一个木车上,前面有一匹骏马,拉缰绳的样子很飒爽。那时,她正看着镜头笑。是的,这对于一辈子都跟动物打交道的她有什么难的呢?

其实将马当作自己的朋友的不仅仅是特蕾丝婶婶。在我所居住的德国北方,骑马的女孩儿随处可见,尤其是森林边上的平原上,那里有整片整片的马场。而在我的视野里,通常马场总是一片绿色。我知道那是因为德国北方的天气湿润而不寒冷。所以,冬天也总是绿草如茵。

我看见的马场通常都是用木栏杆围起来的,每天都会有十多个女孩子聚集。女孩儿们清一色的黑毡帽,齐膝的长筒马靴,样子很帅。她们大都从不同的方向,或骑着自行车来,或开着车来,或走路来。因为她们都住在小城,相对比较近。总之,她们来的时候,已经是全副武装了,所以,她们在清静的大街上一出现,就成了一道十分亮眼的风景。

女孩子们不顾别人的目光,她们目不斜视的自信神态来自被她们驾驭和驯服了的马。这是典型的德国女孩子,她们很少流露出害羞或扭捏的样子。

她们把自己心爱的枣红马、白马、棕马,纷纷从马厩里牵出来,然后,从一个类似于休息室的屋里取出一直存放在那里的铁桶和塑料桶,桶里面装有硬刷子和马所需要的营养品、食物等。因为马有时要拉肚子,所以要喂给它们药,有时还会给它们喂苹果。于是,我们知道,马不一定只吃草。

马被女孩们牵出来的时候是快乐的。它们快乐的时候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要打一个响鼻,而是乖乖地跟着主人走,走到马厩外边去。特蕾丝婶婶最知道马有怎样的感情,她常用坚定而充满热情的语调告诉我,马认得出你是谁,尤其是你抚摸它的时候,那时,它们乖极了,它们在体味你的脾气,是好的还是坏的,是急躁的还是有耐心的。有时你度假回来,它一开始有些疏远你,可是,不一会儿,它就知道,哦,是你回来了呀!

当骑马的女孩儿是新手时,她只在圆形的马场上一圈又一圈地练习她的技术,一旦她已经能控制马的脾性时,教练就放手了。于是女孩儿开始结伴同行,再往后,就是独自骑马散步了。

德国北方有许多森林小路是专门供骑马人行走的,路口会有个牌子。那些路往往很深,像一个深深的巷子似的,植物茂密而浓绿,如果有一缕阳光射进林子的话,身穿骑马装坐在马上的女孩儿就是最美的一幅画。

当然,并不年轻但也英姿飒爽的特蕾丝婶婶,坐在马车上,手握缰绳,直视前方的样子也很美。

终于,我拿到了特蕾丝婶婶的书,书的名字叫《来自特拉克纳的少年弗里德海姆:一次驾着马车的逃亡》。

特拉克纳?这个地名引起了我的注意。对,就是东普鲁士时期特拉克宁村附近的种马场,那里培育东普鲁士温血马。培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纪的条顿骑士团时代。据说,当时条顿骑士团在施崴肯矮马的基础上培育出了军用马,1732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拥有马场的皇家特拉克纳马学院。七年后,弗里德里希·威廉国王最后一次巡视东普鲁士,他充满成就感地将马场赠送给了他的儿子并寄予了很大希望。有记录显示,次年成为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王储当时在给妻子伊丽莎白·克里斯蒂娜的信中这样写道:“国王非常慷慨,将种马作为礼物送给了我,这给我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利润。这是一份非常好的礼物,他给了我世界上最大的恩惠。”

可见,种马在当时欧洲的重要性,特别是它能带来的经济收益或许比今日的宝马车还要引人注目。特拉克纳种马场成了普鲁士种马最重要的来源,很快因饲养优雅和精力持久的马儿而享有盛誉。多种资料显示,到了十八世纪末,人们关注的焦点又回到了军用马匹的饲养上。那时普鲁士有一个著名的马术大师兼种马经理伯夏德·冯·瑜亭根,如果谁说他的马受过瑜亭根的训练的话,那是很了不得的事。在马场的鼎盛时期,马场还拥有近一百四十平方公里的牧场。据说十九世纪的阿拉伯和英国纯种马都被用来改良该品种。这也意味着在二十世纪初,特拉克纳马的纯种比例约为百分之五十。

