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发展路径探析*

2024-05-03 21:55王礼迅
南方农机 2024年6期
关键词:土地数字化管理

王礼迅 ,吴 倩

(1.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1400)

0 引言

随着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在确保图像的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下,卫星可对目标进行连续的时空观测,获得一整套的时空卫星遥感图像,这是目前获取信息最有效的方法[1]。同时,随着我国“高分辨率地球观测系统”重点项目的实施,高分一、二、三、四号卫星相继投入运行,高清晰度影像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展[2]。在经过人造卫星时,会收集到大量的遥感影像,影像的解析度越高,所包含的资讯也越多,可达Petabyte(PB),甚至EB[3]。在国内拥有大量高精度遥感资料的基础上,如何迅速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一个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由地理、计算机可视化等多个领域组成的综合性学科,在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6]。另外,GIS 软件是一款可以组装、存储、分析、显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它的作用也从简单的显示、输出,发展到了先进的统计分析、空间分析、遥感等新技术的融合[5]。遥感技术能够实时获取各种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大范围、准确的信息,具有快速获取图像的能力。由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特殊性,使得遥感图像成为当前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信息源[7]。

同时,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也开始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专利技术,GIS 在遥感领域的实际应用和数据分析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8]。利用GIS 技术,可以对遥感图像进行深度数据的抽取和统计,将其与GIS 软件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GIS 与遥感的相关性,还能拓宽其应用领域[9]。因此,如何有效地将遥感数据集成到地理信息系统中,已成为当前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

1 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路径探析,是土地管理科学与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我国数字国土空间建设产生积极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数字化应用主要聚焦于“3S”技术上,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融合特点则主要体现在数据的利用层面。先利用遥感技术对遥感数据进行提取,再利用GIS 软件进行分析、应用。但是,GIS 软件和遥感算法的结合还不完善,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弱,独立性较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ENVI、ERDAS 等遥感软件以及ArcGIS、SuperMap 等专用GIS 软件。而ArcGIS 和ENVI 之间的融合,也仅仅是在数据操作、平台之间以及系统集成和开发三个层面上。它的集成开发方法只有ENVI/IDL 和ArcGIS 桌面的自定义,以及ArcGIS 引擎/ArcGIS Server。这种传统的GIS 软件整合方法大多采用代码将其嵌入到系统中,缺点在后期的系统维护、功能扩充时会暴露出来,而对某一功能算法进行修改或添加时,必须对其进行编码,这就造成了系统的可重用性差、扩展性差、集成调试困难等问题,很难适应GIS 技术的快速发展。插件技术是一种易于扩展、可重用的技术,通过插件技术实现多个系统集成,可以降低系统的成本,提高系统的使用灵活性。然而,插件技术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技术,它需要大量的代码及界面,对设计时长要求较高。

1.1 应用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有收集、管理的能力以及对各种地理空间信息进行解析与输出的功能。二是为了地理研究与决策,用地理模型方法作为工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及动态预测等功能。三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并且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出常规或特殊地理分析方法,在空间数据中发挥作用,由此生成有用的信息,肩负人类难以胜任的使命。四是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并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即以遥感影像为依据,对地物进行解释、分类、提取信息,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其直观地表示出来,动态观测研究区域,让使用者更加轻松、更加直观地得到需要的资料,让资料的管理层更容易、更迅速地对资料进行管理和更新。

1.2 功能特征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建立基本的土地信息数据库。该系统提供完整的原始数据输入、删除、编辑、查询、打印和其他功能以及自动备份原文件、数据库属性数据备份、图形文件更新等功能。此外,建立空间数据库,与GPS、RS 等多种技术结合,提供修改、增加和更新数据等多种数据编辑功能。地理信息系统还具有图形显示及属性统计功能。在土地基础信息库的基础上,GIS 为土地管理现状信息的录入提供了依据与存储、管理功能,为各个决策部门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同时也可将信息输出为各类图形及属性资料,供决策者参考。

随着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鉴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需进行实时监控,进而构建一套土地管理动态监测体系,该体系需具有如下功能特征:

1)关注我国土地资源变化情况。目前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严峻挑战,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占用耕地修复等问题导致非农建设实现耕地恢复的难度颇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掌握非农建设工程的发展规模、分布范围及速度等信息,并将其作为决策时的参考依据。

2)关注土地管理风险。土地管理的变化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借助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建立土地管理动态监测体系,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和预警各种风险,为土地利用风险的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

