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痕管理理念的小学学校管理

2024-05-06 21:47东莞市松山湖实验小学方少全
师道(教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校务教职工意识

文/东莞市松山湖实验小学 方少全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的意图和目的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学校“无痕教育”的理念体系中,无痕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痕管理追求的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即希望通过思想引领、制度规范、精神激励等管理方式,增强教师的事业使命感、职业认同感、工作责任感和身心归属感,从而达到自觉行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然反应的工作状态。

一、用文化凝聚人心

学校的基本导向为“学校愿景中有个人的愿景,学校的发展中有个体的成功。”为让学校文化理念逐步转化为学校成员的文化自觉,一是通过学习、宣传、研讨和交流等方式,力争使每个教职员工最大可能地接受学校的办学理念,每学年的学校工作规划充分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通过深入解读强化教师们的文化新信念,逐步沉淀为一种文化自觉。二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向教职工发出强有力的情感信号,如倡导、赞美、颂扬和抵制等,让教师们在精神层面受到鼓舞,在认知层面更多地了解到学校呼唤什么和不支持什么。此外,逐步完善的评价制度与绩效分配方案等都在引领教师形成正确的职业导向,唤醒教师的职业自觉,进而有力地推动着学校管理文化的建设。

二、用原则规范行为

教师既是“文化人”,又是班级和学生的管理者。因此,对教师的管理更多地可以建立在对教师的理解和信任之上,少一些人为的苛责,多一点自觉的执行。为此,学校在管理上拟定了制度为本、流程行事、数据评价、情感解决等原则,规范学校的管理过程。

三、用模式保证落实

在以愿景引领方向、原则规范行为的基础上,学校在无痕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促进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比如,行政人员的“一二三五”。一个“和”字——和衷共济,和谐相处;二个琢磨——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处理问题对事不对人;三个定位——工作到位,及时补位,互不越位;五种意识——服务意识,进取意识,精品意识,团队意识,反思意识。

又如,预则立工作模式。其中,部门“每月十件事”:即每月初把本月要办的十件事按“重要”和“紧急”程度依次列出,然后有计划、有节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学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每天六点工作优先制”:这是教师工作的自主化管理方式,教职工将每天要办的六件事写于案头,然后合理安排时间有序实施,确保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工作责任的到位。

四、用民主实现融通

建校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建立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促进学校管理系统运行的融合通畅。

设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主要领导通过教代会述职汇报工作情况,认真倾听老师们意见,自觉接受民主监督。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在学校重大事情上行使表决权。

设立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由校长和党支部负责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等人员组成,主要职能包括对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报告进行分析审定,提出修改意见,对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和涉及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利益的重要事项的决策进行研究,提出完善建议,讨论审议上一届校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并制定新一届校务委员会工作计划。

成立学术与道德自治委员会。为制定学术类评选方案提交教代会审议,对申报职称的教师、非在编教师与被家长或学生投诉的教师做出师德与业务的评价,遴选本校优秀教师参评各级荣誉。

实行级部自治管理制度。转型后的组织结构为年级行政管理中心与学术研究中心相辅相成,同步发展。学术研究中心的职能定位为孵化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级部为中心的客户,同时级部的需求直接决定了学术研究中心发展的方向。

五、用共育形成合力

家校社共育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通过组建家长委员会、定期举行约谈式家长会、开展家校共读活动、举办家长学堂等,一方面协同合作更全面、立体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另一方面能聚焦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核心问题融合观念,达成共识。

总之,通过提高学校管理人员无痕管理的意识,进一步优化管理结构,完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等措施,逐步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促进小学学校管理朝着人文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校务教职工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深化校务公开 构建和谐校园
关于深化高校校务公开工作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