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价值探析

2024-05-09 08:06刘美驿李学林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明时代思想

刘美驿,李学林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500)

2023 年10 月8 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①习近平.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人民日报,2023-10-09(001).。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实践性强的思想体系,彰显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目前学界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较少,主要研究都集中于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②杨筱明,杨敏.传统的“重构”与“新构”——试析习近平传统文化观[J].理论月刊,2017(11).、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论述③张丽君,黄靖.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论述的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文化内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①陈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能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04).等的研究,而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整体性出发的论述较少。因此,本文试图探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从整体出发,探讨其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以期推动中国共产党人担负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N].人民日报,2023-06-03(001).,为努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创造理论条件和时代条件。

一、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能够激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推进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理论创新,促进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创新,使全国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一)激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真理力量,推动党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同中国文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激活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推动了党在文化建设领域的理论创新。

一方面是继承与丰富。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继承与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文化产生根源与发展规律的继承与丰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文化形成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前要条件,是由客观现实的经济活动决定的,马克思曾谈道“家庭教育、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只是某些特定的生产方法,而这些方法都是由生产的普遍规律所决定的。”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6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客观规律,并认为文化与经济活动互动交融是中国经济建设进程中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强调文化要服从于生产规律。第二,对文化特性和产生价值的继承与丰富。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文化具有阶级性、民族性的特点,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体现出统治阶级的执政思想和理念,即“统治阶级的思想将为文化冠上阶级的标签”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统治阶级在文化建设中必须要重视民族文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点明了文化的民族性特点。此外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价值的论述紧紧围绕“人”来展开,不仅体现在人的生存发展要求上,也体现在对整个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作用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关于人的观点,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⑤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49.等观点和要求来推动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第三是对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这一理论的继承与丰富。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才能使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方向一致,同时他指出:“俄国的工人阶级有能力夺取权力,但他们还不知道怎样去使用,但如果他们想学,是可以学到的。”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55.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必须还得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文化水平,才能更好地指导文化建设。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其文化思想中对领导干部做出了更多的文化素质要求,强调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领导带头作用,放弃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观念。

另一方面是发展与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篇”上的重要体现,是对新时期党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4.,这一论述实际来自于回答时代重大课题的需要、推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基于“需要”,在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发展与创新中深入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课题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统一有机整体的呈现和澄明”③宋友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理论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23(12).。此外,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6.。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了党在文化建设领域的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⑤习近平.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人民日报,2023-10-09(001).,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就涵盖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文化建设贯穿所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应时而生,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平稳发展提供了创新性启发,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二)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民族创新活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刻概括,把重点放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从而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5.中华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历史实践中反复锤炼、沉淀、发展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追求和信仰追求,彰显中华民族的高尚品格、独特气魄与性格。无论是“克己复礼”“修己以敬”“讷于言而敏于行”等德育思想,还是《晋书》中提到的“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抱朴子·内篇·地真》涉及的“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 等民本思想,再或是《论语》中《子路》篇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左传》讲“亲仁善邻,田之宝也”等和合智慧都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并善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和总结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现代价值,明确指出挖掘和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平、求大同”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4.等传统文化精髓的时代价值,并提出意识形态问题、宣传思想阵地问题、理想信念问题,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0.。迈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意识形态领域凝聚了动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并应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文化繁荣昌盛擘画令人鼓舞的美好前景。

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激发了全民族创新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推陈出新的前提是要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每个民族在发展自身文化过程中不能丢掉本民族的文化。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魏晋时期的文化多元走向,再到近代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种学说不断涌现的生动活泼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都为文化的创新和突破立下基调。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前提下提出的对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而传承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文化得以创新,不仅要“用起来”还要“活起来”。由于传统文化中不可避免地包含陈旧的过时的糟粕性成分,必须有鉴别、有取舍,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状况进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利用,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转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过去、现在、未来贯通起来,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又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赋予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表达形式,在不断对传统文化进行具有创新意义的发展过程中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奋斗实践,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巩固和壮大了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和创新氛围,以新气象和新作为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二、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推进民族复兴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化建设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深刻阐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战略部署,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担负文化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指导

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阐述,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出战略部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的种种艰辛探索证明,能够担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只能是中国共产党,这一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应运而生的兼备科学文化发展素质和强大组织力的政党,在历史进程中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地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确保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核心领导作用,秉持“只有坚持党性、站在党的立场上,才能更好、更全面反映人民愿望”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6.的态度为社会撑起了“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的广阔文化天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呼应了党的二十大对文化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其中包含文化工作布局、意识形态工作等方面的部署和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②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人民日报,2023-10-09(001).。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阐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而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因此,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对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特别是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来说具有突出的思想性、指导性意义,它愈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的文化疑点、难点、痛点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和应对风险挑战的信念,体现出其主动担当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决心,为当下甚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政治保证和思想保障。

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增强了党带领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中国共产党经过民主革命、改革开放等阶段,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开辟出一条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我们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之路,坚定文化自信,紧紧围绕着举旗帜、聚人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22(21).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无疑是对这条文化发展道路的拓宽。它要求我国在现代化文化建设中,对意识形态的危机进行坚决的、有效的预防和化解,敢于面对、敢于斗争;要加强对宣传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要把政治责任履行好、加强法制保证,建立一支强大的干部和人才队伍,增强使命感;要以“钉钉子”的精神,落实好各项工作要求,不断提升文化工作能力,提升文化工作的品质和效率……这些要求都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地创新文化发展理论成果、推动各项具体文化建设工作做细做优并实在落地、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夙愿。

