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配网运行检修管理的强化策略

2024-05-08 06:55徐唐杰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弧线电弧配电网

徐唐杰

(国网南通供电公司)

0 引言

电力配送系统作为连接电源与用户的关键环节,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供电可靠性和用户体验。然而,当前电力配送系统在运行检修管理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研究论配网运行检修管理的强化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还能够带来经济效益、提高运维效率、推动智能化发展,同时也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电力行业的管理决策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 技术方面的强化措施

1.1 设置断路器等保护装置

在强化配电网的运行性能与检修工作过程中,设置断路器等保护装置是避免过高电压给配电网带来损害的一种有效方式。断路器等保护装置可以在配电网发生异常情况时迅速切断电流,保护设备免受过高电压的影响[1]。电力系统中,突然的电压波动可能对设备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过高电压可能引发设备的过电压损害,通过设置断路器等保护装置,可以在电压异常升高时迅速切断电流,避免将过高的电压传递到其他部分,保障整个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过高电压会对设备的绝缘材料和电子元件造成损害,甚至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安全风险,而断路器作为一种快速切断电流的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过高电压对设备造成损害,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断路器等保护装置通常具备快速响应的特点,当检测到电压异常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切断电流,有效地阻止电压波动扩散,降低过高电压造成的危害。异常电压可能导致配电网的不稳定运行,甚至引发级联故障,通过设置断路器等保护装置,避免异常电压扩散,确保配电网的稳定运行,降低停电和故障发生的可能性[2]。

1.2 设置消弧线圈

消弧线圈是一种有效装置,用于保护电力系统设备免受短路故障引起的电弧影响。改善消弧线圈结构可以使电弧快速消除,电弧产生时,消弧线圈能够通过改善结构设计和电气特性,在极短时间内切断电弧电流,避免电弧持续造成设备损害和电网不稳定。电弧造成的高温和电磁场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改善消弧线圈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弧产生时的能量释放,减少对设备的损害。电弧可能导致电网的故障扩散,影响电网的可靠性,改善消弧线圈的结构可以避免电弧的蔓延,减少故障的级联效应,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当发生电网故障时,消弧线圈的改善结构可以更快速地将电弧切断,减少设备停电的时间,降低对用户的影响。不断改善消弧线圈的结构,是电力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新的材料、设计和工艺,不断提升消弧线圈的性能,增强电网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3]。

2 管理方面的强化措施

2.1 设计站点串联控制和监控

建立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传感器设备和通信网络实现对各个站点的远程监控,实时获取电网各个站点的运行参数、设备状态和告警信息。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将电网各个站点的运行状态连接起来,形成整体的运行监测平台,监测电流、电压、频率等实时数据,以及电网设备的温度、振动、湿度等监测指标,确保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远程监控系统可以自动采集各站点的运行数据,并将其存储在集中的数据库中。这些数据包括历史记录、实时数据、事件日志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设备异常、故障趋势等问题,并进行预测和预防。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识别出电网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和潜在问题,结合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的智能决策支持,例如预测设备寿命、优化运行策略等。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识别电网中的告警情况,如过载、短路、电压异常等,一旦发生告警,系统会及时发送通知给运维人员,以便他们快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故障处理和维护[4]。

2.2 明确划分职责任务

指定专门的运行值班人员,负责监控电网的运行情况和处理运行异常,他们需要定期值班,及时响应和处理电网运行中的故障,并与相关部门或机构保持通信,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情况。设立巡视检修人员团队,负责定期巡视配电设备和线路,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环境安全等。他们需要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损坏或潜在问题,并提供维护和修复建议。设立专门的运行管理人员团队,负责制定和执行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制度、规范和工作指南,汇总和分析电网运行数据,提出改进措施,并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明确每个运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范围,确保他们在执行任务时具备相应的权限和资源,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进行权限管控,避免误操作或滥用权限带来的问题。对配电网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评估他们的工作表现和管理成效,激励他们发挥更大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确保运行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知识交流,加强团队合作和协作,形成相互支持和协调配合的工作氛围,共同推进电网运行管理的工作[5]。

2.3 制定电网专项规划

电力公司应进行综合规划,充分考虑供电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包括经济发展情况、人口密度、负荷变化趋势等,制定适应性强、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方案。根据各供电区域的负荷需求,确定电网的容量和布局,确保配电系统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结合规划方案,提前规划和布局电网设备,包括变电站、配电线路等,为电网运行管理提供坚实基础。通过规划优化电网结构,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考虑电网的负荷分布和负荷特点,合理调整电网的供电架构和网架结构,减少功率损耗和设备负荷,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根据规划需要,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提升配电网规划与建设水平,例如,使用先进的自动化系统、智能装置和智能网联技术,对配电网进行监控、控制和管理,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随着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力公司在规划电网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新能源的接入和利用,考虑如何与可再生能源系统进行互联,实现清洁能源的有效供应和管理。电力公司应持续关注配电网规划的适应性和科学性,定期评估电网规划的实施效果,根据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进[6]。

2.4 制定典型供电区域的差异化目标与建设标准

针对商用负荷,可以制定供电负载稳定、供电可靠的目标。商业用电较为稳定,所需供电质量要求较高,采取备用电源及不间断电源供电模式,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供电区域中设置商业负荷专用的变电站和配电线路,确保商业负荷的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针对工业负荷,可以制定供电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工业用电较大且负荷波动较大,所需供电质量要求高,采取双回线供电模式,确保供电的冗余性和可靠性,根据供电区域的工业特点,合理规划和布局变电站和配电设备,满足工业负荷对电力的高质量需求。针对居民负荷,可以制定供电安全、舒适、节能的目标,居民用电相对较小,需要提供供电质量稳定、安全可靠的电力,采取单回线或单相供电模式,根据居民用电特点,合理划分供电区域,提供稳定的供电质量和良好的用户体验。针对公用负荷,可以制定供电安全、高效、保障社会公共服务的目标,公用负荷涵盖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公共场所,对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采取备用电源及不间断电源供电模式,保证公用负荷的持续供电,并设立专门的供电通道和应急电源系统,确保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行[7]。

2.5 制定区域网专项规划

在电网建设过程中,电力公司与城市规划部门密切合作,进行综合规划与协同发展。综合考虑城市用电需求、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等因素,在区域范围内优化电网布局,并将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区域网专项规划中,进行经济效益评估,考虑电网建设成本以及未来运维、维护成本等因素,通过合理的投资策略和资源配置,降低电网建设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确保电网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可持续性。通过区域网专项规划,优化电网结构,提升电网运行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根据区域负荷分布、用电特点、供电可靠性需求等因素,合理规划和布局变电站、配电线路等电网设施,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输电损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8]。

3 结束语

通过本文提出的强化策略,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维护配网设备,提升故障排除速度,减少停电时间,提升配网运行的整体品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种策略的共同作用下,电力配送系统的运行检修管理将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

猜你喜欢
弧线电弧配电网
You're my eyes
故障电弧探测器与故障电弧保护装置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上衣袖山吃势分配方法的研究
2219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及其温度场的模拟
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浅析主变压器消弧线圈的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
航空电气系统中故障电弧的分析
基于IEC61850的配电网数据传输保护机制
配电网不止一步的跨越
基于定相增量法的消弧线圈新型调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