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十年回眸∗

2024-05-09 09:25李文良
国际安全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安全观总体学科

李文良

【内容提要】 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 世纪90 年代。2014 年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后,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有了根本遵循,标志着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进入新时代。2024 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形成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为先导、加快国家安全学及其学科理论研究和推进中国本土化国家安全学自主理论体系探究的新格局。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和学科定位日益清晰明确,国家安全学理论本土化进一步彰显,国家安全学理论构建日趋完善,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稳步推进。虽然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存在一些短板,但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的步伐逐渐加快,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前所未有,需要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有所作为,作出应有的历史贡献。为此,中国学界需要做“深”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拓展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厚度和深度;做“专”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强化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广度;做“强”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凸显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实效性。

2014 年,是新中国国家安全历史上具有开元意义的年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洞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将其确定为全党和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遵循和纲领,标志着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思想的提出。2024 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之际,无论是对外为实现人类安全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还是对内有效应对“外部压力前所未有”甚至“风高浪急”“惊涛骇浪”的考验,都是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根本遵循的结果。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成绩斐然。纵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年期间的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成果,基本上形成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为先导、深耕国家安全学及其学科理论范式研究和推进中国本土化国家安全学自主理论体系探究的新格局,并在推进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纵深发展,特别是在加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为先导:官方引领 学界同频共振

2014 年4 月15 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①《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新华网,2014 年4 月15 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15/c_1110253910.htm。从此,中国官方和学界掀起了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热潮并至今热度不减。其探讨的主题涉及总体国家安全观产生的时代背景、特点及其理论蕴意等方面,充分彰显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为先导,构成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年期间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主线。

(一)深入探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和不断完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以及应对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风险,特别是危险和威胁等现实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历史证明,没有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没有安全,就没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 年版,第56 页。同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②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年版,第10 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发展问题也是安全问题,③李文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发展问题也是安全问题》,《祖国》2021 年第18 期,第22 页。黄大慧认为,新中国历来重视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④黄大慧、胡庆:《统筹发展和安全:演进逻辑与时代价值》,《国家安全研究》2022 年第3期,第5 页。当今时代,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关系,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绕不开的课题。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统筹发展与安全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承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的历史使命。⑤钟国安:《以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 谱写国家安全新篇章》,《求是》2017年第5 期,第7 页。

在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体系、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新旧转换衍生的各种热点安全问题,其传导性和联动性效应加速向中国积聚,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频发。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政府网,2022 年10 月25 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袁鹏指出,中国面临的外部安全环境也前所未有的复杂严峻,总体国家安全观与现实需求紧密联系。⑦袁鹏:《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的战略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21 年第7 期,第1-2 页。因此,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主动应对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的必然要求。⑧康红蕾、林志香:《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探析》,《改革与开放》2017 年第4 期,第3 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安全思想中国化的产物,也是对中国古代璀璨安全思想的继承与扬弃。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思考,是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源头。⑨王娟:《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兵团党校学报》2018 年第2 期,第7 页。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对战争、国家和国际体系的科学论述,对于中国化安全思想的提出具有指导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安全智慧的结晶,自然根植于党的百年国家安全思想长河之中。唐维指出,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国家安全理论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历史逻辑基础,①唐维:《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述评》,《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9 年第5 期,第47 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的国家安全观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②丁磊:《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探究》,《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 年第3 期。总体国家安全观也源于深厚的传统安全思想底蕴之中。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居安思危意识、③卢静:《习近平为何要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人民论坛》2017 年第29 期,第39 页。“仁爱善良”及“以民为本”④刘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民心基础与理论溯源》,《人民论坛》2014 年第16 期,第25 页。等思想蕴含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总之,诸子百家的诸多治国安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称作国家安全思想,⑤马振超:《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指导思想》,《行政论坛》2018年第4 期,第8 页。总体国家安全观正是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安全思想养分的结果。

中国学界从学理上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探究,对于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为什么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根本遵循提供了时代所需的答案。

(二)系统探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总体国家安全观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彰显大安全理念和新安全格局战略要求。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重要文献所提出的“五大要素”“五对关系”到“五大统筹”,再到“十个坚持”,清晰呈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也揭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的内涵。对此,中国学界进行了系统论述。

