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效果论指导下重庆渝中区民国建筑风格的传播

2024-05-04 02:59周玉洁田德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5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

周玉洁 田德新

摘 要:本研究在有限效果论指导下,探讨重庆渝中区民国建筑的折中式风格及其传播现状,剖析现存问题,给出解决路径。研究发现,民国建筑及其风格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存在传播持效性短、大众了解不深入、传播方式单一的问题,总结出原因有两点:一、宣传效果达到峰值时没有及时转化受众,造成观众流失;二、受众对信息媒介的选择自主性增强,相关部门并未给出对应举措。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建议建立“视频创作者孵化基地”和发展博物馆5D技术两项措施。

关键词:有限效果理论;民国建筑;文化传播;中介因素论;折中主义建筑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30

0 引言

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①自1891年重庆正式开埠以来,大量西方建筑师和留学归来的华人将新古典主义带到重庆,此后,折中主义风格在重庆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展现该风格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其中代表建筑有:李耀庭公馆、国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员会旧址等。这些建筑不仅在当时扮演着联络处、大使馆和银行等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今天,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旅事业和考古方面上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文脉对现代空间设计的借鉴意义、文物保护和修缮举措方面,且主要以南京民国建筑为主,针对重庆民国建筑的传播研究相对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在有限效果论指导下,探讨重庆渝中区民国建筑的折中式风格及其传播现状、存在的问题、问题原因和解决路径。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重庆民国建筑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重庆民国建筑的传播与重庆文旅事业的发展、腾飞。

1 民国折中主义建筑的定义与内涵

折中主义建筑是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中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在设计过程中,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在中国,则体现为与传统中式建筑相结合,将斗拱、飞檐等中式元素融入西式建筑风格框架内。

民国建筑领域学者冯琳在《南京民国建筑的新民族形式》提出,南京民国建筑经历的两种新民族形式中,第二式比第一式更受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影响②。茹存光在《初探民国建筑之“传统复兴”式建筑》中进一步认为,在众多中西结合的民国建筑里,有的能将不同建筑风格完美结合,有的却因为近代建筑新材料的不合理改造被遗忘,甚至遭到破坏③。这类问题引人深思,要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建筑呢?对此,王献、王晓炎和田朝阳在《园林设计的折中主义现象之反思》提出要正确看待折中主义对园林建筑的影响,园林建筑的发展需要借鉴古今中外的先进思想,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④。学者李丽田在《西方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历史价值》提出,人类创物史上,折中主义作为必不可少的一环和缩影,是从传统到未来建筑的缓冲地带⑤。刘敬东、栾世红、高岩、刘健在《历史的情结—论折中主义建筑美学思想》中把建筑看作是过去和现代相结合的产物,过去的建筑风格并不会直接消失,而是隐藏在新风格里⑥。自此,折中主义风格建筑的保护和发展展现出了充分必要性。

2 有限效果论对民国建筑传播的指导

以拉扎斯菲尔德、卡兹、罗杰斯和克拉帕为代表的传播学者于20世纪40年代在《人民的选择》⑦一书首次提出“有限效果论”,这是推翻早期“皮下注射理论”或“魔弹论”的最早理论。主要观点包括:①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有限的;②受众间存在着诸如种族、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收入、性别等差异,他们会依据自己的需要、态度和价值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和解释;③传播不是单方面的行为,受众也非被动、孤立的个体,每个人都与社会网络中的其他人发生联系,并相互影响。这一理论拓宽了人们对中西方文化传播的认知,更深层次地探究西方建筑风格在中国传播的本质。

学者迟晓明、李一行和陈晓一在《“魔弹论”对“被时代”现象的另角度解释》提出,如今“被时代”的出现是因为受到“魔弹论”的左右,它并没有真正地从我们的社会消失,而以新的形式影响着我们的社会⑧。杨若飞在文章《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中节目元素的媒介效果研究》提出,我们应该清晰认识到媒介产品、受众和媒介效果之间紧密相连、和谐统一的关系,应积极利用三者间循环关系中的相互作用力⑨。由此可见,以上三者的关系需要我们密切关注,除了要注意具有“强效果”的媒介产品,还要注意具有很强的自主性的受众群体。本文与前人研究有共同之處,有限效果论的前两方面在本文都有所体现。

