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驱动机制研究*

2024-05-03 21:55赵艳霞武佳博
南方农机 2024年6期
关键词:利益驱动主体

赵艳霞 ,李 波 ,武佳博

(华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基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立一个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环保教育宣传,加强环保技术创新,加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消费,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督,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成果显著,同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也显现出来,如何有效地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功能开发,带动休闲、观光等新兴产业的出现,促进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生态产品中的应用,从而促进产业振兴;其次,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增加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最后,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乡村振兴取得进展。

1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1.1 生态产品的内涵

“生态产品”是中国特色的概念,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把自然生态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品,以此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初生态产品的概念是指通过生态工艺生产出来的,安全可靠无公害的产品[1]。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生态产品指的是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具体内容包括了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李宏伟将生态产品的概念分成狭义、广义两种,从狭义上讲,生态产品是一种既有外部性又有公共属性的生态调控服务;在广义上,生态产品指的是生态系统产生的,能够被人类合理有序、可持续地开发利用,还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产品、调节服务产品和文化服务产品[2]。本文认为,生态产品不仅仅包含宜人的气候、清新的空气这类单一资源,还包括由生态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等衍生出来的生态化、绿色化的产品,其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 生态产品价值的内涵

生态产品价值指的是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体系,既包括各种物质的资源,也包括人类对这些资源的利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它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而庞大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福利、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生态产品价值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初级生产和再生产,为人类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一种商品,满足人民的生存发展需要。物质化的生态产品通过市场化的交易,使得参与过程中的各个利益主体获取相应的收益,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1.3 博弈论

博弈论主要用来研究相互影响的各决策主体间的决策及其均衡问题。也可解释为多个决策相关者间存在利益冲突时,根据自身掌握的能力和信息,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驱动机制中,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他们根据外部环境、信息、利益和他人决策等因素,不断地竞争、合作,形成不同的博弈结果。要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必须确立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公民参与的驱动机制。

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驱动机制相关研究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协调好经济、环境、生态平衡的必然要求。机制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而发挥协调作用的,为更好地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就需要厘清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协调各部分之间的运行方式。

2.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驱动主体分析

关于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驱动机制中各利益主体的研究,杨镜认为要实现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就必须在各主体之间进行精诚合作,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市民[3]。林黎认为我国当前的生态产品供给主体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少数企业,要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需构建完善的多中心监管体系,加强与市场、社会的合作[4]。周一虹等认为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政府应根据地区发展特点及生态产品内在特性,制定相应的政策;科研机构应加强科技研究和开发;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5]。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政府、市场、企业、公民、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关系,导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方利益难以协调。

2.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驱动模式研究

关于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各主体之间驱动方式的研究,张洪瑞等建议应该由单中心的政府主导供给模式,转变为多中心的林业生态产品供给模式,而且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对应的最优供给模式[6]。“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机制与模式研究”课题组认为要系统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空间分区机制、核算评估机制、有偿使用机制、市场流转机制、绿色金融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法制保障机制等[7]。孙一平等在探索“两山”转化通道过程中,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基本模式,“两山银行”通过将碎片化的资源以分散的方式输入进去,经过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之后,最后以项目包的形式进行集中输出,从而实现市场的供需对接[8]。陈国庆等认为通过对绿色产品、绿色工艺及绿色功能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从而产生的技术效应、生态效应及社会效应可以有效驱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9]。为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题,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驱动机制,需对多元主体、多方利益进行均衡。叶有华等指出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政府、市场与公众三方发挥各自的角色特点,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速[10]。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模型,从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协作和竞争角度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驱动机制的构建。

3 运用博弈理论探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驱动机制

3.1 选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驱动机制的博弈主体

在生态产品价值变现过程中,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各主体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下,必然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利益博弈,以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行为主体的视域审视,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政府、企业、公民是三个核心利益主体。每一个主体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三个主体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征和作用,所以主体之间的利益也存在着差异。基于博弈视角,根据政府、企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选择,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博弈模型。演化博弈论适合于一类相似的个体构成的群体成员之间进行重复博弈,其假定为“有限理性”,并进行假设、描述、分析、评价等,更加接近真实生活,各个参与者都要经过多次学习和模拟,以达到策略均衡,借此探究我国典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各方博弈情况。应当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模型,针对性采取有效对策措施,构建属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驱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社会经济、环境、生态之间的动态平衡发展。

3.2 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驱动机制

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应当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模型,坚持党的领导、政府引路、企业铺路、社会参与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体系,从“政府—企业”维度、“企业—公民”维度、“政府—公民”维度三个层面探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3.2.1 政府规范政策执行、优化政企博弈规则

基于“政府—企业”维度,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调控政策。企业和地方政府作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力量,将推动形成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模式。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和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政府主导的方式整合并盘活生态资源,通过“政府出钱+企业出力”等方式,形成生态产品价值的“有形之手”;政府引导当地生态企业联合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给予支持,突破技术发展瓶颈,壮大生态产业发展力量;引导龙头企业发挥产业组织优势,以“企业+农民”等形式,实现产销一体化经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培训等互助活动,全面发挥各类主体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建立品牌的奖励机制,使企业能够以生态产品的价值为导向,进行生态产品品牌的设计;政府可以利用公共资金,支持环保科研和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3.2.2 协调多元主体发展、满足公民利益诉求

基于“企业—公民”维度,学者们认为满足公民利益需求,可以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企业对经济资源进行了投资,并在监管政策的指引下,积极地生产出了生态产品,从而获得了个人利益。与此同时,企业还承担起了公共责任,满足了公民的利益需求,并接受了公众的监督,以保证生态产品供给流程的顺畅运行。企业通过研发、设计和制造高品质的生态产品,满足公民对于环保、健康和可持续性的需求;企业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市场渠道、品牌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将产品卖到更广阔的市场上,确保他们能够得到更高的收益;企业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定价和收购价格,激励农民更好地发展生态农业,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企业依靠科技发展产业,逐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有计划地开展人员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企业积极引导当地公民入股合作,壮大企业资金链,增强公众的责任和自主权,以协作和双赢为动力,推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3.2.3 强化产品价值引领、优化政策执行环境

基于“政府—公民”维度,不仅要发挥好新闻媒体的作用,还要使绿色生态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是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政府建立“生态银行”模式,实现生态环境资源转化和增值;政府通过成立志愿者队伍等形式引导和带动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为生态保护主体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严格细化生态补偿机制;政府需要加强对生态产品的监管和治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并为农民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以保证他们的收益和生活稳定。公民需要积极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生态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保护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政府和公民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双方需要相互协调、积极配合,共同驱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4 总结

“两山”理论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要兼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党和国家对此非常重视,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从经济角度来讲,就是要盘活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和集体农民的各类闲置资源,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通过政府主导和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驱动机制,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利益驱动主体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