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理论创新和实践贡献

2024-05-06 19:12刘立云
贵州社会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世界

刘立云 陈 杰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72)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22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有着科学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它以“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2]为主线,以“中国特色”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现代化最核心的、最本质的区别,以“本质要求”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怎样的现代化,厘清了中国式现代化要从哪些方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以“重大原则”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前进道路上继续推进拓展需要的原则遵循,以“两步走”新目标科学谋划了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3],不仅惠及全体中国人民,令举世瞩目,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4]。与此同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3],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路径,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理论新范式,贡献了新道路新方案,对世界具有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贡献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理论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是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全球治理理论的积极探索,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伟大创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伟力。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吸收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将辩证唯物主义引入到人类社会的研究中,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通过长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发现了隐藏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中的剩余价值规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得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洞察,并指明了人类社会更替的历史趋势。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在不断地同各种思想理论作斗争的进程中实现的,其从科学理论到成功实践的过程也是在不断探索与成功失败的交织中实现的,由此可见科学社会主义始终处于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完善之中。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在他的领导下,俄国十月革命夺取了伟大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划时代意义。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出现崭新的变化,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世界范围内的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团结在一起,在苏联的影响下创造出许多伟大奇迹,科学社会主义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加之国际社会上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导致了苏东剧变,最终的结局是苏联在1991年解体。这些事件使得科学社会主义暂时陷入低潮,西方国家大肆抨击社会主义,在国际社会上极力渲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使得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面临重大难题。实质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所讲的未来社会,是基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态,他们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5]而现代化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带来的,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并不是现代化。但现实是,社会主义率先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建立,这样一来,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要务就是实现现代化。由此,实现现代化就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面对和回应的时代难题。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中国共产党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都始终坚持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将其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和选择,从而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夺取新胜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1]16。所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探索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向前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3]。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发展过程,推进现代化建设是世界各国进步发展的基本权利,也是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长期以来,由于现代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先行诞生,由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最先掀起现代化进程,率先进入现代化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领跑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建立起实现现代化的叙事逻辑和话语范式,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在国际社会中长期占据现代化话语主导权,以致于相当长时间里甚至在概念上都把现代化与西方化、资本主义化相提并论。但究其本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实质上是通过发动战争、殖民统治、侵略扩张等方式实现资本积累,进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西方式现代化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的现代化。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也曾经探索和建设过社会主义现代化,但苏联和东欧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与时俱进、自我革新,最终导致走向僵化、失败。拉美国家也实行过新自由主义改革的现代化,但由于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道路,导致“水土不服”,造成国家动荡、发展失衡。总的来讲,现代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性潮流和趋势,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实践中也曾诞生过诸多现代化理论。虽然各国的现代化理论在观点、范式、方法等方面各不相同,在实践上也表现各异、成效不同,但大多数的现代化理论都跳不出一个怪圈,那就是其大都具备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影响,都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理论为自身现代化理论的基础,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奉为圭臬,在现代化进程中坚持“西方中心论”。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持批判态度,试图探索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但由于自身局限性和国际环境影响,使得其在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出现失误,最终不能取得成功。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作为现实根基,通过中国现代化成功且鲜活的案例充分证明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既展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又展现了自身的价值追求;既体现了中国的特色,又体现其世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3]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坚决避免两极分化,不走西方现代化那种“资本至上”的老路,走出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之路,使得长期以来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传统思维被打破,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了西方现代化这一唯一选择,成功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走出了一条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走出了一条既重视物质层面建设,又重视精神层面建设的现代化道路;走出了一条既重视办好自己事情、搞好国内自身发展,又重视对外开放、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所以,中国式现代化以其无可辩驳的伟大成就证明:世界上没有哪一种现代化模式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模式,也没有统一的实现现代化的标准尺度,更没有实现现代化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只有立足于本国国情、制度和文化的现代化模式和道路,才是最适合的现代化模式和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多样化提供了新支撑、增添了新内容。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球治理理论的积极探索

全球治理理论主要是指国际社会为了治理全球问题、管理全球事务而创设的组织机构、体制机制、原则规范、条约协定等方面的系统理论。全球化是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化进程也更为深入推进。世界各国在发展中所遇到的诸如经济发展、政治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不是集一国之力就能够顺利解决的,这些难题越来越具有全球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妥善解决。全球治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为了能够保持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主导权优势,固守冷战思维,力图维护自身强权地位,任意插手别国事务,不甘心接受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的现实,不重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面对世界格局日益多极化,动辄制裁恐吓,使得全球治理受到霸权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的严重干扰,不公正不合理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世界格局也因此进入了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整个世界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2,“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1]60。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背景,明确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1]62和正确义利观,提出了要合作而不要对抗,要双赢、多赢、共赢而不要单赢;主张各国在友好合作的基础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在找寻各国利益交汇点中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在大国良性互动中建设大国关系新格局,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同周边国家友好相处,以真实亲诚的理念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化团结合作;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安全观,主张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处理国际关系,坚定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事务,推动包括世贸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多边合作机制发挥影响力;秉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1]62的理念,倡导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着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的“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思想,是一种新型全球治理观。在这一新型全球治理观中,共商是核心,共建是要求,共享是结果,其中处于引领地位的是共商。世界上的各个主权国家要想真正达成合作共识,就要做到相互尊重,而共同协商是最基础的一关,只有协商一致才能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因此,这一新型全球治理观,强调了全球治理的多元主体、开放包容和公平公正,回答了“谁来治理”、“怎样治理”和“为什么治理”等重大问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被纳入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之中,标志着中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观正在加速成为全球共识。所以,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践行这一新型全球治理观,必然能够使国际关系向着更为民主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理论的积极探索,必将促进全球治理理论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引领世界各国积极探索,逐渐走出一条使各国通过民主协商参与全球治理的光明大道。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创造人类文明形态的伟大创举

