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外语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2024-05-02 13:00韩璐璐
成才之路 2024年10期
关键词:外语教育就业导向

韩璐璐

摘要:我国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在这一进程中,高校外语教育与就业需求的紧密对接,对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外语教育需要持续优化,紧密贴合就业市场需求,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文章分析高校外语教育与就业需求的关系,提出当前高校外语教育面临的问题,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外语教育创新模式进行探讨,旨在确保高校外语教育能够真正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高校;就业;导向;外语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0-0109-04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顶端和龙头,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多重使命[1]。高校外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外语教育和涉外人才培养,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际传播效果,进而提升国际话语权,这就要求高校外语教育必须不断创新,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家对外语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2]。

一、高校外语教育与就业需求的关系

1.外语教育与现代社会的紧密联系

首先,全球化进程推动外语教育需求增长。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不同领域的交流合作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促使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在国际贸易、外交事务、文化交流、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外语能力成为提升个人竞争力和拓宽职业发展空间的关键因素。因此,外语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发展,更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外交往能力紧密相连。其次,跨文化沟通凸显外语教育价值。跨文化沟通和理解是国际交往的基石,也是促进不同文明间对话与融合的桥梁。外语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具备跨文化沟通和理解的能力。外语教育的这一价值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愈发凸显,有助于推动世界的和谐与发展。最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不断进步,外语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信息获取、翻译和研究能力,他们需要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高效的语言处理、机器翻译、数据分析等工作,以满足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服务的需求。

2.高校外语教育对就业需求的影响

其一,高校外语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职场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许多行业的基本要求。通过系统的外语学习,学生能够获得语言技能,从而在就业市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其二,对接就业市场需求。目前,就业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本身,还需要其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对此,高校外语教育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动态,根据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通过增加实践环节、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项目等方式,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当前高校外语教育面临的问题

1.缺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当前,部分高校外语教育仍受“应试教育”影响,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外语时感到困难,无法满足职场对于外语能力的实际需求。由于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和资源,学生的外语口语、听力、翻译等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进而影响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师资队伍缺乏

高校外语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是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教育经验不足。部分高校外语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难以胜任高水平的外语教学工作。其次,学科知识面狭窄。部分外语教师只擅长某个特定领域外语方向,无法全面覆盖多样化的教学需求,这种局限性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高校外语教育的整体发展[4]。最后,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更新不及时。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无法适应现代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这种情况不仅限制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也阻碍高校外语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3.教学资源不足

高校外语教育在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其教学效果和质量。首先,教材更新不及时且缺乏多样性。部分高校在外语教材方面更新缓慢,内容陈旧,缺乏新颖性和多样性,这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难以满足现代外语教育的发展需求。其次,教学设备和技术资源匮乏。部分高校在教学设备和技术资源方面投入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外语教育的需求,这导致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和传统,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最后,缺乏实践机会和资源。部分高校缺乏与企业、社会等外部资源的合作与交流,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这使得学生很难接触到真实的职场环境,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影响其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5]。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外语教育创新模式

1.创新课程设置:针对就业需求调整外语课程结构、内容和形式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就业需求,高校外语教育必须对传统课程进行深刻的变革和创新。这涉及课程结构、内容和形式的全面调整,以确保学生所学的外语技能与未来职场的要求紧密对接[6]。(1)创新课程结构。首先,课程结构应更加灵活,能够根据不同的职业方向和行业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对于商务外语方向的学生,可以增加更多与商务沟通、商务谈判等相关的课程;对于旅游外语方向的学生,可以侧重于旅游文化、导游词撰写等方面的内容。这种灵活的课程结构可以确保学生所学的内容与未来的职业需求紧密相关[7]。其次,课程结构应注重实用性的提升。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课程外,还应增加一些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课程,如口译、笔译、外语编辑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最后,课程结构的创新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因此课程结构应提供多层次、多领域的学习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程或拓展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培养其个性化的外语能力。(2)创新课程内容。首先,课程内容应涵盖现代职场中常见的外语应用场景,如商务沟通、国际会议、跨文化交流等。通过模拟这些真实场景,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职场中的外语需求,并提前做好准备。其次,课程内容应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除了传统的语法和词汇教学外,还应增加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内容,如外贸函电写作、商务谈判技巧等,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最后,课程内容应注重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人才需要具备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下沟通障碍的能力。因此,课程内容应涵盖国际文化、国际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3)创新课程形式。首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方式,如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提交作业等;线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互动的学习环境,如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参与课堂讨论等。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其次,可以引入讨论班、团队项目等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讨论班可以鼓励学生就某个话题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团队项目可以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个任务或项目,锻炼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这些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其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最后,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高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设计实践项目,提供学生实习机会,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职场需求和工作流程,缩短从学校到职场的距离。同时,相关企业要为高校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和市场需求信息,帮助高校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2.优化教师队伍: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培训

