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民族化的实践

2024-05-02 19:04樊明君
音乐世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全剧江姐民族化

正如诗,并非来自书卷而来自心灵,酒并非来自酒瓶而来自五谷,音乐不是出自丝竹管弦而是出自音乐家的爱恨缠绵;戏剧,也并非来自剧场而来自人生,来自观察与思考,来自理想和信念。

《少年江姐》以音乐剧这种外来艺术门类演绎本土红色题材内容,用浅出的音乐剧语汇深入表达本土化的中国品格红色故事,探索民族音乐剧的创作与舞台演出路径。2023年11月6日晚,作为第三届四川艺术节展演暨第五届四川文华奖参评剧目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首演的《少年江姐》,演出现场呈现出来的饱满而热烈的剧场效果充分表明《少年江姐》成功进行了又一次音乐剧民族化舞台实践。

音乐剧《少年江姐》以少年江竹筠人格成长为主线,讲述江姐少年时代从家乡自贡一路走来,历经重重磨砺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名具有“坚如磐石理想信念、炽热深沉家国情怀、坚贞不屈斗争精神、永不叛党政治品格”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人生。

江竹筠,竹字后面一个筠。全剧以深情的笔触、浅显的道理,流畅灵动的音乐,透过竹的气节寓意表达志向高入云、风雨难摧折的深邃思想,深入浅出地、形象生动地让观众透过音乐和故事感触到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实质。

“江边一片竹,万里铺翠茵,风雨难摧折,志向高入云”。编剧周竞江以厚实的文学功底、扎实的历史文献研读和深邃的题旨升华思考,用质朴深情的文词为《少年江姐》奠定了一个“宣叙咏叹”合二为一的剧本基础,“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江家湾的翠竹,遒劲、端直、颀长,清风里是竹露滴下的清响,天地间她清洒一林的玉霜。誓言铿锵有力,信仰忠贞不渝。她的双眼满含着幸福的泪水,翘望着革命的圣地”。剧本透过少年江姐在党的引路人的培养带领下,从不惧艰险到仇视压迫,从敢于抗争到蔑视苦难,再到信仰坚定,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坚定共产主义战士的成长历程,充分展现红色故土、精神家园与崇高人格之间的双向塑造。少年江姐性格特质中无所畏惧、勇于牺牲等人物弧光通过一个个直面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戏剧故事得以形象展示。同时,温情的故乡、精神的家园、善良的家风和崇高的人格,也如同那片清风拂动的斑竹林……革命战士的成长和他们的坚定信仰并非与生俱来,英雄也是从少年时代一路走来的全剧主题也在宣叙与咏叹的结合中得以升华和体现。

“黄丝蚂蚂,来吃朒朒,大的大的不来小的小的来;家公家婆都出来,黄丝黄丝蚂蚂一起来,一起来”,节奏轻快的自贡童谣《黄丝蚂蚂》,载歌载舞的游戏舞蹈活泼灵动。总导演刘为、导演易雨馨、执行导演李威寰为该剧设置的轻音乐剧风格,为全剧的音乐编曲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音乐与舞蹈这对音乐剧双翅,在编剧奠定的故事与文词基石之上肆意翱翔。盐井工人与凶恶工头之间展开的抗争舞蹈,祙子厂里童工、女工们机械木讷的手语舞,习字班里挥毫书写的习字表演等音舞场面,载歌载舞、叙事抒情。少年江姐爱憎分明志向高远的人物形象深深映入观者眼帘,植入观众心田。

作曲、音乐总监魏俊涛为全剧设计的音乐声腔,既有音乐剧音乐的旋律范式,又有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有机融汇,浓郁的本土特色元素与音乐剧风格的旋律有机融于一体,简明简洁不简单的音乐曲调,朗朗上口,易唱易传,悠美流畅的音乐曲调形式与少年江姐所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题旨生动契合。尤其是少年江姐在剧中的几段内心独白式的咏叹,用歌唱性的念白把少年江姐对同学、对工友的挚爱和对敌人压廹穷人的憎恨流畅自如地呈现在舞台时空里,引领观众从舞台写意时空与旋律乐曲中陶冶情操、升华精神。

内心独白咏叹与用歌唱性念白,两大音乐特色在音乐剧《少年江姐》中的运用为该剧音乐剧民族化的探索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剧中大量出现的画外话音式叙事咏叹,犹如一个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的亲历者,用款款深情传唱那段激情岁月,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用歌唱式的念白夹叙夹议,深情而直观形象地讴歌党、讴歌先烈。

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集歌唱、舞蹈与戏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的音乐剧,既能给观众带来视听艺术享受,也能审美地反映历史与现实生活,中国音乐剧的民族化在题材内容与表现形式上逐步体现出民族艺术特征的同时,音乐本身的民族化特征的体现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剧之所以广受观众欢迎,除了动人的故事情节,能给观众带来视听感观愉悦刺激的音乐则又是民族音乐剧无穷魅力得以展示传播的一个重要元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地域特色浓郁的音乐素材经过音乐剧曲作者的创作融汇后,音乐剧的音乐与声腔就更加具有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间特色。

戏剧故事是音乐剧的基石,舞蹈是音乐剧的翅膀,而音乐则是音乐剧的灵魂。音乐剧《少年江姐》以唱塑人、以声传情、以曲动心,在音乐剧范式音乐中有机融入四川本土民间乐曲元素是音乐剧《少年江姐》音乐作曲的一个独特个性,也是一次音乐剧民族化的有益且成功的舞台创新实践。而在剧中主演江竹筠的徐建梅、覃枝会和扮演李舜华的李欢、陈娟,扮演江上林的赵安平、伍晓丹,扮演丁禹天的林峰、黄勇智等演员则以深情的音乐演唱、生动的戏剧表演和清新的舞蹈,塑造舞台人物形象,传递人物情感,表达全剧主题思想。

“天上下雨地上滑,自个儿跌倒自个儿爬。待到雨后天晴时,遍地开满向阳花”。美丑善恶,爱憎分明,像翠竹一样,弯而不折、傲骨迎风。从小立下凌云志,长大后要像竹子一样不怕风雨,心怀黎民,共谋家国兴旺。一个关于少年江姐成长的故事,一段段歌唱式念白相结合的音乐旋律,一个个呈现出各具个性魅力的人物角色,一部充满青春朝气的红色题材民族音乐剧,《少年江姐》的上演是一次音樂剧民族化的成功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

樊明君,四川省川剧院二级编剧。

责任编辑:郑雪

猜你喜欢
全剧江姐民族化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创业剧《追梦》央视开播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看见校园霸凌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陈晓颖儿《舒克的桃花运》杀青播出指日可待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江姐”大战“鼠小弟”
“江姐”大战“鼠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