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条菜 原野处处皆有之

2024-05-06 01:15陈博君
百科知识 2024年8期
关键词:叶背叶形粉粒

陈博君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情节之一。通过这位乡下老妪,曹雪芹巧妙地向人们展示了贾府的奢华生活,同时,也借由刘姥姥赠献的乡野农产品,让读者了解到平民百姓日常食用的瓜果蔬菜。

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当王熙凤命平儿将大堆好东西赐赠给刘姥姥时,她颇感过意不去,平儿暖心地吩咐道:“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

吃惯了山珍海味的贾府上下,反倒更偏爱产自乡间的各色菜干,这一点也不奇怪。像豆干、茄干、葫芦干等干菜的美味,大家也并不陌生;不过,在平儿口中位列干菜之首的“灰条菜”又是一种什么蔬菜呢?很多人并不清楚。

北山有莱

灰条菜其实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野生蔬菜,它的学名叫“藜”(拉丁学名为Chenopodium L.),为苋科(也有将灰条菜划在藜科)藜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在我国古代,灰条菜最早出现的名称并不是“藜”,而是“莱”。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小雅》中,已有“南山有台,北山有莱”的说法。意思是,南山长满了柔美的莎草,北山则盛产鲜嫩的藜草。这里的“莱”指的就是灰条菜。

“藜”的品种十分繁多,全球约有250种,仅我国就有19种。这些藜属植物的适应性都极强,分布相当广泛,我国的城乡路边、荒郊田野、河岸湿地的杂草丛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尽管藜的植株大小、形态、色泽各有不同,但大多数品种的嫩茎和嫩叶均可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因此,在我国民间,这些藜属植物常被混为一谈,且衍生出了五花八门的别称,如灰菜、灰藋、猪菜、落藜、胭脂菜、灰灰菜、野灰菜、灰苋菜、粉仔菜、灰条草、红盐菜、灰蓼头草,等等。

在众多的藜属野菜中,最常被视为“灰条菜”的,有三个比较容易混淆的品种:藜(拉丁学名为Chenopodium album L.)、小藜(拉丁学名为Chenopodium serotinum L.)和杖藜(拉丁学名为Chenopodium giganteum D.Don)。三者在植株形态上的特征非常相似,如主茎直立、分枝较多,茎干上有棱和条纹;叶互生,具长柄,植株下部的叶形多为菱状卵形或长椭圆状三角形,边缘有不规则的波状钝锯齿,叶面平滑,嫩叶叶背被有粉粒;圆锥花序由许多小花簇集而成,小花黄绿色,花被5片,卵形;种子黑棕色,扁圆形;都在夏秋时节开花、结果。

那么,这三种相似的“灰条菜”究竟有何不同,又该如何加以区分呢?

事实上,这三种“灰条菜”有不少肉眼可见的明显差异。

首先看植株高度。小藜的个头最矮,株高仅在0.2~0.5厘米;藜的株高居中,通常有0.4~2米高;杖藜的植株最為高大,一般可长到3米以上。

其次,可以比较一下叶形。杖藜的叶片较大,形态也比较单一,全株叶形基本一致,都是菱状卵形或椭圆三角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藜的叶片比杖藜要小一些,只有下部叶片的形状才与杖藜相似,上部叶片则是相对简单的披针形。小藜的叶片相对复杂,除了下部的三裂具齿三角形叶和上部狭小渐长的披针形叶,植株中部还有边缘具波状锯齿的椭圆形叶片,叶形呈现出更多的变化。

最后,看叶片的色泽。从正面看,这三种灰条菜的叶片都是绿色且表面平滑,似乎差别不大,但反过来看叶背,差异就很明显了:藜和小藜的嫩叶叶背上均附有一层灰白色的粉粒;杖藜的嫩叶叶背则有一层紫红色的粉粒。难怪明代朱橚在《救荒本草》中称:“此菜有二种,一种叶大而赤,一种叶小而青。”

虽然藜、小藜和杖藜的幼苗嫩叶均可食用,但三者的食用价值还是有所差别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此菜茎叶上有细灰如沙,而枝叶翘,故名……时珍曰:灰藋,处处原野有之。四月生苗,茎有紫红线棱。叶尖有刻,面青背白,茎心、嫩叶、背面皆有白灰。为蔬亦佳。”显然,叶背有灰白色粉粒的藜和小藜比杖藜更适宜食用。在我国民间,也确实有“叶背发红的灰灰菜有毒不能吃”的说法。