虽然有的学者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内核说”“多位一体说”等等,⑥罗月佳:《近期国内关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述评》,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9 年第2 期,第41 页。该文把林宏宇在《新国家安全观四大内核》(《人民论坛》2014 年第16 期)一文的观点和唐永胜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大战略——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总体国家安全观》(《紫光阁》2017 年第8 期)一文的观点分别概括为 “四内核说”和“多位一体说”。但总体上是以“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为理论视角去把握及阐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神内涵。⑦唐维:《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述评》,《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9 年第5 期,第47 页。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五大要素”是指“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⑧《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新华网,2014 年4 月15 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15/c_1110253910.htm。“五对关系”是指“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①《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新华网,2014 年4 月15 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15/c_1110253910.htm。2019 年,“五大要素”“五对关系”被官方确定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②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年版,第18、23、27 页。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厘清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是其关键所在,因为前者清晰揭示了国家安全的整体性及其内在逻辑关系;③蒋华福:《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体系和思维方法》,《党建研究》2019 年第6 期,第42 页。后者既体现了辩证思维方法,也反映了系统思维方法。④王宏伟:《准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旗帜》2019 年第4 期,第50 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发展的安全观。2017 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把“五大统筹”和“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作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政府网,2017 年10 月27 日,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20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了“十个坚持”,⑥“十个坚持”即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参见《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新华网,2020 年12 月12 日,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20-12/12/c_1126852702.htm。标志着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形成,⑦袁鹏:《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的战略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21 年第7 期,第2 页。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成熟定型。⑧张琳、赵佳伟:《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的百年演进与现实启示》,《学习与探索》2021 年第12 期,第4 页。

总的来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年期间,官方和学界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呈现出官方引航、学界同频共振,二者形成合力的态势。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定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后,官方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了系统阐述,明确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方向和根本遵循。2016 年,《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问世。该读本全面介绍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道路依托、领域任务、法治保障和实践要求。①《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编委会:《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2 页,2019 年,《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出版,在深刻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对人民安全和政治安全,特别是对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进行了系统论述。②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年版。2022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这是目前官方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最权威、最全面的阐述。该纲要在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十大坚持”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基础上,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全体党员认真学习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义、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③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 页。可见,官方文献集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与总体国家安全研究导航于一体,为中国学界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了方向,指明了路径。

中国学界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与官方同频共振,百家争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遵循官方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引领导航,又深刻探讨总体国家安全观学理意蕴,与官方形成合力。有学者从价值维度审视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正是价值安全将“12 要素”层面的安全串联成一个紧密的有机整体,因此,中国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④廖小平、孙欢:《论价值安全与国家总体安全体系》,《国际安全研究》2016 年第4 期,第31 页。有学者提出,从历史维度系统回溯和梳理国家安全观的百年演进历程,有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⑤胡邦宁:《国家安全观的百年演进与基本经验》,《人民论坛》2021 年第35 期,第85 页。因为回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安全观的演进进程和特点,可以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性。⑥和晓强:《建国以来“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进特征分析》,《情报杂志》2020 年第2 期,第1 页。有学者从系统论维度探究总体国家安全观,认为系统论中的开放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原理共同构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科学理论的基础系统性。⑦姚晗:《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2 年第2 期,第88 页。有学者从方法论维度把树立系统思维、坚持统筹兼顾、把握动态平衡看作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方法论的基本表现形式。⑧傅小强:《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方法论》,《现代国际关系》2021 年第7 期,第11-12 页。有学者从比较视角审视中美国家安全观,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多地具有全球性关怀,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自身安全利益的维护。①尹继武:《中美国家安全观比较分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 年第3 期,第158 页。有学者从历史维度审视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它不但是“党的百年国家安全思想从无到有”、②肖晞、王一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国家安全思想发展析论》,《太平洋学报》2021 年第11期,第24 页。不断自我总结、修正、完善的结果,③董春岭:《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百年演进》,《现代国际关系》2021 年第3 期,第13 页。更是对“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④朱熹:《周易本义》,廖明春点校,广州出版社1994 年版,第189 页。等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国家安全思想的继承、延续与升华。中国学界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没有仅停留在一般性学理探究,而是把总体国家安全观应用到具体国家安全实践之中。对此,可以从学者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主题窥见一斑,如《新时期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及措施》《运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对美博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等。⑤刘跃进:《新时期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及措施》,《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5 年第4 期;倪峰:《运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对美博弈》,《现代国际关系》2021 年第7 期;孙东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 年第5期;郑旭涛:《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学习与探索》2020 年第1 期。另外,把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化解领域国家安全问题指导思想并以此为研究主题的论文也颇为丰富。

