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特征、策略及要点

2024-04-29 10:50罗巧星
教育观察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师应教学活动幼儿园

罗巧星

(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建瓯,353100)

提问作为教师的基本教学行为,可以在教师“教”与幼儿“学”之间架构沟通的桥梁。提问可以引发幼儿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促进幼儿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幼儿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1]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境,设计出符合幼儿思维特点、具有一定价值导向且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问题,这是教师有效提问的前提和基础。[2]同时,教师还应根据自身数学教育专业素养,不断提高提问的能力,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了解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经验和发展水平,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问题。[3]有研究表明,在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方法,以清晰明了的语言向幼儿提问,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教师让幼儿在主动思考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已有经验和知识进行思考,让幼儿在交流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4]

当前,有关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两方面。第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理论研究,已有研究聚焦数学教育的理论、数学课程、数学活动设计、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等。第二,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研究,其中包括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及存在的问题。许云平指出,教师在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5]目前,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教师提问仍存在问题,如提问质量不高、提问方式不合理、提问与幼儿已有经验联系不紧密等。教师缺乏有效提问策略成为制约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究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特征和策略,并提出若干实施要点。

一、有效提问的特征

有效提问具有目的性、合理性、针对性、正确性、综合性、启发性、开放性、逻辑性和逆向思维等特征,能引发对方思考、激发对话的兴趣,有助于解决问题或获取所需信息。[6-7]

第一,目的性。有效提问是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问题以有效度与时效性为依据进行判断。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以明确问题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为目的。在问题的影响方面,目的决定教师的提问方式。明确问题的目的,强化问题的针对性,有助于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在确定目的之后,可以针对不同的幼儿提不同的问题,问题会更具针对性。因此,目的性是有效提问的特征之一。

第二,合理性。有效提问要符合逻辑和常理,即问题的本质可以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在符合问题背景和目的的情况下,合理提问可以促进交流。

第三,针对性。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问题要符合数学教学的实际,避免含糊不清的表述。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本质,给出更准确的回答。

第四,正确性。高效的提问要求教师对数学问题或要求进行精确表述。精确的问题有助于幼儿了解问题实质,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第五,综合性。有效提问需要思考一个问题的所有层面,以防止漏掉关键信息。一个综合性的数学问题可以激励幼儿给出更全面的回答或解决方案。

第六,启发性。有效提问可以启发幼儿对数学的思考,并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助于促进师幼互动,引发幼儿思考,启发幼儿给出具有深度性和创造性的答案。

第七,开放性。有效提问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是”“否”来回答问题,而应采用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提问可以拓宽幼儿的思维和提高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第八,逻辑性。高效的提问要求合理进行逻辑的论证,并把握问题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有逻辑地提问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了解问题的内部逻辑,提高解答的合理性。

第九,逆向思维。切换视角,用逆向思维引导幼儿思考数学问题的实质及可能答案。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幼儿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创造性的想法和解答方案。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围绕主题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在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主题内容。例如,在“圆的认识”中,首先,教师以“幼儿园里有哪些圆?”的问题开始提问,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等理解“圆”是什么,并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认识圆。其次,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幼儿园里的圆有哪些特点?”进一步引发幼儿思考,为幼儿进一步探究“哪些是圆的”做好铺垫。最后,教师选择主题内容时需要注意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匹配,否则会导致教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思考的情况。

(二)注重提问技巧,给予幼儿思考空间

在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技巧,减少提出低层次问题,如:“你是怎么想的?”“你想到了什么?”而应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幼儿思考的高层次问题,如教师在“数与代数”教学活动中提出“你能想办法把两个同样大小的球放在同一个盒子里吗?”,这一高层次问题不仅能引发幼儿思考,还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注意提问方式,要提问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图形与形状”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你们是怎样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以此激发幼儿的回答兴趣。

(三)注重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兴趣是幼儿主动探究的前提,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幼儿进行积极主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8]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并通过积极互动、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交流合作等方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认识阿拉伯数字”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让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并思考动画片里有哪些数字,从而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与动画片之间的联系,引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设计问题,启发幼儿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活动内容特点及教学目标要求等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出符合儿童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四)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发展

幼儿期是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材料和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如在“数与计算”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帮助幼儿理解“一个数”和“相同数序”的概念;在“几何图形”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帮助幼儿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边组成的”。其次,教师要在有效提问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解决问题。如在“统计”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帮助幼儿整理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在“分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在“数轴”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和“2”,通过让幼儿数数来理解数字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提问氛围。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独特需要,要采取灵活、开放的提问策略,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有效提问的要点

(一)问题设计是否合理

教师应思考问题设计的目标是否合理,问题设置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若发现问题目标不明确,或与教学内容不符,应对问题进行适当调整;若发现问题难度过高或过低,需要适当调整问题难度,适应幼儿学习需求。[9]同时,教师应思考问题设计的内容是否合理,即问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规律。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低,幼儿思维更多表现为具象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问要合理。例如,在设计“比高”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提问内容分为“比高”和“比矮”两个层次,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提问。此外,教师应思考问题设计的策略是否有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运用提问策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

(二)提问目标是否明确

教师在备课中应反思哪些问题有明确目标,哪些问题没有。如果在备课时发现自己提的问题没有明确目标,或问题与教学内容不符,在备课时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10]例如,在“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重点提问10以内数的相关问题,提高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提问。例如,幼儿对具象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选择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的问题,如果提问过难或过易会影响幼儿的思维发展和活动兴趣。

(三)提问方式是否恰当

提问方式是指教师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形式向学生提出的特定学习任务或教学活动形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思考提问方式是否得当,即教师要思考提问方式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如在“比高”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比高”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语气、语调和节奏是否恰当。此外,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提问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当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使用温和、肯定、鼓励式的语气,如果发现提问方式不恰当,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提问方式。

(四)学生反馈是否积极

课堂教学效果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产生的结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反馈是重要环节。教师应思考学生反馈是否积极,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是否积极。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或环节反馈不够积极或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改进。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幼儿为本,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以成人的视角和标准看待幼儿。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总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效提问能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有助于幼儿突破思维定式。在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有效提问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幼儿集体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教学活动幼儿园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我爱幼儿园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