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的措施分析

2024-05-04 20:52王海云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准确性可靠性水质

王海云

(临沂市蒙阴县环境监控中心,山东 临沂 2762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对水环境的监测与质量控制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的议题之一。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水环境管理和保护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1 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概述

1.1 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是指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确保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的一系列操作和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样品采集、样品保存和运输、仪器设备校准与维护、方法验证和分析、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数据处理和评估等方面。

1.2 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的意义

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的意义在于保障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为环境保护与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首先,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是评估和监测水体污染状况的基础。通过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可以及时了解水体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含量,帮助判断水体污染程度,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其次,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对于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水是人类日常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必须保证其安全和无害。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监测水中的有害物质,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另外,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对于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也具有重要作用。水体污染不仅对水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还会影响水域生态平衡和自然景观[1]。通过高质量的检测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体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保护水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2 水环境检测中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2.1 前期准备

在进行水质检测前,对采集到的水样进行适当的处理是必要的。这包括去除悬浮物、过滤固体颗粒、调整pH值等步骤,以减少干扰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样品处理的方法和步骤应根据具体的检测项目和样品类型进行选择和确定。同时,需要制定科学的操作体系与检测方案。这包括确定样品采集标准和检测方案,确保符合实验室分析的要求,并结合检测设备等因素确定质量控制措施。同时,操作人员应对待测样品的采集流程进行监督,以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2 过程控制

水质检测涉及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分析等多个环节和人员。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对整个检测过程进行合理控制。例如,在样品采集和保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微生物污染的发生;将水质样品送至化学检测机构后,需要立即制定标准曲线等质量控制措施来支持后续的化学检查作业。同时,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准确可靠,需要引入质控样品进行监控和验证。质控样品可以是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也可以是自行制备的质控样品。通过与质控样品的比对,可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及时纠正和调整分析方法和仪器的偏差,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3 结果控制

最终的检测结果是水环境检测工作的关键。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按照化学检验方案确定的方法对水质样品进行编号、记录和保存,并按照检测流程进行操作,从而获取准确的检验结果。在完成水质检测后,还需要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这包括数据的计算、统计和解释。科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帮助评估水质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并为进一步采取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影响水质检测质量的主要因素

3.1 设备因素

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对于水环境检测质量至关重要。在选择检测方法和设备时,需要考虑其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等因素。不同的污染物可能需要不同的分析技术和仪器,因此需要针对具体的检测目标进行选择和调整。

3.2 样品因素

水样品的采集和保存过程对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进行采样时,应遵循标准的采样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并注意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或变质。样品保存方式和条件也需要根据具体检测要求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样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不会发生变质或损失。

3.3 人为因素

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对水环境检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需要熟悉各种检测方法和仪器的操作,具备准确分析和解读数据的能力,并能及时发现、排除误差或干扰因素。持续的专业培训和经验积累可以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 制度因素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与质保体系是确保水环境检测质量的关键。这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如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和使用质控样品进行定期验证;外部质量评估,参与认可的互评活动进行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评价;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标准化操作流程等。这些措施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5 环境因素

水环境中存在各种环境因素和干扰物质,如溶解氧、温度、pH值、有机物质和金属离子等,这些因素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水环境检测时,需要仔细考虑并对这些因素进行适当的修正和控制,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注意不同地区和不同水域的水环境特点,以便更好地控制干扰物质的影响。

4 水质分析化验中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4.1 提高化验人员的专业技能

化验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对水质分析检测结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需建立全面的培训计划。通过定期培训,检测人员可以掌握最新的水质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培训内容可包括水样采集、处理与保存的标准操作、常见污染物的检测方法与仪器操作、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面。同时,还应注重培养检测人员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室内外的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提升其分析化验技巧。

其次,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操作均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为了确保结果准确可靠,还需落实质控和质保程序,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与外部质量评估机制。通过参与质量评比或互评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以提高实验室的整体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加强实验室环境管理