总之,中国学界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理与应用性研究和深刻阐述,不但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也进一步论证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与官方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和指引导航形成合力,共同诠释和彰显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根本遵循和纲领。

二 深耕国家安全学及其学科理论范式研究:领域、工具、基础同向发力

所谓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是指中国学界对关于国家安全领域的知识体系所进行的系统化认识;所谓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是指中国学界对具有工具性特征的国家安全战略、治理(管理)、法治、制度、体制机制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体系所进行的系统化认识;所谓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是指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学科定位及其理论框架等相关知识体系所进行的系统化认识。

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年以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统领下,特别是2018 年官方提出“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构想以来,国家安全学及其学科理论研究迈入快车道,国家安全术语、领域国家安全理论、工具国家安全理论,特别是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深化,形成了国家安全理论体系。①《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政府网,2018 年4 月17 日,http://www.gov.cn/xinwen/2018-04/17/content_5283445.htm。在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过程中,2015 年是一个重要年份,因为这一年官方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国家安全进行了界定,即“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国政府网,2015 年7 月1 日,http://www.gov.cn/xinwen/2015-07/01/content_2888316.htm。可见,官方从“状态+能力”维度对国家安全进行概念化抽象,既揭示国家安全术语构成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术语单元,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又表明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术语作为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元术语,奠定了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基本逻辑遵循。

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的界定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国家安全状态说、国家安全能力说和国家安全状态能力说。③李文良:《国家安全:问题、逻辑及其学科建设》,《国际安全研究》2020 年第4 期,第4-5 页。但自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特别是官方通过《国家安全法》把国家安全术语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后,学界基本遵循官方国家安全概念,进一步强化国家安全元术语对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方向指引,为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和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学理基础。

(一)加强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和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

自2014 年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以来,④《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新华网,2014 年4 月15 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15/c_1110253910.htm。中国学界对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和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进入新阶段。这里的“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家安全体系是集领域国家安全于一体的体系,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核安全等领域;二是国家安全体系具有工具性,主要功能在于预防和化解领域国家安全问题,实现国家安全目标。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治理(管理)、国家安全法治、国家安全情报、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国家安全工程与技术等与国家安全体系具有同质性即工具性,可以统称为工具国家安全。一般说来,国家安全问题包括领域国家安全问题和工具(性)国家安全问题。①李文良:《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框架构建研究》,《国际安全研究》2022 年第5 期,第6 页。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纳入其内涵范畴后,中国学界对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和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呈现以下两大特征:一是涉及领域和范畴广,研究成果多。就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而言,中国学界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覆盖的20 个国家安全领域均有涉猎,并形成大批量论文。在中国知网输入具体国家安全关键词(2014 年5 月至2024 年1 月),检索政治安全论文206 篇,国土安全论文22 篇,军事安全论文38 篇,经济安全论文206 篇,文化安全论文557 篇,社会安全论文276 篇,粮食安全论文4 622 篇,金融安全论文506 篇,科技安全论文74 篇,网络安全论文14 694 篇,生态安全论文1 667 篇,资源安全论文75 篇,核安全论文347 篇,海外利益安全论文39 篇,生物安全论文1 924,太空安全论文49 篇,深海安全论文4 篇,极地安全论文4 篇,人工智能安全论文426 篇,数据安全论文3 900 篇。就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而言,中国学界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所包含的国家安全战略、治理(管理)、法治、情报、体制机制、工程和技术等方面都有论述,论文颇多。在中国知网输入具体国家安全关键词(2014 年5 月至2024 年1 月),检索国家安全战略论文66 篇,国家安全治理论文311 篇,国家安全法治论文12 篇,国家安全情报论文15 篇,国家安全体制论文9 篇,国家安全体系论文62篇,国家安全技术论文11 篇,国家安全保障论文41 篇,国家安全制度论文133 篇。