不骑马的人大抵是不了解特拉克纳马的。《文化论坛·东部欧洲》介绍该种马时这样说:优雅、聪明、坚强、耐骑,乐于表演,性格坚强,运动能力强——来自东普鲁士的特拉克纳马具有很多优秀的特征。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特殊类型,持续存在了三百多年。德国《马匹杂志》中曾以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的金牌和银牌数量来证实特拉克纳马的力量。1936年、1984年、2017年,都是特拉克纳马赢得金牌的奥运会年度。

从特蕾丝婶婶那儿拿来的书不是简单介绍马匹的书,而是一本惊险出奇的历史纪实,主人公是两个十多岁的少男少女。1944年10月,那是二战即将结束前在东普鲁士的一天,十五岁的少年弗里德海姆在祖母的葬礼上发现,大家都在谈战争。他听见有的大人说元首(即希特勒)完全知道怎么做,他不会让国土失去一分一厘……大家都将信将疑。母亲、婶婶和小弟弟、表兄弟姐妹、邻居和神父都在慌乱地讨论什么时候该逃走……少年弗里德海姆因为没考上高中,只能学职业,所以干脆就在东普鲁士特拉克纳贵族庄园著名的驯马场当了学徒。他开始的任务是打扫马场,喂马,同时也借机学骑马。弗里德海姆的骑马教练是他爸爸的远房亲戚,很看好这个外甥。男孩知道亲戚所服务的正是以驯马和繁育马种而闻名的由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西大帝创建的马场,为的是给普鲁士军队培育军马……在参加完祖母的葬礼返回后,弗里德海姆发现自己所在的种马场完全空了,人和马在战争逼近的消息下惊慌失措地逃走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养马场的院子里,那里只剩下他。空荡荡的偌大马厩里,听起来有些诡异。突然,在马厩灯笼的照耀下,一匹马终于出现了,它扭曲的影子让少年弗里德海姆打了个寒战。马慢慢地向他走来,然后停在他身边,轻轻碰了碰他的胸口……”少年认识它,它叫考杜拉,曾在育种马棚里,是一匹四岁的小母马。书中描述:“它是一匹漂亮的中等体型的母马,在它生命的过去四年里,它在马群中表现得很好,不特别具有攻击性。它和大多数人也相处得很好,但它有强烈的正义感,任何与它打交道的人都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有一次,当一个骑手骑着它时,那人的手很硬,缰绳很短,并且无视它想要向他表明它對这一事实感到不安的所有迹象,它突然像骆驼一样躺在骑术场上。无论是责骂还是乞求,它都不肯站起来……”马居然是这么有性格的生灵!

书中对于特拉克纳马的外形描绘有很多:高大、壮硕,皮毛光滑油亮、深棕色,眼睛明亮,鬃毛整齐,长尾帅气有力……只是不知是否比埃文斯《马语者》里的那匹叫“巡游者”的种马还要凶悍、健壮、聪慧。《马语者》中有段描写我印象很深:“安妮所看到的马有一张脸庞——朝圣者的脸……铁口罩后面是朝圣者的眼睛……”还有描绘汤姆所训那匹马的一段:“它沿着竞赛场一圈又一圈地跑,踢起飞沙,大声喷着鼻息,甩动脑袋,高高竖起垂在臀后挥动的尾巴打着圈,在风中咻咻然拂动……它一直带着那么恐惧、那么迷人的神情锁住焦点,片刻也不曾游离……”“那么迷人的神情!”

书中关于少年和马的交流,描写得既生动又活泼:“我的上帝啊,你怎么来这里的?其他的人和马儿都到哪里去了?”少年问小母马。当然考杜拉不能回答。它蹭他。它饿了,弗里德海姆赶紧为它找饲料,同时他也感到很孤单,偌大的马场只有他与这匹小马了,他们何去何从?就在这时,马厩的门开了,一个美丽的少女骑着马着急地走进了马棚,她正是这个特拉克纳的贵族庄园主的女儿,十二岁的艾德穆特,她也是一个好骑手。原来她和家人跑散了。

就这样,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决定开始一场自己驾车的逃亡!