文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显著标志,文明形态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形态和文明的演进历程密不可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世界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大量的原始资本积累,迫使其在全世界进行扩张,逐渐在世界上建立起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在推进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加强世界的普遍联系。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6]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那个世纪,资本主义正处于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也是在全球扩张最为快速的时代,由此而引发的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各国内部的社会变革是极其深刻的。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历史掀开了崭新的帷幕,并且在那个时期表现得最为明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比起封建时代也不断提升。基于此,资本主义将其比作“文明”的象征,将其他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国家、民族认为是“野蛮”的化身,并想方设法要使“野蛮”国家和民族顺从臣服,也就带来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各国的侵略和倾轧。由此可见,现代文明形态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基础上诞生的文明形态,由于其深受西方国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现代文明形态也被看作是西方文明形态。基于此,人们在现实中就会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现代化就等同于西方化,甚至是将其看成整个人类文明的象征。但是从实质上讲,西方文明形态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是以资本主义作为其制度基础,是以资本为中心、社会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过度膨胀和对大自然的掠夺式开发、对外扩张掠夺的文明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拓展进程中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鲜明地体现出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全面反思、批判和超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深厚的文化根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指导,同时又不搞“关门主义”,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又突出彰显了其兼容并包,同时也揭示出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3]。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拓展进程中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全新形态。从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整体人口规模上看,它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整体上进入现代化,这是西方国家进入现代化的人口规模远远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彻底改写了世界现代化版图。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目标上看,它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在发展中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多种途径想方设法缩小城乡、区域、领域、收入分配等差距,坚决避免出现两极分化,尽最大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实践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精神样态上看,它不仅强调要重视物质上的共同富裕,更加重视精神的伟大力量,强调要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要立足中华文化立场,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拓展进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西方文明形态主宰世界历史的终结,使人类文明形态成为一道“多选题”,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提供了全新选择,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是创造人类文明形态的伟大创举。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实践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虽然是中国的,但同时也是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虽在中国产生、发展,但是其也处于整个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潮流之中,遵循了现代化的普遍规律,有着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整个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有着重要贡献,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中国14亿多人民的现代化,也是中国为创造一个更加稳定、繁荣、美好世界作出积极贡献的现代化;中国通过与世界关联、对话合作、包容共存,是“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1]61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实现共赢,不断“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1]63的现代化;在推进中国的进步发展进程中,积极“为世界谋大同”[7]的现代化。因此,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实践贡献;为国际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新选择,为全球治理提供新路径,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新保障,为人类美好未来提供新方向。

(一)为国际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7.7亿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8]2022年,中国GDP总量已突破120万亿元,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年均6.6%,而与此同时世界整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年均仅为2.6%,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年均仅为3.7%,中国的GDP增速远远高于后两者,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同时,2013—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9]另外,2013年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实现各国互联互通提供了全新的平台,成为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23年6月,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遍布五大洲,参与的国家多达150多个,参与的国际组织超过3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超过200多份。[10]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诞生的十年间,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一道,推进了一大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建成了许多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为沿线国家、地区和国际经济带来广泛深远的影响。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对于世界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仅仅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角度上讲,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极大地便利了全球贸易的开展,全球贸易成本的降幅达到1.8%,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中国贡献。还有,共建“一带一路”对于全球减贫也有突出贡献,使得全球收入明显增长。通过共建“一带一路”,预计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使沿线国家760万极端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状态,能够使沿线国家3200万中度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状态。[10]所以,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国一直是、也必将会继续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稳定器和增长擎。

