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园林在绿化养护管理中的实践

2024-04-30 00:18张善政聊城市鼎鑫园林科技示范园有限公司山东聊城252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24年9期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植物园林绿化

文/张善政 聊城市鼎鑫园林科技示范园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引言:

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所以,人们开始对城市园林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为了能够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休闲空间,各地政府对于园林建设工作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相应的园林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复杂性也在不断提升。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降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面的成本开支,提高原料资源的利用效率,创建节约型园林成为一项主导性观念。

1.节约型园林概述

节约型园林是一种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绿色园林形式,它强调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园林设计和规划还需要兼顾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必须要遵循自然的生态原理,保持生物多样性,合理布局植被和水体等元素,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此外,还要通过科学管理、合理运用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园林建设和维护的效率,降低成本。需要强调的是,节约型园林不仅仅追求视觉感官上的美观,更注重园林本身的功能和综合效益。一些只关注表面效果,忽视园林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资源消耗的控制的园林类型,并不属于节约型园林的范畴。总的来说,节约型园林以其体现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满足人们需求、经济合理、高效实现建设、持续性强等特点,成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绿化养护管理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园林资源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利用园林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目的在于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绿化养护管理是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做好了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才能使园林景观得到有效维护和保护,同时也能够延长园林资源的使用寿命。在进行这些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园林的生态特征,采用绿色环保的方法,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1]。

3.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对策

3.1 树立科学的生态养护管理理念

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被建设为园林绿化,成为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传统园林绿化往往存在着浪费资源、缺乏生态意识等问题,不能满足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创建节约型园林,从建设、生态和养护等方面统筹考虑。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者应当具备生态养护管理的理念和知识,了解植物生长、病虫害防治、养护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时刻关注环境变化和科技发展的动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园林管理人员应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园林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沟通和协作,与各相关部门和社区居民进行联系和合作,共同推进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提高养护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为了推广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需要政府、人员和技术的协同努力。政府可以加大投入,支持和推广新型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鼓励各地区创新实践。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和规范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行业的发展;在人员方面,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为技术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技术方面,需要积极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的技术方案,提高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2]。

3.2 资源合理利用,保护措施到位

3.2.1 土地合理绿化措施

土地方面的合理绿化措施包括墙面、房顶、垂直和立体绿化。这些措施能够在城市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创造更多的绿色生态环境,并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其中,墙面绿化可以将建筑物的外墙装饰成绿色植物墙,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和降低噪音污染;房顶绿化则能够充分利用空旷的房顶,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垂直绿化则可利用城市建筑物外墙或道路隔离带等空间,进行立体式绿化,不仅节省了空间,还使城市更加美观;立体绿化则可在城市建筑的楼宇、桥梁或隧道等空间上进行垂直植物栽培,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3.2.2 加强隐性分散空间利用

为了提升城市的美观程度和绿化覆盖率,应该充分利用城市中那些分散的、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空间,例如街角、马路周围以及立交桥底等。通过对这些地方实行合理的植被栽种和绿化工作,可以将它们转变成美丽的景观,同样也可以增加城市的整体绿化面积。如此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在街角设置花坛、在马路周围栽种绿化带,可以为行人提供一个愉悦的步行环境,并且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同时,在立交桥底部进行绿化,不仅可以提供一个清新的休憩空间,还能有效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3.2.3 完善绿化制度

为了更好的保护城市的绿化环境,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针对管理和保护的范围,需要将重心落在对城市广场、公园、小区和绿化林地等重点绿化区域上。对于那些滥用绿地、改变绿地性质和用途的行为,应该坚决予以处罚。同时也需要严格把控城市绿地的总面积,确保不会出现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的情况。在管理方面,应该制定《城市绿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绿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确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对已建成的绿化工程,应当加以严格审核,确保其达到相应的绿化标准和质量要求[3]。

