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工作的探讨

2024-04-30 05:40李建弟
花卉 2024年6期
关键词:明光生物防治宣传教育

李建弟

(腾冲市明光镇林业服务中心,云南 腾冲 679103)

0 引言

在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构成严峻威胁,其复杂的成因和不断变化的传播机制使得防治工作愈加迫切。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工作的策略,深入分析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包括生态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通过剖析国内外林业交往频繁的情况,考察国际贸易和引种对有害生物传播的作用。在防治策略方面,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科学监测计划和常态化监测机制的三大方向,旨在提高从业者和公众对有害生物的认知,确保调查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借助明光镇2023 年冬春季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案例,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防治工作提供实践启示。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工作的策略。首先,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复杂成因,包括生态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其次,针对国内外林业交往频繁的情况,分析了国际贸易、林业引种对有害生物传播的影响。在策略方面,提出了意识提升与宣传教育、科学监测计划和常态化监测机制的三大方向。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从业者和公众对有害生物的认知,科学制定监测计划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实现及时有效的防治。最后,结合明光镇2023 年冬春季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案例,总结了准备工作、宣传发动和监测工作的经验,并提出了对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启示。未来的下步计划建议加强宣传教育、优化监测机制和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通探讨,旨在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供科学、有效的战略框架,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工作背景介绍

1.1 林业有害生物的定义与范畴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一切危害森林、林木及林木种子正常生长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1]。这些生物以其快速繁殖、强大侵害力和广泛适应性,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构成了巨大威胁。其中包括各类昆虫、真菌、细菌以及其他能够繁殖并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的生物体。

林业有害生物的范畴涵盖了多个层面,从微观的病毒到宏观的大型虫害,都可能对森林的健康产生危害。这包括对树木的直接损害、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以及对其他生态元素的影响。因此,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至关重要,涉及多学科的协同工作。

1.2 经济损失和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林业有害生物给林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忽视。它们不仅直接损害森林生态系统,还影响了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这些损失直接导致了林业经济的减缓,影响着从业者的生计和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日益严重,对国家和地区的森林资源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其难以实现可持续的管理和利用。因此,为了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并实施有效的监测工作。

2 林业有害生物的出现原因

2.1 复杂成因的解析

生态系统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变化是林业有害生物大规模滋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城市化、农业扩张和森林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许多自然生态系统经历了剧烈变化,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这种破坏影响了天然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种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生态平衡的失调导致了天敌的减少和寄主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增加,从而为林业有害生物提供了更为适宜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使得生态系统难以自我调节,使有害生物的爆发更加频繁和严重。

(1)气候变化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气候变化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林业有害生物威胁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温暖的气候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为有害生物提供了更广泛的分布和更长的繁殖季节。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速度相对较慢,使得一些有害生物能够适应并扩张其分布范围。气候变化还导致一些林木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使其更易受到有害生物的侵害。林木的生长受到的气温、降水和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和活动规律[2]。

(2)人为活动导致的生态平衡破坏。人为活动是导致林业有害生物滋生的另一主要原因。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土地开垦等活动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境丧失。这些活动削弱了天然生态系统的抵御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使其更容易受到威胁。

2.2 国内外林业交往的影响

国际贸易与有害生物种类传播: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际贸易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然而,与贸易活动伴随而来的是有害生物种类的传播。木材、苗木和其他林业产品的国际贸易使得有害生物可以通过这些商品迅速传播到新的地区。

在新的地区,原本不存在的有害生物可能找到适宜的环境并迅速繁殖,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3]。因此,国际贸易成为引入新有害生物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贸易检疫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林业引种与有害生物新品种涌现:为了提高林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引种是一种常见的手段。然而,引入的新品种有时可能携带有害生物,从而引发新的生态问题。这些有害生物可能原本不在引种地区,但由于引入的新树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它们得以大量繁殖。

3 新时期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工作的策略

3.1 意识提升与宣传教育

(1)林业从业者对有害生物的认知提升。在新时期,林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对有害生物的认知水平直接关系到防治工作的效果。因此,通过开展培训课程、研讨会和知识普及活动,提升林业从业者对各类有害生物的认知水平是关键的一步。培训内容应涵盖有害生物的种类、习性、防治方法等,使从业者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潜在的威胁并采取及时的对策。

(2)公众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理解和支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保障。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向社会传递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威胁,引导公众形成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同感。可以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如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普及林业生态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增强其主动参与防治工作的意识。