3 折中式建筑传播现状与效果研究

本次研究对10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此次统计的是18到25岁的青年学生。以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针对问题三“在你所有的旅游经历中,游览、参观民国建筑的次数多吗?”,有62人表示经常参观民国建筑,约占比59%(图1);有12人完全不了解民国建筑出现在中国的原因。就建筑外观而言,相比于民国建筑,传统中式建筑更受年轻人喜欢,有66人,约占比63%,民国建筑外观的受欢迎人数不到1/3(图2)。由此可见,传播媒介对18~25岁年轻人影响最大,参观建筑时,外观是年轻人的首要关注点,而非文化内涵。除此之外,尽管已有流媒体和纸质媒体作为承载,但由于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有限,导致大众对文化的认识不深入,甚至产生误导。基于问卷,作者提出以下问题:①为何大众更钟情于中式传统建筑?②南京民国建筑宣传对重庆民国建筑有哪些借鉴作用?③如何保持传播的持效性?

3.1 折中式风格建筑传播现状及原因阐释

首先,传统建筑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建筑特征,譬如,原始社会有干阑式建筑,奴隶社会有庭院式夯土建筑,封建社会有高台建筑。从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建筑设计思想和技术正在不断走向成熟,在隋唐达到昌盛。民国建筑思想开始与国际接轨,这促使折中主义风格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是中国近代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承接点。以上建筑中,就受欢迎程度而言,传统中式建筑更胜一筹,因为它在大众视野中出现率高,国内影视作品常以封建社会为故事背景,以中式传统建筑为故事框架,而民国折中主义风格的建筑,大众对其了解不深、历史短,认为它是任意拼接和混搭。

其次,南京、重庆先后作为民国时期的首都和陪都,同属长江流域,具有类似的地理环境⑩。但是在KOL主要聚集地抖音搜索“重庆民国建筑”,按照“综合排序”点击排名最高的视频,可以发现:截至2023年4月4日,点赞量为3261,评论数为876,转发量为3842;同一时间段,搜索“南京民国建筑”,点赞量为2.5w,评论数为1879,转发量为6861。在中国最大搜索引擎“百度”搜索重庆民国建筑,相关结果达27400000个;搜索“南京民国建筑”,相关结果达32600000个。不仅如此,根据CiteSpace 6.1.R2 Basic提供的图表数据(图3)可知,通过左右调整threshold按键可知,红色字体越大且时间出现越早,说明该词条与所研究问题相关性越大(图4)。若将threshold向小调至29时,出现关联程度排第三的关键词是“南京”。在CiteSpace中,中心性(centrality)是分析关键词重要程度的一个关键指标。若中心性超过0.1的节点,则说明该节点在研究中较为重要且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表1中,中心性超过0.1的依次是“民国建筑”“民国时期”“南京”三个关键词。因此,在民国建筑研究领域,南京的民国建筑更受学界关注。

深析南京民国建筑研究更为领先的原因,可以发现,南京通过KOL借助短视频宣传民国建筑的体系更加成熟,类型更加丰富,被广大人群视为主要信息渠道。这些KOL通过人群中活跃,再通过广泛响应的人群,进一步宣传信息,将信息再次加载于受众脑海中,影响受众的决策。虽然重庆已经开始使用自媒体宣传民国建筑,但是传播方式单一。根据《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1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重庆2021年较年初预算数增加817.85万元,增长43.3%。其中川陕片区(城口县)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规划编制及全市革命的数额为50万元,戴笠旧居及军统办公楼旧址修缮工程的数额为92.1万元。由此可见,重庆政府在修缮和维护文物和民国建筑上投入大,但媒体报道少,没有达到有效传播,进而无法取得想要的商业和文化价值。