(二)回应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提升国民素质

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了文化的凝聚功能,充分激发人民参与文化强国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牢牢把握人民的立场,并指出,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不断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了丰硕的精神和文化成果,同时,也应该把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人,在共建共享中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人民作为先进精神文化的主体以及主要的传承对象,对于文化建设的成效有直接性的影响,而坚守住人民立场可以使我国在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凝聚人民的智慧、创新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4.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充分尊重了人民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其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创新依靠人民的作用,提升人民群众主动进行文化创造和文化创新的能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打造坚定而又忠诚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文化思想回应了新时代人民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促进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新觉醒,提升了国民文化素养和品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46.。这就需要以人民需要为导向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新时代人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把握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的时代特点和重点,以此来科学、准确、高效地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精神生活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重要的理论导向。一方面,回应了人民对于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与渴望。习近平文化思想主题之一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激发人民创建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动力、目标、方向等,进一步深化人民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的科学认识和理论深度。另一方面,推动广大民众的思想、文化意识的觉醒,提高其文化素质与品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③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3.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立场、人民需要、人民期盼融进思想体系内,有利于推进文化建设领域文化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促进各类文化产业以人民群众的高质量需求为标准,不断扩大优秀文化产品供给的种类、数量,并提升质量,通过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等方式,增强文化领域新的发展动能,提高产业链的现代化程度和创新链的效率,健全文化产品的流通系统,推动文化产品流畅、有序的流通,从而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各类文化组织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诉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加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推动人民群众自身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的不断提高。

三、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现中国智慧和良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对于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及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民族文化自信心以及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汲取文明精髓

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与影响力。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再到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的例子不胜枚举。随着世界多极化格局深入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政治领域之中,势必要延伸到文化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我国进行文化建设一定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加强与其他国家不同文化的交流,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向他国文化建设的优秀经验学习进而促进世界文明交流迈入新的阶段。新时代促进世界文明进一步交流互鉴,必须尊重各国文明的多样性,以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文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对尊重文明多样性、秉持开放包容态度对待不同文明的生动诠释。

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顺应了文化发展规律,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说道:“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①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02).尊重文明多样性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基本的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表明中国人民在更好地理解文明内涵基础上,愿意以包容的姿态迎接世界不同文明、否认不同文明之间存在天生矛盾的观点。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承认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性,推进世界各国文明之间平等对话。“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59.,如果世界上某一国家或者某一民族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其他文明,不仅不能参透他国文明的精彩和奥妙,还会阻碍本国文明甚至整个世界文明进程的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捍卫着我国平等阐释本国文明的权利,也呼吁世界各国文明平等相待、互尊互敬,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对不同文明的沟通与理解,加深了世界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欣赏与认同。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倡以开放姿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战略性、时代性和全球性的眼光来对待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民族文明的互动交往中充分借鉴和吸收他们的先进成分来丰富自身文明内涵,不仅充实、创新了本国文明的文化形态和内涵,也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不同文明之中,为人类思想绽放和创新提供了条件,同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升国家文化治理能力和水平等提供有益参考。

(二)巩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文化主体性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生活样式中,拥有一定的文化形式的人,清楚地了解这种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实际地位,并自觉地意识到这种文化的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功能,并对这种文化的价值精神和内在活力抱有信心”③管宁.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的三重意涵[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在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中华文化在新时代面临着新发展阶段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但目前中华文化仍面临着西方文化入侵、社会文化转型等现实挑战,容易陷入文化主体性迷失、文化自觉意识缺失的发展困境,这些困境会让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认同产生怀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有助于破除中华文化面临的重重迷雾,坚定地在“两个结合”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切实增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

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华文化主体性提供强大生机和活力。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国家试图将本民族文化塑造成占支配地位的全球性文化,并借助政治渗透、经济扩张、文化交流等方式向世界各地传播西方文化,使全球化带有强烈的西方文化色彩。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新的理论总结体系正视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以动态性、发展性眼光看待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文化问题,主张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流文化教育,并将其内化为中国人民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信仰,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从这个角度来讲,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推动人民培养有主体性的文化意识,从而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塑造提供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重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凝聚起中华文化的魅力精华,其蕴含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促进人民主动摒弃冷战思维、斗争思维等观念,理性看待西方文化的地位、功能、性质,在中西方文化互动中培育社会成员的文化身份认同,以积极主动的思想引领中国人民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

(三)增强了我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对外话语权

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对外宣传工作,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展示了中国智慧和良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升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3.。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总结了我国以往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强调新时代在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要创新党的对外宣传工作,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以便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其一,推动了对外宣传话语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实情,高屋建瓴,由本国文化实情设身处地到世界不同国家意识形态的摩擦以及对外宣传话语理论体系存在的短板,呼吁我国在推动理论创新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价值主张,注重将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现实逻辑与实际情况相统一,促进对外宣传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法的转型,将中国文化建设问题作为出发点和对外宣传话语体系的供养,进一步提升对外宣传的话语反馈速度,从而增强对外宣传工作中中国话语的信服力。其二,展示了中国智慧和良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呼吁世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22(21).全人类共同价值集中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未来愿景的理性追求,是人类一系列优秀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的聚集体。全人类共同价值是跨越时空、超越国界的文化结晶,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趋势,是中国共产党从现实价值出发以维护人类真正利益和改善当今人类未来命运为目标的中国方案。在世界多极化背景下,人类迫切需要富有理论生命力、对世界文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新理念、新方案的出现,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富有理论生命力的新理论体系从文化领域进一步回答了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建构和文化传播提供切实的理论保障,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对外话语权,积极主动地传递了文明交往之光,有利于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猜你喜欢
文明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请文明演绎
思想与“剑”
漫说文明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对不文明说“不”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