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之逻辑推理

2024-04-29 08:26陶兴国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逻辑推理逻辑民族

陶兴国

话题导入

语文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烛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国家,这是外交中的逻辑;林庚细致辨析“木叶”的内涵与使用的场合,这是文艺鉴赏中的逻辑;王安石以雄辩的论说驳斥对变法的非难,这是治国理政中的逻辑。逻辑可以让我们化繁为简,去伪存真,洞察问题本质,写出深刻的考场作文。

范本呈现

谦 让(节选)

◎梁实秋

考让座之风之所以如此盛行,其故有二。第一,让来让去,每人总有一个位置,所以一面谦让,一面稳有把握。假如主人宣布,位置只有十二个,客人却有十四位,那便没有让座之事了。第二,所让者是个虚荣,本来无关宏旨,凡是半径都是一般长,所以坐在任何位置(假如是圆桌)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利益。假如明文规定,凡坐过首席若干次者,在铨叙上特别有利,我想让座的事情也就少了。我从不曾看见,在长途汽车车站售票的地方,如果没有木制的长栅栏,而还能够保留一点谦让之风!因此我发现了一般人处世的一条道理,那便是:无需让的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在该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在应该不让的时候,则必定谦让,于己有利,于人无损。

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一只梨的大小,虽然是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其重要或许并不下于一个公务员之盘算简、荐、委。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谦让作为一种仪式,并不是坏事,像天主教会选任主教时所举行的仪式就蛮有趣。就职的主教照例地当众谦逊三回,口说“nolocpiscopari”,意即“我不要当主教”,然后照例地敦促三回,终于勉为其难了。我觉得这样的仪式比宣誓就职之后再打通电声明固辞不获要好得多。谦让的仪式行久了之后,也许对于人心有潜移默化之功,使人在争权夺利、奋不顾身之际,不知不觉地也举行起谦让的仪式。可惜我们人类的文明史尚短,潜移默化尚未能奏大效,露出原始人的狰狞面目的时候要比雍雍穆穆地举行谦让仪式的时候多些。我每次从长途汽车的售票处杀进杀出时,心里就想先王以礼治天下,实在有理。

(选自《梁实秋散文》,有删改)

优秀习作

操故事巨椽,谱时代华章

◎吴宇鹏

历史长河滚滚而去,淘尽尘沙,留下故事精华。这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故事,存在于童年入睡前的童话,存在于经典书作之间。它们推动了我们的成长,帮助我们表达沟通,刻画出一个民族的形象,显现出强大而又深刻的力量。

故事以微言见大义,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并启迪智慧。从《亡羊补牢》到《东郭先生与狼》,从《黔驴技穷》到《井底之蛙》,一则则寓言故事让我们在耳濡目染中涵养智慧。近代鲁迅通过《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揭露旧时代吃人的丑恶面目,震撼了读者的内心,促使他们冲破旧时代之思想牢笼。同样,当我们阅读故事时,心灵为之触动,命运也可能因之悄然改道。故事会塑造并影响我们的世界观,是我们行动的动力和源泉,推动我们开辟新的人生道路。

故事将抽象事理具象化,赋予它具体情境,帮助我们表达沟通。回溯历史,先秦诸子百家说理喜欢设喻。君可见,《孟子》阐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时以孺子将入于井之事,推及人之四端;《庄子》通过“不龟手之药”的故事,哂宋人“有蓬之心”。他们以一故事来说明事理,使道理浅显易懂。可见在我们的表达和沟通中,故事起着非常重要乃至不可替代的作用。

故事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刻画了民族形象。我们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中临摹出一张中华民族事在人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画像。屈原投河、苏武牧羊、左宗棠带棺赴疆等故事,闪耀着不息光芒,被千古高歌。历史上或忠义或柔情的故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我们的华夏基因,民族血脉在骨子里根植。

故事的强大力量在当下依然重要。我们要继往开来,创新性地传承和转化故事,筑牢民族文化基石。河南卫视融古创新,《唐宫夜宴》《祈》展现了故事的力量、璀璨的精神。然而我们也须提防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故事的力量危害社会。我们须擦亮眼睛,谨慎辨别,才能使故事之力为正途所用。

故事的巨椽已传至新时代青年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故事的力量,闪耀民族光芒,谱写时代华章!

【广东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

众说纷纭

黎天妤:梁实秋先生的《谦让》一文熟练运用假言推理。针对社会上盛行的谦让现象,作者做了两个假设:假如位子只有十二个,客人有十四位;假如有明文规定,凡坐过首席若干次者,在铨叙上特别有利,则谦让的情况就少了。由此批判了一些人的处世方式,引发下文的议论。

石哲豪:梁先生不愧为大家,能从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中提炼出新的观点,来论证自己的主张。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历来被认为是谦让的典范,但在梁先生看来,这不符合小孩的利益观,从而得出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的推陈出新、辩证思考值得我们学习。

郑乐琪:吴宇鹏同学的作文开篇明义,亮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论述了好的故事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沟通,可以刻画民族形象。由个人到社会,层层递进,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中给予读者美的享受与哲理思考。

段语嫣:吴宇鹏同学思维缜密,逻辑论证能力很强。如第二个分论点提出“故事将抽象事理具象化,赋予它具体情境,帮助我们表达沟通”后,就运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列举了《孟子》《庄子》中是如何通过讲述故事来阐述道理,由个别到一般,推论出“在我们的表达和沟通中,故事起着非常重要乃至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结论。

李承乐:吴宇鹏同学不仅归纳推理运用得十分娴熟,演绎推理也用得非常自如,如在论证故事“刻画民族形象”时,先提出论点,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列举了一系列神话故事来说明故事中蕴含着民族精神。严密的逻辑推理增强了作文论证的力度。

陶老师:从这两篇文章可以看出,我们若能有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写作时就能根据命题要求准确地构思行文,写出文思清晰、思想深刻、发人深省的作文。

技法点睛

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会讓我们的思考更缜密、作文构思更和谐、论证更条理更深入。要使作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学会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如归纳推理,即根据个别事实、经验或观察得出普遍规律,从而做出结论;演绎推理,即在已知的前提条件下通过推断得出结论;类比推理,即从两个事物已知的相似处推测未知的相似处,从而得出结论;假言推理,即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推理。

其次,要学会采用合理的论证方式。论证,就是用恰当的论据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规范的论证总是包含由多个判断构成的逻辑链条。恰当地运用逻辑推理,可以加强论证的合理性,提高论证水平。

最后,要注意语言的严谨,避免出现逻辑错误。如“我爱读外国文学,尤其是爱俄罗斯的、拉美的、古典的。”这就犯了划分标准不统一的逻辑错误。

同学们若能合理地利用逻辑推理去构思行文,一定会写出逻辑严密、思想深刻的作文。

猜你喜欢
逻辑推理逻辑民族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我们的民族
逻辑推理初步思维导图
逻辑
创新的逻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小议逻辑推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多元民族
再谈立体几何教学中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