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叙事医学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教学初探

2024-05-02 19:04杨芳陈汉白
成才之路 2024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

杨芳 陈汉白

摘要:叙事医学作为医学人文教育抓手的地位正在获得广泛认同,在潜移默化进行思政教育方面也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叙事医学英语影像读写”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和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精进专业伦理知识,提升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进行引导与塑造。

关键词:高校;叙事医学教育;课程思政;医学人文教育;叙事医学英语影像读写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0-0041-04

基金项目:2022年度昆明医科大学校级教研教改课题(编号:2022-JY-S-13)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昆明医科大学深入贯彻国家教育工作精神,在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大会和学生工作会议上均强调,学校的学生工作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增强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立德树人的中心地位,在思想教育上加强评估,在课堂育人阵地上加强思考,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以“叙事医学英语影像读写”课程为例,具体阐述课程中的思政育人目标、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和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

一、高校“叙事医学英语影像读写”课程概况

叙事医学教育提倡医务工作者通过倾听病患和共事同行的声音,达到对患者疾苦或工作困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走进他们的生命故事,在诊疗过程中唤起自身的共情能力,提高医学人文的温度。因此,开设叙事医学课程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渠道之一。自 2020年起,昆明医科大学外语部为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开设叙事医学英语影像读写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叙事医学的理念和叙事能力培养方法,让学生从职业态度、人生观、叙事能力、社会伦理认知等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改变。课程授课时间为19周,授课主题包括医学人文教育、医生经历、患者故事、精神健康、疾病叙事、抗癌斗争、临终关怀、医患关系、医学与社会等。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每周线下授课两学时,在每单元授课前会提供叙事医学影像资料和叙事文本阅读材料供学生线上预习,并发布单元学习任务。授课过程中主要以可视化的英语影像资料为依托,结合叙事文本阅读材料进行叙事医学教育。在理解叙事影像材料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叙事文本阅读材料进行细读并练习反思性写作和创意写作,在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技能的同时,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自我意识和同理心,加强对患者情况的关注,并学会检查和体验自身情感,以增强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包括理解叙事影像素材的听说基础练习、复述影像故事的英文口头练习、英文影像素材的细读练习、叙事文本阅读材料中代表性语句的翻译练习以及反思性写作和创意写作,在语言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医学生的价值观念阐述和批判性思维表达。

二、高校“叙事医学英语影像读写”课程教学目标设定

高校通识教育要有灵魂,要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2]。因此,“叙事医学英语影像读写”课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也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叙事医学英语影像读写”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认识到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动态科学,要不断挑战原来的医学知识,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贡献力量,也要通过了解医学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医学发展离不开法律的制约和保障,把握医护叙事中的法与情,认识到医学的局限性,培养临终关怀的意识。其次,技能目标。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通过英语影像叙事材料找到相关主题的焦点和案例事件发生的主要脉络,学会关于医学各领域相关术语和关键词组的表达,并能将信息运用到口语叙述、段落翻译及写作中,要能针对医学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细读和写作两大工具让医学生恰当应用安抚患者心灵的叙事技巧,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最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使学生在课程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认识到医学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科学,在为医学领域所取得的进步欢呼鼓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继续探索尚未被完全探明的真理之境;要能够体会医学发展进步之路的艰辛,在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同时,要致敬过去,认真学习医学界的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要使学生观察和发现中西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同一健康问题的不同观点和做法,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和态度;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加深学生对疾病、痛苦和生命的理解,使学生学会尊重患者,能够应用叙事技巧与患者多沟通,从而构建更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高校“叙事医学英语影像读写”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在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中,教材固然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才是课程思政生成的关键因素[3]。教师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探究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实施思政教育[4]。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针对医学生的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要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医生在执业过程中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还需要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医学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合理利用教学材料对医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其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医学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医学道德行为。例如,在教学医学人文教育主题单元时,教师可在授课前通过班级管理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预习材料,包括一个英语影像资料(叙事医学创始人丽塔·卡伦在TED上关于叙事医学主题的演讲)和一篇关于丽塔·卡伦个人故事的文字报道,题目为:How storytelling is changing the way doctors treat illness?并发布本单元预习任务:请在观看视频、阅读文章后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根据你的个人经验和经历,你认为医患沟通不畅或医患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为什么丽塔·卡伦作为一名资深的内科医生,仍然在工作中有挫败感?(3)丽塔·卡伦为什么要创立叙事医学这个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讨论交流对第一个问题的想法,分享彼此在临床见习或实习经历中的感受,并用表达情感的关键词或词组总结出来。接着,教师可带着学生共同在影像和文本素材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丽塔·卡伦医生参加临床工作时已然是知名医学院校毕业的内科学博士,但她在工作中还是会有沮丧、挫败和无力感,经过反思,她意识到“...The clues she needed werent confined to lab results and diagnostic scans. They were hidden in her patients habits, fears, beliefs, family circumstances, even their insurance battles.”丽塔·卡伦总结出聆听患者故事的重要性:“When doctors can see illness from their patients eyes, they become better doctors.”細读完学习材料后,教师可再次让学生检查和体验自己在临床工作中产生的负面情感,并反思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否与丽塔·卡伦一样,引导学生关注患者本身,再现事件,打开自我,尝试与患者构建主体间性。教师可通过另一个英语影像素材(Teaching doctors to listen)引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即要学会倾听。在本视频中提到许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医生都会出现孤独、沮丧、疲惫不堪,甚至对社会现实感到不满和产生愤世嫉俗的负面情绪。当他们渐渐把关注的焦点从疾病转向患者身上的时候,问题便迎刃而解。这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疾病不仅是医学的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还是患者正在经历的,具有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医护工作者迫切需要通过倾听了解患者的世界,患者故事不只是医院的检验检查指标数值,还包括患者的社会关系、经济条件、心理状态等。要读懂患者故事,仅凭医学专业知识和医疗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听见患者所表达的内容,真正细心观察患者的肢体和表情信号,且要有换位思考的意愿。在单元主题讲解结束之际,教师可向医学生展示《希波克拉底誓言》。从文本内容不难看出,医学人文关怀教育从现代医学起源之时就已出现。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段落大声朗读《希波克拉底誓言》,在朗读过程中需注意情感表达、语气使用,更重要的是要留意医学人文关怀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受这些文字,了解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培养医学生的“大医”情怀。在单元话题拓展部分,教师可跟学生分享中国传统医德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思想或举措,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跨文化对比探讨下,培养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备的栋梁之才。分享素材可以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生平故事和代表性思想。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言中阐述了济世救人的从医目的,谴责唯名利是务的不良风气,而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大医精诚》篇强调医生既要医术精湛,又要医德高尚,对待患者要一视同仁,对待同道要尊重。这样,通过追根溯源,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医者精神和传承至今的医学著作,并将代代相传的大医精神传承下去。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叙事医学英语影像读写”课程作为高等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要发挥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要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堂,教师应在教学中自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师应在人文医学教育单元和医护经历单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友善,在讲解疾病专题单元和医学研究单元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富强、文明、和谐的基本内涵,引导学生即使面对目前难以攻克的疾病也应以持续学习、不断挑战的职业态度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维度,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和人类医疗领域的进步奉献自己的力量。

