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 模式下的项目设计管理价值分析

2024-05-07 03:10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国土资源 2024年2期
关键词:发包人限额施工图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陆 罡

工程总承包模式(EPC),即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建造(Construction)模式。工程总承包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项目投资人与EPC 承包商签订EPC 合同,EPC 承包商负责对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进行全面的管理,在总价固定的前提下,投资人基本不参与项目的管理过程,业主重点只在竣工验收、成品交付使用,EPC 承包商承担项目建设的大部分风险。

对比传统工程承包模式,EPC模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节约工期。方案阶段即可实施,分阶段出图,不需要等施工图完成后开工。二是成本控制。造价控制融入设计环节,最大程度保证成本可控。在设计阶段注重设计的可施工性,减少变更索赔。三是责任明确。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更为清晰明确,不存在推诿情形。四是管理简化。大大简化建设方管理流程,大部分工作由EPC单位落实,减轻建设方负担。五是风险降低。大多采用总价包干模式,避免传统模式大量联系单造成后期工程造价上升情况。

杭政工出〔2018〕19 号地块创新型产业用房项目位于杭州市拱墅区铁路北站单元内,北至3 号支路,南为李佛桥,西至俞家桥路,东至划防护绿地。总建筑面积142137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052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1609 平方米。建设有9 幢新型产业用房建筑,玻璃铝板幕墙体系,最高建筑高度89.89 米。EPC 合同总金额681072541 元。

一、EPC 项目的设计技术管理

(一)EPC项目设计管理的特点

EPC 项目是以项目合同为核心,以《发包人要求》为主要载体。根据19 地块项目第五章《发包人要求》相关约定,从功能要求、工程范围、工艺安排、时间要求、技术要求、竣工试验、竣工验收、竣工后试验、文件要求、工程项目管理规定、品牌要求共计11 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约定。只要设计图纸及项目管理符合以上方面的要求,即可认为EPC 方完成了甲方的设计要求。

(二)EPC项目设计合规性管理

项目建设准备阶段,与设计有关的主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方案设计审批;2.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初步设计批复;4.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施工图审查完成;6.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其中针对以上2~5 项内容,设计的合规性管理各不相同,依次体现为:1.对设计方案各项指标再次复核,特别是用地红线图各项数据校核;2.对总建筑面积、计容面积、出入口设置、覆土厚度、停车位等进行重点复核;3.对规划条件进行复核,重点核对建筑高度、建筑面积、建筑退介、绿地率、人防面积等;4.对总包合同内容、施工图内容进行核对,各专业重点部位进行再次复核。19 地块项目在中标后对于原图纸梳理共发现问题967 条,其中核心的诸如总平图建筑控制点设置错误,地下室车位宽度未考虑粉刷厚度导致柱网间距不足等会直接影响以后验收的问题100 余条。在施工图阶段是否能纠正初设阶段的设计合规性问题,是对EPC 单位管理能力最直接的考验。

(三) EPC项目设计文件管理

设计文件管理主要是对初步设计文件调整的管理,其表现为对初步设计文件的深化、优化、变更以及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2020 版)》要求,发包人对于工程的技术标准、功能要求高于或严于现行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以及初步设计文件中不允许承包人优化调整的内容,应在《发包人要求》中予以明确。《发包人要求》未明确的,承包人在满足《发包人要求》所列内容,符合设计规范和工程验收标准的条件下可进行优化设计,合同总价不因此调整。19 地块项目在前文提到的967 条问题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梳理规整,书面提交建设单位并附上修改建议。在得到建设单位书面回复后在施工图阶段对原初设进行了修正。

二、EPC 项目的设计造价管理

(一)EPC项目限额设计管理

限额设计是按照投资或造价的限额进行满足技术要求的设计。现行EPC 模式限额设计的限额根据招标文件及合同不同分为两类:1.存在投标下浮率合同,即工程款为施工图预算需乘以投标下浮率计算得出的,限额为招标控制价;2.不存在投标下浮率合同,即工程款直接为施工图预算金额,限额为中标合同价。根据19 地块项目EPC 合同4.1.1.1 承包人应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及《发包人要求》的规定完成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承包人应按双方约定的合同价格进行限额设计,这就是典型的以合同价为限额设计目标,不存在下浮的情况。

(二)建立价格指数指标库及建筑做法标准库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达到限额设计目标的过程对于设计师来说是非常抽象并且无法量化的,这就需要建立价格指数指标库。将设计过程中常见常用的材料进行指数模块化,能够方便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直接对造价进行相应控制,而非在整体图纸完成后再逆向进行价格测算,从而达到造价正向限额设计的目的。按照指数类型不同,又可以分为综合造价指数和要素价格指数。除了建立价格指标库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一系列手段方式保证将造价控制在限额设计要求之内,比如建立建筑做法标准库。建筑做法表作为建筑施工图最重要的部分,对整体造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设计和造价的关联性研究,形成建筑做法标准库,方便设计师从做法库中直接选择对应造价的建筑做法。19 地块项目在中标之后项目部第一时间将本项目各项指标与本单位现有做法库核对,对于原初设不合理的建筑做法进行了大量修正,由于项目拿地时间较早,很多初设做法已经与现行主流做法有较大差别。比如,原地下室底板做法为100厚混凝土垫层+2.0 厚聚氨酯防水涂料+油毡隔离层+50 厚混凝土保护层+现浇混凝土底板,考虑到防水层与混凝土底板之间有隔离层及保护层,会造成防水层与结构层脱离,将防水层改为1.5 厚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做到与结构层直接结合,大大减少了后期渗漏风险。

三、EPC 项目的设计风险管理

(一)EPC项目联合体责任风险

在传统模式下,设计院除了极少数因设计质量问题或者业主欠款等问题导致的法律纠纷,总体来说法律风险较低。但是在EPC 模式下,设计院与其它单位组成联合体,作为工程总承包商。施工单位发生任何工程总承包合同项下的违约行为(如出现工程质量缺陷、 施工工期延误等),业主单位在追究联合体施工违约责任同时,还有权要求设计单位承担连带责任,且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内部的权责约定不能对抗第三方,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设计院的法律风险。因此,在参与EPC项目的同时,如何处理好自身收益与风险,也是摆在每个设计单位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设计进度风险

传统设计合同中,一般来说设计的进度风险整体较低,哪怕出现逾期情况,大多以设计费的千分之一作为每日逾期赔偿金,整体赔偿额也较小。但是在EPC 模式下,设计进度一般归入总体工期进度中,赔偿基数也变为合同总额,这无形中增加了设计未能按时出图的惩罚力度。同时,工期惩罚的上限一般来说以合同履约担保金额为上限,大多为5%~10%,这也超过了正常EPC 合同中设计费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在EPC 模式下,设计方除了常规的建筑结构水暖电五大专业外,还包括了诸如景观、精装修、幕墙、智能化等所有专项设计,这就要求EPC 单位在把控五大专业设计进度的同时还要对专项设计的进度有全局性把控。可以说在EPC 模式下,总体的设计进度风险大为增加。

四、EPC 项目的设计人员管理

根据前文所描述,在EPC 模式下设计管理已经与传统工程承包模式有着天壤之别,这就对设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具备综合设计能力;具备一定的造价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字组织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和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猜你喜欢
发包人限额施工图
工程总承包项目《发包人要求》核心内容及编写难点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森林法修改下放采伐限额审批权
国务院关于全国“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批复
支付限额对网购毫无影响
实例分析代建制项目变更授权限额值的确立
探讨PKPM BIM施工图软件的开发
印章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