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之舟”览古今

2024-04-30 03:00曲经纬
北京支部生活 2024年4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文创

曲经纬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2023年12月27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与首都博物馆一起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共同诠释“都”与“城”的关系。这是一座智慧型综合博物馆,集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文保修复、收藏保管等功能于一体,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开放展示和临时展览组成的展陈体系如一幅跨越千年的皇皇巨著徐徐展开,记录着运河边的山川、风土与人情。

千年水潆涟,文脉流古今。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博物馆共享大厅屋顶造型像“船”,展陈大楼屋顶造型像“帆”,两座建筑间的休闲水街与展陈大楼立面的街巷路口、篷架、门楼等元素结合,形成好似运河驳岸码头的场景。整座博物馆宛如一艘扬帆的“运河之舟”。

顶流文物开启文化之旅

共享大厅是博物馆展陈解读和多种文化活动的空间,观众可经由廊道直接步入展陈大楼二层的基本陈列“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展厅。这是展陈体系的核心与灵魂,4个展厅汇集了全国30余家文博单位的1000余件文物和艺术品,带领观众穿越大运河2500多年的历史,与古人“共赏”悠悠运河景。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新馆开幕时借调了许多博物馆的重量级文物,如明代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清乾隆款景德镇窑外粉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等各家镇馆之宝,还有西周作册奂鼎、金代的铜坐龙以及元代大书法家鲜于枢的书法(草书)、赵孟頫的小楷《法华经》等,都是难得一见的顶流文物。

此外,还有许多珍贵文物也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出差”了。“沧海撷珠——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上,以红山文化玉猪龙领衔,170余件(套)瓷器、玉器、铜器、书画类文物亮相。“五光十色——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颜色釉瓷器展”上,120余件瓷器展示了中国古代颜色釉瓷的神韵风骨和陶瓷匠人的智慧匠心。“葩华绽瑞 吉羽逢春——北京画院藏花鸟画精品展”汇聚了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等38位近现代画家的花鸟画名作……一件件文物仿佛是打开时空隧道的一把把钥匙,带领观众重返过往,在大运河文化的灿烂遗产中钩沉拾贝。

硬核科技营造沉浸体验

“印象最深的是三楼的沉浸式光影展,既可以一展览古今,又有互动娱乐,体验感非常好。”来京旅游的高女士参观大运河博物馆后兴奋地说。

高女士所说的是“不止运河——沉浸式体验展”专题展。该展采用目前国内博物馆规模最大的三维衍射系统装置,用时15分钟,带领观众从漕运鼎盛时期的通州出发,游遍运河沿岸十余个城市,最后回到生机勃发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体验一次古今融合的文化之旅。

确保馆藏文物的绝对安全是博物馆职责的重中之重。这艘停靠在千年运河畔的“文化方舟”还有诸多深藏不露的硬核功能,比如,即便遭遇地震也能“漂浮于水上”。

大运河博物馆神秘的建筑构造在地下一层的防震科普展被“掀”开一角——242根隔震阻尼支座、主楼周边长达620米的隔震沟,通过几个预留窗口展示在游客面前。一旦地震波来袭,这栋建筑能以柔克刚“打太极”。“支座将整座博物馆托举起来,与大地脱离,彻底切断了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安装抗震支座,使建筑最大水平位移變形能力达到1.2米,发生地震时能够有效消减74%的地震力。”北投集团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孙佳伟说。

现场还设置了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等互动设备,游客戴上眼镜即可沉浸式感受地震来袭时的建筑摇晃位移,加深对博物馆防震技术的了解。

文创联动丰富生活情趣

跨界联动,也是大运河博物馆的新玩法。博物馆开放了运河风物、运河书屋、码头小叙、运河食舫和运河小铺五大文创空间,围绕馆藏文物开发的500余种文创产品可供观众选购带回家。

重要的日子,需要“仪式感”。文创空间正售卖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馆纪念封,以邮政元素记录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和开馆日期,正面采用黑白素描的博物馆建筑外观鸟瞰图,右下侧配“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篆刻印章;所贴邮票主图为中国结,盖有“北京通州 张家湾”邮政收寄日戳,颇具纪念意义。

观众还可以品尝到一系列可以吃的文创产品。比如以大运河上的船楫和燃灯塔为创意元素的文创雪糕、中式运河茶饮、运河创意茶点、运河糖葫芦等。博物馆还特别设计了运河沿途风物咖啡杯,请插画师把运河地图和沿线著名地标以彩绘的形式呈现在纸杯上,杯身展开就是大运河沿线彩绘地图。

随着大运河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大运河文化、老字号传承、非遗文化、通州地域文化与民族团结五大主题活动将陆续开启,“运河之声”曲艺秀、“运河之星”创意汇、“运河有戏”演艺周、“运河有约”惠民月四大主题活动,也已提上日程。2024年,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还将陆续推出各种展览和体验,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责任编辑:袁瑛)

1.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外景

2.“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展厅 (常鸣 摄)

1.五光十色——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颜色釉瓷器展 (常鸣 摄)

2.葩华绽瑞 吉羽逢春——北京画院藏花鸟画精品展 (刘静 摄)

3.京杭大运河建设者雕塑

4.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常鸣 摄)

5.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设隔震层保护文物,观众可看到隔震支座展示 (杨可佳 摄)

6.艺术复现的大运河积水潭码头

7.清乾隆款景德镇窑外粉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 (常鸣 摄)

8.明代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 (常鸣 摄)

9.红山文化玉猪龙 (常鸣 摄)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