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2024-05-02 19:04郑淼文
成才之路 2024年10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郑淼文

摘要: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快速普及的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逐渐成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应根据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明确网络思政教育的定位及目标,完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方法,建立健全网络思政教育的保障机制,以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实现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信息技术;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0-0001-04

基金项目:2021年度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编号:BNUSZ2021ZX03)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娱乐的主要平台。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1]。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内的各部门、院系、学生等多方共同参与,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合作,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的育人模式[2]。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能够让学校内各部门与学生进行联动,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此,高校应注重构建多元化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丰富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师资培训,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本文基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内涵与特点、优势与挑战,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策略进行探讨,以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内涵与特点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指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文化传承等多种手段,对高校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3]。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高校中,网络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与传统的思政教育相比,网络思政工作具有全方位、多元化、便捷性等特点,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和接受方式。而协同育人是一种学校、学院和学生之间紧密合作、相互配合的育人模式,旨在实现学校教育理念和学生需求的有机统一。在协同育人中,学校担负着顶层设计的角色,负责设定育人目标、提供资源支持和制定政策措施,而学院针对学生需求发挥特色和优势开展具体工作,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实践,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4]。由此可见,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高校通过整合校内各种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对象的广泛性,网络思政教育面向全体高校学生;二是手段的多样性,网络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抖音、B站、小红书等多个平台进行;三是效果的即时性,网络思政教育可以实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

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优势与挑战

1.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优势

网络思政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思政教育内容,以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而协同育人强调学校、学院和学生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共同努力实现育人目标[5]。第一,海量的信息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形成开放交互的管理模式,为高校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创造了条件。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经验和观念的传承,而更多地依赖于海量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高校在互联网上开展思政教育,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扩大教育的覆盖面,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还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第二,互联网环境下的數据具有类型丰富、动态变化和结构复杂等特点。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充分运用各种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对数据的挖掘和整合,能为不同主体提供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壁垒,从而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师生积极参与的良性发展局面。第三,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有利于实现互动参与。网络平台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挑战

首先,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存在大量的信息和观点。面对这些信息的冲击,学生需要具备辨别真伪能力。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和理解这些信息,就会对正确三观的树立产生不良影响。但部分高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引导机制和过滤机制,对网络内容进行审查和筛选,确保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此外,一些高校不注重加强对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和评估能力,帮助他们正确应对网络环境的挑战。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问题。教师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者已经习惯于使用常规方式开展工作,对接受网络思政平台的主动性不足。学生方面,平台灌输式的内容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导致对平台内容关注度较低。在平台建设方面,存在运行内容匮乏、功能资源单一、应用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学生的使用体验不佳。在制度建设方面,平台运行机制不合理,顶层设计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推广机制不完善,手段单一,很少借鉴市场化推广手段,协同保障机制不完善,无法实现多层次的统筹与资源共享。由于学校组织架构和行政体制的限制,以及不同部门、学院之间的差异,教育协同常常面临一些困难,即使是在学校内部,也存在部门间的信息壁垒。

三、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策略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强调学校各个层面的协同联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借助校内各部门的支持,通过共同努力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6]。高校应依托思政网络平台建立常态化的完善联动机制,做到学校、学院和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紧密合作,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明确网络思政教育的定位和目标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明确定位和目标,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积极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协同育人。要应对“时代转向”,就必须认识并遵循规律,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新的进展[7]。思政工作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都是一项针对“人”开展的工作,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因此,高校要在服务和指导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还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从而提升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2.完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加强网络队伍建设。首先,高校要将建设重点放在整个过程、全体人员共同参与上,通过统一领导、统一部署,推进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建设。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厘清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多部门联动的组织体系。还应将大批网络建设工作人员、学术精英、优秀学生干部融入网络构建、管理和维护中,形成完善、全新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并加强培训交流,配齐建强网宣队伍,建设原创制作团队。其次,院级单位制订专业人员日常工作规划,监测舆论导向,进行舆情分析,在第一时间了解本单位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动态,构建起全方位的精准引领的网络育人管理体系。最后,辅导员应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管理作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和学生接触较多,可以通过多种现代媒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使网络育人发挥更大的价值。

