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坟上银杏树被伐之谜

2024-05-07 05:22宗春启
北京纪事 2024年5期
关键词: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溥仪

宗春启

银杏树,也称为白果树或公孙树,属于银杏科、银杏属。对清末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大概都听说过:七王坟上原来有株银杏树(还有说两株的),被慈禧太后派人砍伐了。

七王坟,是光绪皇帝的生父、溥仪的祖父奕譞(xuān)的园寝,位于北京小平原西部边缘、海淀区后山的妙高峰。慈禧太后干吗要砍伐七王坟的白果树呢?因为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笔者三次来游妙高峰时都留意找寻,希望能发现砍伐后的痕迹,但没有找到。2018年初夏,由园林绿化部门的朋友当向导,笔者第四次来到七王坟,这回有了结果。

慈禧太后砍伐白果树的事,笔者最初是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里见到的:

(戊戌)政变之后,西太后对醇王府猜忌颇深。这种猜忌可以从砍伐白果树的故事看出来。在我祖父园寝(墓地)上有棵白果树,长得非常高大。不知是谁在太后面前说起醇王府出了个皇帝就是由于醇王坟地的风水好,有这棵白果树,“白”和“王”连起来,不就是个“皇”字吗?慈禧听了,立即叫人到妙高峰把白果树砍了。这时我的第一祖母、慈禧的妹妹已经故去了,我的亲祖母刘佳氏为这件事简直吓得要死。

戊戌政变发生于1898年,而溥仪出生于1906年,这件事他只能是多年后听长辈们说的。在溥杰写的《回忆醇亲王府的生活》中,也提到了这件事:

我的母亲也曾对我讲,慈禧由于光绪的缘故,特别是在我嫡祖母去世之后,对于醇亲王府又恨又妒。因为听人说,醇亲王府所以出了皇帝,就是因为醇亲王府的妙高峰坟茔内有两棵大白果树——白果树下埋了醇亲王,将“白”“王”二字合起来,岂不是个“皇”字。慈禧听了就命人把那两棵白果树锯掉。孰知由此以讹传讹,说在锯树时,从树身中出了许多蛇。更牵强附会说,光绪二十六年的义和团,就是那些蛇精所化。

奕譞薨于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他的第一夫人亡故于光绪二十二年即1896年。也就是说,慈禧派人砍伐白果树的事情如果确有的话,只能发生在1898年到1900年之间。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七王坟园寝内确实有一株银杏树而不是两株。当初选定这块风水宝地时,奕譞非常高兴,曾经写诗描绘这里的风景:“石凑玲珑骨,林开锦绣屏。细流分径曲,斜日印渊渟。鱼漾千头碧,龙磐百尺松。奇缘钟造化,佳气郁峥嵘。”在“鱼漾千头碧,龙磐百尺松”句下奕譞自注道:“老松高六丈许,银杏树一株,围三丈五尺,清阴盈亩,重实累累,皆数百年物也。”所谓“围三丈五尺”,疑为“一丈五尺”之误,或许是奕譞故意夸大了。

在戊戌政变之前,醇王府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可谓非常密切的。奕譞的第一夫人,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在帮助慈禧除掉肃顺等人的祺祥政变(亦称辛酉政变)上,奕譞立过功;给慈禧修建颐和园供其养老,奕譞是工程总负责人。奕譞营建妙高峰园寝,慈禧赐银五万两。慈禧太后还从内务府秀女中选出来一个女子颜扎氏,赐予奕譞作为他的第一侧福晋。所以,在奕譞和他第一夫人活着的时候,慈禧不会翻脸派人去他生圹伐树的。而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仓皇西逃,就更顾不上伐树了。

在1993年出版的《溥杰自传》里,这件事又发生在溥仪进宫之后的宣统年间了:

在当时(指光绪初年——笔者注)的政治环境下,慈禧为了维护并巩固她的权威,必然要信任奕譞这样的近支亲属……至于慈禧后来派人砍掉我祖父坟上的白果树那件事,那是听信了一种迷信的说法,说我家出了两位皇上(光绪以及后来的溥仪),风水好……

了解清末历史的都知道,溥仪进宫三天之后,慈禧太后就一命归西了。在她生命的最后三天里,已经气息奄奄,哪还有心思和精力派人去妙高峰砍树!那么戊戌政变之后、庚子事变之前呢,慈禧确实已经有了废除光绪皇帝的打算,就因为有外国的反对而没有实现,这也是她怒向各国宣战的原因之一。对她来说,伐倒一两棵树对实现废除光绪能有什么意义呢?