二是问题导向鲜明,但学理性仍需要加强。无论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还是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中国学界都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领域国家安全问题或工具国家安全问题进行探究成为主流,如有学者把经济安全和社会民生问题转化、“三股势力”制造事端和党内腐败问题反弹看作是危害政治安全问题的三大表现形式;②王启亮:《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党政论坛》2019 年第5 期,第14 页。有学者认为,国家领土威胁、“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和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新形势是影响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重要原因。唐永胜指出,国家安全体系之间要形成体系性合力。①唐永胜:《坚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中国党政领导干部论坛》2023 年第8期,第6 页。坚持问题导向,凸显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和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的实践性,与国家安全学应用性学科属性相匹配。然而,纵观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和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成果,其理论研究的三段论模式(问题或挑战、原因、应对举措)比较明显,降低了理论探究深度,导致学理性有些不足,无法满足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时空领域、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丰富、宽广、复杂”的要求,预示着中国学界将从国家安全学学科视角审视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二)加强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

由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和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转化为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探究,表明国家安全学是由一系列概念术语、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构成的学问,国家安全学知识体系化得到进一步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年以来,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侧重对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和学科属性,以及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

1. 深入探讨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

根据教育部2009 年颁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名列一级学科基本条件之首,因此,明晰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是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深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学作为一级学科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纵观官方和学界对国家安全界定的表述,就危险和威胁而言,其关键词是“没有”②刘跃进主编:《国家安全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51 页。“免受”③李文良:《国家安全管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 年版,第2 页。“没有和不受”,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国政府网,2015 年7 月1 日,http://www.gov.cn/xinwen/2015-07/01/content_2888316.htm。国家安全是个逆化概念,⑤李文良:《以问题为导向考察国家安全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 年12 月16 日,第5 版。国家安全是否能够实现取决于危险和威胁是否处于“没有和不受”的状态,这种状态既可以是客观事实,也可以是主体主观构建。当把危险和威胁与之所指向对象(即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之间是否构成关联的程序(议程)相联系时,危险和威胁的内涵可以用国家安全问题来替代。国家安全逆化概念蕴含“问题→过程→结果”的内在逻辑:“问题”意味着对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造成的危险和威胁已经存在;“过程”意味着危险和威胁被预防和化解的过程;“结果”意味着国家安全实现即没有危险、不受内外威胁状态以及维护这种状态的能力呈现。国家安全概念的逆化性为学界研究国家安全学理论特别是研究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提供了两种途径:结果导向和问题导向。①李文良:《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框架构建研究》,《国际安全研究》2022 年第5 期,第5 页。前者把国家安全作为国家安全问题被预防和化解的结果,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建包括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在内的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框架;后者把国家安全问题作为逻辑起点,遵循“问题→过程→结果”的内在逻辑,构建包括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在内的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框架。

就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而言,从结果导向维度来看,国家安全学把国家安全及其现象、规律作为研究对象,虽然有宏观国家安全和微观国家安全之分,但二者都以国家安全为研究核心。前者把国家安全的影响因素、危害因素、保障因素(问题)、②刘跃进主编:《国家安全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1 页。国家系统安全状态③王秉等:《关于国家安全学的若干思考——来自安全科学派的声音》,《情报杂志》2019 年第7 期,第100 页。和国家安全现象,以及与国家安全相关问题④毛欣娟:《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中国知网的相关数据分析》,《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0 年第1 期,第114 页。纳入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后者把研究敌情、社情的特点和规律、保卫工作的对策等内容纳入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⑤但彦铮:《国家安全学》,群众出版社2004 年版,第21-23 页。

从问题导向维度看,国家安全学把国家安全问题及其现象、规律作为对象。⑥李文良:《国家安全:问题、逻辑及其学科建设》,《国际安全研究》2020 年第4 期,第17 页。程琳强调国家安全学学科要坚持问题导向,研究解决国家安全重大现实问题。⑦程琳:《加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国家安全研究》2022 年第1期,第73 页。范维澄认为,国家安全学以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的安全问题及其应对为研究对象。⑧范维澄等:《国家安全若干科学与学科问题的思考》,《国家安全研究》2022 第1 期,第66 页。国家安全问题衍生论⑨李文良:《国家安全:问题、逻辑及其学科建设》,《国际安全研究》2020 年第4 期,第14 页。意味着某一问题一旦达到国家安全临界值,①李文良:《国家安全问题:不是源生的而是衍生的》,《国家安全论坛》2022 年第1 期,第33 页。其原有属性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演变为国家安全问题,具有“领域或工具+安全”复合属性,进而超出原有学科研究领域,需要具有新范式的学科来回应,即国家安全学。正是由于国家安全问题催生国家安全学,把国家安全问题作为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聚焦国家安全的问题域,这是这个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②叶剑、周琳媛:《略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三个逻辑》,《法制与社会》2019 年第7 期,第202 页。探究国家安全问题的内在规律、寻找解决国家安全问题的办法与路径,成为国家安全学学科的使命担当。③孙曙光、肖晞:《交叉学科背景下国家安全学学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情报科学》2022年第10 期,第61 页。

