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

2024-05-07 05:21韩东起宫乙箐
祖国 2024年6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总书记

韩东起 宫乙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到湖南调研,并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的审议,一直关心着湖南的改革发展。两会闭幕仅一周,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湖南考察,深入学校、企业、农田,察实情、谈发展、抓落实,并对如何因地制宜提升新质生产力释放明确信号,意义重大深远。当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先后考察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和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学校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和当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情况。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常德市,先后考察了常德河街、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利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春耕备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情况。

习近平强调,湖南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要牢牢把握自身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传道济民,培育国之栋梁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教育,要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他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 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了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求学工作和学校发展沿革、教学特色等情况,并同师生代表亲切交流。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前身为南宋理学家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立为师范馆,举办现代师范教育,1949年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现更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书院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承“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和“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为学之道。师范教育早期,学校汇聚了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等众多名师大家,他们“欲栽大木柱长天”;培养了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等一批国家栋梁,他们求学明志、探寻真理。

毛泽东曾在此求学、工作8个春秋。在谈起自己的母校时,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 依托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湖南一师坚持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以“红色血脉”铸“红色师魂”。校园内,大礼堂、八班教室、水井、自习室、阅报室、君子亭等十多个红色纪念地,成为师生们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教科书。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这是湖南第一师范的校训。学校始终践行校训精神,站稳人民立场,恪守为民情怀。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口中有4亿多人是文盲,“扫盲”成为国家迫切的任务。湖南一师坚持为“人民的文教工作服务”,培养了数十万学子,扎根基础教育一线,接力担当从教育救国、教育报国到教育兴国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感慨地说,在我们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当时一批爱国者就觉得中国要强大就要办教育。学校的办学宗旨,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习近平表示,现在,世界又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代青年学子正当其时。在这个时候,我们更有责任把教育办好、把学生培养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才。

放眼世界,把握科技前沿

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两会后,习总书记深入科技创新活跃的企业,以一次实地调研,传递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是德国领先的化学公司巴斯夫和中国企业五百强杉杉2021年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巴斯夫杉杉结合了巴斯夫和杉杉的优势——巴斯夫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开发能力、全球运营足迹以及原材料供应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杉杉带来丰富的经验、全面的产品组合和领先的规模化能力。合作双方为合资企业注入技术专长和市场经验,使合资公司具备卓越的客户价值、敏捷创新和成本竞争力。该公司已构建涵盖原材料、正极材料前驱体、正极活性材料及废旧电池资源化利用的业务闭环。凭借完善的研发体系、强大的专利矩阵、低碳可持续的供应链,目前该公司致力于创造正极材料化学新作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巴斯夫杉杉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杉杉有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分别为:锂电池材料业务和偏光片业务。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最受研发机构及汽车厂商青睐的车用电池。由于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关注重点。目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较高,行业内竞争较为激烈。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销量为616.3GWh,同比增长32.4%。 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为59.2%,三元电池占比为40.5%;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87.7GWh,同比增长31.6%。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开放为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动力电池、光伏等很多行业都在加快海外布局。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截至2022年,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光伏項目投资分布在40多个国家,累计装机容量达16.8吉瓦……中国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转化为全球共享的机遇,而开放的中国大市场也日益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

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同来自光伏行业的代表深入交流。两会后,又考察电池企业,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和科技格局快速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艰巨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新质生产力:创新与质优

在2024年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和重要拓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理论意义深刻,实践意义重大。

新质生产力,要义就在科技创新,在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技术层出不穷,经济格局不断调整。要于变局中开新局,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整合优化创新资源,持續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原始创新,突破更多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新质生产力的“新”,核心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一体化推进部署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只有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在生产过程的实践中不断优化生产要素,才能实现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生产力的跃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谁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谁就能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只有通过重大科技突破和项目实施,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向更高端、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必须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

新质生产力的“质”,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是质态,其二是质效。从质态看,数据具有流动性、虚拟性,新质生产力把数据作为驱动经济运行的新质生产要素,从而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的质态。“数据要素×”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新产业新模式,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从质效看,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包括提升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提质增效就是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

综合来看,新质生产力是技术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飞跃性升级带来的新时代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要义,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要素,要走出一条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增长路径。

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的有机结合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将三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对于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具有倍增效应。

高校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聚集地、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地、区域发展的创新源头和动力引擎,应当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校企合作为重要支撑,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职业教育是与产业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就要实现职业教育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破除供需错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方面,要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通。要构建技能需求动态监测机制,在教学中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要构建专业设置响应调整机制,提升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匹配程度。要提高“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的比重,有效结合产业需求开展技能实践教学。要大力建设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要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多方合力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推动校企合作走广走实。要加强价值引导,形成校企间互相尊重的良好氛围,实现从单纯合作关系到深层理念融合的转变。要落实多领域深入协作,包括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要畅通校企沟通渠道,推进双向互动,力争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打破校企间信息不对称的藩篱。要通过资金支持、利益补偿以及搭建保障平台等消除校企间合作的现实障碍。

教育孕育未来,科技彰显实力,人才引领发展,三者有机贯通、深度融合、协同推进,体现了百年大党着眼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深远考量和战略部署。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围绕科技制高点和高端人才的战略博弈空前激烈,教育领域的赛道和赛跑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空前的严峻挑战。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系统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有力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总书记
寻找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总书记的告诚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