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融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与评价

2024-05-07 19:25支佳琦胡梅琮汤立旦
右江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支佳琦 胡梅琮 汤立旦

基金项目:2022年浙江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509)

第一作者简介:支佳琦,女,助教,医学硕士,研究方向: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教学。E-mail:zhijqzju@126.com

通信作者:汤立旦。E-mail:394418947@qq.com

[本文引用格式]支佳琦,胡梅琮,汤立旦.基于课程思政融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与评价——以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为例[J].右江医学,2024,52(3):276-280.

【关键词】  教学改革;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4.03.016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掌握医学检验基本理论,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习近平总书記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这意味着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拓展到所有课程中。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血液学基础理论与临床检验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运用系统的检验技术,分析和研究血液、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为临床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2]。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准确识别镜下正常和异常的骨髓细胞,并根据镜下所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常见血液病做出正确诊断,被学生公认为是学习难度最大的专业课程之一[3]。因此,作为医学院教师,我们需要将线上课程资源和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同时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作为未来检验从业者的职业荣誉感和医者仁心的职业态度。

1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三学生,学生已学过病理学、临床疾病概要、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等相关课程,对于血液疾病、外周血中的细胞形态有一定了解。理论教学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整体基础比较薄弱,课前预习热情不高,对于繁杂的血液病检查难以整体记忆,难以形成框架,对常见血液病的诊疗思路不明确,课后对课程知识学习投入时间少;实验教学上,形态教学是本门课程学习的重点,因此安排理论与实践课时之比为48∶48,但受到设备和课时总数的限制,学生镜下观察细胞的时间仍偏少,课后只能通过课本和课件进行细胞形态复习,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正常和异常的骨髓细胞形态存在一定困难。上述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成就感不高,难以胜任骨髓检验室的实际工作[4]。

另外,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扩展融合到专业课程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下课堂时间和形式有限,政治教育“硬”融入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利用好“第二课堂”,在有限的课时里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理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担当,是本课程及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2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本研究以杭州医学院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8级和2019级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2018级84名学生为对照组,实行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按照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进行,理论课主要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课后答疑为主,实验课以教师讲解阅片要点,巡视并解答学生问题为主。2019级84名学生为实验组,主要采用基于思政融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本教研室建设的智慧树线上网络课程,开展线上视频学习[5]、线上图片库学习、互动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活动,具体实操如下。

2.1  前期准备

2.1.1  教师授课内容分配

本门课程团队包括6名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和4名自有专任教师,临床教师和自有专任教师授课各有优势,对其授课内容和时间占比进行合理分配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自有专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更加了解,有更多时间进行答疑、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同时参与教学理论培训较多,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可能更丰富;临床教师临床经验丰富,教学中善于用真实病例讲解诊疗思路[6-8],创设临床情境,实现教学理论和临床经验有机结合,同时也能凸显检验工作所必需的人文精神[9],深受学生喜爱。因此血液学检验基础和技术部分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临床教师承担红细胞疾病应用、白细胞疾病应用和出血、血栓性疾病应用三部分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从而使学院教学与医院实践更好地对接,有助于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走进临床情境,培养检验人应具备的临床思维。

2.1.2  线上课程建设

针对教学需求进行视频拍摄、内容维护,已运行5个学期,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和案例教学建设,并进行线上实时互动答疑,发布拓展阅读资料与测验题。

2.1.3  网络资源建设

镜下实拍形态学图片资料600张,包括正常血液、骨髓形态学及常见疾病典型形态。同时采购并改造血液细胞形态库,内含高清图片7000余张,测试题2000题,可进行线上形态考试。

2.2  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过程

2.2.1  理论教学

理论课前在网络课程平台发布阅读资料,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寻找问题答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如在缺铁性贫血章节上课前,发布“最巧合的诺贝尔奖”的阅读资料,提出相对应的问题“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两种病因相差如此之大的贫血,为什么应用同一种疗法都可以获得显著疗效?”课中学生对课前问题进行分组汇报,针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图片展示、视频示教、动画演示来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着重培养学生的诊疗思路,讲解完成后立即进行总结和测评;课后通过布置相应作业、线上网络课程平台实时互动答疑和发布线上阶段性测验来巩固课堂知识。如在骨髓象检查章节布置“编写思维导图”和“编写正常骨髓象参考范围的口诀”两项作业。理论课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2.2.2  实验教学

实验课作为形态学教学的重点环节,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培养学生的细胞辨认能力及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验教学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10]。每次实验课前教师在网络课程平台发布典型细胞图片,让学生对形态学特点进行总结。课中镜下挑选典型细胞让学生观察,利用显微互动系统穿插进行“老师说细胞名称指令,所有学生来找”的“找不同”趣味游戏和教师镜下实时阅片,抽取学生回答镜下细胞名称的“合作阅片”趣味游戏。鼓励学生在镜下找到典型、少见的细胞或者结构时通过显微互动系统来与全班共享。课后让学生利用线上细胞图片库和模拟显微镜阅片系统进行复习巩固,并定期开放实验室,安排值班老师进行现场指导。课前让学生主动学习,课中调动学生的热情进行互动和共享,课后借助线上资源让学生能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复习实践,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灵活度更高,这对于学生细胞形态学的学习和阅片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11]。实验课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另外抽取部分实验课时(6/48学时)实行翻转课堂[12-13],流程如图2所示,给予血液病病例的简单病史和相应的血片、骨髓片等实验室检查,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后推选代表来报告、解读检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诊断思路,包括考虑哪些疾病,排除哪些疾病,为了做出准确诊断还需要哪些实验室检查。汇报之后进行组间互评,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思路来进行病例总结,提炼知识点[14]。翻转课堂模拟临床实际血液学检验工作,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及时将知识内化成能力。