藜藿之羹

如今,人类的食物品种空前丰富,灰条菜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在上古时期,这种野菜是相当普遍的平民食粮。那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还相当落后,基本从自然界取食,吃的是草木之实,穿的是禽兽之皮。“藜藿之羹”就是让人们免除饥饿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韩非子·五蠹》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说的是,尧统治天下的时候,茅草屋顶不加修剪,栎木的椽子不事雕斫,吃的是粗米稻饼,喝的是野菜汤羹。这既体现了古代帝王简朴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一种与民同乐的治国理念。

“藜藿之羹”究竟是用什么野菜熬制的呢?很明显,“藜”就是灰条菜,“藿”则是嫩豆叶,两者都是粗劣的野菜。古人常用这两种野菜熬煮汤羹。因此,“藜藿之羹”可以理解为灰条菜汤羹或豆叶汤羹,其实就是泛指简陋的野菜汤。

尧帝为体现与民同食而肇始的食用“藜藿之羹”传统,之后被虞舜、夏禹二帝继承下来,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亲民爱民的尧、舜、禹也成了炎黄子孙心目中备受敬仰的三位贤明君主。

中医认为,灰条菜性甘、味平,虽有小毒,却能“以毒攻毒”,起到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之功效。灰条菜还有滋阴补肾的功效,被中医视为“补肾草”。

除了富含钙、铁、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灰条菜还是一种极为典型的碱性植物。在很多农村地区,人们会将灰条菜晒干后烧成灰,加水沉淀后,滤出残渣,与面粉攪拌制成碱面。这种面条口感柔韧筋道、滑嫩可口,特别受人喜爱。

灰条菜的食用方法很多,既可凉拌生食,也可蒸煮炒食,还可制成菜干。凉拌或炒食鲜菜时,需先用沸水汆烫,再用清水浸泡半天,这样方可去除野菜的苦涩味。北方地区冬季寒冷,采集新鲜蔬菜比较困难,因此,人们常在寒冬到来之前,将采集到的灰条菜阴干或腌制成干菜,以便长期贮存。

需要注意的是,灰条菜中含有光敏性物质,不宜过多食用,否则,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可能会引起日光性皮炎。另外,胃肠功能较差者也不宜食用,因为灰条菜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容易致人腹泻。

除了可供食用和药用,灰条菜还有其他许多用途。当代植物学家夏纬瑛在其著作《植物名释札记》中称,藜中多含碱,烧为灰土可用于洗涤衣物,故民间称之为“灰涤菜”,后简称为“灰菜”。正是由于灰条菜中含有碱性物质,把它们烧成灰后可作为清洁剂使用,对清洁厨房用具、地板等硬表面的油渍和污垢尤为见效;因为灰条菜还具有去臭、杀菌、除螨等作用,也常用于清洁和洗涤衣物、毛巾及床上用品等。

灰条菜富含钾、磷、氮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将它们晒干后烧成灰,就是一种既环保经济又健康的肥料,直接撒在土壤上,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而且能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此外,古时方士采石炼丹时,还会将名为“鹤顶草”的红心灰条菜捣烂煮干成粉,或烧为灰粉,从中提炼硫黄、矾石等矿物,用来炼制汞和砒霜。

原野处处皆有之的灰条菜,乍看起来既平常又廉价,其实是一种浑身是宝的好东西。如此看来,《红楼梦》中的贾府当家人确实精明,她们用那些在乡下人眼中十分精致高档的物品,来换刘姥姥从乡间带来的灰条菜干等土特产,貌似给予了穷亲戚极大的恩赐,实际上却并不吃亏啊。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叶背叶形粉粒
一个人的长白山
JT/T 1332《粉粒物料运输半挂车》标准解读
天马山有雨
天马山有雨
布敦岩沥青无机粉粒微观特征及改性机理
细粒对杭州饱和粉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丸美鲜花状粉粒BB霜正式发布
为什么落地的树叶都是背朝天?
枫叶
枫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