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北跨”高质量发展之渭河的机遇与复兴

2024-05-05 05:31薛珺华赵小宁
陕西水利 2024年3期
关键词:渭河西安生态

薛珺华,程 靓,赵小宁

(1.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2.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18)

1 背景概述

1.1 北跨是西安市提升竞争力的机遇空间

西安作为“双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北地区龙头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利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链接国际、 国内两个市场的窗口优势,将成为内陆国际物流和贸易枢纽。根据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需求,研判西安拓展空间条件,西安提出“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战略。面对秦岭生态保护的刚性约束,“北跨”渭北地区是完善都市圈功能的重要发展空间,承载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是提高西安城市能级的最大潜力空间[1]。渭河作为北跨战略的枢纽,依托良好生态景观本底,推动先进制造业升级和扩大对外开放交往互相促进,将成为西安国际化功能提升的新兴平台。

1.2 “北跨”发展需求下渭河的重要作用

渭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渭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与系统治理是“北跨”战略实施的关键一环,建设渭河绿色生态廊道是西安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西安“北跨”完善都市圈功能的重要发展空间,提升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大渭河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渭河城市核心段两岸生态景观和建设品质,“把渭河打造成西安城中河”的拥河发展模式,是区域合作协调发展的需求。

2 现状问题调查

2.1 渭河水资源配置及开发利用方式有待优化

渭河属不对称水系,北岸支流洪枯流量相差悬殊,泥沙含量大。南山支流较短,数量多,比降较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较为丰富。渭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且多集中于汛期,径流年际变化较大,且20世纪90年代后有明显减少趋势,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受限。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超出警戒线,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挤占了河道生态环境用水,径流锐减,造成河道生态水量不足,生态基流难以保障,影响河流生态。渭河流域地表水调蓄措施单一,部分区域地下水存在超采现象,水资源的高耗低效问题突显,再生水、雨洪水利用率较低。

2.2 河流泥沙淤积明显,水土流失风险依然存在

秦岭北麓是渭河水量的主要补给源之一,泾河流域是渭河的泥沙主要来源。渭河洪水以高含沙、强冲淤为特点。自三门峡水库建成以来,渭河下游泥沙淤积日益严重。悬河态势加剧,主要河道河床抬升了1 m~5 m,连年引发漫溢、决口灾害。堤外采砂坑汛期存在渗漏隐患,长期渗漏可能形成管涌。滩区高低不平、汛期内洪水漫滩、泥沙落淤、行洪不畅[2],河口支汊淤堵,心滩消失。下游河道总体以冲刷为主,淤积现象明显,汛期冲淤现象有所变化。

开发施工与人类扰动对渭河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等产生的影响较大。渭河两岸的生态破坏,河滩开挖扰动,严重破坏了原生的河流生态环境。

2.3 局部水质存在污染风险,水生态环境有待复兴

目前渭河全线排口已整理完毕,无直排排污口,但个别区段水质仍存在水体污染风险,仍有改善空间。其中港务区段由于早期采砂对原有滩地造成一定破坏,导致滩地呈现破碎化和功能退化的现象;现存坑塘水面连通性较差,水体得不到交换,水生态环境不佳;滩区内分布的自垦农田,导致滩地生境碎片化,侵占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防浪林局部缺失,树种单一,树形高大,阻隔堤岸观河视线;河道总体风貌与城中河存在较大差距等。

渭河西安段原有部分开发建设活动存在过度开发、人工化痕迹过重问题,与新时期“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 ”治水思路相悖,坚持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才是适合新时期渭河发展思路。

2.4 渭河是北跨的衔接点,功能和交通链接偏弱

随着西安南部城市功能逐渐饱和,城市发展空间跨渭河向北拓展是总体的发展需求。“北跨”将引导市级空间格局优化,形成渭北制造业产业集群,并引导人口疏解,形成北部重要发展极[3]。“北跨”渭北片区是西安未来10年~15年人口城镇化、产业升级、国际交往功能的集中承载区。作为北跨的重要衔接带,渭河两岸地区是特大城市从集中连片发展到外围组团过渡的区域,也是市区外向化功能的延伸区。作为奥体中心和高陵副中心两大副中心的几何中心,渭河是城市向北交通衔接的重要节点,具有重要的功能链接作用。实施北跨战略,渭河作为联系两岸的重要功能板块其功能的联系与衔接、道路交通能力及规模的提升非常重要,但目前渭河的功能和交通链接偏弱,与发展需求不符。

3 发展目标研究

3.1 拥河发展,渭河复兴

过去的几十年间渭河作为“城郊河”,生态基底完善、文化资源丰富、生态景观良好,但在新一轮“北跨”战略中,渭河作为关键节点,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把渭河变成西安的“城中河”至关重要。在西咸一体化发展和北跨战略中,拥抱渭河发展拉大城市骨架,拥河发展,渭河复兴,将河岸纳入新城建设规划,通过人水共融、和谐发展,以渭河为轴线辐射南北,带动两岸以及渭北新区产业文化经济发展。

