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社教活动与中小学课程教育有效结合研究

2024-05-04 02:59冉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5期
关键词:社教会宁县研学

冉升

摘 要:地方性博物馆肩负着传承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责任,是一座城市独有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载体。发挥地方博物院的社会教育功能,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的发行,国家对于博物馆开展中小学教育更加重视,通过对会宁县博物馆社会教育内容和博物馆的藏品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社会教育内容发挥教育作用的效果,结合目前中小学课程资源,探讨提升博物馆的社教活动的策略,以期为以后的社教活动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地方博物馆;社教活动;中小学课程教育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21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的不断发展,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机构,逐步以多种功能和多种层次服务于社会,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被广泛重视,尤其是地方博物馆,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本文分析了当下博物馆的社教活动,以会宁县博物馆为例,结合目前中小学的课程资源,力求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开展高质量的社教活动,为人民服务。

1 近三年的社教活动分析总结

会宁县博物馆积极谋划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联合会宁县教育局制定《会宁县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方案》,要求会宁县各中小学校严格依方案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近三年,会宁县博物馆开展的社教活动内容多样,参与对象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学生,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创新社教活动的形式,目前主要包括线上社教活动和线上文化教育宣传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会宁县博物馆的社教活动进行具体的分析。

1.1 活动内容

近三年来,针对中小学学生,会宁县博物馆开展的社教活动内容有传统节日和节庆活动、小小讲解员培训、研学活动、进校宣讲等。

传统节日和节庆活动主要以传统节日为主题,以亲子活动的实践形式来开展,通过实践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比如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与节日有关的社教活动。其次社教活动包括实践类课程,比如拓片制作、陶器制作、篆刻、竹简书写。

会宁县现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431处,为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文物资源,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博物馆组织青少年学生走进这些文物点,共同探究这些遗址的起源、发展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深刻感悟家乡的历史文化渊源。根据会宁地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特点,研学活动设计的线路有史前遗址线路、驿城线路、烽火台线路、古城堡线路,每条研学线路又由多个点组成,每次研学活动选择一条线路的一个点开展,平均每年开展研学活动两次。根据《关于利用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工作的实施方案》,会宁县博物馆还精心策划了“大手拉小手”小小讲解员义务培训活动。招募在校大学生,根据大学生的特长,在寒暑假期间让大学生到博物馆对小学生进行集中培训。该活动旨在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同时提高小学生“服务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并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小小讲解员的选拔、比赛等系列活动,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了博物馆的知名度,使会宁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会宁县博物馆制定了《会宁县博物馆关于“四进”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活动方案有效执行,圆满完成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流动博物馆“四进”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与村社和学校的合作,送展进基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近三年,会宁县博物馆多次走进学校进行宣讲,举办专题讲座,与学校深入合作,社教活动效果较为显著。

1.2 活动规模

近三年,会宁县博物馆开展的社教活动整体规模较小,每次线下社教活动人数在20人左右;线上活动人数较多,平均为220人。每年的活动次数平均为15次。总体来说,受活动场地及经费的限制,线下活动规模较小。

1.3 活动参与对象

观察近三年的社教活动内容,会宁县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参与度最高的是小学生,其次是初中生,高中生参与度最低,活动对象覆盖率较小。

1.4 活动形式

博物馆社教活动包括线下活动和线上活动,以线下活动为主,线下活动包括传统节日和节庆活动、主题专场、开展讲座、研学活动等。会宁县博物馆最近一年举办各类主题活动12场,如“方寸之美—篆刻艺术”;举办传统节日和节庆活动23场;研学活动17场;在会宁二中开展了“5·18国际博物馆日专题讲座—丝绸之路上的会宁”讲座。

线上活动相对线下活动较少,但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线上活动具有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媒体的作用,参与对象也较多。

1.5 社教活动设施

会宁县博物馆青少年活動中心建筑面积60平方米,配备有活动桌椅40套、活动小桌4套、投影设备1套、固定音响1套、可移动音响1套、教学电脑1台。活动中心可容纳60人开展活动,每年举办各类讲座、小小讲解员培训、社教活动,是博物馆开展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会宁县博物馆社教部承担了开展青少年教育教学活动的任务,讲解员同样是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的专业团队,兼职青少年教学活动,现有教员7人,业务精通,满足了日常教学活动的需要。

1.6 社交活动效果分析

会宁县博物馆秉承让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儿童的“第二学习课堂”,不断增强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和自豪感,举办的一系列社教活动实现了“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主题社教课程覆盖整个假期周末,形成了常态化教育。丰富多样的社教活动,不断强化了社教功能,开辟了互动课程,使社教活动寓教于乐、生动有趣,让更多孩子进一步感受博物馆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受各种因素制约,社教活动还有待提高。

1.7 有待发展之处

通过对博物馆资料的仔细研读,以及对其他博物馆的实地考察对比,会宁县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在很多方面還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对社教活动的教育效果缺乏系统的评估与评价,活动结束之后,博物馆未能调查整理学生对于社教活动的反馈。其次,教育课程面窄,每年的社教活动内容固化,缺少变化。再次,社交活动参与对象大多为小学生,中学生参与度较低。最后,馆校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社教形式数字化效果还有待完善;教育项目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对现代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高。

