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神话故事教学的梯度探析

2024-05-04 16:55李莉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石猴起因盘古

李莉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各个学段都安排了神话课文学习,学生学习神话故事,既可以从神话中感知民族传统文化的建构,又可以在审美体验中获得强大的感召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段阅读要求,积极探寻不同学段神话教学的梯度,让神话教学在各学段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一、第一学段,在感知神奇中走进故事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神话在第一学段安排的篇目不多,主要有《大禹治水》《羿射九日》。从神话自身的文体特点看,神话故事具有想象性强、情节曲折的特点,这正是神话深受第一学段学生喜爱的原因。据调查,第一学段学生喜爱神话的高达100%,重要原因在于神话有着神奇的人物,这与这一学段学生容易把想象的世界当成现实生活的认知特点密切相关,也与这一学段学生喜欢海阔天空地想象有关。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从感知神奇入手,引导学生走进故事,关注情节的发展,初步学习以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开展讲述课文故事的活动。

如教学《羿射九日》,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世界之初”,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课文在课后练习中细化了学习目标,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按照表格支架提示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课文故事,二是关注故事中神奇的内容表达。《羿射九日》作为一则神话故事,体现的正是人类在远古时期对异常自然现象——遭遇极度干旱天气的认识,那是天上原本每天轮流值日的十个太阳一起出现的结果;故事中的人物被设定为神箭手羿,他为了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克服了重重困难来到东海边的神山上,拉弓搭箭射下了九个太阳。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本,需要把握故事情节发展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在哪些自然段中表述出来的,也就是按照课后练习提供的表格支架梳理文本内容。课文第1-3自然段讲述了故事的起因,需要梳理的内容有: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这其中不仅有大胆的想象,天上的太阳每天坐上两轮车穿过天空,而且具有神奇性色彩,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没有意思,就一起跑了出来。课文第4-6自然段讲述了神箭手羿射九日的经过,需要梳理的内容有:羿在决心帮助人们后,“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才来到东海边登上神山,他用自己的弓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让炎热渐渐消退了,最后还留下了一个太阳;神奇的是他的弓箭竟然能够把太阳射下来,留下的那个太阳躲在了大海里。课文第7自然段讲述了羿射下九日后的结果,需要梳理的内容有:留下的一个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让大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样的细致梳理,为学生借助表格支架讲述课文故事作好了充分准备,也为学生按照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第二学段,在感受神奇中品悟人物

从统编教材安排神话课文的篇目看,第二学段属于神话教学的重点,在四年级上册安排了神话文体单元,集中安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还在“快乐读书吧”安排了关于神话的整本书阅读。这些涉及神话的学习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人物形象的鲜明”为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说明第二学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概念的能力,即知道从神话这一概念出发进行重点内容学习,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讲述故事只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进一步学习的目标:从神话的角度看,是关注想象的神奇和人物形象的鲜明;从阅读课文的角度看,是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进一步的学习目标需要分步实施,并有机融合在每篇神话故事的学习之中。

如教学《盘古开天地》,这是一篇典型的创世神话,课文写了盘古从开天辟地到用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塑造了盘古作为创世之神的崇高形象。鉴于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讲述课文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表格支架,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填写在表格中,然后按照表格内容进行讲述。在课文的重点学习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神奇的想象,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体会:一是盘古在混沌一片中的行为举止,神奇的因素如斧头哪里来的,盘古翻身坐起来撑裂开的“大鸡蛋”是什么,盘古有多大的力气能劈开“大鸡蛋”;二是盘古站在天地间,天与地每天都要长一丈,盘古每天都跟着长;三是盘古倒下后,身体器官变成了大自然中的万物。这些想象正是在看似不合理中,显示出了神话特有的神奇意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盘古的鲜明形象,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领悟:一是盘古在混沌一片中的行为,可以抓住盘古的行为动作进行理解,即“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 体现盘古不受束缚、追求光明的特点;二是盘古支撑在天地之间“过了一万八千年”后“又不知过了多少年”,直到天地成了形自己累倒下,体现的是盘古甘于奉献的精神;三是盘古倒下后,身体所有器官都化成了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体现的是盘古勇于创新的品质。这样的盘古自然是值得后世永远敬仰、崇敬的祖神。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在课文内部也是有梯度的。

三、第三学段,在感悟神奇中品析表达

统编教材在第三学段安排的神话篇目也不多,但从阅读要求看,神话属于叙事性作品在学习中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具体到神话作品的学习,主要是在品析神话的语言表达中感悟其神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重视从文本中挖掘隐藏其中的精妙的语言表达,体会作者采用的想象、夸张、拟人化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在想象类习作中。

如教学《猴王出世》,这是从《西游记》中节选的一个片段故事,课文具有神话色彩是毋庸置疑的。教师需要让学生熟悉石猴的出世与成为猴王的经过,感悟石猴出世的神奇所在以及石猴敢作敢为的鲜明形象,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文本中语言表达上的精妙所在。学生从文本中发现最有特点的表达是:“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教师引导学生破译这一语言表达上的秘妙:首先描写对象是石猴,运用的语言同样具有跳跃性,与石猴在山间行走的特点高度吻合;其次以简洁凝练的语言体现了石猴的生活习性,吃、喝、住、游的情形一应俱全;再次以排比句式表达石猴的交往,能够充分体现石猴的朋友很多,也从侧面体现了它具备猴王的潜质。这样的品析,不仅能够看到一个顽皮可爱的石猴,而且能够看到一个未来的猴王。这就是神话语言表达方面的独特魅力,这样的表达方式学生可以运用在想象类习作表达中,能夠有效提升习作的表达内涵与质量。

总之,在小学阶段神话教学中,教师不可一味让学生追逐神奇的故事情节,而应以此为抓手,引导不同学段的学生重视神话承载的学习任务,让神话教学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增体现有梯度的发展。

猜你喜欢
石猴起因盘古
一起船舶火灾事故起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盘古开天辟地
《猴王出世》缩写
三位一体话猴王
盘古
盘古
惟妙惟肖的方城石猴
津海关事件起因探析
民间艺术的奇葩:漫谈方城石猴
朝鲜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对朝鲜战争起因、性质、责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