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

2024-05-08 06:30杨凤鸣
北京纪事 2024年5期
关键词:栗树补丁钉子

杨凤鸣

万物有灵。

感谢一只松鼠,如一位向导,将我引到了它的脚下。

离它十步之遥,是一条进山的路,我来来回回N次了。

路尽头,山根处,有一眼山泉,村里人说,流淌了有几百或几千年了吧,春夏秋冬不断。

山泉也离我的住处不远,清晨或傍晚,我提着写有“农夫山泉”的塑料壶,过小桥、穿栗树林,去那里接水。那水喝着有些甜。

每次,都会看见荒草丛中的它——瓮。

那是一口普通的瓮,从瓮底到瓮口,色泽由黑泛黄,高约70余厘米。在晋南故乡,这样的瓮,几乎家家都有几口或十几口,在窑后排一溜。瓮大小不等,作用不同,大的近一米多高,瓮腰需两个成年人展臂才能合抱,小的不及膝。有的用来贮粮,有的用来贮水,还有的被用来做茅瓮(厕所间)。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进入新世纪以来,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将自家的土地承包给别人,有的干脆被撂荒……再说,人们所需米面,随时可以从市场上成袋购买,自来水也引到了锅灶台,瓮作为贮粮和水的重要功能渐成“明日黄花”。装修房屋的时侯,竟成了累赘,被人们一口一口从窑后抬出,为便于拉运,砸碎,倒在东头沟里。

瓮对我来说,没什么稀罕的。

松鼠朝瓮的方向蹦跳,蓬松的尾巴像一团飘忽的轻雾。绕过瓮,噌噌爬上瓮边的一棵栗子树。不见了松鼠,低头时,脚下的那口瓮倒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是一口打着补丁的瓮。

瓮上的钉,呈扁平状,每颗约三四厘米长,钉在瓮的缝隙处,锈迹斑斑。我弯下腰,数了数,共六个。瓮上还有一块水泥补丁,紧挨“补丁”的,是个不规则破洞。这些都在瓮的背面,像羞于见人似的,路上走过的人看不见。

听父辈们说过钉钉的瓮、盘子、碗,等等。我在一个村史馆里,曾见过一个钉着钉的瓷盘,瓷盘陈列在玻璃柜中。好奇的我将脸贴在玻璃上,数了数,直径不超一拃的盆子上,竟有十多个钉。对于钉钉的瓮我第一次见,竟是在远离故乡几百里之外的燕山脚下,在一处堆放杂物的乱草丛中。

我认识瓮的主人。主人是附近村的村民。离村庄大约5里远的这一带是他家的田地,如今已全部栽上了栗树。他在栗树下搞养殖,每天从家里到这里两头跑,羊、鸡、猪都有。每次上山接水,先是小黑小黄两条狗远远地摇着尾巴朝我跑来,接着就是他的声音:过来了。我也帮他铡草,或者喂羊,坐着小马扎,和他聊些杂七杂八的事,可从来没提起过那口瓮。

“你那瓮是什么時候的呢?”发现钉子后,我把话题转到了瓮上。

“我也不知道,我爷爷手里就有,我爷爷比毛主席岁数还大,要在的话,今年快130岁了。前些日子家里收拾房子,我也舍不得把这些旧物扔掉,就拉这里了,还有这立柜、写字台什么的,都是从家里拉过来的。”

“那瓮上的钉子是什么时候钉的呢?”

“这个倒听我妈说过,可具体也记不清了,那时候不是穷么,衣服是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些缸(当地人把瓮叫缸)什么的,也是,裂缝了,也舍不得扔,让一些能人锔了钉又能用,你说的那口缸,原来是用来贮水的,也腌过咸菜什么的,听老辈人说,当时锔了缸钉后,还用豆面和一种什么东西配在一起搅匀糊缝,锔过的缸可结实了,放水一点也不漏。这个工艺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人会?”

……

我把这个瓮,拍了照片和视频发在故乡的一个群里,并附上了一句话:现在还有人会往瓮上钉钉吗?

群里一位叫“开心”的人回复:这种工艺普通话叫“锔”,咱们汾西本地把这个钉子叫“圪be”,把这种工艺叫“钉圪be”,以前我们附近村就有“钉圪be”的,可那个人已去世三十多年了,这后来,也没人会了。

我赶紧接了一句,那还有没有人能口述这种工艺?群里静默了一会儿,有人回复了两个字:没有。又过了几秒,一位叫“生活更美好”的人回复:我见过钉瓮,在钉缝前,先用一根麦绳将裂缝的瓮绑住,然后在裂缝边缘用钻子钻孔,后用钉稳稳钉住,再将缝隙处用蛋清和一种不知名的白粉调匀后糊住,就完成了修补。

这口瓮,让我心心念念。我只担心,瓮被人不小心打破,或自己倒地碎了。

我总想给它找一处安全的地方。

心有所念,便有所属。一日,与明依馆(一家民宿的名字)的朱老师在石碾旁聊天。聊到传统文化、老手艺、工匠、传播、传承、乡愁等话题时,很自然就想起了那口瓮。

真是有缘,他们也竟与瓮的主人相识,且是很好的朋友。于是,当场就与主人电话沟通,说能不能把那口瓮,移到明依馆?供来这里“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的人们观展,特别是孩子们,从那口瓮上,可以让他们看到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知道往日人们生活的不易,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主人爽快地答应,说应该给这口瓮找一个更好的归宿。我们立即发动三轮车,一同到了那里。小心翼翼将瓮抬入车中,一路扶着运回明依馆。冲刷了瓮上的泥污,把它安放在一进门最显眼的“照壁”之下,与院内院外的红果树、金银花、绿草坪、蝴蝶、蜻蜓、小白兔、石盘、石碾、书房、厨房“相映成辉”。

将瓮安顿好,我也顿觉舒心轻松。随手拍了段视频,起名《回归》。

猜你喜欢
栗树补丁钉子
栗树叶面喷肥喷药关键技术
当钉子邂逅毛线
少了颗钉子
钉子
健胃补丁
绣朵花儿当补丁
补丁奶奶
复活森林
栗树站在山上
大病医保期待政策“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