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家湖公园改造设计研究

2024-04-30 05:40陈航
花卉 2024年6期
关键词:设施植物文化

陈航

(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64)

0 引言

尹家湖公园位于大冶城市东部,南北贯穿整座城市与之平行,西面紧邻大冶市主城区,北侧靠近城市金融商务中心,东侧为大冶北站,区位独特,交通便捷,是大冶市对外的旅游门户、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尹家湖公园绿地于2016 年建成,近年来湖泊东岸城市近郊地块快速发展成为城市新区,现状湖岸公园基本绿化功能已经不能够满足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绿地活动更丰富多样的需求,因此亟待对尹家湖片区配套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

尹家湖片区沿岸全长约13.5km 范围,为环尹家湖区域,项目地块建设总面积约92.32hm2。由于湖泊两岸建设时序不同、设计风格不一,需要考虑将尹家湖东、西两岸融合,包括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沿岸区域的提升与贯通,配套管理服务设施的提档升级[1]。

1 项目建设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特色产业将重整旗鼓再出发,将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尹家湖公园的提升是建设“美丽大冶”的具体实践。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新的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市民居住环境的需要。结合现状条件对场地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优化地块结构,完善服务设施,梳理场地文化脉络,充分发掘文化内涵,通过城市精神的传承,城市文化的演绎,城市文旅的打造,形成大冶新名片,对大冶集中建设“六个城市”具有重要意义[2]。

2 项目现状和提升策略

2.1 现状问题

2.1.1 主题杂糅,功能缺失

尹家湖公园紧邻城市道路,建设用地内侧地势较为平坦,中心为尹家湖湖泊水体,风景资源良好。目前园区内已经建设了市民广场、禁毒主题和养生主题园,同时融入了书法碑林、刺绣、湿地等文化,但主题过多,地块分割,弱化了场地的功能。项目作为尹家湖商务区核心地块,周末游客量较大,园区内有一定的停车场、公厕等设施,但商业设施、避雨设施和活动设施严重不足,现状设施多为陈旧及破损,不能满足周围居民文化休闲的使用需求。

2.1.2 道路混杂,布局粗放

现状公园大框架已基本形成,有路网、观赏节点、绿化等要素,但存在道路不通,环道衔接不畅等问题。地块目前建设的沿岸道路包括健身道、木栈道、石板路、汀步等多种形式,虽然类型丰富,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环线,尤其滨水区域环道更加混乱,存在多处断头路,缺少连续性;布局没有精细化,缺少吸引点及停留点,导致场地的利用性较差。

2.2 提升策略

2.2.1 串联游线,优化道路

利用周围主要的居民出入口和集散点考虑交通问题,对沿岸道路进行合理分级分类,形成闭合的环线,游客和市民在此游玩体验及畅通出行并互不影响,道路的安全、视线等问题都纳入设计中。对各区域功能区合理布局,高效利用场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休闲活动、游览体验、文化娱乐等需求。

2.2.2 尊重场地,彰显文化

尊重场地及周边山水格局,以此作为背景,合理组织空间视线;把大冶市的矿冶文化、青铜文化、古建文化等文化主题贯穿植入在重要的观赏节点和设施中,从整体规划和局部细节设计上体现出文化氛围;构想多种活动方式,预留活动场地,适应不同的人群喜好;构建连续的慢行交通,串联滨湖活动空间和居民生活圈,实现城市核心界面的整体提升。

2.2.3 疏理植被,优化岸线

重新疏理环湖岸线空间,注重滨水植物空间营造。针对滨水空间,需要局部去除中层植物,打开临湖视线,增加亲水及观湖视点。针对沿岸稀疏区域,则需补增植物,空间组合疏密有致,合理搭配形成稳定的植物空间群落。水体及陆域生态治理,采用近自然手段进行生态修复。针对水岸空间环境,在湖泊沿岸种植耐水湿植物,局部固岸护坡,保证湖泊岸线的安全性与美观性。

3 基础设施设计

3.1 重塑文化线索

设计方案旨在追寻文化脉络,点亮文化火种,串古连今,讲述大冶矿冶文化及青铜开采冶炼的前世今生,打造“一故事、一主题、三环线、五篇章”的景观结构[3]。一园一主题,以矿冶文化主题故事线贯穿全园;形成“水上交通环、滨水步道环、绿道主题环”三大环线;五大功能分区结合基础、商业、配套设施等功能及周边用地属性,划分为“百业齐发、大兴炉冶、刀剑如梦、只此青绿、青铜故里”五大篇章。