2 藏品资源与中小学课程教育关联分析

2.1 博物馆藏品资源

会宁县博物馆馆藏有陶器、石器、玉器、瓷器、铜器、书画、化石等各类文物17620件,其中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73件,三级文物822件,尤以马家窑文化彩陶(图1、图2)、清代宫廷和地方名人书画(图3、图4)最具特色,此外泉坪出土的猛犸象头骨化石距今300多万年,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会宁县博物馆现有基本陈列“丹墨流芳—馆藏书画精品展”和专题展览“祖厉陶韵—馆藏彩陶精品展”,常年向游客免费开放,现已成为展示会宁悠久历史文化和广大民众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是会宁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是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除藏品之外,会宁县博物馆还出版有《会宁文物》《祖厉遗珍—会宁县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祖厉遗珍—会宁县博物馆史前精品文物鉴赏》等教材3套;编撰印制《祖厉陶韵—会宁县博物馆馆藏彩陶精品展讲解词》和《会宁县博物馆讲解词》两本。

2.2 中小学课程教材资源分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六大素养的第一个素养即为人文底蕴,而人文底蕴可以细化为人文积淀和人为情怀,会宁县博物馆为人文底蕴的养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操作平台。

笔者对会宁县中小学校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发现与博物馆社教活动紧密结合的有历史、美术两门课程。历史课程因课程内容需要博物馆中的资源作为佐证材料,使历史课程与博物馆资源关系紧密;美术课程因其艺术性、操作性、感触性等特点,成为博物馆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极佳课程。

如果要将会宁县博物馆资源跟课堂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可以直接应用在课堂上呈现的内容并不多,具体有小学美术课《有趣的汉字》;初中美术课《色彩的魅力》《诗书画意的完美结合》;高中美术课《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国民间美术》;初中历史课《原始农耕生活》。另外结合课堂教学特点,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博物馆的资源直接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较低。笔者认为博物馆应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利用博物馆资源在学校开展相关的社团活动,这样既能有效利用博物馆的资源,又能拓展校园活动。通过文献研究及教师访谈,结合中小学生的教材,博物馆可以设计适合中小学生的研学活动,将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外。

3 社教功能发挥提升策略

结合中小学课程资源,立足于当下新课改的环境,对今后会宁县博物馆的社教活动的开展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

3.1 在开展好原有社教活动的基础上,优化馆内现有资源

一是充分发挥会宁县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完善藏品数据库的建设,拓展藏品与学校课程资源有效衔接,丰富社教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二是利用学生资源,拓宽文创产品设计。在学校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集思广益,既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又能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三是多渠道加强博物馆教育专业团队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社教类人员培训,提升博物馆教育者的专业化水平。例如会宁县博物馆可以跟学校达成合作,利用学校的优质师资力量辅导博物馆的社教人员,共同进步。

四是明确会宁县博物馆教育的角色定位、扩大会宁县博物馆教育的影响力。

五是开展会宁县博物馆教育评估评价工作。尝试制定量化的评价表,进行问卷调查,对社教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

3.2 争取社会各方资源的支持,在博物馆开设儿童专区

会宁县博物馆可开展情景式学习,聚焦本地文化,致力于将儿童培养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人。儿童教育活动的评估和反馈监控对博物馆教育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关注。会宁县博物馆可以尝试制作儿童社教出版物,这样社教活动的内容可以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也可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根据会宁县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利用学校的优质教育师资资源,尝试开发学前教育的社教出版物,根据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点编辑、设计出版物。等到经验丰富时,也可以尝试开发中小学的社会教育出版物。

3.3 数字化方面,争取开展直播方式,扩大社会教育的影响力

随着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其中,文博领域也不例外。通过新媒体可以增强文物科普的现场感,创造了与观众及时互动的可能,在扩大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的同时拉近了与直播平台用户间的距离。另外,利用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发布馆藏资源的视频,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些视频资源是可以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直接应用的。会宁县博物馆目前已尝试在抖音、微信公众号发布短视频,扩大社会教育的影响力。

3.4 社教活动的课程设置从单一转向多元、合作范畴从孤立向多元转向

会宁县博物馆社教活动的课程在原有的基础上,日益倾向于多元化,比如增加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和小学手工课程的内容。要打造优质的社教项目,仅仅凭借博物馆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会宁县博物馆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比如可以邀请专业的研学团队,来设计研学线路,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研学活动。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当前“五育并举”的前提下,社团活动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实践性的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会宁县博物馆可以合理有效利用学校资源,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社教的活动地点拓展到学校中,以社团的形式开展社教活动。由会宁县博物馆提供资源,比如剪纸社团、陶罐制作、简牍制作等,具体的活动在学校社团中开展。这样既能解决社教活动覆盖面较低的情况,又能丰富学校的社团活动内容,实现共赢的效果。

3.5 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社教活动的对象主体是学生,会宁县博物馆应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有利于社教活动的后期开展。了解社教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及情况,收集活动后学生、家长的反馈信息,这些都是重要的资料,收集这些资料可以更好地为以后的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有利于社教活动的后期开展。

参考文献

[1]熊朝霞.贵州省内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发挥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23.

[2]石霏雪.民族地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23.

[3]范雨琪.郑州地区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现状调查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23.

[4]杨清漪.专题博物馆藏品资源利用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23.

[5]陈志丹.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发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22.

[6]王佳瑞.博物馆儿童社教类出版物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22.

[7]张舒涵.基于馆校合作的小学美术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社教会宁县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开心农场”进校园——会宁县小学劳动教育见闻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台社教节目的创新研究
更正启事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会宁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新意识形态语境下的社教栏目创新创优策略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