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水果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2024-05-03 16:33李树锋张宏华殷纯金谢凤琦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理州水果

何 青,李树锋,张宏华,殷纯金,谢凤琦,吴 珍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云南大理,671600)

1 产业发展概况

大理州地处低纬度高原,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垂直气候差异显著,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的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温度15.1~17.9 ℃,年平均日照时数2 406~2 719 小时,年降雨量559~1 080 mm,十分有利于优质水果的生长。全州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2.53%,土地资源极为丰富。州府所在地大理市距云南省省会昆明市338 km,是丽江、迪庆、保山、德宏、怒江、临沧、普洱等滇西七州(市)的交通要道,也是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与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港澳地区及南亚、东南亚较近,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滇中现代化农业示范工程、农田水利扶贫、坡改梯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不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使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田间交通道路沟渠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以完善,基本实现了田园化建设、标准化生产。通过品种改良与熟期结构调整,产业逐步向优势区域、优势果种集中,初步形成了以金沙江流域宾川县为主的葡萄、柑桔等优质鲜食水果基地,以澜沧江流域山地为主的优质晚熟耐贮运梨果基地,以中部洱源县和大理市为主的果梅、蓝莓生产加工基地。通过科技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为特色水果生产技术的引进、运用和产量、效益的提高发挥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通过加强产业组织化建设,已初步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产、供、销产业链基本形成,为全州特色水果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业优势基础,形成了以宾川绿色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宾川冬梅水果营销合作社、洱宝实业有限公司、弥渡蜜滴红雪梨种植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祥云泰鑫科技商贸发展有限公司、云龙天池林果场、巍山朝阳红雪梨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的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科技、生产、营销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理州优质晚熟水果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比如云龙麦地湾梨、巍山红雪梨等优质晚熟梨和宾川的岩溪晚芦、威尔金桔、沃柑等优质晚熟柑桔,长期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大,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大理州水果主要在国内的广东、福建、上海、哈尔滨、郑州、成都、攀枝花和省内的昆明、楚雄、保山、玉溪、思茅、临沧及州内各县市等各大中小城市销售,约占销售总量的70%左右,其余销往缅甸、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出口创汇前景好。

截至到2020 年底,全州水果种植面积6.47万hm2,总产量132.9 万t,总产值80.7 亿元。其中梨面积1.66 万hm2,产量29.2 万t;葡萄1.19万hm2,产量43.6 万t;柑桔面积1.22 万hm2,产量22.8 万t;果梅0.46 万hm2,产量2.4 万t;桃0.45 万hm2,产量13.5 t;石榴0.41 万hm2,产量6.6 万t;苹果0.31 万hm2,产量6.1 万t。初步形成以巍山红雪梨、祥云红梨、云龙麦地湾梨、弥渡香酥梨等为主的梨果产业;以宾川、鹤庆、巍山等县为主的葡萄产业;以宾川、鹤庆和祥云等县为主的柑桔产业;以永平、宾川、祥云等县为主的冬桃产业;以剑川、漾濞、宾川、洱源等县为主的苹果产业;以洱源县为主的果梅产业;以洱源、大理等县市为主的甜樱桃产业;以永平、洱源等县为主的木瓜产业;以大理、洱源等县市为主的蓝莓产业。其中,大理州发展优势最好、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为葡萄和柑桔产业。目前,全州水果产业已初具规模,优势区域更加集中,外向型产业特征初步显现,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品牌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水果产业已成为全州农民增收、生态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之一,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主要产业支撑。

至2020 年大理州有各类水果市场69 个;水果企业共263 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9 家;水果农民合作社672 个,参加合作社农户数23 604 户,流转土地面积0.31 万hm2,年销售收入16.0 亿元;水果家庭农场有609 个,水果家庭农场农户数1 240 户,流转土地面积0.23万hm2,年销售收入6.8 亿元;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数量88 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9 个,云南省著名商标17 个,无公害农产品53 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3.08 万hm2,绿色产品18 个,绿色产品认证面积0.45 万hm2,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 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5 个。

2 存在问题

一是生产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大理州水果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山区和半山区,水果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水利、道路和园艺设施不配套,有些果园大货车进不去,销路受限。区域性、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严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祥云2023 年前期干旱严重,泰鑫公司红梨大幅减产,100 hm2产量仅20 t 左右。近年来,大理州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究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监测、市场开拓及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影响了水果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制约了水果产业的发展。多家企业反应原本政府承诺的大棚、冷库等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并未兑现。

二是土地流转慢,产业化经营程度仍较低。大理州水果生产实施土地流转较为缓慢,难以满足规模化生产要求,制约着品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规模化组织生产难于实现。目前多以散户经营为主,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果品质量不稳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小、能力弱,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低,外来企业多数是流通企业,只注重产品收购,忽视生产种植,对产业的贡献小。农民合作组织散小弱,组织化程度低,有效运作的占比少,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差,难以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