3)监测成果多样化。通过对土地管理进行定期动态监测,向国家土地管理机构提供国家土地管理信息,借此达到监测成果多样化的目的。

4)层次化土地管理动态监测工作。第一个层次表现为国家和省会,主要给出了全国和各省会图例使用数;第二个层次表现为县城和乡镇,以县城和乡镇的土地动态利用数据为主。

2 土地管理数字化困境

2.1 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东西部人民的科学素养差距经历了不断扩大的过程,到2020 年,这个差距已经达到了4.83个百分点,比2015 年的3.4 个百分点增加了1.43 个百分点,凸显出了我国东西部人民之间在科学素养上的显著差异。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也依然明显,到2020 年,我国城乡居民的科学素养差距已经扩大到了7.3 个百分点,比2015 年的6.5 个百分点增加了0.8 个百分点,这也反映在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普及率上。同时,地方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在土地信息技术人才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口,在操作上存在很大的困难。一般情况下,这些部门会将相关任务交给第三方机构完成,相关工作人员对软件的操作知之甚少,这也阻碍了土地信息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2 土地管理数字化信息共享受限

公共基础资料的共享依然是制约我国信息数字化建设的“瓶颈”。《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明确提出,要坚持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要积极实现数据共享,打造出一个良好的数据共享型社会。我国大多数数据资源是由政府投资完成的,所有权应归国家所有,第一手资料均由政府经手,但是由于部门割据,政府人员惧怕“犯错误”,就使数据成为部门甚至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导致数据共享成为一大难题。由于分管部门不一致,科研所需土地管理变更数据、矢量数据或地类变化数据需求易出现错配,部门之间推诿时有发生。

2.3 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相对滞后

我国虽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但在数据处理方面的法规和技术标准相对滞后,与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的标准还存在缺失,存在覆盖不全面、不精准的情况,数据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数据的处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化开发尚未完全成熟,我国在政策法规的制定方面仍有进步的空间。在数据管理、数据备份等方面,相关的技术标准仍待完善。我国与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仍需在数据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补充与完善,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数字化发展的趋势。

3 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发展路径

3.1 重构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产业链

由于过去缺乏清晰、有效且实用的模式和机制,科研院所和高校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发表高质量文章、争取各类科研奖项以及主持横向科研项目,而主动与企业合作、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意愿相对较低。在我国地理信息测绘领域,科研优势虽已初步显现,但尚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10],市场规模也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据外媒预测,预计到2025 年,全球地理信息市场规模将达到6 810 亿美元,各行业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而带来市场的扩张。新经济格局下,地理信息技术产业需要建立以问题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合作模式,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共享和成果收益分配机制,才能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研发积极性,形成团队合力,共同破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难题,以此重构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产业链,推进完善土地数字化管理。

3.2 推进地理信息企业集成化和个性化发展

由于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的操作门槛高,少数厂商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一直在该领域保持着垄断地位。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集中程度也相对较高,呈现出明显的行业聚集趋势,未来将会向着系统集成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使得系统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与个人需求的契合度也将更高。目前,随着大众对GPS 空间与地面相结合辅助生活功能的日益重视,这一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与此同时,不同的产业和不同的应用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GIS 功能的支持,以便为业务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GIS 软件和技术的需求量不断攀升,使得这一领域的发展态势向好。从现实需求和技术系统发展的角度来看,基于国际规范的、可移动的、可装配的通用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系统将更具实用性,更能满足发展的需求。通过构建功能强大的系统,可以实现集成化的高效管理与个性化的土地管理需求同步推进。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地管理效率,降低成本,还能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3.3 构建以国际标准为导向的产品与技术系统

准则是一种规则、指导方针或特征的文件,这些规则、指导方针或特征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最好的顺序,而对项目或其成果的共同和反复使用。我国需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动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要加大对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的投入,加大对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支持力度。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确保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稳定。根据发展态势,借鉴国际标准的地理信息技术数字化内容和处理方式,建立与世界标准相适应、与国际接轨的产品或者数字化系统,将研究的重心由单一的应用标准转向数字技术标准化的基础规范、标准化的手段和方法,以减少在土地管理、判断、推论中的失误,提高精确性,实现系统最优化操作。

4 结论

土地数字化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因其涉及空间数据,庞大的数据量会让人觉得它远比普通信息系统复杂。在剖析土地数字化利用瓶颈的基础上,提出重构地理信息数字化技术产业链、推进地理信息企业集成化和个性化发展、构建以国际标准为导向的地理信息数字化系统,以实现对土地资源信息的快速获取与处理,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基础信息资料及决策支持。此外,在使用土地管理数字化技术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制约作用,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助推数字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猜你喜欢
土地数字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我爱这土地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数字化制胜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