3.2 折中式风格建筑传播解决路径

因此,可以建立“视频创作者孵化基地”,通过政府支持、企业投资,与时下大热民国题材电影联名,如《无问西东》《驴得水》等,吸引大众注意,随后引入单元小故事讲述历史故事。这种基地为有梦想的年轻人提供创业平台,帮助团队摆脱人员招募的困难。例如,韩国在重庆留下了光复军总司令部重要建筑,通过荣获韩国青龙电影奖最佳影片奖、韩国百想艺术大赏最佳影片奖的抗日电影《暗杀》的民国服饰和建筑,促进当代韩国青年在国内寻根。除此电影本身,艺人的后续采访,也是关键意见领袖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

卡兹在《个人影响》的中介因素论认为,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受到中介因素的制约,包括:受众是否回避某些媒介或内容(因为受众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一旦回避,就很难产生效果);受众是否对讯息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感兴趣(不同的语言呈现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受众是否与意见领袖采取相同的立场和态度k。前两点在本次问卷中有所体现,作者发现,大众对民国建筑外观感兴趣程度不高;民国建筑的宣传媒介种类少;语言表达不丰富,没有持效性。对此,作者认为,民国建筑可以在重庆5D城市的基础上发展博物馆5D技术,因为博物馆作为文化艺术品的物质载体,“学术权威”高,可信服度高。通过采用数字光影技术,给观众感官沉浸式体验。大众可以举行各种趣味活动,如穿旗袍、中山装游古街等,在游览路线上穿梭体验古代、民国与现代三个不同年代的美,展现中华国粹的魅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5D数字光影技术运用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5D展览馆,寓教于乐,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也不乏趣味性,它将展览展示、沉浸式虚拟体验、历史景观再现融为一体,是一座可以深度“探索”的“活”的博物馆l。

4 結语

本文使用了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探讨重庆渝中区民国建筑的折中式风格及其传播现状与问题、解决路径。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重庆民国时期折中式建筑的传播现状,通过比较CiteSpace中的数据发现,专家学者对民国建筑的研究以南京居多,而对其他地区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南京KOL成熟的宣传体系对重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中国折中式建筑及其风格作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整体的传播手段本身就面临传播持效性短、大众了解不深、传播方式单一的问题。再观重庆,想要解决传播的问题,就应该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做出因地制宜的调整。因此作者提出建立“视频创作者孵化基地”和发展博物馆5D技术两项措施,为重庆的民国建筑文化传播方法提供具体可行的路径。但由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决算最新资料停留在2021年,对本次研究造成一些限制,日后作者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搜集相关情报的能力。本次研究在效果有限论的指导下,让作者更进一步了解受众面对文化传播体现的强自主性,并全面地认识了民国建筑的演变和重庆陪都历史,对民国建筑传播探讨得更加全面,并希望这次研究能促进大众对民国建筑观念的转变和理念的更新,为重庆渝中区民国建筑的研究添砖加瓦。

注释

①侯帮兴,姜子炜.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EB/OL].(2022-10-25)[2024-01-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667408886218643&wfr=spider&for=pc.

②冯琳.南京民国建筑的新民族形式[J].美术观察,2019(12):72-73.

③茹存光.初探民国建筑之“传统复兴”式建筑[J].兰台世界,2013(1):117-119.

④王献,王晓炎,田朝阳.园林设计的折中主义现象之反思[J].中国园林,2017(11):76-80.

⑤李丽田.西方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历史价值[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33-36.

⑥刘敬东,栾世红,高岩,等.历史的情结:论折中主义建筑美学思想[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6-18.

⑦伯纳德·贝雷尔森,黑兹尔·高德特,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选民如何在总统选战中做决定(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160.

⑧迟晓明,李一行,陈晓一.“魔弹论”对“被时代”现象的另角度解释[J].新闻爱好者,2010(12):13-14.

⑨杨若飞.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中节目元素的媒介效果研究[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

⑩周荣蜀,舒莺.民国时期南京、武汉、重庆三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建筑个性的比较分析(下)[J].重庆建筑,2013(8):55-58.

k卡兹,拉扎斯菲尔德.人际影响: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M].张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92-301.

l张莅坤,田甜.构建博物馆数字沉浸式展览的研究与实践:以“运河上的舟楫”展览为例[J].中国博物馆,2022(1):67-72.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
票房拯救了电影拯救不了文化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论动态平衡型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
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闽东畲族文化传播的研究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