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收益

2024-05-03 21:55廖世林田秀丽
南方农机 2024年6期
关键词:土壤肥力灌溉肥料

廖世林 ,田秀丽

(1.凤山县乔音乡农业林业水利服务中心,广西 河池 547607;2.凤山县长洲镇农业林业水利服务中心,广西 河池 547604)

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土壤肥力下降、肥料利用率低下、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病虫害防治不力等。因此,研究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收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

1.1 种植范围分散

规模化的水稻种植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扩增了水稻管理的实施难度,造成了水稻质量与种植技术的混乱。在开展水稻种植时,相关人员应按照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将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使水稻种植工作实现深入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农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水稻种植范围太分散,对管理成效产生了影响,使得一些地区的产量不佳[1]。

1.2 技术应用不足

经过现实情况分析,发现部分农民在水稻种植实践中未采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而是采取传统的水稻种植方法。此问题是对水稻种植工作产生影响的核心因素,也是如今一定要解决的困难。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不但能够充分提升水稻的产量,而且可以确保水稻的综合品质,进而提升农业的种植水平、农民的经济收入[2]。

1.3 种植效益不高

通常来说,水稻种植效益不高,降低了农民的兴趣。在种植实践中,需做好前期准备,对化肥、农药以及种子进行采购。此外,还应该投入很多的设备以及人力成本,为水稻生长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环境,以更好地确保水稻产量。随着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化肥、水稻种子需求都在逐年扩增,种植成本也在增加。基于环境影响,水稻的种植难度飞速增加,使得水稻效益不高[3]。

2 水稻种植技术应用分析

2.1 水稻施肥管理

水稻施肥管理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水稻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基肥是指在水稻种植前期,将适量的有机肥和化肥等施入土壤中,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化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缺乏的氮、磷、钾等元素,促进水稻生长。在施肥的时候,要注意掌握好施肥量和肥料种类,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造成浪费或者对环境造成污染。追肥是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气候条件,适时进行追肥,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4]。一般来说,水稻的追肥主要包括中耕追肥和喷施追肥两种方式。中耕追肥是将肥料通过中耕机施入土壤,让水稻根系更好地吸收养分,喷施追肥是通过喷洒肥料的方式,让肥料充分覆盖在水稻叶片和茎秆上,促进养分的吸收。在水稻施肥管理中,还要注意与其他农业措施的配合。例如,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间作等方法,提高土壤质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对肥料的需求,也可以利用秸秆、草木灰等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机肥料的制作和施用,降低施肥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同时注意与其他农业措施的配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肥料的作用,促进水稻生长并达到高产优质的效果。

2.2 水稻灌溉管理

水稻灌溉管理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水稻的灌溉管理要遵循科学、合理、节水的原则。在水稻种植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源情况,制定灌溉方案。在水稻生长初期,要保证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干旱。当水稻长到分蘖期,要适当减少灌溉次数和量,以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在水稻成熟期,要适当控制灌溉量,防止过多灌溉导致稻穗倒伏或水分过多影响水稻的品质。在灌溉方式上,常见的有喷灌、滴灌和漫灌等多种方式[5]。其中,喷灌和滴灌等局部灌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耗,提高水稻生产效益,漫灌则适用于土壤渗透性好的区域。此外,在水稻灌溉管理中还要注意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避免灌溉过程中的浪费和水源的污染。可以采用覆盖膜、降温帘等,减少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同时,要加强水质监测,控制肥料、农药等污染物的排放。

2.3 水稻病虫害管理

水稻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水稻病虫害的管理非常重要。水稻病虫害管理主要包括预防、防治和综合治理三个方面。预防方面,首先要选用抗病、抗虫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并且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和种植期。同时,也要注意合理施肥和灌溉,保证水稻健康生长,增强其抗病虫能力。此外,还要注意清理田间杂草、病虫源和栽培残留物等,减少病虫危害。防治方面,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采用不同的措施。例如,对于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等病害,可以采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农药等进行防治,对于稻飞虱、稻草螟等虫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灯光诱杀等措施。同时,也要注意药剂的合理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害和药残问题。综合治理方面,要结合多种手段,如混播、轮作、间种等农业措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还可以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控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同时,也要加强科技创新,开发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6]。

3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3.1 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证,进行土壤改良和提高土壤肥力是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绿肥、化肥等方法来改善土壤肥力。有机肥包括畜禽粪便、厩肥、堆肥等,它们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绿肥则是指种植在休耕期间或在水稻间作物中,用于改良土壤的植物。施用化肥则是通过施用化学合成的肥料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还可以采用轮作、深耕、翻耕等措施来改善土壤结构并增加土壤肥力。轮作是指在不同作物之间轮流种植,以避免连作难题并提高土壤肥力[7]。深耕和翻耕则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通气性,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3.2 改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可以根据土壤和水稻生长的需求,合理地施用化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土壤检测和水稻营养诊断技术,确定土壤和植株所需的营养元素种类和含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生长期的水稻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施用不同类型和含量的肥料。还可以采用分时段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分时段施肥是指将肥料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施用,以满足水稻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并减少肥料的浪费[8]。例如,在育秧期,可以采用底肥和追肥结合的方式,以满足幼苗生长的需求,在生育期,可以采用根系喷肥和叶面喷肥的方式,提高营养元素的利用率和吸收效率。最后通过采用有机肥、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肥料利用效率。有机肥和绿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3.3 优化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1)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降低灌溉用水量。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喷灌等,这些技术可以将灌溉用水量降低至30%~60%。此外,还可以采用定量灌溉技术,通过合理测算土壤含水量和水分蒸发量,确保灌溉量与水分需求相匹配,避免灌水过量[9]。2)可以优化灌溉时机,提高灌溉效果。在水稻的不同生育阶段,水分的需求量和时机都不同。在水稻的萌芽期和生育期后期,应适当增加灌溉量,以保证植株的生长和发育。而在水稻的生育期中期,则可以适当减少灌溉量,以避免出现根系缺氧和萎蔫的情况。3)可以采用科学的灌溉管理模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具体来说,可以采用集中控制、自动化灌溉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精准灌溉和灌溉水的高效利用。4)还可以根据土壤类型和特点,采用合适的灌溉方式和水肥一体化的管理方式,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稻的生产效益。

