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理念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研究

2024-05-08 09:35戴文翠
辽宁丝绸 2024年1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工坊实训室

戴文翠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引导师生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大连艺术学院出台了《大思政育人标准指标体系(修订版)》和《大思政“七进”工作标准(试行版)》,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校园环境的绿化与美化、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劳动教育,对开展思政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针对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特点特色,在贯彻劳育、美育教育的同时,深入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大连艺术学院服装学院基于“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理念,力争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下、在大艺《大思政“七进”工作标准(试行版)》的指导下,积极尝试“产学研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以大连艺术学院“九棵槐”学生农耕园为实践基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和岗位体验;在专业劳动实践中,形成系列“劳动+学科”通识教育类课程和“专业+劳动实践”重点课程,更广泛地开展社会实践。

大连艺术学院服装学院是大连艺术学院成立的第一个二级学院。服装学院现有在校生1300 余人,拥有服装动态展厅、针织服装制作实训室、服装工艺实训室、立体裁剪实训室、服装表演实训室、服装立体裁剪实训室、化妆实训室、摄影棚等近4000 多平米的校内实训基地。基于服装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多年建设的良好基础,给“三全育人并举”理念下的产学研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实施条件。

依托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群中的《服饰设计与制作》、《手工印染》、《传统手工艺》、《图案设计》、《服饰材料设计》、《传统刺绣》等课程,将课程大纲的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外实践当中去,提取适用于农耕园实践基地实施的课程,将课程实践转化为产业运作形式,拟建立“九棵槐”传统手工艺实训实践基地三大工坊(染制工坊、织绣工坊、布艺工坊),让学生将专业学习并入产业实践,将成果由作业转化为产品。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化实施,在体验劳作的同时,与专业不分家,体验劳作的收获。

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有着深远的意义。首先,可以丰富全校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操、掌握传统耕、织本领,开展服装服饰民族民俗、非遗技术的传统技艺传承,构成“九棵槐”学生农耕园人文景观,衍生附属文创产品的开发;其次,可以吸引全校学生充分参与服装与服饰专业下的劳动技艺培训,感受淳朴技艺之美;再次,可以方便服装学院师生的教学研究、实践实训及与其他学科开展跨专业交流。

我们通过组织全院选拔,建立专业直播团队,并在三大工坊(染制工坊、织绣工坊、布艺工坊)项目活动中下发直播任务。全程“云直播”情景代入式(着汉服、少数民族服饰等)模拟古人布艺染制、织补、刺绣、纺布技艺;采用“认购一匹布”、“定制专属绣品、染制品、编织编结壁挂、布老虎、香包”等形式,将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制作过程也将全程直播,让云平台的观众全程参与其中;在织绣工坊同时开设“艺暖人心”工益辅助项目,为需要缝补服装的同学提供帮助和简单的织补技术辅导;以服装学院服装设计教研室、手工艺教研室、服装工艺教研室、服装表演与企划教研室为组织方,结合课内实践和教研室活动的方式,丰富、完善并对接好相关工坊的相关课程,负责建设和发起相关专业活动,并邀请其他专业学生参与到项目实施、实践中来;邀请技艺传承人、非遗专家来基地现场教学,开展学科研讨;组织服装表演及服装企划专业方向学生对每次活动进行营销包装、直播、甚至带货,在网络平台传播大艺服饰文化,让更多的人从云平台的大艺校园活动中获益。据不完全了解,大艺学生中网红(小红书、抖音、新浪微博)人数不容小觑,很多学生在实习和毕业后开展直播带货业务,月收入在一万到三十万不等,我们可以以基地为原点,有序培养、孵化、定向直播人才。

特色与创新:“三全育人 五育融合”理念下产教研用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在“大思政”育人理念下,聚焦学校“三全育人”整体格局构建和特色研究,以“五育并举”教育为切入点,探索“三全育人”教育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思路、新举措。立足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落实,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与实践、新形态教材建设、新形态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中融入“五育”内容,围绕方案设计、路径探索、效果提高等内容开展研究,创新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结合我校生态环境教育的特色,形成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三全育人”教学改革成果。依托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群中的《服饰设计与制作》、《手工印染》、《传统手工艺》、《图案设计》、《服饰材料设计》、《传统刺绣》等课程,将课程大纲的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外实践当中去,提取适用于农耕园实践基地实施的课程,将课程实践转化为产业运作形式,拟建立“九棵槐”传统手工艺实训实践基地三大工坊(染制工坊、织绣工坊、布艺工坊),让学生将专业学习并入产业实践,将成果由作业转化为产品。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化实施,在体验劳作的同时,与专业不分家,体验劳作的收获。开拓劳动教育的新路径,就是劳动教育不但在于体验和参与,更应该重视成果的转化,让师生在劳动中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成就感。另外,各个专业也可以结合本专业教育教学特点,开展相关的劳动教育,在“九棵槐”开展一系列的劳动沉浸式体验;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的男装设计、女装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服饰品传承与创新、服装产品与企划、戏剧与影视服装设计等七个方向进行资源整合,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对每次活动进行营销包装、直播、甚至带货,在网络平台传播大艺服饰文化,让更多的人从云平台的大艺校园活动中获益。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工坊实训室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星月工坊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星月工坊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