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鸟到“作家”

2024-05-04 12:24
放学后 2024年6期
关键词:芬奇作家机械

说到机器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端茶倒水、颠勺炒菜、搬运货物……粗活、细活它都能干,而且还不偷懒、毫无怨言,着实令人感动。

那么,问题来了:机器人是怎么出现的呢?机器人的产生,其实源于人类长期以来的一个愿望:创造出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来代替人类进行各种工作。

“机器人”的命名者:卡雷尔·恰佩克

“机器人”(Robot)一词来源于捷克语中的“robota”,意指“强迫劳动”或“苦工”。这一词汇的普及源于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他在其科幻剧本《罗萨姆万能機器人公司》中首次引入并定义了“机器人”这个词,用于描述剧中被人工制造出来的、具有智能并能执行各种工作的生物机械体。这部作品标志着“机器人”这一概念在文学和文化中的诞生,尽管剧中的机器人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智能机器人,但恰佩克的构想激发了人们对未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探讨和追求。

我国最早有记载的机器人来自于《列子》一书,书里面提到在约3000年前,周穆王向西巡狩的时候,在遥远的昆仑山地区遇见奇人偃师。这位偃师曾献给周穆王一个能歌善舞的机器人。这个歌舞机器人被称为“木甲艺伶”或“机关人”。据记载,周穆王在看了它的表演后大为震惊,一度怀疑它是活生生的人。但经过仔细检查和验证,才确认它是偃师巧夺天工的手工艺品。

今天,我们已经无从考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这个故事为我们揭示了古人对人形机器人的早期构想。偃师及其木甲艺伶的故事也被视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个有趣插曲,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对未知世界的积极探索精神。

鲁班造“木鸢”,可飞三日而不落

在《墨子》中,记录过一个与自动飞行器概念相似的古代发明,被称为“木鸢”。

“木鸢”是由鲁班制造的一种木鸟,据记载,它能够飞上天空,并在空中进行一定时间的飞行。原文是这样说的:“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从这段文字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公输班(鲁班)用竹子和木头制作了一只鹊(木鸢),完成后它飞上了天空,并且连续三天没有落下来。

此外,在《韩非子》中也有关于自动飞行器的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在这个故事中,墨子制造了一只木鸢并进行飞行试验,结果木鸢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虽然这两个故事中“木鸢”的飞行时间不同,但都表明,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能工巧匠就已经开始对自动飞行器进行探索和尝试。

陆地军用机器人的鼻祖:木牛流马

还有一个关于陆地军用机器人的探索。在《三国志》中记载的木牛流马,有学者认为它可以看作是陆地军用机器人的鼻祖。木牛流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特殊运输工具,被认为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发明,主要用于解决军队在崎岖山地运输粮草的难题。

木牛和流马是两种运输工具。木牛,形象近似于牛,今天我们推断:它可能是某种木制的、能够承载大量货物并能在崎岖山路上行走的机械装置。

流马,是另一种设计,它可能具有更高的机动性或者更适合水上运输的特点。两者都可以节省人力,提高运输效率。

关于木牛流马的具体形态、构造及工作原理,历史文献记载得并不详细,且相关的技术已经失传,现在无法确切地知道它的具体制作方法。现代学者根据流传下来的相关记载,结合古代工程技术水平,推测它们可能是简易的杠杆系统,也有人认为是改良的独轮车或四轮车,还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依靠滑轮、杠杆等简单机械原理制成的巧妙装置。

虽然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神秘色彩,但木牛流马作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在其他文明中,也有关于早期机器人的传说和记录。例如,在古希腊神话里,赫菲斯托斯被描述为技艺高超的铁匠,能够制造出神奇的工具和机器,他制造了守卫克里特岛的米诺斯迷宫的青铜巨人塔洛斯,能够自主行动并执行任务。另外,阿基米德也发明了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如水泵和投石机等,他虽然没有直接探索机器人技术,但他在机械和自动化方面的贡献为后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达·芬奇为后世留下“奇思妙想”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达·芬奇也对机器人的设计进行了探索。一方面,达·芬奇在机械工程领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他的设计手稿中包含了多个自动化机械装置,这些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现代机器人的前身。另一方面,达·芬奇还设计了能够独立挥动手臂、坐起、点头甚至摆动腿部的机械装置“自动骑士”,尽管没有实际证据表明这款机器人是否被建造出来,但设计图显示它由复杂的齿轮和连杆机构构成,能够模拟人体的动作,由此可见达·芬奇对机器人的探索充满了前瞻性。

纯机械时代的巅峰:写作、画画、弹琴样样行

在18世纪70年代,瑞士钟表匠皮埃尔与他的孩子们制造了著名的早期写字机器人——“作家”。这款机器人是极为精密的机械装置,由纯机械部件组成,能够通过复杂的内部机械传动系统模仿人类写字的动作。它能用手指握住笔,并在纸上按照预定轨迹精确移动,最多能写出40个字符。时至今日,“作家”依然保存完好,存放在博物馆中,成为瑞士乃至全世界机械工程和自动控制技术历史上的宝贵遗产。“作家”高度复杂的机械结构和远超时代的创新思维,为后世的机器人技术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启示。据考证,皮埃尔还制造了其他两款著名的自动玩偶,分别是“画家”和“钢琴家”。这三款作品代表了当时机械技艺的巅峰,展现了人类在自动机械领域的卓越创造力和早期对于人工智能概念的探索。

以上这些都是早期的人们对于机器人的探索,还不是我们今天所了解的智能机器人。那么究竟什么是“智能”?对“智能”的探索又如何推动了机器人的发展呢?同学们可以先进行思考,我们下期再进行分享。

猜你喜欢
芬奇作家机械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调试机械臂
达·芬奇 下
简单机械
达·芬奇睡眠法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
按摩机械臂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