3.2 打造“生态人文会客厅、丝路交往新平台”

结合渭河特性及沿岸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开发,全面推进渭河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水污染防治、水经济提振,尽快提高渭河防洪能力,带动沿线经济产业快速发展,以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以区域发展促进河流治理开发。遵循“安澜惠民、健康和谐、环境改善、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加宽堤防、疏浚河道、整治河滩、水量调度、绿化治污、开发利用,将渭河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人文会客厅、丝路交往新平台”。

4 治理策略与实施路径

4.1 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发展需水,平衡生态需水

坚持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推动水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以流域为单元,系统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发挥水的约束引导和服务保障功能[4]。

利用漫滩低洼地、浅丘缓坡等自然地形条件排蓄结合,补充地表水生态基流。通过改造污水处理厂尾水提升泵房,新建中水补水管网,将尾水提升至水系液面最高点补充地表水。提升地表水利用效率,通过灞河引水、雨水收集和再生水利用“多源互补”提升湿地水量、养护湿地水环境。

建立渭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库、取水口控制断面的生态水量、流量指标体系,划定渭河生态用水补给河流,保障渭河干流的生态流量,限制或禁止对其水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充分利用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生态供水量、富余弃水、向城镇供水回归河道的水量,增加河道生态流量,加强水源保障。将再生水、雨水、苦咸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

4.2 生态友好的综合措施保证河湖安澜

渭河西安段整体防洪达标,河势总体稳定,主河槽蜿蜒且主要顶冲北岸,根据冲淤分析泾河入渭段河道逐渐向西北偏移,灞渭汇口河岸局部区域向南偏移。为提高中水河槽稳定性,提高河道行洪能力,结合渭河中水治导线对渭河主河槽进行局部疏浚。

由于主槽存在摆动趋势,险工段及易冲滩区需采取加固措施、建设导控工程。河道整治结合采砂及堤防加宽扩大主槽行洪能力。结合渭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防洪标准,续建加固工程,推进碍洪桥梁改建工程,全面提升渭河干流堤防防洪能力。以堤防为基础,形成便捷畅通的沿渭交通圈,服务于沿岸经济产业和社会文化发展。对于堤内防浪林存在局部缺失的情况,进行补载,完善植物防护措施连续性。在河口河滩地处,对堤外采砂遗留点需进行加固修复、生态治理并开发利用,沿线修建生态护滩工程。在重点区域通过蓄滞洪区及放淤区建设工程完善防洪体系。

4.3 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与整合

对于渭河进行生态保护与整合,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构建自然安全的本底空间和蓝绿网络[5]。积极营造护堤护渠林、生态景观林和特色经济林,保护低洼地,提高自然空间蓄治功能的使用效益,为生物提供生物链条空间。通过限制河道两岸 200 m生态控制区域、禁止开发建设保护渭河生境。对现状沙土堆积体、碍洪高坎就近平整,回填采砂坑、遗留干塘,破碎化严重或者功能退化的自然滩地进行综合整治和修复,改善滩区杂乱面貌,利用草花、水生植物等措施修复滩涂生境[6],对河道临水侧护堤地防浪林带整体提升,对滩面水域之外及平整后扰动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对现状坑塘进行修边、破梗、连通,优化水域形态,打通滞水区,增加水体流动性,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强水域生态功能和碳汇功能。

通过对渭河流域水量、水质实施统一管理。实施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保障渭河水质;实施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污染物排放管理;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水质标准,加快配套污水收集管网设施、中水回用能力建设,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入渭排污口控制数量及排口控制,同时在排污量较大支流上或滩地上,设置人工湿地治污工程,对污染物进行生物净化。

4.4 高效构建跨河交通联系,优化复合功能组合

从渭河两岸现实发展逻辑出发组织两岸功能, 构建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链接南北,提升能级。一方面,搭建快速路以协助服务组团建城市交通快速联系,规划主干路构建城市骨架网络,建设滨渭河景观大道展现城市特色界面。另一方面,将公交线网、慢行步道,轨道交通、铁路联络线等集中布局;结合TOD设智慧交通管控中心,建构渭河两岸”观光公交 + 快捷公交 + 组团公交“三环嵌套公交体系,加大地区多功能的混合开发,增加弹性发展控制。最后,集约化利用跨河通道,增加使用效率,完善综合立体交通设施,串联现有景观节点与文旅资源,推进沿河生态经济文化旅游的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提出通过渭河生态经济文化廊道建设推动渭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实施西安“北跨”空间战略,以河流安澜为底线、生态格局为基础,打造滨河景观、串联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把渭河打造成关中防洪安澜的坚实屏障、路堤结合的滨河大道、清水悠悠的黄金水道、绿色环保的景观长廊、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重现渭河新的历史辉煌。

猜你喜欢
渭河西安生态
西安2021
Oh 西安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退耕还林工程对渭河洪峰流量的影响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渭河故道恢复湿地生态的引水方案创新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