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助推济宁乡村振兴

2024-05-08 22:27刘效雨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流域生态

刘效雨

(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济宁 272100)

0 引 言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供给和保障,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是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1]。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水土保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要求,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保障农业稳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乡村旅游、实现农民富裕有机结合起来[3]。

1 基本概况

济宁市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之称,地处鲁西南腹地,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总土地面积1.1 ×104km2。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貌较为复杂,水土流失以轻度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山丘陵区。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为活动,导致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据1986年水土流失普查统计,全市山丘区水土流失面积2 367km2,占山丘区总面积的82.7%;平原风沙区风蚀面积648.5km2,占平原风沙区总面积的61.1%。2011年水利普查显示,全市土壤水力侵蚀面积1 207.51km2,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占总水蚀面积的79.76%;强烈和极度侵蚀面积占总水蚀面积的20.24%[4]。据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显示,全市水土流失面积983.27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79%;以轻度侵蚀为主,占比为92.66%;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占比为7.34%。

2 水土保持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2.1 水土保持是农业生产的根本保障

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据统计,1959-2009年间,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达333.333×104hm2以上,平均每年约6.667×104hm2,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每年流失表土1cm以上。因此,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是守住耕地红线、保证农业用地的第一道防线,是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的重要前提[5]。同时,通过实施坡改梯、土地整治等水土保持措施,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还可以改善土壤生态、增强土地生产力,提升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益。

2.2 水土保持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基础

水土生态是农村生态环境的核心,是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保障。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统一规划治理山、水、林、田、路,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配置灌排措施,实现山满绿、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美化居住环境。特别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构筑生态修复,合理配置植林种草种果等生物措施,不仅增加农村的林草覆盖,发展生态产业,也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村的人居环境[6],打造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水土保持生态村。

2.3 水土保持是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乡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综合治理,能够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通过合理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措施,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将“三跑田”变成“三保”的高产丰产田,可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 水土保持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济宁市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治一条流域、保一方水土、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的指导思想,走出一条小流域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子。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作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探索形成山丘区连片治理、小流域“生态+”治理、扶持民营水土保持发展等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济宁模式”。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先后治理小流域218条,建设塘坝、蓄水池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773座,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0km2,较2011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24.24km2,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水土保持率达到91.21%。

3.1 保护水土资源,助力农村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首要条件,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是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的重要前提。通过实施土地资源整合、坡田改为梯田、山地绿化等水土保持措施,不仅可以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升土地生产力,从而为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泗水县南仲都村三面环山,过去水土流失严重,群众广种薄收,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通过积极开展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按照“山顶松柏戴帽,中间果树缠腰,山沟层层拦蓄,山下高效农业,村里综合整治”的发展模式[7],营造水保林80hm2,种植桃树、核桃树60hm2以上,林草覆盖率达85%;建设谷坊、水窖、蓄水池等拦蓄工程12处,拦蓄地表水近10×104m3,果园浇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发展高效农业方面,建设冬暖式大棚71个,种植草莓、油桃、火龙果等名优特品种。同时,按照山、水、林、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规划,建设了草编坊、豆腐坊、粉皮坊等众多民俗风情体验设施及“农家乐”、精品住宿等服务设施,过去的穷山沟变成了集观光、体验、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村。

邹城市越峰小流域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主线,科学规划、着眼长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整修梯田36.87hm2,整治水蚀坡林地34.51hm2,封育治理428.63hm2,新建浆砌石拦水坝6座,新建混凝土生产路520m。工程实施后,昔日干枯的沟道层层拦蓄、碧波荡漾,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流域内旧貌换新颜,干部群众尝到了小流域治理的甜头,治山治水的热情高涨,实施“小流域+”,继续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治理,村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一步一景、目不暇接;后续产业持续发力,建设了高标准樱桃园、茶文化产业园,茶树进入高产期后,预计年收入达45万元/hm2。

3.2 打造水土保持生态小流域,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要想实现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就必须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山清、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构建良好水土保持生态系统,优化生态建设布局,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地促进乡村建设和发展[8]。

邹城市香城镇石鼓墩村坚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小流域综合治理理念,统筹村里村外综合治理,做到村美水秀。在农村水系整治方面,坚持村里村外相沟通;在绿化方面,坚持村里村外相协调;在整修道路方面,坚持生活路和生产路硬化、绿化相结合,将小山村打造成了“梦回乡音,缤纷石鼓”的乡村旅游特色村[4]。

金乡县崔口村位于金乡县鱼山街道,原来土地都是盐碱地,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在当地政府引领下,进行盐碱地整治、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全县率先种植大蒜,依托大蒜产业,一跃发展成为“中国大蒜第一村”美誉的先进村。对基本农田进行土地整治,配套水利措施,防治旱、涝、盐、碱灾害,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人居环境的绿化、污水垃圾的处理;农田周边建设防护林网,提高植被覆盖率,拦截地表径流,调节地下水位,改善农田小气候,改善区域环境。