“那天早上,小母马考杜拉似乎对枪声和炮声以及远处的火光无动于衷。它立即答应了两个孩子快快跑的要求……”书中这样写道。

在长达一千公里的冰天雪地里,两个孩子驾驶马车在充满战时危险的道路上奔跑。人们看到两个孩子勇敢驾驶马车,都大为惊叹。他们沿路找空房子,到有马圈的地方取草喂马,使用那些因逃难没来得及带走而留下的东西。有一个细节说明了当时人们慌忙逃走的情形:很多人家的墙上都留下了一块白色,显然那里曾挂着全家福的照片……

当少年偶然从一个农场女主人那里得知了他的师傅率马队所去的目的地时,便和女孩儿也兴奋地朝那里奔赴,却被一辆辆军车和沿途所见拉回了现实。“您没准备吗,万一战争开始了呢?”一个军人这样告诉他说。很令人回味的是,那时还有不少人盲目相信希特勒。

马车走了五天五夜,奇迹出现了,在艾萝的大马路上孩子们居然碰到了驯马师傅!师傅告诉少年,他接到命令带三个马圈的马出发,他惦记着参加祖母葬礼还没回来的弗里德海姆,但马场负责人对他说:挽救马匹最重要,那个男孩就让上帝保佑他吧。就这样驯马师带着八百匹马分十个小队,每队八十匹出逃了。

在艾萝,弗里德海姆亲耳听到了人们对希特勒的怀疑:圣诞节第一天夜晚,一个军人模样的人站在大门口和女主人拥抱后小声说,他中午必须回军队。随后他的声音变大了,变急了,而且有些抱怨:一些地区保不住了,还要挖多少走向魔鬼的墓穴呢!起码得让十四岁的孩子回家过圣诞吧!第二天弗里德海姆便看见身穿便服的警察带着军人来了,说是查这家本该服兵役的儿子的逃跑事件的。女人哭泣说没看见。但是几天以后,小女伴艾德穆特就在马圈发现了食物和两个藏起来的十四五岁的青少年。他们是在被逼着挖坟墓的途中逃回来过节的。驯马师傅从收音机传来的消息中得知苏联军队正步步逼近,便决定带领所有的马和人员离开。一路上,他们看到了德国部队带着波兰和法国俘虏,推小车逃难的人群徒步向西部转移,还有不少受伤的士兵。天上飞机轰炸,逃难的人在零下二十五摄氏度的途中冒雪行进。驯马师傅在带领人马越过冰冻的哈夫海时对他的马队喊道:“大家都注意,我希望今天我们尝试尽快离开这个地方,再一次从海上走。现在太慢,我每个小时都在算,俄国人什么时候会过来,或者空中袭击……”“您说什么?”一个被安排在弗里德海姆马车上的受伤军官怒斥师傅:“您怎么会跟您的人马说这些神经病的话?领袖(希特勒)完全控制局面,一直如此,最多会有一些撤退。您这么散布流言,小心你的脑袋!我会马上向元首报告的!”驯马师傅没有害怕,他回答道:“军官先生,那么请您从我们的马车下去,去您的元首那里吧!祝您一路平安!……”后来他们到了俾斯麦儿媳的庄园,那时她不确定自己的命运,把脖子上的项链摘下送给了女孩儿艾德穆特。

在逃难中,弗里德海姆曾与一些差不多大的孩子被抓到了离前线七十五公里处的地方,说是要为祖国打仗,最后他逃跑了。在一个熟人的庄园里,他惊异地听到主人对战争的看法:德国挑起这场战争后,造成那么多死亡与仇恨、那么多瓦砾与废墟,那么多文化和建筑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无法想象以后怎么重新建立……

终于,两个孩子到达了女孩母亲的所在地,整整半年与母亲去联系的女孩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一天,一个英国军官来到女孩母亲的住所,让她听收音机,从里面传来的是播音员的声音:“领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为德国抗击而牺牲。4月30日,领袖选好了接班人。”英国军官立即驳斥:“胡说,希特勒是手枪自杀,其夫人是饮毒自杀……”