事实上,无论以结果导向还是以问题导向来确定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都不是要把国家安全与国家安全问题截然分开,相互对立,而是使二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共同构成国家安全范式的基本内容。

2.深入探讨国家安全学学科属性

2020 年,官方正式设置交叉学科门类,并把国家安全学作为一级学科纳入其中,学科代码为1402,这种制度设置意味着国家安全学具有交叉学科属性。有学者提出,国家安全学是综合学科,而不是交叉学科,④王林:《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中的若干争议问题研究》,《情报杂志》2021 年第8 期,第12 页。而有学者认为国家安全学是复合学科即国家安全学集交叉和综合属性于一体,⑤李文良:《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学科定位及其未来发展》,《情报杂志》2021 年第8 期,第6 页。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综合性、交叉性核心支撑学科。⑥范维澄等:《国家安全若干科学与学科问题的思考》,《国家安全研究》2022 第1 期,第65 页。把国家安全学学科属性看作复合学科,既是对官方交叉学科设置的认可,也是对官方交叉学科属性的完善和发展,使对国家安全学学科属性的认识进一步科学化。

交叉学科一般来说主要有六大类型:比较学科、边缘学科、软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和超学科(亦称元学科)。⑦刘仲林:《交叉学科分类模式与管理沉思》,《科学学研究》2003 年第6 期,第561 页。从国家安全学学科内涵特别是国家安全问题衍生论机理来看,国家安全学学科定位首先应是横断学科。①李文良:《国家安全:问题、逻辑及其学科建设》,《国际安全研究》2020 年第4 期,第17 页。横断学科是指将不同学科、不同事物共同存在的属性,归纳起来作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新学科。②李有明:《新兴学科的形成特点及分类方法》,《蒲峪学刊》1996 年第2 期,第70 页。不同学科具有共同存在的属性或某一共享的范畴或概念,是横断学科的核心构成要素或前提。③刘仲林:《交叉学科分类模式与管理沉思》,《科学学研究》2003 年第6 期,第561 页。国家安全问题恰恰具有共同存在的属性或某一共享的范畴或概念的内在特质,政治、军事、社会、信息、经济、金融、生态、生物、资源、战略、管理、工程和技术等学科在国家安全问题这个节点上“多相交叉组合”,形成横切断面,使国家安全学具有横断学科属性。另外,当国家安全问题表现为领域国家安全问题或工具国家安全问题时,国家安全学与其所在学科在这些具体国家安全问题节点“两相交叉组合”,形成新的交叉学科,④李文良:《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学科定位及其未来发展》,《情报杂志》2021 年第8 期,第5-6 页。即国家政治安全学、经济安全学、社会安全学、军事安全学、金融安全学、生态安全学、生物安全学、资源安全学、国家安全战略学、国家安全管理学、 国家安全工程和技术等。当这些“两相交叉组合”形成的新交叉学科构成国家安全学学科有机组成部分时,以综合学科的划分标准(即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对一系列具有相互联系的众多层次加以综合研究发展而成的学科)来审视国家安全学学科属性,⑤郭碧坚、张碧晖:《交叉·参与·汇流·硬化——软科学的未来》,中信出版社1990 年版,第3-4 页。国家安全学又具有了综合学科属性。汪明把国家安全学学科称为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战略性新兴学科。⑥汪明:《构建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重在“总体”》,《光明日报》2022 年5 月24 日,第14 版。当然,有的学者虽然承认国家安全学学科具有复合学科属性,但认为其综合属性远远超出其交叉属性,具有综合与交叉的二重属性。⑦王东明:《国家安全学科人才培养布局及学科构建研究》,《情报杂志》2022 年第3 期,第97 页。