3.3 绿化养护管理的节水管理

3.3.1 丰富灌溉水源

为了实现节水灌溉的良性循环,应该利用各种自然界中的水资源,包括雨水、中水、河流水以及城市污水等,丰富城市园林灌溉用水来源,在城市绿化园林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灌溉。首先,可以充分利用靠近城市园林的河流水源。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设置抽水装置,将河水引入园林绿化区域,满足植物的灌溉需求。如此不仅可以节约自来水的使用,还能够有效利用可再生的河流水资源,减少浪费。其次,城市园林还可以利用城市污水进行灌溉。采取合适的处理工艺,将城市污水转化为可供园林绿化使用的水资源。此种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污水处理的问题,还可以为城市园林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同时,对于园林而言,污水灌溉还具有一定的养分补给作用,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展。除了利用外部水源,还可以通过对灌溉设施的创新来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化。传统的喷灌方式存在一定的水资源浪费,而采用滴灌、渗灌等新式灌溉措施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此外,集雨性园林植被可以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有效地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在城市园林的规划中,应该积极引入集雨性园林植被。例如,下沉式绿地是一种常见的集雨技术,通过设置下沉区域,使雨水在绿地内得以集中存储,并渗入地下水层供植物吸取和利用。如此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3.2 合理选择灌溉方式

在园林植物的灌溉中,喷灌方式被广泛采用,因为它具有许多优点。一方面,喷灌可实现均匀的灌溉,确保每个植物都能得到适量的水分供应。这对于园林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可以维持植物叶片的湿润和鲜嫩。另一方面,喷灌水流平稳,不会对植物造成过大的冲击和损害。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植被特点,需要选择适合的喷灌方法。对于低矮的地表植物,可采用地埋式喷头,确保草坪等植物能够充分获得水分;而对于偏高的乔木植物,可选择高射喷头进行灌溉,以满足其高度需求;灌木则适合采用低射喷头。此外,还可通过使用移动喷头与胶皮管,把灌溉范围拓宽到管道难以铺设的区域,充分利用中水资源。但是,喷灌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4]。在干旱气候下,喷洒的水滴极易受到风的影响而漂移,使得灌溉效果下降。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近年来出现了微灌技术,如微喷灌、渗灌与滴灌等。相较于以往的地面灌溉技术,微灌技术具有巨大的优势,如可以精确控制水量和灌溉时间间隔,根据植物的需求进行定量供水,避免了过度灌溉。此外,合理的微灌系统设计,能大幅降低水滴蒸发与胶管渗漏导致的水资源浪费。不仅如此,微灌技术还能减轻对植物的破坏。对于处于开花时期的植物来说,传统的喷灌或者是地面灌溉方式可能会使花朵淋水,甚至导致花朵掉落。而使用微灌技术,比那可将水直接送到植物根部,避免了这种破坏,而且节约了人力劳动和用水量。

3.4 病虫害的控制

园林的植被丰富,为各类病虫害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容易滋生繁殖。园林植物中若是存在病虫害,不仅会降低植物的产量和品质,还会使得植物变得虚弱、易受环境影响和其他病害的侵袭,甚至死亡。所以,应该高度重视病虫害的控制,在园林养护中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在选择农药时,应优先选择毒力较低、安全性较高的农药,并严格遵守使用规定。农药的喷洒应该具有规律性和规模性,尽量避免过度施用和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污染。同时,在使用农药时应格外注意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服、手套等,防止误伤人体。也可以考虑使用天然、有机的防治方法,例如利用一些益生菌和有益昆虫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对于不同类型的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例如在苗期应采取预防为主、加强营养管理和增强植物免疫力的方法;而在成长期则可以采用适当的化学农药或者物理防治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预防为主,是病虫害防治的首要原则。在园林养护中应加强对园林环境的管理和维护,保持园林地区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枯萎、变质的植物和垃圾等,减少病虫害滋生的机会。同时,也要加强对植物的观察和检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的持续传播和发展[5]。

3.5 园林植物选择

(1)丰富地被植物种类,减小草坪种植面积,可以为园林建设带来多样性和生态效益。相比于单一的草坪,地被植物具有更丰富的形态、颜色和纹理,能够为园林增添层次感和变化。同时,地被植物相对于草坪来说,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较少,养护成本也相对较低。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地被植物,可以有效改善园林景观的可持续性。