三是农药化肥使用不够科学,监管困难。近年来,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逐渐突出,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造成土壤板结,次生盐渍化程度加重土壤问题。在座谈会上多个农资经营户反映,目前农资市场存在非法经营、农资价格虚高的乱象,从业者多、素质偏低,胡乱指导农户用药,增加了农户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导致农产品农残风险加大,不利于水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是物流冷链设施落后,加工企业匮乏。由于缺乏相应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和保鲜设施设备,大理州水果产品采后处理和保鲜比例较低,除葡萄、柑桔、红梨等水果外,几乎没有冷链运输环节。每年仅采后环节处理不当造成的损失量就占到总产量的15%以上,销售利润的50%以上被外省经销商占有。大理州水果产业多以鲜果外销为主,除果梅、木瓜等较少的水果外,几乎无相应的加工企业,鲜果集中上市时对储运环节造成较大压力,也容易被经销商压价,同时级外果、机械伤果得不到充分利用,每年都造成大量浪费。

五是科技支撑体系不够健全。州、县、乡三级农业部门专门从事水果技术研发与推广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水果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缺乏技术支撑,无病毒健康种苗生产体系尚未建立,地方特色品种资源缺乏有效保护,品种更新换代缓慢,基层技术人员知识老化,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少。

六是品牌推广不到位,缺乏区域公共品牌。大理州水果产业品牌打造是弱项,品牌效应不明显,对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维护、监管和推广不够重视。宾川县2017 年注册了大理州宾川县鲜食水果区域公共品牌“宾果儿”,然而因为缺乏相关产品质量准入和监管标准,导致市面上的“宾果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品牌口碑的建立影响极坏,品牌对产业的发展带动效应不明显。

七是个别地区存在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水果产业大县宾川县存在用工难用工贵,2021年9 月期间,宾川县的工价为150~180 元/天,而其他县为100~120 元/天,高出近30%~50%。涉及到疏果、整穗的专业操作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工人,缺乏掌握专业技术的产业工人也是一大突出问题。

3 意见建议

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一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水果标准园创建、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产品营销宣传推介、水果批发市场建设、物流园区和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品牌打造、农村土地流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业休闲示范点创建等方面。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大银政企合作力度,持续增加对农业产业的投融资规模,提升农业信贷资金在银行信贷总量中的比重。建立健全农业贷款财政贴息机制,吸引更多资金投入水果产业发展。鼓励金融部门加大水果权证抵押贷款力度,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及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面,进一步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的问题。例如宾川县富滇银行在全国推出了第一个以水果为抵押物的金融产品“金果贷”,农民可以用水果作抵押从银行贷款,果农持有县政府核发的果权证,就可到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三是鼓励和吸引省内外客商投资开发,出台相应水果产业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水果批发市场和各类专业市场参与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是切实改善果园基础设施状况,水利、农机、电力、交通等部门做好本行业规划与水果发展规划的衔接,加大对连片规模开发果园基础设施支持力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快水肥一体化设施、标准园创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步伐,改善果园生产和生态条件,提高果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二是完善采后处理加工设施。通过各种政策扶持,培育壮大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强完善特色水果采后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加工、运输、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相关设施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果品附加值,降低产品损失率,解决果农后顾之忧。

强化科学技术培训。积极依托省、州科研院校,探索搭建产学研联合平台,进一步完善县和乡(镇)培训体系,积极建立轮训制度,逐级对县域技术干部、农民进行轮训,更新栽培技术和知识。鼓励社会机构通过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服务,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设备、农业物联网和遥感应用技术,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技术。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从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创建、新主体培育、新平台建设、绿色食品加工项目的招引落地、建设生产、产品交易集散、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扶强龙头企业,培育新型主体。按照建强基地、打造龙头、强化服务、精深加工、拓展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水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以扶持培育农业经济“小巨人”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促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农民合作社,鼓励发展多元化、多类型的农民合作社。培育合作社知名品牌,提升带动能力,积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大力发展土地托管、跨区作业、订单种养、租赁经营、配套服务、加工贮藏、包装销售等社会化系列化专业服务,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强化产业技术的集成示范推广和全产业链构架应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搭建和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宾川宏源合作社就是一例成功案例,合作社目前有团体社员600 多户,散户社员900多 户,合作农 场 20 多 个,种植葡 萄133.33 hm2,2023 年分红就达6 000 多万元。可多宣传其成功经验,发挥优秀案例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

培育品牌,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用工业化理念推动大理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完善产、加、销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推进大理州区域品牌农业生态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进程。发挥企业主体推动作用,鼓励和促进龙头企业开发名优产品,打造名优品牌,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主体,增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意识。多方捕捉信息,全力开拓市场,抓好产销衔接,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大市场宣传推介,广泛宣传大理州农产品的特色优势,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综合竞争力。

发展水果加工生产,提高生产现代化水平。发展现代化水果生产加工企业,引导企业、基地、中介组织、果农积极合作发展水果加工生产,积极支持规模大、基础好的生产加工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鼓励企业多元化开发水果加工品,形成完整水果生产产业链,解决次果的同时,既可以防止次果扰乱市场,又可以生产出加工品增加额外收益。

适度发展休闲观光采摘。结合大理州丰富的文旅资源,在风景区周边如环洱海地区等区位条件好的地方适度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主要以高原特色水果采摘体验为主,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拓展农业的多重功能,结合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优美的自然景观,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提升水果产业综合效益。同时,做好粮果间套种及水果产业服务业,增加农户收入。可以采用增施有机肥,控产提质,实现减少产量,增加销售单价,最终不影响效益甚至增加效益,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

猜你喜欢
大理州水果
水果
大理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
大理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我爱水果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推动大理州现代奶业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理州试验推广斑点金标免疫渗滤诊断技术
大理州转型升级做强核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