下面以患者故事主题单元中一位接受面部移植的患者故事为例详细展开教学思路说明。教师可利用叙事影像视频资料进行听说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观看两遍视频之后,完成听力理解练习题并根据教师的问题线索来叙述患者故事。这一教学步骤是让学生熟悉患者故事的内容细节,学会站在患者角度看问题,为下一步的启发性思考作准备。然后,教师可提出两个思考题,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到本单元主题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1)If the patients story is a lesson for everyone,what does this lesson teach us?(2)What ar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s of a patient with his/her face being destroyed?学生在体验自身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从人文角度给出自己对疾病、痛苦、社会生活和生命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面部缺陷患者的感受,教师可补充两个叙事影像视频资料:纪录片《手术两百年》第六集中患者王琪的换脸手术经历,电影《奇迹男孩》中出生就患有面部缺陷疾病的奥吉小朋友如何融入校园生活的艰难却快乐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医学人文性的重要。教师可由面部缺陷患者融入社会和生活的艰难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是否做到了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患者?许多疾病都存在严重污名化的问题,患者因各种社会因素而遭遇歧视和不公正对待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教师可在课程内容拓展中以《医学生誓言》中的一句话作为总结,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平等、公正的重要性:I will not permit considerations of age, disease or disability, creed, ethnic origin, gender, race, political affiliation, nationality, sexual orientation, social standing, or any other factor to intervene between my duty and my pa-tient.教師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和教学素材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有机、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实践者。

3.精进专业伦理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新医科的科学体系与以学科为基础的现代医科有着显著区别,新医科从人的整体出发,结合实践经验、环境和社会因素等,使其成为更为全面的科学体系[5]。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为整体医学,强调把身体、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人体健康问题,追寻身心健康平衡。教师在讲授阿尔兹海默症专题单元和临终关怀主题单元时,可根据新医科理念向医学生潜移默化地传达:医护工作者的职责除了救死扶伤,还应该包括温情相送临终患者走到生命尽头。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身体、心理、社会等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人体健康问题,使学生会明白死亡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的自然事件,他们需要做的是让患者在离世之前减少身体病痛,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过得有尊严、有价值,同时对临终患者家属进行抚慰和人文关怀。此外,医学与社会密不可分,医学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医疗中的一些重大决策并非单纯的医学问题,而必须考虑社会影响、法律伦理、多元文化等因素。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医学与社会”“医患关系”“医学科学研究”等单元主题时,可从案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把各种社会因素纳入医疗决策的考量中,学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决策权,使学生了解医疗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医学伦理素养和法律意识的目的。

四、结语

“叙事医学英语影像读写”课程教学应从叙事医学视角出发,在知识层面拓宽和语言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挖掘更深层的人文内涵,通过医学人文主题内容的讲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医学生素养,内化为品德信仰。这有助于学生从医学基础学习阶段开始强化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医学人文信念,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3-04-27].http://www. 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热点辨析:通识教育要有魂[EB/OL].(2015-03-04)[2023-01-23].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0304/c1003-26630956.html.

[3]马飞虹,郝鹏,梁艳秋,等.医学专业课程中构建思政式教育现代化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医学,2023,18:2245-2247.

[4]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02):47-52.

[5]郭晓奎.对新医科的理解与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23(07):4-10+ 51.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arrative Medicin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Yang Fang, Chen Hanba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 The position of narrative medicine as a lever for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is widely recognized, and it also has natural advantages in subtly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narrative medical English image reading and writing" course, teachers should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excavatab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he generation path of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 medical ethics and medical conduct education, promot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nable students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ethics knowledge, enhanc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and better carry out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iding and shaping students values and ideal belief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narrative med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narrative medicalEnglish imagereadingand writing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校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