(2)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栽植大规格苗木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大规格苗木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和快速的景观效果展现能力,可以快速营造出成熟的绿化景观。然而,选择大规格苗木时需要注意平衡成本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过度追求规格的增大可能导致苗木移植成本的增加,并可能破坏树木原生地的生态系统。因此,在种植大规格苗木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成本、可行性和生态保护的原则。

(3)乡土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选择乡土园林植物可以有效地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减少对外来植物的依赖,降低养护费用,并且有助于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此外,乡土园林植物还能够展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风貌,为城市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效果,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和美感体验。

(4)园林作为一门艺术,需要通过色彩搭配、布局设计和空间组织等手段创造出令人愉悦和舒适的环境。色彩的选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植物的布置要根据景观的需要进行整体规划,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美感。此外,园林景观还可以通过香气、触感和声音等方面的设计,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因此,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除了追求经济效益,也要注重营造艺术化的园林环境,使人们在其中能够获得美的享受。

3.6 园林植物的修剪

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修剪对于园林整体的美观程度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园林内部植物的修剪,可以使园林更加优美、宜人,同时,也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园林的绿化覆盖率,净化空气和增加氧气含量。在进行园林植物修剪时,不能过度修剪植物,应该尊重植物的生长规律,保证植物能够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和养料吸收。过度修剪会导致植物失去自身生态功能和抵御外部环境的能力,因此应当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性,采取适当的修剪方法和时间。适宜的修剪可以使植物形态更加美观,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拔芽和除残花是常见的修剪方式。拔芽可以有效控制植物生长的方向和速度,促进植物新陈代谢,提高植物的营养吸收能力,从而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除残花则可以促进植物花期的延长和重新开花,增加园林的观赏价值。修剪时需要掌握最佳时机,以获得最好的效果。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需要进行修剪,如春季适合修剪落叶乔木、夏季适合修剪常绿乔木、秋季适合修剪灌木等。此外,应该注意修剪方法和工具的选择,以确保修剪对植物的伤害最小化。

3.7 园林绿化管理中采用节能措施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中采取节能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夜间照明是园林绿化中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的环节之一。因此,园林需要在夜间开放时,照明的合理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园林照明方案设计时,应尽量选用节能型灯具,如LED 灯、卤素灯等。这些灯具具有高效、稳定、寿命长等特点,在使用时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了照明成本。同时,制定合理的照明计划,采取灵活的开关策略,根据不同季节、天气情况和光照变化,调节开/关灯时间,进一步减少能源的浪费,达到节能的目的。对于与城区有着较远距离的郊野公园或者是高速公路绿化,由于缺乏电能和管网建设成本较高,可以通过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满足照明、灌溉方面的需求,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此外,还可以使用反光与荧光类材料制作园林小品、指示牌等,不仅更促进节能型园林的建设,又能创造别具一格的园林景观,实现环保与美学的有机结合。

3.8 积极推进绿化垃圾的废物循环利用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会产生一定的垃圾,若是直接运送至垃圾填埋场,既会增大垃圾处理压力,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废物循环利用的方式来解决。垃圾中的有机物可以进行高温发酵堆肥处理,在堆肥过程中,有机物会被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有机质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作为肥料直接应用于园林绿化中,同时也能归还基质,为园林植物的健康成长提供养分。此外,堆肥还具有调节土壤酸碱度、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保水性等作用,有助于提高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在园林建设中,可以选择使用当地特色材料和传统工艺,如此既能减少工程造价,还可以凸显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增加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因为使用当地材料可以避免长途运输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植物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材料可以制作成堆肥、覆盖物、景观雕塑等,用于园林绿化和美化。此外,这些材料也可以被用于制作绿色建材,如木质板材、木质砖块等,在建筑领域中得到应用。通过这些措施的推广和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减少浪费和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多方面的管理措施,能够让节约型园林在绿化养护管理中的作用更为突出,既能够有效保证城市实现生态平衡,还可构建更为舒适、宜居的环境。并且,在实行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时,必须要注重植物的生长规律,引导更多的人投身到管理工作中,以此为创建节约型园林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节约型园林植物园林绿化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节约型园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