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尝试研究

2024-05-08 19:58王中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高等院校

【摘 要】中国音乐历史作为一门必修课,在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新时代高等音乐教育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为使学生在高標准、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下,对中国音乐史学科的教育意义和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音乐历史学科的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促进中国音乐史改革的策略,以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改革;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115—03

引言

《中国音乐史》作为一门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国内各大高校都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中古音乐史是该专业的一门关键的基础性理论课程,也是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加强,同时也是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与学生将来的专业学习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音乐素质教育并不只是单纯的表演技能,它还应该是一种综合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我国音乐教育源远流长,各高校对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十分重视,《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这两门普修课就是最好的证明。上海音乐学院还针对不同的专业,将其与民族音乐相关的学科进行了细分,例如:钢琴系的《中国民歌概论》《民族器乐概论》等,使得中国民间音乐教育的课时大大多于西洋音乐教育。

一、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思考能力

《中国音乐史》课程是中国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华文化为主线,在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脉络下,探寻其特有的发展规律。通过对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和流传,使其对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积累,使其具有中国音乐史系统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中国音乐史》是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两门为主体的。本课程以中国古今音乐的发展为主线,以中国古今音乐的发展为主线,为学生们提供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国音乐发展史的系统研究,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了解其中的几位主要音乐家及作品,进而了解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提供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外,还提供了大量的音乐图像、考古材料和视频材料。运用文献资料、实物、图片和视频等多种证据方法,讲述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对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中国音乐史》是了解中国音乐发展历程的一条有效途径,它能使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历史与现实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也能通过对代表作品的剖析与鉴赏,了解与评估某些著名的音乐家与音乐活动,使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中国音乐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立足于“一流学科”建设对音乐专业人才的现实要求,在制定最佳实践计划之前,我们需要对《中国音乐史》原有的课程体系做一个整体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

(三)更好的展现课程思政,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中国音乐历史与名著鉴赏》的教师应以讲授法、个案法为主要方法,聚焦中国音乐发展史、经典作品赏析等教材的关键点,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引入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的音乐事件,以显或隐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思政要素,让学生了解何为爱国之情,何为中华之子,何为民族自信。中国近代音乐的意识形态成分是很多的。在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史上,出现过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伟人,一批又一批的“人民音乐家”,一批又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例如,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李劫夫《伏刀向鬼子砍去》,冼星海《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贺绿汀《游击队歌》,这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他们的文学作品来看,有以救国救国为己任的,有为民族解放而战的,有为泄愤的。他们用音乐作为武器,激励和激励华夏儿女,为国家的振兴尽一份力。而中国音乐史、经典作品的赏析,更能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音乐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对歌曲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演唱其中的古典片段。通过对作品的理解,聆听,欣赏,让同学们体会到了那个时候,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中国人民遭受的种种磨难,激起了他们的爱国主义之心,坚定了为中国梦而拼搏的信念。

二、在中国音乐史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中国音乐史的实践音乐会,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一种舞台,让他们有机会一展身手。这就要求同学们要保持自己的开放性,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与创意,突出自己的创新意识,展示自己的班级风格和个性。很明显,在这个领域,学生还存在着许多的欠缺,许多学生没有能够打破自己,只是一种被动的角色。在教学中,要重视和学生的互动,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发掘出他们的长处,并指导他们实现角色的转换,从消极到积极。

(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在准备音乐会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太大的热情,甚至还抱着“凑个热闹”的念头,经过课前的多次动员和负责音乐会准备的同学的引导,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一般来说,每年都会举办一场专场演出,当他们发现有的演出不错时,一部分人的好胜心就会被激发起来,从而在接下来的彩排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此外,在课前同学们的自我介绍也为音乐会增添了不少精彩的表演。学员在平时的课前演出中相互了解,在筹备音乐会的时候,也能对音乐会产生更大的兴趣。

(三)学生之间合作能力较弱

往往课程音乐会需要很多人共同参与,所以在挑选歌曲的时候,大部分都是由学生来进行,大部分人都是一起来完成一件作品,这需要同学们的配合和配合,不过,大部分时候,同学们都是自己动手,很少有合作和合作的机会,所以,他们很难挑选出适合自己的节目。在此次演出中,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排练等方式,锻炼了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由于学生在中国音乐史上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选择他们的作品比较困难,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三、促进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运用混合式教学方法