新闻重视信息来源,文史重视史料出处。是谁第一个说起这件事的呢?笔者当面询问过溥任先生:慈禧伐银杏树的事情可有确切记载?溥任先生说,见之于翁同龢日记。

看来,翁同龢日记才是此说的源头。而据《翁文恭公日记》,慈禧伐树的事情发生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

園寝有银杏一株,金元时物,似前月(笔者按:此条记于五月初七日)廿三事,懿旨锯去,使明堂展开。

似者,不肯定也。从行文看,翁同龢此事也是道听途说,经不起推敲。

首先说,光绪二十三年,妙高峰园寝早已竣工,奕譞也已在六年前寿终正寝、埋入了坟茔。慈禧怎么会突然想起要关注园寝的风水?奕譞生前身边有位风水先生叫李尧民,因为帮奕譞看风水有功,后来一直被养在醇王府里,溥杰小时候还见过他。有专业的风水大师,哪里用得着慈禧太后看风水?

再说,光绪二十三年,即戊戌变法的前一年,慈禧已经归政于光绪皇帝,她自己在颐和园享乐。因为康有为等人围颐和园的计划还未出笼,所以慈禧和光绪母子之间即使有矛盾也还未激化,她没有道理做出如此激烈举动。

还有,如果伐树之事确有,也只能发生在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因为听说维新党人要用兵包围颐和园,这才囚禁光绪皇帝并重新垂帘听政的。而这时,翁同龢已经不在北京了。且不管是什么原因,变法刚一开始的光绪二十四年,光绪皇帝就免去了翁同龢的职务,让他回原籍了。此后即使有伐树之事,翁同龢也无从知晓。

所以,我觉得此事的真实性大可质疑。如果真有此事,锯掉白果树之后,地面上应该留有树的残桩吧,几十年过去了,树桩周围会长出许多小白果树的吧?但我去了三次,没有找到任何痕迹。于是我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同志:七王坟有没有一株古银杏树?园林绿化局的同志答复说:有一株银杏树,属于一级古木,就是说,树龄在五百年以上。

在园林绿化局同志的导引之下,我在七王坟南墙外找到了这株银杏树。它挺拔高大、叶茂枝繁,有二十多米高,胸径要三个大人才能合抱过来——可以肯定:慈禧伐树之事子虚乌有。那么,这个不实新闻又是怎么来的呢?

在奕譞园寝之内立有一块石碑,碑文是奕譞生前亲笔所撰,大意是说:“在我生圹的东南隅,有两株古松,在金代已成高大乔木,《日下旧闻考》有记载。当地人因为秘魔崖有大、小青龙的神话传说,于是将这两株古松称之为大青、小青。我在这里营建生圹时,只剩小青了,虽然已经枯朽,‘然老干槎枒,犹存夭矫拿云之概,曾有不少诗词吟咏它。近年来,这株小青越来越倾斜,随时有被风刮倒的危险。于是在光绪八年三月十七日,我将它伐倒,放在了南墙之外,并把事情经过刻在石碑上,立于原来松树所在的位置,以表珍惜之意。那株大青,听说被山里一个僧人砍伐盖房子用了。那个僧人死后,受到尸骨暴露之灾。于是好事之人附会说是因为砍伐大青遭到的报应,大青确有灵异什么的。”笔者揣测,这大青、小青两株松树的故事,可能就是所谓慈禧砍伐银杏的“原型”,被人们传走了样。

关于一株树的真实情况竟然如此扑朔迷离,更何况那许多后人撰写的史料呢?

猜你喜欢
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溥仪
Painting the Buddha
毕竟一双小儿女 小朝廷时期的溥仪与婉容、文绣
你所不知道的末代皇帝溥仪
京剧武生的机敏
《绍英日记》中的溥仪大婚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
清朝戊戌变法期间的保举活动研究
京剧武生的机敏
略论驻藏大臣长庚及其《为西藏事上书》
戊戌政变前后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