3.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思政工作的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在构建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以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质量[8]。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建好平台。构筑网络育人工作矩阵,发挥理论研究、人才培训、机制建设、舆情研判、技术服务、资源整合、平台拓展和产品供给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功能,积极营造网络思政的良好氛围。高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网络文化活动,如举办网络作品创作大赛,鼓励学生创作积极向上的网络作品,涵盖网文、摄影、音乐、动漫、视频等多个类别。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网络文化大讲堂,开设网络素养训练营,向学生普及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水平。二是优化内容。遵循“内容为王”的建设规律,紧密结合时代精神、社会热点,积极研发青年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精品,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不断丰富活动形式。精心打造网络思政文化产品,形成一批有情怀、有思想、有深度、有影响、有口碑的品牌佳作,通过人民网、新华网、新华社、紫光阁、光明日报等多家官方媒体的转载和报道,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三是善用工具。高校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个性化教育、精准化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是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高校可通过定期推送思政教育相关文章、实践活动报道、名人讲坛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时事热点,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此外,辅导员也可以开设个人自媒体账号,如辅导员公众号专栏,对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短视频也是网络思政工作的常用形式。高校可通过制作和推出短剧、微电影等形式,记录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将思政教育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四是壮大队伍。高校应组建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为主体的网络育人队伍,不断提升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网络素养,着力开展网络育人科学研究和实践指导;提升学生网络文化水平,培养有信仰、懂技术、有文化的新媒体青年。五是形成合力。高校应推动校院两级平台共建、活动共推、资源共享、声音共鸣,促进网络思政教育阵地互联互通,实现对全体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覆盖。辅导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微课展播,面向学生提供灵活便捷的指导,满足学生在心理、学业、就业等方面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贴心的个性化服务。此外,学生自媒体在网络思政工作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性。

4.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协同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已成为学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协同合作则可以最大程度地整合各方资源,包括教师团队、教育平台、学生骨干力量等,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格局,从而进一步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在协同育人的背景下,基于网络空间治理的高校思政教育应该通过构建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实现校园内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效果最大化。具体来说,高校应通过构筑网络育人工作矩阵,打造网络育人共同体。高校应以育人主体、育人媒介、育人环境的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育人主体力量,融合育人媒介平台,调和育人多重环境,打造高校网络育人专业队伍,联通高校网络育人的丰富资源,创设高校网络育人的文化氛围,构建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第一,整合育人主体力量,形成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相关职能部处、各院系、学生社团等为主体的统一有序、合理分工、权责相应的工作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学校内部的协同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教育资源的整合。第二,整合德育力量和技术力量,建立跨学科的教育协同团队,充分发挥思政专业和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力量,积极引进网络技术人员加入到思政工作中,优化网络育人保障,提升育人效力,形成合作机制;整合教师和学生力量,建设新媒体工作室,由思政教师负责指导,大学生广泛参与新媒体内容采、编、发,培养学生网络社群中的“意见领袖”,发挥朋辈力量。

5.建立健全網络思政教育的保障机制

高校应建立健全网络思政教育的保障机制,加强对网络思政教育的精准投入和有效管理,确保网络思政教育的顺利实施,使思政工作真正发挥育人实效。一是学科支撑,确保学科门类健全、学术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二是政策环境,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机制,健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激励评价机制,努力将网络文化优秀成果纳入思政工作队伍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范围,盘活资源,持续加大对网络育人工作的投入力度。三是组织条件,凝聚培育一支以思政学科名师、传播学专家、青年网络导师为主的专业强、业务精的工作团队。四是平台基础,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网络育人平台,构建“学校、学院、学生组织、班级、个人”五级网络育人载体矩阵。五是经费支持,学校应提供专项经费和奖励资金。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扩大思政教育覆盖面,增强思政教育渗透力,推进思政教育体系化,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高校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明确网络思政教育的定位和目标,完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方式,加强网络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高校还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优势,建立健全网络思政教育的保障机制,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武元,吴彬.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3(01):42-45.

[2]张亚歌,赵东保.“双一流”建设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05):118-124.

[3]王斐.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育人协同融合研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22(05):24-27.

[4]王首峰.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育人协同体系的构建研究[J].时代报告,2021(43):50-51.

[5]陈武元,吴彬.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3(01):42-45.

[6]陈伟民,谭晓兰.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研究[J].教育探索,2022(05):36-39.

[7]季丹丹,郝乐祥,刘宁.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02):62-63.

[8]彭佩林.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方式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03):31-33.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Colleg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eng Miaowen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iversities should adapt to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dapt to new situations, changes, and requirements, clarify the positioning and goals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innovat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hieve the goal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mplet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ies;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探析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