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大学生犯罪治理研究

2024-05-09 08:40策划主持胡发清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专职副秘书长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执行主编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转型期犯罪行为良性

策划主持:胡发清,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专职副秘书长,《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执行主编。

主持人按语: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岁至24岁之间,其生理、心理发育渐趋成熟,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尚不够成熟,受社会负面环境、网络亚文化、宿舍不良文化等因素影响,极易导致思想道德建设不足、三观扭曲等,以至于出现各类犯罪行为。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犯罪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与此同时,犯罪类型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也从简单型转变为复杂型,特别是高智商、高科技犯罪明显增多,业已成为亟待重视并解决的社会问题。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结构的日益变化多元,导致大学生个体的压力剧增,其犯罪也呈现出“转型期”的特点,选取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这一特殊主体紧密度较高的一般压力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社会控制理论,并将这种理论进行抽选、修正与补充进行整合,建构“压力整合”理论模型,试图通过这一理论模型,研究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犯罪的成因。

本专题从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现状、困境入手,从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分析,到大学生犯罪的防范和治理,提出预防和治理的机制体系,构筑起制度、文化、教育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立体防线,以期达到防治犯罪之目的。研究大学生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及规律,揭示大学生犯罪的内在原因,有利于科学的预防和治理大学生犯罪,促进其由恶性心理结构转化为良性心理结构和良性心理结构转化为健康心理结构,建立符合常态化和谐的心理结构,对我国高校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犯罪的控制与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家庭、学校、社会在这个工程中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要有效地防控大学生犯罪,只有做到三者相互联结与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立体式的、科学有效的控制与预防体系。

猜你喜欢
转型期犯罪行为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利用“短信嗅探”技术实施网络侵财犯罪行为的定性研究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论故意伤害罪入罪标准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诱惑侦查合法性之认定及此措施下毒品犯罪行为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