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浙江探索

2024-05-06 23:00伍晓静陈斌豪
浙江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市场准入负面营商

文/伍晓静 陈斌豪

科学创新市场准入管理和服务方式,破解典型准入壁垒问题,促进真正实现“制度推起来、清单动起来、市场活起来”,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供有力抓手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我国的市场准入模式实现了由人治向规制再到法治的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准入等经济基础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探索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大背景下,浙江积极探索和尝试市场准入新模式,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先行者。

概念界定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指政府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不得进入市场、不得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业、领域、业务、产品或者服务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以便于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体现了“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市场准入基本逻辑。它是一种保护消费者、规范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有助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与制度性成本、破除市场进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通过“全国一张单”的管理模式,充分竞争、激活市场,全面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一子落”带动“满盘活”。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必要性

从政策推行层面看。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制度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市场准入等经济基础制度,再次强调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工作的必要性。浙江历来改革创新意识浓烈、氛围浓厚,习近平总书记来浙江考察调研期间再次强调,“浙江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作为一项跨地域、跨层级,从“试点先行”到“全面铺开”的改革举措,浙江要有探索“浙江经验”与“浙江做法”的魄力与勇气。

从政府市场视角看。如何理顺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破解边界不清的矛盾问题是当前浙江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重大任务之一,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就是破解二元性难题的关键一招。宽准入、严管理的市场模型在多省已经得到实践探索,例如上海市积极推进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有效提高了企业准入准营效率。明确的实施主体与责任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效率,同时限制了权利。

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营商环境的影响

营商环境正逐渐成为各省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主赛道,在最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营商环境排名中,浙江从第四位上升到了第三位。作为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强省,浙江省政府全面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多路径、全方位、深层次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为打造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省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政务服务2.0”建设中浙江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覆盖,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机关内部90%以上非涉密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为持续擦亮“无时不在、无事不扰、有事必应”的营商环境金名片,浙江应瞄准营商环境领域的空白地带,填补“小空白”,实现“大突破”,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推动“非禁即入”落细落实。健全市场主体准入准营机制,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可以打破当前部分领域存在的市场准入显性与隐形壁垒,以一流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市场竞争。通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能够有效防止在关键领域一些不合规的企业或行业进入市场,同时,又能保证合法、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其他合规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可以引导企业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市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可以增强浙江的投资吸引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降低市场准入的成本和难度,提高企业的准入效率,让更多的企业得以进入市场,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

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可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了政府管理职责和服务内容,规范了政府管理行为,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综上所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浙江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构建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准入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透明度,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浙江应持续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以效能评估机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路径

建立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工作机制,与其他工作机制协同联动,是推动各级行政主体主动了解并积极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有效举措。通过科学创新市场准入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一批典型准入壁垒问题得到破解,促进真正实现“制度推起来、清单动起来、市场活起来”,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供有力抓手。同时,浙江积极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面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新评价体系(B-ready),可以为效能评估开展提供指导。

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简单来讲就是考察各级行政主体实际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情况,是否真正“积极行动起来”以及“行动是否准确”。具体来说,要评估各级行政主体到底有没有按照清单要求办事,建立的服务渠道是否畅通完备,对应的审批途径是否便捷,实施的监管手段是否精准及时,制度的宣传保障力度是否到位;也要评估市场主体的参与和发展情况。通过常态化、动态化评估机制,达到以评促改的目的,切实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有序落地实施。

发挥综合集成的制度效应,构建体系化架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性制度,会因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而迭代演变。因此,要构建一个动态更新的体系架构,满足制度变革、内容变化的更新需要,持续完善市场准入服务应用,不断提高行政主体的管理效能。例如云南省实时观察市场发展动态和政策要求变化,迭代2021版“4+9+25”为2022版“6+12+32”的评估体系,进一步理清了逻辑关系、补足了评估短板,通过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和各级业务部门政务事项之间的关联,常态化观察两者间的动态调整情况,自动识别政务事项认领、要素调整的变化内容。

发挥数字赋能的乘数效应,实现精细化管理。依托浙江省“数智政府”建设成果,实现与浙江政务服务2.0平台、浙江省“民呼我为12345投诉举报”、浙江省政务服务“好差评”等平台的数据互通共享。以“数字”作为支撑,构建“清单化、市场化、法治化、融合化”的数字化平台大脑,通过“有感+无感”的数据互补,打通市场准入领域的痛点、堵点、难点,为市场准入改革探索提供数据支撑,实现精益化工作、精准化监管、精细化服务。目前,杭州市已经上线运行涵盖“负面清单管理、违规情况归集通报、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市场准入‘好差评’”四个管理系统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平台。

发挥多方协同的联动效应,激活市场“一池春水”。组建由政府、专家、咨询团队等多方参与的工作小组,由政府做好统筹协调、调度指挥,同时充分发挥院校专家的理论研究优势和咨询团队的多视角实践优势,做好理论分析与市场实践的结合,以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效能评估工作,有效破解省域内显性与隐形的市场壁垒,提升市场主体活力,稳住浙江经济发展大盘。

猜你喜欢
市场准入负面营商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远离负面情绪
营商环境软转型
基于管理者视角的军事装备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研究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我国将放宽停车场建设市场准入
丝绸之路经济带市场准入国际法律制度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