3.4 改进病虫害防治技术,降低病虫害危害

病虫害是水稻种植中的重要问题,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有严重影响。因此,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改进是提高水稻种植收益的关键之一。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首要措施。同时,还要注意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增加植株之间的通风和日照,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利用有益微生物和天敌来控制病虫害。例如,可以在种植区域内释放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拟青霉等,以对抗有害微生物。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天敌,如蜥蜴、蚂蚁等,来控制有害昆虫的数量。化学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传播。但是,使用农药应该严格按照标准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同时,也要注意选择适合当地病虫害种类的农药,并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防治。最后,采用综合防治方法,综合利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例如,在病虫害预防和控制方面,可以采用定期巡视和监测的方法,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10]。

4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效果分析

4.1 土壤改良效果分析

1)土壤养分含量分析:采集土壤样品后,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分析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的变化,如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如果土壤改良后这些养分的含量有所增加,则说明土壤改良效果较好。2)土壤物理性质分析:通过测试土壤的密度、质地、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可以评估土壤改良后通气性、保水性、保肥性等方面的改善情况。3)植物生长状况分析:通过对土壤改良后种植的植物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测量,如植株高度、茎粗、叶面积、产量等指标,可以判断土壤改良对植物生长的促进效果。4)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通过分析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种类和活性等方面的变化,可以评估土壤改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从而反映土壤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

4.2 水稻产量和品质变化分析

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肥力、水分、气候条件、品种选择和管理技术等。土壤肥力对水稻的产量、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水分和气候条件也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充足的水源和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另外,品种选择和管理技术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选用合适的品种,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能有效地改善其生长发育情况,提高其产量与质量。

4.3 经济效益分析

对于水稻种植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需要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成本收益分析、现金流分析等多个方面。投入产出比是评估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投入产出比越高,说明项目的效益越好。在水稻种植项目中,投入主要包括土地、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等方面的成本,产出则是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对投入产出比的分析,可以判断该项目是否可行。成本收益分析是评估项目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项目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可以计算出项目的净收益、利润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农户或农业企业判断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否符合预期,并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分析。现金流分析是评估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对项目现金流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确定项目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从而帮助投资者评估项目的风险和回报。现金流分析还可以对项目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预测,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进行决策。

5 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措施

5.1 转变农民种植理念

在推广水稻种植技术的过程中,农民的种植理念极大地影响了新技术的应用,强化农民运用水稻种植技术的意识,是实现种植技术快速推广的重要环节。因此,相关推广部门在广泛推广水稻种植技术的时候,需使用有效的策略对农民的种植管理模式以及理念进行转变。这就需要对农民实施进一步培训以及宣传,在示范基地全面开展专业技术培训,邀请技术人员举办讲座,通过视频以及图片的方式介绍种植技术,让广大农民群众可以充分了解到水稻种植技术对产量提升的作用。并且在宣传时需落实国家的各项惠农资金、扶持政策。

5.2 健全农业推广体系

伴随现代化农业的飞速发展,在水稻种植实践中应该建立以及优化农业推广体系,将政府与有关部门的推广、宣传作用全面发挥出来,保障先进的农业技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发挥作用。优化推广体系是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核心保障,同时有利于推动农业深入发展、提升农民经济收入、优化生态环境等。1)强化政府作为。政府需鼓励以及支持水稻种植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全面解说种植技术并宣传种植价值,强化农民对于水稻种植技术的有效了解。在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政府应该给予鼓励、支持,鼓励农民了解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引导农民在种植实践中运用先进的理论思想、技术。政府需要充分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农民更好地认识水稻种植技术,激发农民的参与主动性和兴趣,并为农民提供正确、积极的培训、指导,对农民的技术应用进行合理规范。与此同时,政府应推出并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吸引大量的农户对水稻进行种植,进而持续扩大种植面积,为落实技术推广工作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2)完善推广管理制度。在政府的支持下,有关部门应该对种植技术资金、人员、方法开展全面管理,促进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推广技术时持续总结、处理问题,创造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农业技术,提高个性化服务的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5.3 提升技术应用水平

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农民前往种植基地参观以及学习,使农民重新认识水稻种植技术。在农民学习、参观时,配备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详细的解说,使农民可以更好地掌握水稻种植技术的核心优势。基于此,当地可创建相关技术推广门店,在店内播放有关水稻种植技术的知识,安排专业人员对前来咨询与参观的农民实施宣讲,以更好地提升农民对水稻种植技术的认知水平、应用水平。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措施进行研究和实践,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合理选择适宜水稻种植的区域和优良品种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障;其次,土壤改良和施肥技术改进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灌溉技术优化则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后,病虫害防治技术改进可以降低病虫害危害。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增加农民的收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土壤肥力灌溉肥料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拉萨市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与改良策略
安吉白茶园土壤肥力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