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例析

2024-05-04 16:55高杜娟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编者习作中心

高杜娟

习作单元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写体例上的创新之举,编者从三年级起每学期选择一种关键习作能力作为习作单元的主题,安排专门的单元组织学生开展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习作单元的编写体例十分匹配这样的要求,本文以六年级上册的“围绕中心意思写”为例,探索习作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重视联系现实生活

习作单元教学需要研读单元整体教材,从中把握编者意图,读懂编者安排学习的多样化文本中蕴含的习作方法,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具有内在关联的系列习作任务。

1.重视把握编者意图

“围绕中心意思写”属于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的关键习作能力之一。习作教学常说的立意的“意”指的就是中心意思,而立意则是习作的灵魂,在习作过程中具有统摄其他活动的作用。在本单元中,编者安排学生在围绕中心意思写方面,从《夏天里的成长》一课中学习从典型事例的不同方面写,从《盼》一课中学习选取不同的典型事例写;不论哪一种写法,都需要学生联结现实生活去寻找合适的典型事例。学生只有亲自体验生活,才能产生真切感受,领悟“意”的存在,形成表达的中心意思。有鉴于此,教师可以设计符合编者意图的“生活处处有真意”作为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直面现实生活,捕捉生活中蕴含的适合自己领悟与表达的真意。

2.重视设计系列任务

根据本单元编者安排的学习目标任务,结合教材各个板块的内容与学生习作中“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要求,教师可以设计互相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即“细心领悟生活中的真意”“用心体会同龄人的心情”“晒晒自己的得意之作”,每项任务之下还需要进一步设计学习活动来具体落实。如任务一“细心领悟生活中的真意”,学生需要开展两项前置性的学习活动:一是学生在生活中选择打动自己的人、事、景、物等进行拍摄;二是学生为拍摄的作品起个好名字,互相交流与启发,比一比谁拍的作品和所起的名字最有“意”味,初步感受“中心意思”在作品中的价值。

二、落实读写结合的训练要求

习作单元并不是从头到尾都是在不停地练写,而是安排了重要的阅读学习,只是阅读的目的与普通单元的阅读不一样,它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指向本单元的关键习作能力的写作方法,以此为基础开展读写融合的训练,是习作单元呈现的学习特色。学生“围绕中心意思写”,就是从课文中学习根据立意组织文章结构的方法。

1.单篇精读

习作单元教学是聚焦关键习作能力整体设计的,这种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在部分中单篇课文的教学往往承载的是具体的方法与路径。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单篇精读课文中,选择典范表达语段,提炼指向关键习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作文中。本单元安排学习的课文,《夏天里的成长》和《小站》侧重从故事的不同方面,围绕中心意思写;《盼》和《爸爸的计划》侧重通过不同的典型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在单篇精读课文《盼》的学习中,“盼”作为中心意思,在文本中有多个层面的体现,由盼穿新雨衣到盼下雨:课文从作者盼变天的奇怪心理写起,到变天时盼出门所找的理由,再到无法出门后又盼雨留到明天再下……每一次变化中的心理描写,都真切地体现出作者“盼”的内心感受,切合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要求。

2.多篇联读

教师采用“1+X”模式,寻找与单元精读课文有类似表达方法的文本,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学生从《夏天里的成长》一课中学到的写作知识是从事物的不同层面围绕中心意思写。在习作例文《小站》之外,教师再推荐学生拓展阅读《索溪峪的“野”》,从文本中找出“成长”“小”“野”作为文本立意的中心,以表格梳理文本分别从哪些层面围绕中心进行表达,分析从不同层面表达中心的方法,巩固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3.迁移运用

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逐渐形成。习作单元各个板块中都含有习作训练的要求,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解决习作单元“学用疏离”的问题。除了在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中选择典范表达开展仿写训练,教师一定要重视初试身手板块安排的多种形式的练笔活动,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习。

三、在关注表达进阶中重视思维发展

习作单元在聚焦关键表达能力上,是通过进阶式要求来体现训练的层次性的,从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思维实现关键能力的有效迁移运用。

1.学习从字词中定中心

“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单元习作,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有内涵的字,想清楚要表达的中心。学生要找到那个“深深触动我的字”,可以回到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盼》《小站》中,梳理课文分别围绕哪个字(词)写的,写了哪些内容,尝试用一句含有那个字的句子进行概括;在自己选择了某个字后,反过来先用这个字说出一句自己想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再思考从哪些方面或用哪些事例来表达这个中心意思。这样一来,学生就经历了从选定的字词到确定表达中心的思维,完成了习作的立意。

2.选择表达中心的素材

有了立意之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就是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初试身手的方法,通過选一选、说一说、评一评,互相帮助,选择能够体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选择了与中心意思关联不够密切的材料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使材料中指向中心意思的内容凸显出来。

3.找到体现中心的逻辑

所谓表现中心的逻辑,就是看表现中心的材料是按照什么顺序在文章中呈现的。为了在习作中有序地呈现材料,教师可让学生列出提纲,也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呈现材料之间的具体关系,然后以提纲或思维导图为表达支架进行写作,有逻辑地表达中心意思。

总之,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进行设计,通过开展与习作主题有关的系列表达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真实有意义的体验与建构,真正形成关键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编者习作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编者语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编者语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