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及控制措施分析

2024-04-29 15:38王仕祺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农药残留控制措施农产品

王仕祺

摘 要: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是影响其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农药残留的具体危害,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旨在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推进我国农产品生产规范化、农业发展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农产品;农药残留;控制措施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ontrol Measure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pesticide residu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quality and safe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hazards by pesticide residues,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ntrol measure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food safety, and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tion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pesticide residues; control measures

1 農药残留的危害

1.1 危害人与动物的健康

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会导致人畜慢性中毒,增加食用者患癌风险,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畸形、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类疾病等。农药残留超标严重时,还会引发急性农药中毒,直接危害食用者生命安全[1]。随着各类化学药剂大规模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农产品农药残留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屡见不鲜,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性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1.2 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品质

农药的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预防了农作物病虫害,进而提升了农作物的总体产量。然而,过度或不当使用农药却带来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农药的使用是提升土地生产力的关键手段。然而,其有效利用率却普遍偏低,导致大量有害化学成分在土壤中残留,进而对土壤造成污染,加剧了农药在土壤中的积累,更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甚至引发减产或绝收的严重后果,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

1.3 污染环境

目前,我国农药利用效率低下,加之农田管理技术的滞后,使得农药在自然环境中广泛扩散,已成为水域污染的主要诱因之一。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已对我国地下水的整体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一问题尤为严峻。由于农药的吸收利用效率低下,大量农药以不同形态滞留于地下水体中,这不仅损害了水体的质量,更对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禁用药物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湖南省为例,2023年第4季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抽检的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药材等农产品合格率均超过97%,通过检测,并未发现三氯杀螨醇、甲胺磷等禁用农药成分,农产品质量安全显著提升[2]。2001年,原农业部在全国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各级农业部门以蔬菜中高毒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控制为重点,着力解决人们最为关心的高毒农药等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区域,所监测的农产品及农药种类更加广泛,有效提升了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国农业农村部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31个

省份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蔬菜的总体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7.3%,部分产品合格率高达100%[3]。

3 农产品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产品质量完全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3.1 农药施用不合理

农民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对于农药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然而,现实中许多农民对于农药的性质、作用机理和使用方法了解有限,导致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超量、超范围使用的情况。例如,在病虫害发生后,一些农民为了迅速控制病情,可能会选择使用高浓度的农药,甚至在不了解农药残留期的情况下就进行施药,这无疑增加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一些农民还存在对农药的盲目信任和依赖心理,认为只要使用农药就能解决所有病虫害问题。这种心理也导致了农药的滥用和误用,进一步加剧了农药残留问题。

3.2 外部环境的影响

农产品农药残留受到复杂多样的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包括天气条件、土壤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其他环境因素[4]。天气条件如高温、低温、降雨等直接影响农药的分解速度和残留量。土壤条件中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类型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降解和迁移,进而影响农产品中的残留量。水文条件主要涉及灌溉水质和地下水流动,灌溉水中的农药浓度和地下水的流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药在作物和土壤中的残留。此外,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和大气污染物等其他环境因素也会对农药残留产生影响。这些外部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成为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管控的挑战。

3.3 检测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农产品的大规模种植尚待深入推进,主流模式以个体种植为主,呈现出产品种类繁杂、种植面积细碎、产量相对较低、分布广泛、生产与成熟时间不一等特征[5]。这种现状导致农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化的销售渠道,进而使得售前检测面临巨大的挑战。尽管我国正努力增强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力度,但许多地区依然存在检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农业、质检等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协作,相互间的检测结果互不认可,不同部门间标准不统一。同时,受限于資金短缺,农残检测人员难以获得定期的专业培训,致使现有检测技术水平有限。在基层检测工作中,常用的仪器多为便捷式农残速测仪,这类仪器主要用于蔬菜的定性测定,且多数设备较为陈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待提升。当前广泛应用的胆碱酯酶抑制法农药残留速测技术,虽然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但其检出限较高,容易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从而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4 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控制措施

