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水资源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实施效果及思考

2024-05-04 19:11魏光辉洪良鹏陈红川王露阳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3期
关键词:南疆防洪供水

张 靓,魏光辉,洪良鹏,陈红川,王露阳,李 江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新疆 库尔勒 841000)

1 流域概况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其位于天山山脉与昆仑山山脉之间的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流域是环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河、叶尔羌河、车尔臣河等九大水系的总称,流域总面积102.2万km2,占全疆国土面积的61%[1-2]。流域内分布有5个地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个师,总人口1254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48.5%。流域远离海洋,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是典型的“绿洲经济、灌溉农业”。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塔里木河干流大西海子以下363km河道断流,台特玛湖干涸,两岸胡杨林大面积死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流域内各族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鉴于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解决塔里木河下游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合理调配流域水量,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流域内先后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塔里木农业灌排及环境保护第一、二期、塔里木河向下游绿色走廊应急输水、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南疆水资源利用与水利工程建设(以下简称南疆规划)等一系列治理工程。

2 基本情况

2.1 规划目标

到2020年,南疆用水总量大幅降低,用水结构明显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水资源超载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和城镇供水安全问题,对南疆灌区进行系统节水改造,全面提高叶尔羌河等主要河流和城镇防洪能力;巩固提升塔里木流域近期综合治理成果,改善天然植被生态用水条件,基本遏制南疆生态环境退化趋势;科学配置水资源,建设一批控制性山区水库,增加对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用水管控能力;基本建成水资源监控和统一调度体系,强化用水计量和“三条红线”考核,完善流域与区域水利管理体制机制。

2.2 规划内容

规划项目由城乡供水、现代灌区节水改造、山区水库、重点河流防洪、生态建设与保护、水资源监控系统等7类组成,总投资816.3亿元。

2.3 规划实施情况

2.3.1城乡供水工程

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解决了南疆五地州58.5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了惠及297.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部分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较低、水源不稳定、水质不达标等问题。

在城镇供水保障方面,新建供水管道702.2km,新增日供水能力12.5万m3,新建规模化水厂水质化验室51处,新建规模以上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51处,完成了巴楚县、柯坪县、伽师县3处饮水困难城镇供水工程。兵团阿拉尔市、铁门关市、图木舒克市、昆玉市城市水源保障工程全部实施完成,新建水厂4座、改造水厂1座、新建取水泵站1座、新建输水管道30068km,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90余处,提升34.8万人供水保障水平。

2.3.2现代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新建、改建渠首工程41处,防渗骨干渠道8431km,配套建筑物2.29万座,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020万亩,解决了南疆部分地区灌区配套不完善、建设标准低、渠系老化失修、灌溉保证率逐年降低、部分灌区无排水设施等问题。开展了沙雅县、于田县农业高效节水增收试点建设工作,新增滴灌、低压管道、微喷灌等田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31万亩,建成150万亩自动化高效节水示范基地,改造盐碱地面积278.3万亩。

2.3.3山区水库工程

截止到2020年底,新增总库容2.62亿m3,新增调节库容1.82亿m3。通过在塔里木河上游源流区建设一批山区控制性调蓄水库,基本上形成了以阿尔塔什、卡拉贝利、下坂地、乌鲁瓦提、大石门等骨干水库为“结”的水资源调配体系。

规划建设的9座中型水库中,建成7座,分别是皮山县阿克肖水库、于田县吉音水库、柯坪县苏巴什水库、英吉沙县卡回水库、策勒县奴尔水库、若羌县若羌河水库和且末县石门水库,新增总库容3.28亿m3,新增调节库容3.03亿m3,改善140万亩灌溉面积;在建2座,分别是民丰县尼雅水利枢纽工程、和硕县清水河伯斯阿木水库。

2.3.4重点河流防洪工程

开展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田河等9条河流防洪治理,治理河长436.1km。其中重点针对叶尔羌河开展了防洪治理,涉及喀什地区巴楚县、麦盖提县、莎车县、泽普县。通过实施河流防洪工程,保护了南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极大减轻了当地群众的防洪负担,年均减免防洪投入费用3亿元左右,每户每年可减轻防洪负担投入700元左右,发挥了极大的防洪减灾作用。

2.3.5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

通过源流河道整治、下游河道疏浚、水系贯通工程以及干流生态闸与生态引水工程建设,提高了源流向干流输水的保证程度,促进了河岸林植被的生态修复。建成了塔里木河干流-亚森卡德尔河-孔雀河下游连通工程,提高了亚森卡德尔河两岸的生态用水保障率,增强了中下游河道的输水能力,有效保护和恢复了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态。源流区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12.2km2,治理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2.3.6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

建成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州和阿克苏地区734个取用水监测站点,实现对四地州河道外颁证许可水量的80%和总用水量的50%在线监测,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基础支撑。

2.3.7兵团中小型水源工程

大石峡水利枢纽、第二师38团石门水库、第三师前海总干渠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有效地增强了水资源调控能力,提高了供水保证率,增强了下游河道防洪能力,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3 规划实施效果

