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谱写为民志 坚守绘就绿色篇
——记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临泽小泉子治沙试验站

2024-05-08 01:58甘肃省林草局防沙治沙处张掖市林草局
甘肃林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沙障小泉防沙

甘肃省林草局防沙治沙处 张掖市林草局

如今走进地处河西的临泽县小泉子治沙试验站,面对红色的火炬、绿色的梭梭、黄色的胡杨、翠绿的松柏等组成的万亩生态安全屏障,人们很难想象,30 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沙窝为主体的“不毛之地”,一茬茬试验站干部职工用守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决心和30年矢志不渝的坚守在沙漠戈壁中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1987 年,临泽县小泉子治沙站正式成立挂牌,面对干部职工的难题是植被稀缺的7 万多亩戈壁荒滩和1 万多亩“风起随风去,沙随风安家”的千里沙海,“怎样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构建起一道安全可靠的生态安全屏障”,这个问题摆在了住在茅草房里,连吃水、用电都成为奢求的干部职工面前,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生活条件,第一代试验站务林人,在“知难而退”和“迎难而上”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

没有造林治沙资金,他们积极协调主管部门找银行贷、多种渠道向社会筹,没有水源干部职工就亲自架电、开渠引水,技术欠缺他们就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并坚持与省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引进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技术团队,在积极推行麦草压沙技术的基础上,先后引进尼龙网、阻沙网、土工布等新型材料开展沙障治沙试验,打造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沙示范样板,通过压植麦草沙障、尼龙网沙障等治沙造林,栽植梭梭苗木260 万株,完成治沙造林建设示范项目5200 多亩,压植沙障造林1470 亩,栽植防风林10 公里。与此同时,广泛开展了规模化防沙治沙和沙区节水技术的推广示范,通过选择适宜的抗旱造林树种、营造技术、固沙带宽、配置模式,并结合草方格沙障、尼龙网沙障、土工布沙障等不同类型的机械固沙措施,集成示范了绿洲边缘退化人工植被生态修复技术、雨养型植被建植技术、群落生态功能修复技术,完善了治沙技术体系与模式,推广分区滴管配套技术,建立起符合生态节水与沙漠治理的科技节水体系,节水示范面积达570 亩。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但有效地推进了沙区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的集成和示范、推广,而且为沙区优质生态产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0 年至2022 年间试验站承担完成了国土绿化项目3800 亩,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项目完成面积12604 亩。经过三十年努力,一茬茬试验站务林人硬是凭借着打造绿色屏障、保护生态家园这颗朴素的初心和坚守使命的韧劲,为这片千里沙海安上了一颗面积万亩的“定风珠”。

侵袭3 万亩良田的“沙魔”被制服了,制约了2 万新华人民发展的风沙也得到了有效治理,小泉子务林人又乘势而上,引入了绿色发展新理念,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加大了沙生植物的引进试验力度,拓展“生态保护+沙漠旅游”林业新业态发展模式。2015 年春,在已封育造林的万亩沙窝中,小泉子治沙站以“沙生植物作主景、乡土植物为配景、园林植物造景、引进植物续景”为思路,引进和收集沙冬青、沙地柏、四翅滨藜、醉鱼木、蒙古犹、文冠果等沙生植物52 种,定植胡杨、山杏、火炬、白蜡、榆树、柳树等各类乔木1.5 万株,建起了占地350 亩的沙生植物园;建设沙枣花香休闲憩地2500亩;沙漠药膳食品肉苁蓉种植示范基地500 亩;玫瑰花香沙生植物观赏示范基地200 亩;如今七年过去了,引进定植的各类乔灌木在干部职工的精心管护抚育下已生长成林,走进林区一片葱茏扑面而来,与周边的沙丘戈壁构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美丽画卷。小泉子滩一改三十年前的“春天飞沙起,雨天一身泥,雪天疑无路,千里无人烟”的旧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沙障小泉防沙
基于破损规律及植物保存率的沙障选择
不同沙埋程度下带状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研究
小泉纯一郎身后的神秘“女皇”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防沙治沙模式的思考
踏郎和黄柳植物沙障生长适应性比较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
浅谈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
高立式格状沙障防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