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

2024-05-01 16:45陈海龙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4年4期
关键词:荷花池猫儿伍子胥

陈海龙

在我刚刚满11 岁那年,老爹就走了,他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谜。

老爹不识字,奇怪的是他居然可以教我打算盘,背什么“三盘清”“七盘清”这样的口诀,他算得上是我最早的数学老师了。不识字的老爹还有几分艺术天才,摆弄起四川竹琴、月琴来,四乡八岭都很有名。竹琴在当地的俗称叫“迟嗙嗙”,是需要又敲又唱的一种乐器,那些古老的唱腔令我着迷,让我明白了许多历史故事。老爹喜欢的唱段很多,经常要唱的经典《关云长单刀赴会》《小乔哭夫》《伍子胥过昭关》等都是历史典故的段子。他不仅能唱,而且字正腔圆,时间久了,我也会唱这些段子,什么“秦琼卖马”“杨志卖刀”“水淹七军”“安居平五路”等故事早在我没有读书识字前就一清二楚了。

我们那一带常年有贵州、云南的马帮经过,家里就有一根两尺多长赶马用的马鞭子,这根竹根做成的“马鞭子”是我的克星,它从来就不打马,是用来教训我的。竹鞭子有拇指粗细,打人很厉害,不伤筋动骨,但皮肉之苦让你终生难忘。犯了错,父亲一声:“拿马鞭子来!”其阵势就有点县衙内“大刑伺候”的味道,让你心惊肉跳、汗毛直立。

我还没有上学,就需要在家里练毛笔字。父亲有一个好朋友是前清秀才,由他來指导我,操练什么“九宫格”“黑桃字”。父亲说写一手好字是人生的“打门锤”,荒疏不得。写好后需要老师圈红,红圈圈少了,也是要挨打的。能够得到秀才先生的称赞,老爹在旁边就很是得意,高兴了就拿出月琴来,他弹我唱,来一段“数切猫儿(青蛙)”:“一个切猫儿,一张嘴,两个眼睛四条腿,乒乓乒乓跳下水,太平年,切猫不吃水,跳过荷花池,荷花池内干,跳过粉墙来,得儿梅子青、水上漂,得儿梅子青、水上漂……”老先生则在那里悠闲地喝茶,笑眯眯地欣赏我从“一个切猫儿”开始,唱到“十个切猫儿”……

伍子胥过昭关,因为心里急,仅仅一个晚上,头发胡子都白了。老爹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极为悲壮。我不明白伍子胥与他有什么关系,一个晚上,头发胡子都会变白?这也是我想不通的事情。老爹说这是真的。他说是真的,我只能信。“博望坡前休换马,六出祁山要小心”,老爹嘴里又吐出一连串的故事。他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天文地理,到处都是典故。直到多年以后,我在书本中看到这些历史遗迹的文字,才惊讶地发现,老爹口传的那些传统文化,居然是那样的精准,更让我对不识字的老爹,充满了好奇与崇拜之心,他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东西呢。

老爹在父亲的位置上疼了我11 年,忙于生活,我始终对他没有父亲的感觉,他就像是家里来的一个客人,聚少离多。

那时候,我想不明白的事有很多很多,但老爹说:“很多东西你现在不懂,以后你会懂的。”如果说父亲给我留下了什么遗产,可能就只有这句话。

猜你喜欢
荷花池猫儿伍子胥
邂逅夏荷
荷花池
“千金”的由来
荷花池
东周列国志(10)
伍子胥出昭关
荷花池漫步
伍子胥巧言保命
飞狐猫猫儿住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