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相关标准术语研究与建议

2024-05-08 08:18丁玎汪灏秦媛媛
标准科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标准化

丁玎 汪灏 秦媛媛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既有建筑为适应居住便利性需求而加装电梯的实践日益增多。然而,相关的标准术语存在着较大的混乱和不一致性,这限制了行业内的有效沟通和理解,对规范操作流程和提升工程质量造成了障碍。为促进统一标准化的术语体系,提升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行业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对我国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相关标准术语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通过检索标准网站、专家访谈以及反向检索等方法,共识别出40部相关标准文献。在详细分析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标准术语后,提炼出了272条中文术语及其英文对照,并对其词频、音节结构和构词方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存在建筑类型不够精准、术语概念不够明晰、英文翻译不够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术语标准化的建议,包括清晰定义建筑类型、图示明确术语概念、规范英文术语翻译等。

关键词:科技术语,标准化,混乱与不一致性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4.04.013

0 引 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成为提高建筑使用功能、满足居民需求的重要手段[1]。标准术语的统一性和准确性对于规范行业发展、提升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加装电梯项目的术语研究不仅关注技术层面,也包含法律和社会层面的讨论。然而,加装电梯涉及的技术、法规和操作标准复杂,亟需准确的行业术语来沟通和落实各项规范,术语的混乱成为了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障碍[2],不一致的术语翻译限制了国际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3]。

因此,本文通过对现行国家标准及相关文献的归纳、分析,旨在揭示当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标准术语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的建议,以期为制定更加严谨、统一的行业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1 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相关标准

本研究参照系统性综述的文献检索方法(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Recommendations,PRISMA)[4],首先选取了我国标准领域认可度较高的“工业标准咨询网”(简称“工标网”)进行相关标准检索,检索关键词为“加装电梯”或“增设电梯”,共得到检索结果12部。此外,通过专家访谈等获取相关标准信息15部,通过标准反向检索得到结果13部;共检索出与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密切相关的标准40部[5],见表1。

2 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标准术语概述

经逐条筛选、统计,本研究共得到中文术语272条,其中259条给出了相应的英文术语。

2.1 词频

在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标准术语的使用频率分析中,某些关键术语的高频出现明显表明了它们在整个加装电梯工程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重要性。本研究将近义词进行归纳后,得到高频词汇见表2。由此可见,涉及电梯进入方式如“平层入户”和“半层入户”等术语,它们的高频率使用反映出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时,保证电梯的入户顺畅对居民至关重要。这两个术语的出现频次分别为20次和19次,这表明了在实际工程中,业主和设计者关注点集中于如何让电梯停靠与住宅楼层平齐或半层高,以便于出入。“廊桥”和“连廊”等相关术语也同样出现了18次,这些术语是描述电梯与现有建筑连接的重要构成,它们不仅涉及建筑美学,也关系到建筑结构安全与通行功能。这些高频术语的多次出现提示我们,标准制定者需要确保对此类术语给出明确和统一的定义,以减少执行过程中的潜在混淆。“电梯井道”和“既有住宅”各出现14及13次,凸显出电梯改造工程的对象性质和关键的结构要素。“井道”作为电梯的垂直运行通道,是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严格考虑的部分,因而经常出现在标准术语中。此外,“加装电梯”和“装配式电梯井道”均出现6次,显示出在解决既有多层住宅无电梯困境的背景下,添加新电梯和采用预制电梯井道构件是一种趋势。总之,术语的高频使用不仅反映了建筑加装电梯过程中的重点和焦点,也揭示了实践和理论之间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音节

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术语在2音节至12音节,无单音节及1 3音节以上相关术语(见表3)。其中,4音节的属于比例最高(137条),如:“安全/评估”“半层/ 入户”“病床/ 电梯”等,其节奏排布无一例外,均为“2+2”格式,符合汉语命名的习惯[6 ]。2 音节术语数量占比为第二(31条),如:“标高”“层站”“底坑”等。5音节术语数量占比为第三(30条),其音节分布排列主要为“3+2”格式,如“浅底坑/ 电梯”“安全性/ 鉴定”“钢结构/ 井道”;还有“2+3”格式,如:“安全/管理员”“壁柱/加固法”“电涌/保护器”。6音节术语数量占比为第四(23条),均为“2+2+2”格式,如:“半层/停靠/入户”“电梯/ 使用/ 单位”“额定/ 乘客/ 人数”。

2.3 構词

收集的272条术语,以名词性词及词组为主,以动词性词及词组为辅。在词的方面,未见单纯词(包括连绵词、叠音词、拟声词、译音词等)。附加式合成词则较多,既有前加式合成词(如:“浅底坑”“翼连板”“预埋件”),又有后加式合成词(如:“独立式”“附着式”“平层区”)。复合式合成词主要有并列型(如:“廊桥”“评定”“维护”)及偏正型(如:“层站”“底坑”“电梯”)两类。在词组方面,占主导的为偏正型(如:“机房高度”“既有建筑”“电梯井道”),亦可见动宾型(如:“加装电梯”)、并列型(如:“维护保养”)等词组。

3 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标准术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标准术语的梳理可以看出,学界对于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术语命名及其定义、翻译存在着大量不统一、不规范甚至歧义等问题,影响了术语的严谨性。总体来说,问题主要包括建筑类型不够精准、术语概念不够明晰、英文翻译不够规范等。