4.1 规范农药使用

为规范农药使用、改善农业生态并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需从多方面着手。①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禁使用禁用的高毒性农药,并依据相关准则合理使用农药。通过优化农药配比,减少使用量,降低作物对农药的依赖,同时确保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避免收获未过禁毒期的农作物。此外,还需重视种植环境的污染防治工作,并加强科学用药知识的普及,指导农户科学用药。②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建立省、市、县三级的农业技术网络,通过建设示范基地,推广新农药,逐步替代高污染农药。农业部门的农技推广中心在此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益,同时控制农药残留。③推广生物防虫技术,利用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或天敌等自然手段治理虫害,维持农田生态平衡,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采取综合农业技术措施,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其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进一步降低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④需从源头把控农产品农药残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产地环境质量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大力整顿农资市场,严格监督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并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支持环保项目,减少工业污染对农业生态的影响,从根本上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

4.2 完善农产品检测体系

对于农残检测技术,其未来的发展应走向高度专业化、效率快捷化以及管理信息化。各部门间必须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以减少冗余工作,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各级检测主管部门需致力于完善各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特别是在市、县、乡镇等基层单位,探索并确立适合当地蔬菜农药残留情况的检测方法。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高低对农药残留结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对检测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最大限度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政府应进一步加大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如为现有检测人员提供继续学习及技能提升等平台与机会,通过提升薪资待遇等方式引进高水平检测人才。同时,应加大在检测仪器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提升当前检验检测机构的硬实力。对于检测人员而言,应持续深入创新研发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与方法,增加抽样数量、检测范围以及种类,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全面掌握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情况。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上市农产品需进行严格的审查,一旦发现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坚决禁止其出现在市场当中,最大限度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4.3 加强综合防控指导

为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并提升其效用,应当从根源上解决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针对农作物面临的病虫草害,应坚持“预防为主、多元防控”的植保策略,通过提前进行监测预警,实现综合防治替代单一的化学防治手段。要充分利用自然的病害控制能力,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协调运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例如,在设施蔬菜的种植中,推广夏季休茬期的高温闷棚技术和防虫网阻隔等防治技术。与此同时,要加大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力度,并优先选用那些豁免制定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僵菌等。这些生物农药没有规定的安全间隔期,也没有限量标准,因此使用后不存在残留超标的问题,对农产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人畜安全均具有重要保障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更有效地减少农药使用,同时提高控制效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4 加强农药全环节管理

为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实施严格而细致的监管。在农药生产环节,严格把控农药的生产数量,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农药的品质达到标准,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同时,对于那些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必须坚决予以淘汰,以降低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的潜在威胁。在农药销售环节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打击违规销售行为,确保农药经销商和零售商遵守法律法规,不销售假冒伪劣农药和禁用农药。同时,还需完善农药追溯制度,使得每一瓶农药的来源和流向都能得到清晰的记录,以便于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追溯到源头。在农药使用环节,要对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违规使用农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农药使用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确保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从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5 结语

当前阶段,我国正积极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向现代化、绿色化的生态农业转变,这一转变过程需要科研人员、政府人员,以及农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要致力于农药的科学、合理施用,不断深化食用农产品的“违规治理、药残控制、品质提升”等行动,保障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环节都能得到严格的质量管控,真正让公众吃得安心、吃得健康、吃得营养,进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万聪,杨佩,廖军利,等.2021年天门市种植业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情况及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7):150-152.

[2]伍国斌,邝雅婷,陈卓豪.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状况调查报告[J].现代食品,2023,29(6):138-142.

[3]何小萌.蔬果类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和控制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1):38-39.

[4]李小东,郭凤利.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影响[J].吉林蔬菜,2023(2):124.

[5]秦立新.农田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研究进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1):111-112.

猜你喜欢
农药残留控制措施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
浅析土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杀菌剂嘧菌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