虽然二战是贯穿这本书的主轴,而且从中也读得到德国普通人对二战的一些看法,但是两个孩子的机智与驾驶马车的本领令人叹为观止。特拉克纳马最后得以延续也与驯马师傅的功劳有关。

那么那些特拉克纳马的命運如何呢?无巧不成书!就在我读了特蕾丝婶婶借给我的书后不久,我就见到了特拉克纳马。当然不是在东普鲁士,而是在德国北方石荷州的一处。

那是一个春天,我从波罗的海湾回来,经过一片瑞士山风景般的草原和山坡后,转道来到一个叫潘克庄园的地方。当晚我要在这里过夜。

与很多德国有年代的贵族庄园很相仿的是,庄园入口处一左一右有两节断垣石墙,一条石头铺就的中心路,延伸到深处。庄园里很静谧,湖水波光荡漾,白天鹅在岸边栖息。但最深处有一排房屋引起了我的注意,它看上去像是上个世纪或许更早的平房,红砖白窗,而且就在一处池塘的对面,很讲究、很体面,也很神秘。

不走近不知,这里居然是一排马厩!

什么样的马如此高贵,以至于它们在马厩里不是群养,而是独门独户?养马人看上去也很特别,完全不同于一般马场的饲养员。看了这里的介绍方知,这里养的正是那种特殊的马:特拉克纳马!

突然,我听到有一匹马在打着响鼻!

是一匹高大帅气的马!它将有着黑色齐鬃的脖子伸出窗外。我走过去看到了它壮硕的身躯:它是棕色的,而且皮毛锃亮——我发现它跟书里描绘的那种最古老的骑乘马品种完全吻合。

果真,这里饲养的正是从特拉克纳来的种马后代,书中描述的那批马最后就到了这个终点站。

当然我也想到了特蕾丝婶婶的马。我打听过,特蕾丝婶婶的马虽不在种马之列,但也很聪明并且调皮。而且就在最近,我听到了一则特蕾丝婶婶和好友乘坐马车遛弯儿的事儿:一天,特蕾丝婶婶和好友一起乘马车出门,当然是自己驾车。那天风和日丽,是驾驶马车郊游最好的时节。好友也是骑马爱好者,自己拥有一匹小矮马。这一天,朋友就把她的小矮马套在特蕾丝婶婶马车的后面,在乡间的田野旁漫步。特蕾丝婶婶很熟悉这片地方,尤其是马路四周的房屋与风景。她告诉朋友说,前面就要经过一户大庄园,那家有两只很凶的大狗,平时都被关在栅栏内,路过那里不要惊慌。可见特蕾丝婶婶根本不把它们当回事,而且那两只狗通常也只是在看见特蕾丝婶婶和她的马车经过时吠那么几声。特蕾丝婶婶的好友也是爱动物的人,还觉得特蕾丝婶婶这么提醒她有点小看了人。

就在特蕾丝婶婶和好友一边欣赏德国北方的田园风光,一边聊天时,突然两条大狗大吼着冲了出来,并且直奔两位女士的马车。被突如其来的冲击吓着了后,马立即惊了,随即奔跑起来,而且来了一个急转弯,将车上的特蕾丝婶婶甩到了旁边几米以外的田地里,又将那位好友抛到了马路中央……特蕾丝婶婶还能动弹,她赶紧打急救电话,救护车很快将她们拉到了附近的医院。因为特蕾丝婶婶是落到农田里,那里土地松软,所以她只受了点轻伤,但她的好友则摔断了肩骨。

特蕾丝婶婶担心无人驾驶的马车会四处奔跑造成交通事故,就四处打电话询问。傍晚,马场来了一个电话,对她说:“放心吧,你的马已经自己驾着马车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一匹小矮马!”

我就要还特蕾丝婶婶的书了,我会和她谈论读这本书的体会,当然更重要的是亲耳听她驾驶马车的故事。

猜你喜欢
弗里德普鲁士海姆
海姆立克急救法
“加密货币之王”在巴哈马被捕
妈妈的“守护天使”
没有你
没有你
阿曼达·塞弗里德十年之后又见苏菲
“海姆立克急救法”发明者病逝
普鲁士18世纪对华贸易银币初探
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
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