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增强现实技术,让语文教学生动活泼

2024-05-04 02:06黄凤仙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爬山虎现实小学生

黄凤仙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运用增强现实技术,革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教学中,课文中提到的某些内容对小学生而言比较陌生,致使整体阅读缺乏代入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现实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它将许多陌生的事物“真实”地模拟出来,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体验,同时也能改变课堂枯燥乏味的局面。但是,个别教师运用增强现实技术教学,由于方法的不当及经验的欠缺,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需要深度探究增强现实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打破情境教学的限制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看得到和摸得到的事物,更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多教师都会采取展示图片、视频和音频的手段。但整体来看,这种只能建立在听与看之上的情境,很容易令学生厌倦,长此以往,依然无法真正挽留学生学習的“耐心”。增强现实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以立体的方式呈现情境,让学生置身文章描绘的情境之中,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为例。古诗文独特的语法及作者的思维方式,对小学生而言始终都是学习上的难点。而“难”的根源正在于“代入感”。换言之,以小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思维认知,他们很难对古人的心境和想法感同身受。教师将增强现实技术融入课堂,以投影的方式呈现古诗描绘的场景,不论是“残阳”“江水”,或是“弯月”,都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此时,教师再播放江水的声音和呼呼吹拂的风声,学生就好像真正置身古诗的情境中,体验感瞬间倍增。

此时,教师再顺势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诗人要用‘铺来描写残阳落在水面的场景,而不是‘照或‘洒?”针对这个问题,再看到增强现实情境中,残阳的光芒铺洒在江面时的壮阔景象,学生瞬间心领神会。这种体会,要远远强于教师的单方面灌输,也更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同理,在分析“半江瑟瑟半江红”这句诗时,情境的衬托,同样能促进学生的理解。

当然,除了古诗词教学外,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增强现实技术为学生再现课文描绘的情境。例如《海底世界》的神奇面貌,《爬山虎的脚》的攀爬过程与生长过程等。当文字描绘的内容,以最真实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学习将不再是一件枯燥而又陌生的事情。增强现实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语文课堂情境的面貌,让文字与现实形成了巧妙的融合。在这样的氛围下,哪怕是再难的知识点,学生探究的过程也会充满无穷的乐趣。

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教师带着学生思考,教师说什么,学生便学什么,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将增强现实技术融入语文课堂,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不断地提问和质疑,掌握更多的知识。

以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为例。这节课不但生字多,而且有些生字偏旁部首多,小学生识别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给学生展示文本描绘的情境,鼓励他们在欣赏的同时查找情境中隐藏的汉字。例如,在看到荷花旁边的莲蓬时,有的学生指着它问:“老师,这个是莲藕吗?”教师笑着告诉学生“确切来说它是莲藕的一部分,我们都叫它莲蓬”,随后板书生词的拼音,指导学生朗读。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清晰地了解到莲蓬为何物,同时也间接识别了该生词。

又比如,立体的情境中出现了一位跳舞的女子,她身着霓裳羽衣,步伐轻盈。学生便问:“这个姐姐的舞蹈好优美,她穿的是古代的衣服吗?好漂亮啊!”教师便告诉学生“她穿的是霓裳羽衣”,随后板书“霓裳羽衣”四个字,帮助学生温习汉字“裳”,也让他们认识了新字“霓”。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组词,将学生说出的词语以增强现实技术进行展示,例如“霓虹灯”,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心中的困惑,另一方面,在引导学生学习读多音多义字,以及古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时,增强现实技术同样可以发挥异样的效果。比如,《秋天的雨》一课出现的“扇”字,便是一个典型的多音字。它既可以读一声,也可以读四声。在指导学生学习该汉字时,教师用增强现实技术展现了“风扇、扇子”,以及“扇风”的动作。有的学生好奇地问:“我知道电扇,那么它的‘扇字和扇风的‘扇字,是同一个字吗?”学生在增强现实技术营造的情境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断地掌握新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更加高效。

三、增强现实技术能提升跨学科教学的效果

在围绕语文和其他学科开展跨学科教学时,增强现实技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能间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认知底蕴,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有的学生好奇地问:“如果是雨天,暴雨倾盆而下,爬山虎会不会被冲毁呢?”针对这个疑问,教师顺势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呈现爬山虎在暴风雨中的生长情况,同时还搭配了相关的解说。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困惑,也间接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

总而言之,增强现实技术的运用不但能打造有趣的课堂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探索和分析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学到新知识,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积极,更有趣。

猜你喜欢
爬山虎现实小学生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我是小学生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