3.3 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助力改善民生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最终目标,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最终结果。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层层拦蓄,增加降水入渗,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邹城市牙山小流域过去由于土地瘠薄,干旱缺水,只能种植花生、地瓜等农作物,农民收入比较低。在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将治山、治水、治污、致富相结合,实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新建蓄水保土工程16处,拦蓄地表水15×104m3,建设高标准梯田586hm2。以此为依托,建设了高标准石榴示范园20hm2,栽植泰山红大石榴16 000棵。生产条件、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了社会资本的流入,又相继建设了景观园、采摘园、游乐园。山青了,水净了,昔日的荒芜地现已成为周边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网红直播的打卡地,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年增收700余万元。

嘉祥县钻石山生态清洁小流域,位于嘉祥县南部低山丘陵青石山区,以钻石山为中心,覆盖周边19个村庄区域,原为山石资源禁采后没有恢复的迹地,到处是弃土弃渣以及部分丘陵薄地,满目苍凉。2016年后,通过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治理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重点打造,原来的开山人变成治山人,总投资2亿多元,开展了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打造旅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以保水土、保生态为基础,大力实施梯田整治、蓄水、节水工程,栽植水保林、经果林,昔日荒山变成金山银山。目前,已建成集花卉观光、时尚休闲、农事采摘、文化体验、生态度假为一体、独具特色的田园旅游小流域。

3.4 开展科技示范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不仅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技支撑,而且有助于提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科技含量,从而促进乡村生态和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助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8]。济宁市成功创建泗水县、邹城市2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县,泗水县万紫千红、邹城市五康轩2处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泗水县万紫千红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以青界水库为中心,对流域内的山、水、林、田、路、村进行了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流域内林草覆盖率达95%以上,形成了葡萄园、桃园、板栗园等十几个主题植物园。流域内的土地通过流转后统一管理经营,建设12处高标准生态农业园,当地村民可到园区内打工,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邹城市五康轩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以综合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组织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建成了集水土流失防治、科普宣传教育、科技示范推广、林果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以自身发展形成示范作用,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4 水土保持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4.1 水土保持治理水平低,缺少统筹规划

目前,很多小流域水土综合治理的方式,是植树造林、修整梯田等传统的方法。由于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传统治理模式难以达到最佳效果,而且很多治理措施缺乏与科学技术的融合,科技的含金量较低,先进的治理技术还没有得到全面推广和使用。另一方面,在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时,只是针对某一部分方面进行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角度上统筹规划实施方面,尚待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综合防治的效果。

4.2 水土保持意识薄弱,群众水保意识不强

社会公众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认知程度不高,在禁止开垦的陡坡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没有规律的砍伐树木、砍伐树木之后进行不合理的开荒,随意开采矿石,随意倒废土和矿渣等,这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了水土的流失。部分生产建设建设单位法律意识淡薄,虽然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实际生产建设过程中,不能严格落实批复的综合治理和措施,造成一定的人为水土流失现象。

4.3 水土保持资金投入偏低,来源单一

资金投入是决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挥效益的关键因素。当前,全市的水土流失治理主要依靠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市、县级投资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项目较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的水土保持投资治理模式严重影响了水土流失治理的标准和水平,已经不能满足水土流失治理的需要,更难以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5 在乡村振兴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建议

5.1 提升科学规划水平,统筹治理

水土保持规划是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基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依据,水土保持规划要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机结合,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目标,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增产增收和生活质量提升结合起来,与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科学配置水土保持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发挥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统筹兼顾,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从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积极推进“山上山下同治、地上地下同治、流域上下同治”,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共赢[9]。

5.2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提高生态意识

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10],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开展多层面、多维度、多渠道的水土保持科普宣传和普法教育,普及水土保持常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提升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以《水土保持法》为重点,突出对生产建设单位的宣传,使之提高水土保持的认识,严格履行水土保持职责。以课堂为中心,把水保知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纳入中小学生教学课时。

5.3 强化水土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水土流失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秉承“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坚持“山水林田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思路,以“四荒”区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区域内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相结合,使“四荒”转变为景观优美、自然和谐,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实施农村水系连通工程,实施河道整治,建设生态护岸,构建水青岸绿的村庄生态体系。

5.4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

建立健全政府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市、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比列的水土保持补偿费,专门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积极运用产权激励、金融扶持等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对集中连片开展水土流失治理达到一定规模和生态修复预期目标的相关实施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从事相关产业开发[11]。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6 结 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12]。水土保持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基础,是确保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在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中,只有合理利用水土保持,才能实现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流域生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生态养生”娱晚年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罗堰小流域
水土保持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