3.1.1 当代篇:百业齐发

该区域为尹家湖西岸毗邻金湖大道尹家湖大桥以南,设计以矿冶文化和民俗文化为基础,以科技、国潮为主题,立足当代,结合大冶石雕、大冶刺绣、特色小吃等民俗文化,打造金湖大道特色商业街和城市文化体验长廊。该区域较窄且高差较大,沿岸平均宽度约40m,目前广场等功能设施较为完善。设计在劲牌路对景的主入口广场上新增城市文化设施,利用现有滨湖广场形成民俗文化创意集市,在节假日增加临时外摆及临时商业街增强人气。

3.1.2 近代篇:大兴炉冶

该区域为尹家湖西岸尹家湖大桥以北,设计以工业文化为核心主题,立足近代大冶冶钢文化,打造工业文化体验区。该区域滨湖岸线不宽,植物空间感较好,设计结合局部草坪空间设置文化设施、大冶非遗址文化墙等节点。反映近现代冶炼文化,在空旷的草坪空间放置古青铜文化设施,沿主广场及道路沿线设置工业文化墙及工业小品。

3.1.3 铸剑篇:刀剑如梦

该区域为尹家湖东岸尹家湖大桥以北,设计以“大冶铸剑”为主题,还原冷兵器时代高光时刻。该区现状较宽,岸线曲折变化丰富,也设置了广场、栈道、亭子、公厕等设施,但整体设计粗放,存在空广场,缺少停留及观赏点。设计在入口广场上新增刀剑如梦节点,通过刀剑文化设施反映古时兵器时代岳飞铸剑文化。在区域空旷方形广场上增加集装箱商业售卖亭。在圆形广场上增加如梦环廊,以供人们休憩娱乐,打造如梦似幻配套场所。

3.1.4 青绿篇:只此青绿

该区域位于尹家湖东岸尹家湖大桥南侧,设计以矿冶文化、千里江山图为核心,以千里江山看大冶文化为文化线索,打造“只此青绿”为主题的大冶城市文化。建设休闲平台等水面设施,在平台前的湖面上设置互动装置,丰富沿岸的城市宣传作用,装置可根据季节、节日、主题进行内容和效果调整。利用沿岸道路两侧及空闲区域增加服务设施,新增防腐木屋、集装箱等临时建筑,打造文化商业消费区,以民俗文化体验式消费为核心,丰富市民体验[4]。

3.1.5 青铜篇:青铜故里

青铜故里篇章跨越了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大冶矿冶文化经历了奴隶社会的兴盛与衰败,封建社会的建立与发展。铜矿的开采、冶炼、加工展示,再现了大冶先民们的风采,三千年延续不断,炉火不灭,这在中国绝无仅有。大冶矿冶文化的火种在千年前便已点亮,燃烧至今,散发出耀眼的矿冶文化之光。该区域位于尹家湖东岸东南角部分,以“青铜文化”为主题串联整个片区,打造青铜溯源文化游线。设计在东南端入口采用矿石原石组成石笼文化墙,形成青铜故里东南入口节点。

3.2 水岸修复设计

3.2.1 岸线植物修复,植物群落塑造

湖岸植物存在现状特色不显、大片同品种绿篱、空间均质化严重、因维护不及时黄土裸露等问题。根据现状植物生长条件,基本保留原有乔木植物骨架,适当移除部分生长过密的常绿乔木、灌木,补种开花主题植物品种;清除长势差、老化、断头、倒伏等情况的植物,清疏清杂;对保留乔木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适当修剪,优化植物形态,发挥积极生态效益[5]。

对陆域植物群落进行提档升级。滨水沿线局部种植过密不利于植物生长部分对乔木进行抽疏,中下层进行地被清杂,打开水岸中下层空间视线廊道,营造清爽的下层空间。重要节点处增补开花地被和中层色叶植物,丰富季相变化效果,营造精致的植物空间,适当补植地被保证不露黄土。

3.2.2 植物配置

优化项目区生态环境,基本保留原有乔木骨架,对不同区域重要节点进行不同的植物调整,目前水岸沿线种植品种有水杉、池杉、垂柳等乔木,东岸沿水植物密度较大,滨水视线不佳。设计方案针对水岸植物根据观赏停留点的需求适当移除局部遮挡视线的乔木及灌木丛,移除重要广场节点视线通廊上的乔木就近移栽,如垂柳、栾树、紫薇、桃花等,在改造新增节点水岸沿线适当增加品种有水杉、池杉、湿地松等滨水植物,局部点缀增加乌桕、无患子、枫香、三角枫、黄连木等特色秋色叶乔木,中心草坪节点上补植树形较好的观赏树榉树、银杏等。在人流集中量大的区域,如园区入口、驿站和商业服务设施周围,增加观花小乔及灌木品种樱花、海棠、晚樱、红叶碧桃、紫薇、木槿、木芙蓉、美人梅等,地被主要选择观花地被杜鹃、美女樱、粉花绣线菊、矮牵牛、月见草、福禄考、狗牙根草、菊科野花组合及各类观赏宿根花卉等,提高各节点的辨识度。