混合式中国音乐历史课仍然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但是,与传统的线下课程相比,混合教育在课前和课后都强化了对学生的要求,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融合三个阶段。混合教学是指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网上学习资料和视频来进行预习和自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线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面授,并将小组讨论、成果报告、章节测试、多元互评等融入其中,从而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课程的参与程度得到最大化。在课堂结束后,由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在下课后,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来改变传统的课程,同时,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推动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域的实践教学资源的协同共享,并主动构建一个智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提供更多的服务。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学生的学习总是以应试为目的,课堂上所学的东西也仅限于获取真正的知识,获取正确的答案。这样的学习方法枯燥,无休止地死记硬背,这与“通史重在通,史学重在知”的原则相悖,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培养出具有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带动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具体的操作步驟是:所有涉及到知识的内容,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在上课的时候,他们始终被要求对这节内容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大胆地发言,最后的结果,也是在师生之间进行的。课堂上的“对话交流”,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审视对象,并与别人的思想、观点进行沟通。通过设计辩论论题,如“流行乐与中国传统乐的对比”,激发同学们的参与性和热情,辩论和灵感总是纠缠在一起,上课的时候,要么良好的针锋相对,或慷慨激昂。这个时候,教学已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结论的介绍,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如何得到结论,从原本的“获得知识、技能的活动”,变成了“表达和分享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让学生们获得了原本应该有的快乐经历。

(三)科学使用微课教学法丰富音乐课程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外在利益的获取。例如,把《中国音乐史》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体的外在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要把“事理”“政理”等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外显行为的构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创建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并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观察,从而对微课的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通过制作微电影进行理论引导。与一般的社会实践相比,微型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选择方面要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要有思想政治课,使学生能接触到实际生活;要使学生们的思想相互碰撞,更好地了解有关的知识。因此,在实施微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打破常规。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性,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在不断的参与与反思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实现对课程教学的改革。

(四)合理运用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教学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在课程中融合新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升华,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听讲转变为积极参与。运用翻转教学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它充分发挥了它的有利条件,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使他们能以更积极、更灵活的方式加入到课堂之中。在这个时候,老师要做一些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 PPT和教案,然后再上讲台去讲解。这种方式既能训练学生的教学能力,又特别适合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为他们以后走上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讲解不够深入,讲解内容过于浅显。所以,教师要搜集一定的前期信息,之后在讲析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难点。利用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纪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增加课堂上学生的实践表现

实习表演是每一位音乐院校学生的必修课。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班级的氛围变得活泼起来,也可以让同学们在舞台上表演、歌唱等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这样的实习既能提高学员的临场表演水平,又能丰富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这一点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实践音乐会中得到了体现。老师可以选择一个限定的时间段的主题,或者是声乐、器乐,然后演奏这个曲目的学生自己来进行整个曲目的介绍和背景知识,学生们会努力的去查找有关的资料,以便让听众更好的了解作品,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增强,对于课堂上的知识也会更加的深刻。中国现代声乐专场音乐会就是一场让学生们自己去研究、去练习的演唱会,后面还会有中国现代乐器的专场音乐会,让学生们的热情更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显然,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应当大力提倡。

四、结语

中国音乐史课是高等院校音乐理论专业的一门主干课,而中国音乐史学科的教学现状已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历史音乐史”的教学方式与方式进行研究,已成为当前高等音乐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音乐史课程改革对这门学科在以后的发展和建设中存在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通过利用对学科改革有效的“创新性”和“挑战度”创新举措,推动我国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莉.论课程思政与《中国音乐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音乐生活,2023(6).

[2]胡晓玲.微课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中国音乐史》为例[J].江西教育,2023(3).

[3]宋飞飞.中国音乐史课程实践音乐会的教学改革探赜[J].民族音乐,2022(3).

[4]陈宗花.“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中国音乐史》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艺苑,2023(2).

[5]蔡雨晴.高校中国音乐史多媒体数据库建设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23(4).

[6]韩东,田玲.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音乐史课程教改探索[J].民族音乐,2023(3).

[7]周烨.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中国音乐史课程探究[J].人民音乐,2023(5).

[8]李小虎.高师中国音乐史教学创新改革实施路径[J].当代音乐,2022(12).

[9]汪雪海.普通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探究之“课前导入”[J].魅力中国,2020(31).

作者简介:王中(1983—),女,土家族,湖北咸丰人,硕士,铜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史、音乐教学论。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高等院校
民办独立高校课程群建设中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关于高校篮球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分析
高等院校教育督导职能与任务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