实验室的设备和环境是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为了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需要特别注意设备与环境的管理工作。首先,实验室的设备必须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配备先进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以确保水环境检测的科学性。

其次,实验室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与控制机制,确保设备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以保障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包括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查,以及使用适当的软件系统来追踪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历史记录。通过这些措施,实验室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对测试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再次,实验室应注重对实验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实验人员是实验室的核心资源之一,他们的技能和经验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以提升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同时,实验室还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实验过程进行全面、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

4.3 强化材料与设备的管理工作

首先,对于实验试剂的质量控制。应建立科学、规范、严格的管理体系。在购买试剂时,需要对试剂进行验收,包括检查试剂的外观、有效期和颜色等。一旦发现过期或变质的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记录相关信息。同时,要加强试剂的保管,优化储存条件,防止受潮、变质等情况的发生。其次,对于仪器设备的管理。应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建立维护和检修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周期,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的维修和校准工作,及时处理故障和异常情况。对于设备的维修记录和维修结果,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存档,以便追溯检测结果的来源。此外,还应加强对材料与设备的采购管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供应商,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采购过程中,要注重选择具有相关认证和资质的供应商,确保所购买的材料与设备符合标准和要求。同时,要对采购入库的材料与设备进行验收,核对数量、规格和质量等信息,并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便于管理和追溯。

4.4 重视质量控制图管理工作

在水环境检测中,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水环境检测的具体需求,合理确定样品数量以及采样点位,并确保采样方法符合规定标准,以减小采样误差和代表性偏差,这一过程需要细致入微的操作和精确的执行,以避免出现大的误差。每天对结果误差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果误差超出可接受范围,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重新检测。这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采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并测算出信息的标准误差和总平均数,以便为后期的质量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这一步骤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以得出准确的统计结果,为后续的质量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尤为重要的是,工作人员应遵循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管理工作和绘图,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这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严谨的态度,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要及时剔除超出限制线的数据。当发现数据超出限制线时,测量技术人员需及时、快速、准确地处理,以避免对后续分析产生不良影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5 降低水质分析交叉污染

一是要合理地选择化学试剂。在水质分析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是非常关键的。为了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应当仔细考虑试剂的化学性质、纯度等级以及是否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因素。例如,在检测水中的有机物时,应选择具有高纯度、低交叉污染风险的试剂,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二是要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根据水质分析的结果,检测人员需要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法,以确保水质符合标准[2]。这可能包括调整检测步骤、加强取样频率以及合理布置监测点等措施。通过及时调整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交叉污染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水质检测的可靠性。

三是要加强水质检测与实时监测。水质检测技术人员应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交叉污染源。在监测过程中,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需要对实验器材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清洗,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同时,对于实验操作也需要进行规范和标准化,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监测结果出现误差[3]。在加强水质检测与实时监测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数据分析和处理。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和预测,为水环境治理和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需要注重数据的共享和应用,将监测数据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共享,促进水环境治理和水质管理水平的提高。

4.6 提升辅助设置的工作效能

在水环境检测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辅助设置来实现质量控制效能的提升。首先,在建立实验室时,应根据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严格配置光照和温度控制设备。光照的变化可能影响光敏化学材料的性能,因此,通过精确控制实验室内的光照强度和稳定温度,可以减少不利条件的干扰,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其次,根据现场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附属装置,并增加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在水样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有效的分离装置和过滤装置,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减少实验中无关因素的干扰。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严格遵守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给样品添加适量的试剂和反应时间,避免误差的产生。

此外,加强对实验过程的监督和质量控制也是提升质量控制效能的重要手段。监测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系统,进行常规的质量检查和自我评估,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结语

水环境检测的质量控制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尽管我们在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例如,实验室设备的精确度和灵敏度仍需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更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此外,采样点的选择和监控也需要更加科学和规范,以更好地反映水环境的真实状况。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的深入研究,努力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准确性可靠性水质
水质抽检岂容造假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基于可靠性跟踪的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在省级电网可靠性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可靠性比一次采购成本更重要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