高校外语课堂是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全面能力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优化教师队伍是高校外语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的关键举措。(1)转变教学理念。首先,教师需要认识到外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模拟谈判等交际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解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要积极进行课程设计,结合具体的行业需求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通过了解行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标准,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8]。(2)加强教师培训。首先,教师培训应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教学方法的更新、国际交流经验的分享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通过参加培训,教师可以学习到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拓宽国际视野,了解并掌握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其次,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深入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标准,结合实际就业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向。通过了解行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标准,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高校要与行业内的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教师培训课程。通过邀请企业代表参与培训、了解就业需求等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和内容。同时,通过与行业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3.拓展教学资源:优化外语教材、整合线上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高校外语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应优化外语教材,整合线上教学资源,以构建更符合就业导向的外语教育创新模式。(1)优化外语教材。首先,不同行业或职业对外语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教材应涵盖各种行业或职业的语言要求。例如,针对商务领域的英语教材,可以设计商务会议的模拟对话、商务邮件的写作等内容,以满足学生在商务环境中运用英语的需求。其次,教材内容应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设计具有实用性的任务和练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可以设计市场调研报告的撰写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市场调研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最后,教材内容应紧跟时代发展,反映当代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引入最新的语言材料和文化元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外的发展趋势。(2)整合线上教学资源。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线上教学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高校可以通过整合线上教学资源,丰富外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首先,线上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在线课程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途径。通过线上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其次,高校可与现有的在线教育平台进行合作,引入优质的外语课程资源。例如,利用中国大学MOOC等在线教育平台,整合相关的外语课程資源,包括视频讲解、在线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线上资源,设置“跨文化沟通”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高校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线上教学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通过建立线上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对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4.完善评价体系: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在高校外语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衡量学生学业成就、教育质量、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特别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外语教育创新模式中,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更是不可或缺的,这种评价体系需要紧密贴合就业需求、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从而为学生提供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依据。其一,评价体系应采取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估方式。传统的外语教育评价往往侧重于学术成绩,即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然而,这种单一维度的评价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外语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拓展评价维度,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学习能力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都是现代职场所需的重要素质,这些能力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外语水平,更能够体现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因此,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维度,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9]。其二,评价体系应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估。实践能力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外语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学生能否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外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衡量他们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为了有效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应设置实践环节,如实习、实践课程、模拟商务活动等,这些环节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机会,还可以为教师提供观察和评估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通过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他们的外语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为后续的教学和就业指导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实践能力的评估需要结合具体的行业标准和职业需求来进行。不同的行业和职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评价结果与行业标准和职业需求相契合。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和职业市场的日益竞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外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外语教育要持续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就必须保持创新,这要求高校针对就业需求调整外语课程结构、内容和形式,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培训,优化外语教材、整合线上教学资源,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以此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

參考文献:

[1]张永宁,相丁心.高校外语教育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策略与路径———以青岛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3(02): 110-115.

[2]鲁巧巧.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探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30(04):72-76.

[3]于鸿波,马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高校外语教育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11):87-91.

[4]李波,李燕.国际教育示范区视域下非通用外语教育规划———基于在穗高校本科段人才培养和就业统计数据的调查[J].高教学刊, 2021(35):1-5.

[5]徐雪英,赵柏锜.复合型能力导向的高校外语教育规划———以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22,32(08):92-97.

[6]王守仁,何宁.立足新时代,开拓中国特色高校外语教育的广阔前景[J].外语电化教学,2022(04):3-6+109.

[7]陈曦.行业特色高校外语学院院史育人功能内涵与实现路径———以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04): 90-94.

[8]夏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场景创设与教学实施———以大学英语写作课为例[J].大学教育,2022(06):148-151.

[9]马秀鹏,刘强强,成和珍.“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外语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126-130.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Path of Employment Orientatio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an Lul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Abstract: China is acceler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In this process,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employment need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herefor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needs to be continuously optimized, closely aligned with the demands of the job market, and provide solid talent support for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employment demand, proposes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ed by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model of employment oriente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iming to ensure that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an truly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contribute to the cultivation of more and better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the country.

Key words: universities;employment; orientation;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innovation;path

猜你喜欢
外语教育就业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从国外外语教育改革反思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犬只导向炮
论音乐社团活动运用于韩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