3. 对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的研究

根据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是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衡量国家安全学学科理论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此,官方和学界都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学理探究。范维澄主张以专业方向和二级学科为横纵坐标的平面矩阵方式构建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及其专业体系。国家安全领域专业方向为横坐标,构成国家安全学二级方向之下的专业矩阵,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等领域;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为纵坐标,构成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矩阵,即国家安全思想与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治理和国家安全技术。①范维澄等:《国家安全若干科学与学科问题的思考》,《国家安全研究》2022 第1 期,第66 页。专业领域矩阵与方向矩阵二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构成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和专业体系。从学理来讲,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具有工具性,国家安全思想和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治理(管理)和国家安全技术,都是国家安全主体为了预防或化解领域国家安全问题时的工具选择。虽然国家安全思想和理论以学理性为核心,但从工具理性来看,其为预防或化解领域国家安全问题提供学理支撑,也具有工具性。因此,国家安全学把国家安全领域作为其二级学科方向之下的专业领域设计正是这种工具性的凸显,揭示了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与专业领域之间的关联性,即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以其专业领域存在的领域国家安全问题为目标指向,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目前,全国首批获得国家安全学博士点的11 所高校,都是遵循“专业方向和二级学科为横纵坐标的平面矩阵式”原则,把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与总体国家安全观覆盖的20 个领域相关联,构成学科方向与专业领域矩阵组合,标志着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另外,学界普遍认为随着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推进,特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也要随之增加和拓宽,如有学者认为国家安全情报学应该占有一席之地,②高金虎:《作为一门学科的国家安全情报学》,《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 年第1 期,第1 页。将国家安全法学定位为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方向)等,③廉睿:《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下的国家安全法学的构建》,《情报杂志》2022 年第12 期,第76 页。甚至有学者主张将防务安全教育学也纳入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④徐东波、王沙骋:《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中的防务安全教育学创生研究》,《情报杂志》2022年第5 期,第75 页。

中国学界对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进行深入探究的同时,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学科依托的理念指引下,也对国家安全学研究方法进行论证,⑤余潇枫、章雅荻:《广义安全论视域下国家安全学“再定位”》,《国际安全研究》2022 年第4 期,第18 页。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贯穿于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全过程,坚持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辩证统一,在统筹规范性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①杨华锋:《论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情报杂志》2020 年第7 期,第4 页。创新研究方法,为研究国家安全学学科理论的内在规律,进而推进国家安全学学科理论更加完善,不断探寻有效途径。

三 积极构建中国本土化国家安全学自主理论体系:立足中国 借鉴国外 挖掘历史

一般说来,安全研究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于20 世纪40 年代出现于美国,②阿兰•柯林斯主编:《当代安全研究》(第三版),高望来、王荣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年版,第583 页。美国智库将安全研究发展为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并成为一门国家关系的学科,③阿兰•柯林斯主编:《当代安全研究》(第三版),高望来、王荣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年版,第578 页。因此,有的学者把国家安全理论看作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层理论也就不足为奇了。④孙晋平:《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家安全理论》,《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 年第4 期。中国是当今世界各国中首个把国家安全学设置为一级学科的国家,极大地推进了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深化,为世界各国研究国家安全理论,维护全球安全夯实了理论基础。加快构建中国本土化国家安全学自主理论体系对于平安中国建设和人类安全共同体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开启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纪元。该规划把“坚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和发展的原则,把“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列为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和发展的重要目标。⑤《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中国政府网,2022年4 月27 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7/content_5687532.htm。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年期间,中国学界对本土化国家安全学自主理论体系的探索实践,基本是围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遵循“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路径展开的。

(一)立足中国

所谓立足中国,就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总体国家安全观置于构建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根本遵循的地位不动摇。肖晞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国家安全学的学科自觉,为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探索提供了思想基础、理论依据和研究范式;①肖晞:《中国国家安全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探索》,《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 年第7 期,第128 页。学科体系是根本,学术体系是核心,话语体系是纽带。②肖晞:《中国国家安全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探索》,《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 年第7 期,第150-151 页。张海波强调,中国学界需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国家安全学理论创新,形成中国自主的国家安全话语体系。③张海波:《中国自主的国家安全学知识体系:一个总体性框架》,《国家安全研究》2023 年第1 期,第28 页。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要素”“五对关系”“五大统筹”,特别是“十个坚持”所揭示出的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的理论魅力,是中国本土化国家安全学自主理论体系构建不可或缺的根本遵循。前文已经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二)挖掘历史