(二)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新选择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在实践中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全新现代化模式,开辟了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多元性。从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上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其生产力率先得以迅猛发展,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西方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也逐渐被其推崇,将其看成是典型的实现现代化道路。基于此,一些国家对于西方式现代化的“模板”盲目学习、照搬照抄、简单复制,结果出现社会贫富两极化、民族冲突对抗严重、社会危机重重等局面,难以摆脱经济停滞的困境,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之中。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1]。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要紧密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如果照搬照抄别国现代化的模式,只能事与愿违,或是成为别国的附庸,或是走入发展的死胡同,都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拓展的进程中,成功书写了两大奇迹新篇章,即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能够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创、丰富和发展了世界现代化的图景,一举打破了西方式现代化“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世界现代化增添了靓丽的色彩,为追求实现现代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贡献了新思路和新路径。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实现了同一历史时期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共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突出地展现了西方式现代化并非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路径,它以自身既坚持独立自主又能实现进步发展的事实印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能够成功通往现代化的科学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立足自身力量而非依赖外部力量的现代化模式,是一种在坚持独立自主基础上探索出来的而非照搬西方式“模板”的现代化模式。它成功破解了是“独立”还是“附庸”、是“命运与共”还是“脱钩断链”的选择困境,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够摆脱独立性与现代化不能兼得的两难境遇,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走自己的路去探索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所以,中国式现代化以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指明了实现现代化的崭新出路,拓展了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渠道和路径,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3]

(三)为全球治理提供新路径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传播科学、适应历史发展的价值理念;发出中国声音,持续产生全球治理影响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1]62,通过同各个国际组织加强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G20)、东盟等多边机制,从中发挥中国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建设性作用。通过加强在人工智能、网络、太空等领域的探索,提升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不断推进在新兴领域的治理机制建设,从而不断提升他们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使其能够切实真正融入全球治理中,将其价值诉求和利益关切纳入全球发展议程,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中国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进程中不断创新全球治理规则,在全球治理中充分兼顾到世界各国发展水平、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不搞双重标准,不以意识形态的不同设置交往门槛,通过“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1]63,在各国共同参与研究中制定全球治理规则,充分尊重各国的合作诉求和实际利益。另外,中国还充分利用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全球治理新平台工具,不断提升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发展持久互动、相互信赖的双边关系,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通过控制资本和技术以及相关的制度设计来实现对全球治理垄断和控制的旧格局。截至2023年6月底,亚投行已经吸收了106个成员国,有227个投资项目成功获得批准,累计投资金额达到了436亿美元;丝路基金累计签约投资项目75个,承诺投资金额约220.4亿美元。[7]所以,通过把维护自身利益与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成为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也是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和新的世界性公共产品提供的发起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为完善和创新全球治理提供了新路径。

(四)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新保障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一贯秉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传播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致力于为世界和平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并将其写入宪法,是首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中国坚持公道正义立场,“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1]23,在处理国际社会热点问题上始终坚持客观的评判标准,主张劝和促谈,尽一切努力推动事态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在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心问题,阿富汗、缅甸、中东、叙利亚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同时,中国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国际发展合作新模式,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新理念和“金砖+”合作新模式,为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共享共建新机遇,最终实现合作共赢。截至2023年6月底,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28个,签署协议多达21个;与中国签订产能合作文件的国家有40多个,合作共建的海外产业园超过70个;合作建成中巴经济走廊、亚吉铁路、蒙内铁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一大批标志性基础设施项目;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7.4万列;与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卫生合作协议,向58个国家派出中国医疗队,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22亿剂疫苗,努力弥合全球“免疫鸿沟”;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跨国技术转移平台多达9个,累计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1.6万余人次,辐射范围包括东盟、非盟、拉美国家、阿拉伯国家等;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与39个共建国家签署47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绿色发展能力,等等。[7]所以,中国是世界和平发展的先行者、倡导者,更是坚定的行动派,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新的坚实保障,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注入新的中坚力量。

(五)为人类美好未来提供新方向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成功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对西方现代化模式成功实现了完美超越,深刻影响了世界现代化的演进历程,极大改变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格局,为世界各国和人民找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为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展现了光明前景。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完全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极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主张全球各国能够在求同存异中实现共同利益和共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将坚持中华文明作为基本立场,积极传承、弘扬和践行“和而不同”的理念,“坚持合作、不搞对抗”[12],支持世界各国在立足本国实际基础上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其次,中国式现代化不寻求文明间的对抗博弈,而是积极探索文明交流互鉴,致力于消除不同文明之间的沟壑隔阂,探索不同意识形态和平共处之道。中国式现代化既倡导尊重和保护不同文明,努力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同时又非常注重文明的普遍性,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和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以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世界历史发展。同时,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也为世界未来发展提供了开放包容的前进方向。据《世界开放报告2022》显示,2012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的对外开放指数提高了5.6%,[13]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另外,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也为人类美好未来发展提供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前进方向。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已达到1.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的40%,其中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占比超过30%,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14],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引领了未来世界经济绿色发展方向。所以,中国通过把实现中国梦同促进人类进步的共同愿望结合起来,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可靠伙伴、合作伙伴、发展伙伴,为人类美好未来指引了新方向。

三、结语

马克思曾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15]。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只有将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总结好中国的实践经验,我们才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16]。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中国要建设怎样的以及怎样建设现代化的回应,也是对人类社会如何推进现代化的回应;既深刻回答了“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又深刻回答了“世界之问”和“历史之问”,其中蕴含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规律,有着极强的世界意义。历史充分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条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一条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人间正道,一定能够行稳致远。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够克服新时代新征程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阻碍,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1]63,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世界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