2.2.3  课程思政融入

课程思政穿插在专业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授课过程中融入了医者仁心、传统文化、责任与担当、创新创业等育人元素。骨髓检查章节由学生讲述邓家栋、郁知非等血液学家在血液病的临床检验上的研究,通过翻转课堂加深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同时发挥榜样精神,鼓励学生学好基本功,培养学生作为未来检验从业者医者仁心的职业态度;贫血章节引用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布置“调查近年贫血发病情况”的课前作业,学生作业中指出贫血发病率虽逐年递减但仍居高不下,既宣扬了传统文化,也体现了当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吾辈当自强;引用君安细胞平台上的临床实例让学生进行线上病例讨论,此平台乃讲授白细胞疾病检验章节的校友吴茅老师主导创办,体现了检验人创新创业的精神。

同时在设置线上阶段性测验时,也可以适当加入思政元素[15],如在缺铁性贫血章节中,设置“我国率先阐明缺铁性贫血骨髓铁染色的临床意义是哪位科学家”;在白细胞疾病章节,设置“创新性地将全反式维A酸和砷剂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是哪位科学家”。在测验题中引入课程思政元素,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相关思政元素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对课程思政的参与度,提高民族自豪感。

3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评价方法

基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考核、阶段性测验、期末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来完成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等四个维度的测试,将沟通交流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列入考核范围。

课程总评由20%平时成绩、30%实验成绩和50%理论考试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4次线上阶段性测验、案例小组讨论及汇报、课堂参与等方面的成绩,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书写和实验考核两个步骤构成。实验考核形式为学生随机抽取一份骨髓片与对应外周血片,在规定时间内阅片并填写骨髓报告单。考试范围包括理论和实验课上讲解过的所有血液病和正常骨髓象。

4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改革成效

4.1  提升课程成绩

分别对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实验组学生不及格率为14.29%,较对照组的33.33%明显下降;80~100分段的同学所占的比例为28.57%,略高于对照组,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提高,不及格率明显下降。

4.2  强化专业技能

实验考核采取对镜下骨髓细胞进行辨认并填写骨髓报告单的形式。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成绩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实施教学改革的学生中,不及格率为0;90分以上的同学所占的比例为55.95%,明显高于对照组,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实验成绩有一定的提高,不及格率也略有下降,学生的骨髓细胞辨认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另外,在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班级中,2位同学参加全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学生形态学技能竞赛均获得二等奖,实现了零的突破。

4.3  培养医者仁心

在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后,学生课前预习频次明显增多,上课积极性有一定提高,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课后的阶段性测验与线上图片库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能够及时检验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掌握程度,学生发现疑问后更愿意利用线上平台或者钉钉软件与教师进行交流。线上课程在智慧樹平台运行5轮,选课学生认为“课程具有通识性、启发性,课程学习比较有收获”占91.23%,课程满意度“8~10分”段占90.65%,学生评价课程内容“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宽视野”“很有帮助”。线上资源使得课程思政可以通过视频、案例、人物访谈多种方式融入专业知识学习,让学生对检验工作者应有的职业素养如人文关怀、严谨求实、医者仁心等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和感受。

2018年教育部提出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16]指出,探索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医科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医学教育改革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素养[17]。我们发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血液细胞形态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实验技术、阅片方法及技巧的掌握程度,也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信息检索总结的能力。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与临床血液学检验工作岗位的贴合度,提高学生在检验工作中的岗位胜任力。课程思政的多角度融入,让专业课程的学习多了一层人文底蕴,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效结合。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夏薇,陈婷梅.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7.

[3]   邓聪,邓小燕,林梅双,等.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1,41(5):407-411.

[4]   林江.检验系四年制学生“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形态学教学方法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5):714-715.

[5]   蔡静怡,谢朝阳,林满华.“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线上教学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33):137-140.

[6]   林满华,蔡静怡,李子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探讨——以“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24):165-168.

[7]   蔡早育.血液学检验的教学工作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7):781-782.

[8]   敖继红,王四利,朱小燕.血液学检验课程的教学体会[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4):374-375,387.

[9]   吴洁,何金龙,李永莉,等.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論坛,2018,2(11):22-23.

[10]  褚美芬,徐峥,杨珺,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21):3176-3177,3180.

[11]  林桢,夏少梅,周强,等.临床血液学检验形态实验教学改革的体会和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5):636-638.

[12]   王也飞,丁磊,徐子真,等.PBL教学在临床血液学检验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138-139,141.

[13]   蔡静怡,谢朝阳,余路新,等.PBL联合CBS教学法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4):77-80.

[14]   禹莉,李玉云,郝艳梅,等.基于翻转课堂的血液学检验形态实验教学的探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8,38(3):306-308.

[15]   楼天灵,卢培苗,叶剑尔,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探索——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25):185-188.

[16]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R/OL].(2018-09-17)[2018-12-31]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8-12/31/content_5443536.htm.

[17]   陈婷梅,尹一兵,张彦,等.新医科背景下检验医师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10):12-13.

(收稿日期:2023-08-22  修回日期:2023-11-01)

(编辑:潘明志)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护理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利用MOOC优势重塑教学 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MOOC教学试点学院探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