3.1 建筑类型不够精准

相关标准所涉及到的既有建筑包括内涵相近的“既有多层建筑”“既有多层住宅”“既有建筑”“既有居住建筑”“既有住宅”等5种术语,对应定义更是多达18种(见表4)。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标准对于建筑对象的考量指标不同。在建筑状态方面,有竣工验收、正在使用、建成2年以上等不同状态,有的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建筑的合法性或产权的明晰性;在建筑层数或高度方面,有的仅规定多层或多层及低层(需参照其他上级标准),有的规定了建筑层数(包括不大于9层、不大于7层、4层及以上等标准),有的则限定了建筑高度(如:不大于27m);在建筑功能方面,有的仅包括住宅建筑,有的则包括各类居住建筑(含住宅、宿舍、公寓等)。

3.2 术语概念不够明晰

一个术语对应多个定义,是标准中最普遍的问题[ 7, 8]。具体到既有建筑加装电梯领域,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语言学,更涉及到建筑、电梯设备、法律甚至社会等诸多领域。主要涉及到的术语包括“廊桥”“连廊”“入户连廊”“公共通道”“入户通道”“侯梯厅”等。然而,现行相关标准几乎没有以图示的方式给出类似术语的准确定义,在实际工作中这一问题已经导致了多种物权与社会纠纷。

3.3 英文翻译不够规范

在既有建筑加装电梯领域,术语英译的现状呈现出一定的混乱性与不一致性。由于缺乏统一的翻译标准和行业共识,相同或相近中文术语常常对应着多种英文译法。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混淆,降低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效率,也给行业内的学术研究和技术文档编写带来障碍。例如:“平层入户”一词在翻译时即可被译作“f lat f loor entrance”,也可以是“levelingentrance”,这两种翻译虽然传达了类似的概念,但可能会在具体使用中产生差异化的理解。如此一来,术语的不明确性可能会影响设计规范的确切性,降低工程项目的执行标准,甚至可能引发安全和法律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推广一个普遍接受的标准化术语翻译体系,确保行业内术语的精确传达和一致理解[9]。

4 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术语标准化建议

针对上述术语问题,本研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3条建议:清晰定义建筑类型、图示明确术语概念、规范英文术语翻译。

4.1 清晰定义建筑类型

由于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不同,对“既有建筑”类似概念的定义确实存在不同。然而,这些定义应该合理且清晰。建议不同标准明确以下4 个方面内容:(1)建筑投入使用的时间是否需要限制。(2)建筑类型仅为住宅建筑,或是居住建筑,抑或是各类民用建筑均可涉及。(3)电梯的加装对象仅为大量性的多层建筑,还是也包括低层建筑,又或者可能包括高层建筑。(4)建筑高度参照国标来进行,还是自行定义层数及(或)高度。对于全国的普遍情况,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情景较多,推荐参照表4中《成都市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增设电梯工程技术标准(制定)》对于“既有多层建筑”的定义进行言简意赅的描述。

4.2 图示明确术语概念

建议以图示的方式明確表达“连廊”“候梯厅”“公共通道”“入户通道”等类似术语的概念[10]。以目前最为常见的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室外加装平层入户电梯的典型方案为例,如图1所示,“候梯厅”与“公共通道”组成“连廊”。其中,与电梯井道相连的部分称为“候梯厅”,与“入户通道”相连的部分则称为“公共通道”。

4.3 规范英文术语翻译

分析并筛选出最合适的标准英文术语对应的过程可以基于以下几个标准:语境准确性、专业性、常用程度和简洁性。针对表2展示的高频术语,本研究逐条给出了推荐的英文翻译,见表6。

5 结 语

本文参照系统性综述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既有建筑加装电梯领域相关的标准术语问题。研究显示,我国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标准术语存在建筑类型不够精准、术语概念不够明晰、英文翻译不够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标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造成了障碍。为此,本研究建议从清晰定义建筑类型、图示明确术语概念、规范英文术语翻译等方面进行改进,明确术语和概念对提高行业标准的可操作性、降低理解差异、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失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有望为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供实证支持,促进此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华.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编制思考[J].住宅科技, 2022(2): 17–20.

[2]王文彬. 机电类特种设备接地技术术语误区[J]. 起重运输机械, 2005(9): 1–3.

[3]肖伟平, 夏龙军. 电梯专业英语[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4]ASAAD M, HASSAN G F, ELSHATER A,et,al. Global South research priorities for neighbourhood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tools[J]. Open House International, 2023. DOI:10.1108/OHI-10-2022-0278.

[5]李军, 赵力, 吴伟伟,等.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标准》T/ASC 03-2019简介[J]. 建设科技, 2020(10): 110–114.DOI:10.16116/j.cnki.jskj.2020.10.028.

[6]郑秋晨, 张宇. 电力储能标准术语研究与建议[J]. 中国科技术语, 2023, 25(4): 63–70. DOI:10.12339 /j.issn.1673-8578.2023.04.007.

[7]沈跃良, 李千军, 邢德山,等. 我国电力节能标准中术语和定义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J]. 标准科学, 2014(3):69–71+87.

[8]崔晓军, 王一飞, 吴明亮,等. 气候变化研究中“气候平均值”等术语标准化问题探析[J]. 标准科学, 2022(10):80–88.

[9]李浩宇, 梁红.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术语翻译研究热点、前沿与启示[J]. 中国科技术语, 2023, 25(2): 61–71.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2.009.

[10]王海峰, 刘小青, 高金岭. 基于视觉语法的多模态建筑术语库构建理据与路径[J]. 中国科技术语, 2023, 25(4):21–31.

猜你喜欢
标准化
标准化综合
标准化简述
标准化综合
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解读:国家标准委副主任谈标准化法
如何创建标准化团队?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