3.2 制订科学的监测计划

(1)调查范围和对象的合理确定。科学合理地确定监测范围和对象是制定有效监测计划的关键。根据地区特点、生态环境和历史数据,确定调查的重点区域,特别是那些容易受到有害生物侵袭的脆弱区域。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有害生物,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时段选择和调查方法的科学性。选择合适的时段进行监测对于准确获取有害生物信息至关重要。根据有害生物的生命周期、繁殖季节等生物学特性,确定最为敏感的监测时段,以提高监测的效率。同时,应采用多样化的调查方法,包括定点观察、诱捕器设置、空中遥感等,综合运用不同方法,全面了解有害生物的分布、数量和活动规律[4]。

3.3 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

(1)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体系的建立。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是实现常态化监测的基础。设立专业监测团队,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建立有害生物监测数据库。通过与研究机构、大学等合作,分享最新的监测技术和成果,确保监测工作科学、准确、高效。

(2)监测结果的实时反馈和分析。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相关决策者和从业者,以便他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防治策略。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实现监测结果的实时共享和汇总,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4 明光镇2023 年冬春季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案例分析

4.1 调查背景与基本情况

明光镇位于腾冲市北部边陲,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2.5km,是腾冲市重点林区乡镇之一,国土面积712km2,南北长54.4km,东西宽12.8km,辖9 个社区171 个村民小组,林地面积57703.8hm2,森林面积54931.2049hm2, 蓄 积 8049151m3。 乔 木 林 面 积52912.5948hm2,蓄积8049151m3,森林覆盖率75.75%。2023 年冬春季,面对林业有害生物高发的形势,明光镇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此次调查覆盖了全镇的有林地及周边、公路两边、河流沿岸及低洼潮湿的荒地等地方。明光镇的林地面积广阔,森林资源丰富,是当地经济的支柱。

4.2 调查内容与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涵盖了全镇的有林地及周边、公路两边、河流沿岸及低洼潮湿的荒地等地方。调查时间为2023 年2 月6 日—3 月22 日,重点关注比较低矮的植物,对6~8m 高的、郁闭度小的林分进行详细调查。通过一个月的努力,调查团队未发现明光镇范围内存在突发性、危害性较大的林业有害生物。这一结果反映了明光镇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良好基础和有效管理。

4.3 准备工作、宣传发动和监测工作的经验总结

(1)准备工作情况。在调查前期,团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收集相关资料、准备工具材料、确定调查的重点、范围、时间、对象及工作要求。这为后续的调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宣传发动。通过广播等媒体,调查团队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发动。这种宣传发动能够唤起广大群众的重视,提高他们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调查效率。

(3)监测工作的经验总结。加强监测工作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关键一环。在调查过程中,明光镇通过依托全镇森林资源管护人员、防火临时巡护人员,加强学习和监测,认真开展巡山护林工作。这种常态化的巡护机制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确保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4.4 结果对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的启示

明光镇2023 年冬春季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的成功经验对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提供了有益启示。

(1)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的基础。在调查前的资料收集、工具准备等方面的细致准备,有助于提高调查效率和结果的可靠性。宣传发动的积极作用: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宣传发动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为调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常态化监测机制的建立。建立常态化的监测机制,使得巡山护林工作成为常态,有助于及时发现不明死因植物并进行有效上报。这种机制有助于将防治工作贯穿于日常管理之中,防范于未然[5]。

明光镇的案例为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经验,为其他地区制定科学的监测和防治策略提供了实践指导。

5 未来计划与建议

5.1 宣传教育的进一步加强

宣传教育是提高林业从业者和公众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认知的有效途径。下一步计划中,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制定更加精准的宣传计划,深入浅出地传递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利用多样化的媒体手段,如社交媒体、电视、广播等,扩大宣传覆盖面,确保信息传递的全面性和及时性。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提升林业从业者对有害生物的认知水平,促使其更好地参与防治工作。

5.2 监测机制的优化与拓展

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的活动,下一步计划中可以优化和拓展监测机制,具体包括:完善监测设备和技术,引入先进的遥感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扩大监测范围,特别是在有害生物易发区域,增加监测点位,加强对林地周边、交叉地带等重要区域的监测。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监测数据的自动分析和处理,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5.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对于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效果至关重要。下一步计划中,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具体包括:支持科研机构加强对有害生物的基础研究,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繁殖规律等,为制定更为精准的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绿色环保的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减少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防治的可持续性。鼓励农业科技企业与农民合作,推广先进的生物防治技术,如天敌养殖、生物防治剂的应用等,降低防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 结语

在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中,深化对复杂成因的理解,加强宣传教育,科学制定监测计划,建立常态化机制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明光镇案例,我们得以汲取宝贵经验,为未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供了有效策略。唯有科技创新、社会参与,才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全面保护,促使林业事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猜你喜欢
明光生物防治宣传教育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WeatherConnect the dots and write. Fill in the missing letters.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谢师宴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防不胜防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