3.1 生态效果

进一步巩固了《近期综合治理规划》生态治理与保护成效[3-4]。实现20次向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态输水和重点区域补水,塔河干流两岸的地下水位有所回升,水质矿化度有所降低,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减少,干流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虽然台特玛湖水面面积的增加离不开车尔臣河来水偏丰的贡献,据实测资料统计,《南疆规划》实施后,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向塔里木河干流输送的生态水量多于《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实施后,塔里木河干流关键断面的来水量也比《南疆规划》实施前多。据实测资料,2015—2020年干流阿拉尔站来水量在38.6亿~68.4亿m3之间,6年平均来水量为49.3亿m3;2015—2017年干流大西海子站来水量在4.6亿~12.1亿m3之间,3年平均来水量约为7.8亿m3;2015—2020年阿克苏河塔里木拦河闸和巴吾托拉克拦河闸合计下泄水量在27.9亿~48.0亿m3之间,6年平均下泄水量为36.0亿m3;2015—2020年叶尔羌河黑尼亚孜站下泄水量在0亿~12.2亿m3之间,6年平均下泄水量为5.5亿m3;2015—2020年和田河肖塔站下泄水量在10.3亿~19.1亿m3之间,6年平均下泄水量为14.1亿m3。

3.2 社会效果

通过实施重点区域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城乡供水、防洪安全、生态建设与保护措施等,南疆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规划中安排的、确有需要建设的大中小型水库建成后,总库容可新增44.85亿m3,调节库容可新增29.88亿m3,水资源调控能力大大提高;解决了南疆58.5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提质增效农村饮水水源不稳定、水质不达标297.9万人,实现重点区域61.8万城镇人口供水城乡一体化,增加了供水能力,提高了供水保证率,让各族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以九大源流出山口河段和塔里木河干流重点城镇河段防洪为重点,结合不同河流及重点山洪沟的水情特点,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防洪工程,提高了城市防洪标准,其中阿克苏河、叶尔羌河等防洪保护河流沿河乡、镇、团场、居民点防洪标准为10~20年一遇,沿河农田段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有效保护了南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农田免遭标准内洪涝灾害,水旱灾害损失率下降到6‰以下,大大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生产用水条件。

3.3 经济效果

促进了南疆重点流域及天山南坡产业带等重要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布局的优化,为南疆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经济效益显著。规划实施后,将实现防洪、供水、灌溉等多方面的经济效益,可改善灌溉面积约1896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61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54以上,实现节水12亿m3,每年可增产粮食约419万吨,单方水GDP产出由6元提高至12.6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对实现脱贫攻坚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实施后存在的问题

(1)山区控制性工程调蓄能力仍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节约利用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的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仍需加强。《南疆规划》实施后,山区水库总库容占径流量的比例可以由实施前的4.5%提高到14%,但是部分河流上仍缺少山区控制性调蓄工程、山区水库替代平原水库的高效节约利用水资源的水利枢纽仍建设不足、水资源综合利用调节工程仍未发挥效益。重点城市的防洪工程和防洪措施仍不全面,中小河流、山洪沟防洪治理仍待加强。

(2)以农业为主的用水结构发展模式使原本不富裕的本地水资源更加捉襟见肘,促进全区高质量发展仍需外部水源解决。《南疆规划》虽然从水资源合理利用、城乡供水、现代灌区节水改造、山区水库建设等方面较全面地对南疆水利发展做出了安排,但南疆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争水矛盾突出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现状农业用水量大,且未来农业用水还将在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中长期内农业用水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因此,本地水资源无法支撑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需要外部水源的支撑。

(3)取用水计量与监控设施不配套,水资源监控体系不完善。《南疆规划》虽然对水资源监控站网建设开展了总体部署和具体建设,但急需摸清区域供用水量底数、保障生态环境水量有效供给和监控、实现水利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发展等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南疆水利自动化监测设施远远不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远远落后,水资源智能化管理水平低。

5 几点思考

5.1 加快转变治水管水思路

与新疆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要求相比,塔里木河流域水安全保障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长期困扰可持续发展的配置体系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均衡、用水结构不合理、用水效益低、过度开发威胁平原绿洲生态、防洪基础设施薄弱等治水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气候变暖、国际局势深刻变化带来的水安全保障新危机日趋严峻。水安全保障面临很大挑战,需要立足区情水情,紧扣总目标,着眼发展需要,更新治水理念,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

5.2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十四五”时期,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深入实施,全区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三基地一通道”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推动兵地融合发展。此外,跨界河流保护利用开发不断呈现出新的情况,面对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亟需塔里木河流域加快建设一批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关键性、突破性的重大水利项目,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打通水利发展“瓶颈”,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充分发挥水利对推动流域发展各项事业的保障作用[5]。

5.3 持续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

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系统脆弱,现状流域经济社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现象严重。为巩固近期综合治理成果、提升治理成效,必须按照新的治水思路,全面节约、科学配置、有效保护和综合管理水资源,合理确定生态保护区的范围、目标和需水总量,明晰生态用水,还水于生态,系统部署水生态保护修复,通过建立健全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修复,促进自然和人居环境和谐发展。

5.4 提升水利现代化治理水平

目前,塔里木河流域水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仍不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水价、水权、水市场等改革还存在制度上的制约,水价未反映供水成本,水利设施面临运行管护经费不足等困难。水利建设投资来源单一,融资难度大,需要不断探索完善投融资改革新机制[6]。水利信息化建设整体滞后,业务应用系统支撑能力有限,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为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不断深化水利重点领域的改革与管理,加强水利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加快完善监测、处理、决策、调控等水治理手段现代化建设[7]。

6 结语

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本文分析了南疆规划的治理成效,指出了流域存在水资源控制性调蓄工程不足、灌溉面积未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监控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从加快转变治水管水思路、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等重大战略实施做好水资源保障、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提高水资源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对于流域开展综合治理工作,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提高农业供水保障率,保障生态输水与生态修复,促进边疆地区繁荣稳定,推动新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南疆防洪供水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南疆木棉红似火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南疆最美是春天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筑梦南疆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