3.2.3 水体生态修复

根据尹家湖湖泊水质现状,北侧局部水域受污染较为严重,主要为总磷超标,中部水体主要为总氮超标。为构建良好的湖泊水生态环境,设计沿湖泊岸线缓坡入水处栽植吸附氮、磷化物的陆生和水生植物,从水体向陆地过渡依次为沉水植物带、浮水植物带、挺水植物带、湿生植物带,形成丰富的植被层次,保障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尹家湖湿地植物群落体系。湿地植物配置以乡土植物为主,尽量避免其他物种对现有湿地植被群落的破坏。利用苦草、菹草、黑藻、狐尾藻等沉水植物,在湖泊北侧区域构建“水下森林”系统,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并提升水质。

3.3 环道串联设计

为完善项目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在梳理现状道路及环线基础上,局部新增亲水道路、栈道游步道、升级改造原有环道(拓宽至3m 并增加划线)、修补现状破损路段、对阳光沙滩与劲牌体育馆处连接点进行内外衔接与提档升级,形成水陆皆宜、功能完善的内部交通环线。

梳理现状道路系统,对现有道路进行分类、分级、分段实施改造。首先,要贯通恒达欢乐大世界西侧尹家湖东路至东风东路市政道路,东侧需要增加桥梁连接现状环线。其次,在尹家湖东岸沿线新增亲水环线,并针对东岸原有环道进行全局改造提升,路面与铺装破损处进行修补,改造现有环道6km。再次,在北侧进出水口处新增两处水上栈桥将现有步道连接城环;西南侧阳光沙滩前水域通过新建水上栈道将断头路串联,新建水上栈桥形成环湖道路。最后,打通断头路,构建环湖道路系统,在南端环道路网将道路进行串联,形成尹家湖整体10km 环湖道路体系。

3.4 服务设施设计

为便于项目综合管理,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便利服务,项目拟在入口处新建驿站。为便于环道管理,优化骑行体验,为市民提供骑行的休憩、休闲场所,项目拟沿环道新增一级驿站,主要功能包括电瓶车换乘、自行车租赁及商品零售等;新增二级驿站,主要功能包括公厕、自行车租赁及商品零售等;新增三级驿站,主要功能包括公厕、自行车存放等。项目拟沿湖岸新增健身场所、避雨场所、游船码头,为市民提供健身聚会、避雨、休闲游憩等功能。

完善提升项目区内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垃圾桶、座椅、栏杆等设施,增加指示牌、导示标识、警示标识、劝示标识及路书等标识系统。

3.5 智慧亮化设计

3.5.1 智慧管理系统建设

结合大冶的矿冶文化元素,串联智慧路灯、智慧照明、沿岸配套基础设施,丰富城市文化韵味,保障园区安全。构建智能视觉物联网,对尹家湖沿岸的要素进行智能感知、自动数据采集,涵盖尹家湖沿岸道路、音响、监控、灌溉和灯光亮化等方面,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进行可视化城市综合体管理。打造城市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为智慧城市的全面建设夯实基础。

3.5.2 功能性设施的优化

配套基础设施以步行道路为环线,道路两侧设置智慧路灯呈现迎宾感,突出大冶的文化特色。针对环湖沿街建筑,根据建筑性质进行分类设计。突出环湖视角,与内部设施形成衔接。打造城市天际线,强调金湖大道的商业氛围及文化底蕴,形成协调统一的城市光环境。

3.5.3 沿岸配套设施的提升

对公园现状灌溉系统进行全面提升,改变原有手动灌溉的现状,采用智能自动喷灌系统,采用智慧化控制系统,进行全园给水提升改造。园区统一采用智能音响、新增智能监控,弥补现有功能的不足。

4 结语

公园的改造可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尹家湖公园提升有利于形成吸引市民夜间户外活动的场所,并且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新颖、趣味性强的公园环境,对大冶扩宽客源市场,发展城市特色产业有着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设施植物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谁远谁近?
哦,不怕,不怕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将植物穿身上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