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蓝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2024-04-30 04:58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湖南农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水葫芦水渠化学防治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凤眼蓝为雨久花科植物,又名凤眼莲、水葫芦、水浮莲等,起源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1901年作为花卉从日本引入中国台湾,20世纪初期,在台湾、广东、广西均有水葫芦野生种群发现。20世纪50—7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逸生扩散。被列入新发布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国内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地。

一、主要特征

1.生物特征 水上部分高30~100厘米,甚至更高。茎具长匍匐枝。叶基生,呈莲座状,宽卵形、宽倒卵形至肾状圆形,光亮,具弧形脉;叶柄中部膨大,内有多数气室。花紫色,上方一片较大,中部具黄斑。蒴果卵形。凤眼蓝以无性繁殖为主,萌芽期为3—5月,开花期为7—10月,果期为8—11月,12月下旬开始枯萎,腋芽能存活越冬。

2.主要危害 凤眼蓝大量生长会造成河道堵塞、影响航运、阻碍排灌、降低水产品产量;与本地水生植物竞争光、水分、营养和生长空间,破坏本地水生生态系统;凤眼蓝植株大量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同时,滋生蚊蝇,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3.分布区域 常生于湖泊、溪流、池塘、水渠、水库或河道等。

二、防治策略

凤眼蓝生长旺季为8—12月,7月开花之前是防控的关键时期。根据凤眼蓝生长的不同生态环境以及为害程度,结合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化学和生态措施,减少凤眼蓝对经济和环境的危害。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①水旱轮作。有条件的农田实行水旱轮作,可有效防控凤眼蓝。②晒塘。对于较封闭的池塘生态环境,可在夏季或秋季排干塘水晒塘,晒塘时间一般不少于4周。③灌溉拦截。通过水渠给农田灌溉时,在水渠入水口加设过滤网,防止凤眼蓝植株进入农田。

2.物理防治 ①人工打捞。在凤眼蓝点状、零星发生区域,可采用人工打捞的方法进行防除。②机械打捞。在凤眼蓝连片大面积发生区域,可采用船只机械打捞进行防治。③物理阻截。可在水域出水口或入水口、河流流速较缓慢河段,设置阻截带或拦截网,既可集中打捞清除,又可以阻止凤眼蓝随水流向下游扩散。

3.化学防治 采用化学防治时,应根据凤眼蓝生长的生态环境和除草剂的持效期等特点,谨慎地选用除草剂和喷施方法。①水稻田。可每亩用草甘膦异丙胺盐40克兑水30升,或五氟磺草胺5克兑水40升进行均匀喷雾。②沟渠、池塘。每亩可用咪唑乙烟酸50~100克兑水40升,或草甘膦120克兑水30升进行定向茎叶喷雾。禁止在水环境敏感区域使用化学药剂防除。

4.生物防治 当最低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可在凤眼蓝大面积发生区每亩释放1500~2000头水葫芦象甲成虫进行防治。

四、注意事项

人工打捞或机械打捞时,应把水面的残枝清除干净。对打捞的凤眼蓝植株,应采取暴晒、深埋、沤肥等无害化方式进行处理,防止植株或残枝再次生长繁殖扩散。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时,应在施药区设置明显的警示牌,避免造成人或牲畜中毒。

猜你喜欢
水葫芦水渠化学防治
第一次走水渠
水葫芦
我夜晚沿着水渠而上
基于无线遥控的水葫芦清理装置的设计
水葫芦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水葫芦的秘密
最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