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4-05-04 16:55丁帅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司马光现代文文言文

丁帅

在文言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在对比中发现异同,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语言规范和表达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本文以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比较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人物故事,比较求同

文言文教学需要给学生还原或创设真实的情境,人物故事比较就像“变魔术”一样,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文言文世界的大门!在小学教材中,有好多聪慧的孩子,如王戎、曹冲、孔融、骆宾王……他们的故事学生耳熟能详,他们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中。这些人物故事的回顾,能滋润学生的心灵,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在《司马光》一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比较求同”创设情境,把古代聪慧有共性的少年故事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找到他们的相似之处,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猜人名的小游戏,你能根据‘颁奖词猜出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吗?故事一出自《世说新语》,七岁之娃,其眼灿灿,如岩下电。诸儿竞走取道边李,唯娃不动。后为‘竹林七贤。故事二出自《三國志》,六岁小娃,置象于船,刻其痕。去象,载他物使水及原痕。称物,知象重矣。故事三出自《后汉书》,四岁小娃,与诸兄共食梨,辄引小者。后为‘建安七子之一。”像这样,教师课初设置人物故事“颁奖词”情境,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时光穿越”之旅,让学生置身于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文言文故事中,深入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对比不同的文言文陈述故事内容,既导入了新课的学习,又为本文学习之后给司马光撰写“颁奖词”打下基础。引出主人公后,教师结合“司”的甲骨文字样和图片,指导学生认识生字“司”,并联系生活对比理解“司”的古代字义:“我们现在把驾驶机动车的人叫作——司机;把主管会议议程的人叫作——司仪;你们猜一猜,在古代,军队中专门负责管马匹的人叫什么?所以‘司马不仅仅是一个复姓,还是一个古代的官职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异义的生字词学习,对比古今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学生就像穿越时空一样,领略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二、古今文本,比较求异

《司马光》是统编版教材的第一篇文言文,但是学生对现代白话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不陌生。通过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对比阅读,学生就像走进一场“文化探险”之旅,初识文言文,对比文言作品和现代文的内容和风格,学生可以像探险家一样,发现文言文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感受文言文承载的丰富文化底蕴。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没有小朋友听过?听过的小朋友来讲一讲好不好?在《宋史·司马光传》这本书里,这个故事只用了30个字就讲完了,对比一下你看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和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发现吗?像这样用文言来写文章的表达方式我们把它叫作——文言文,言简义丰、独字成词就是它的特点。我们今天学习的文言文是怎么讲司马光这个故事的?你敢来挑战一下将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吗?你读的文言文故事,大家听明白了吗?有的同学好像懂了,又好像不太懂。没关系,你们想要听懂文言文啊,首先得读好文言文。谁能分享读好文言文的诀窍呢?文言文不光要读正确,还要把句子读通顺,读出节奏。”教师说完,带领学生用读的方式领略文言文不一样的语言特色,通过查阅注释、组词等方式,对比文言文和现代文篇章、句子的结构、词汇等方面的异同,带领学生联系课文插图理解文言文“瓮”比“缸”表达事物更准确,“持”和现代文“拿、捧、抓”意思接近,但更贴切,体会“砸”和“击”的异同。从“戏于庭”到“在庭中戏”,教师让学生模仿说一说“戏于厅、戏于林、戏于池”的表达意境。师生进行对比阅读,考一考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文本内容。教师说一句现代文,学生读一句意思对应的文言文。在对比阅读中,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规范,探寻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三、主次人物,比较求特

文言文的学习不仅要了解故事内容,梳理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更要走进人物内心,读懂主人公的情感和智慧。在这个故事中,除了主人公,还有其他人,如“群儿”“众”“一儿”“儿”,教师可以让学生圈画出描写人物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词分别描写的是谁。在这样的比较中,学生再一次感受文言文表达方式的独特之处,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面对危机,教师让学生从“众皆弃去”展开想象,这些孩子都跑开了,为什么呢?你觉得他们干吗去了?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想象一下“众皆弃去”的场面吗?还原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有的跑,有的哭,有的喊叫,有的惊慌失措,有的六神无主,有的回家找大人……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进行对比假设,如果当时自己在现场,会不会还有别的好办法呢?同桌讨论一下,在当时危急的情况下,你们想的办法和司马光的办法,哪一种能又快又好地救出小朋友呢?文言文似乎有魔力,通过情境还原和阅读想象,学生可以拓展思维,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再现当时真实情境,体验“众小儿”之慌乱之后,教师接着让学生一起学学司马光破瓮救人。随着一声脆响,那个落瓮的孩子得救了。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比较连续性动词“持、击、破”的连贯,一气呵成,体会危急时刻,年幼的司马光的表现与众小儿有什么不同,联系课文插图描写的环境,从司马光与他人动作的不同背后,揣度司马光当时的神情,他是怎么想的?学生对比说一说众皆大惊失色,司马光沉着冷静;众惊慌失措,司马光善于观察;众皆弃去,司马光持石击瓮。比较阅读就像一场“思维碰撞”之旅,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激发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在生活中遇到危险时,学生也会像司马光一样沉着冷静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人物评价,比较求新

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中华经典故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单元要素。就像单元篇章中说的“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教师指导学生讲司马光的经典故事,就是为了传承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探寻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其实,被司马光救出的孩子叫上官尚光,他后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带领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司马光的著作《资治通鉴》,他的品质传递给了上官尚光,上官尚光又传递给了更多人。

文言文《司马光》只有短短30个字,学生阅读后认识了一个聪慧的司马光。“回到课初我们认识的孔融、王戎、曹冲,你能否为司马光做一份独特的名人档案,说一句‘颁奖词呢?”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聪明机智者,司马光也”“八岁小娃司马光,持石击瓮救小儿”,像这样的语言虽然稚嫩,但很有创意。关于司马光的故事有很多版本,教师鼓励学生读一读《司马光传》,可以创编司马光砸瓮的剧本,小组合作演一演、评一评。人物评价的方式有很多,评价比较像一场“思维碰撞”之旅,学生可以在探索中学习,在对比中成长,体验文言文的魅力与魔力,打开一扇通往古代智慧和文化的大门,在文言文的海洋中畅游,收获知识和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比较阅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就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发现文言文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感受文言文承载的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司马光现代文文言文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司马光砸缸之谜
司马光砸缸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司马光“警枕”夜读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