所谓挖掘历史,就是要通过深挖古代传统安全思想的治国智慧和方略,丰富国家安全学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事实上,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前,中国学界就对中国古代安全思想已有研究。刘跃进深入分析古代思想家关于国家安全的论述,得出国家始终把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一切以维护统治者的政权安全为转移的结论。④刘跃进:《当代国家安全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3 期,第121 页。有学者把先秦时期看作是中国传统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奠基时期。⑤萧大维:《先秦时期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实践和思想认识简论》,《军事历史研究》2012 年第4期,第108 页。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念和国家安全战略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在认识和处理国家安全问题上的高超智慧,具有鲜明的强调整体性、注重防御性、倡行忧患意识等特点。⑥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安邦大略——中国历代国家安全战略思想论析》,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1 页。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之后,中国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安全思想研究呈方兴未艾之势,挖掘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

众所周知,夏商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发展的时期。到了西周,中国早期国家进入繁荣时期,通过挖掘西周安全思想,就会呈现“礼以定序、乐以观和,崇拜天神、祭祀祖先”的政治安全思想;“统筹全局、重点部署,以礼制戎、除恶务尽”的军事安全思想;“神道设教、伦常为纲、阴阳和谐、天下大同”的社会安全思想,①辛文、韩鹏杰:《国家安全学理论视角下的西周国家安全思想研究》,《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6 期,第118-126。这里的礼、乐、戎、天神、伦常既代表中国国家安全话语的术语,又揭示了政治、军事、社会等安全的内涵。有学者把先秦时期的国家安全思想概括为“天人合一,敬天重民;内外兼备,家国并重;以德为尊,以和为贵;战争如疾,谋略至上”,并认为其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来国家安全思想的基调。②刘伟:《先秦时期国家安全思想述论》,《国际安全研究》2019 年第5 期,第3 页。

另外,学界对先秦之后的中国古代传统安全思想也进行了深刻探讨。有学者探索了辽帝国以“因俗而治”和“一国二元”体制为制度框架的国家安全思想;③魏志江、陶莎:《辽帝国的国家安全思想研究》,《国际安全研究》2019 年第5 期,第29 页。有的学者认为朝贡体系的稳定和破坏与宋朝国内安全密切相关;④黄纯艳:《朝贡体系与宋朝国家安全》,《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2 期,第120 页。有学者甚至把中国古代国家安全观直接称为“社稷安全观”⑤朱小略、叶自成:《“攘夷”与“徕外”——传统社稷安全观的对象与对策》,《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 年第12 期,第101 页。或“新天下安全观”,⑥黄朴民:《新天下主义安全观?——中国古代的天下安全战略述论》,《国际观察》2018 年第5 期,第17 页。前者把国家安全对象直接定位为“四夷”与“外国”,通过“攘夷”与“徕外”安全理念和路径实现国家安全,后者把治内先于安外、善于韬光养晦、注重把握重点、坚持整体联系以及奉守和平防御等作为其特点。可以说,虽然中国学界对中国古代安全思想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但所探讨的主题和得出的结论,既是构成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国家安全思想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国家安全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本土化提供了支撑。

(三)借鉴国外

所谓借鉴国外,就是对西方安全学说去伪存真,吸收人类国家安全智慧,为构建国家安全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及其学科体系提供他山之石的借鉴。对此,中国学界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十年期间,做了大量理论探究工作。安全研究起源于美国并传播到欧洲,但二者研究路径略有不同。前者运用一般国际关系理论,提出得到经验证实的对当代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因果关系;后者将安全的政治学作为统括性主题,反思安全概念和安全专家的作用。然而,正是美欧安全学派的共同努力,才不断推动西方安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0 世纪50—60 年代,西方安全研究硕果累累,步入安全研究的黄金时代,博弈论、威慑理论、囚徒困境理论、核战略理论相继呈现。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安全研究进入停滞时期,安全研究开始逐渐国际关系化。20 世纪90 年代,安全研究得以重启并转向理论化过程。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和民主和平论等理论应运而生。①阿兰•柯林斯主编:《当代安全研究》(第三版),高望来、王荣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年版,第587 页、592 页、599 页。历史时钟指向21 世纪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各国安全学界及智库又提出不同取向的诸多解释,如复合安全理论、地区安全架构说、和平学、生态安全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国家安全等。②王逸舟:《国家安全研究的理论与现实:几点思考》,《国际安全研究》2023 年第2 期,第8 页。可见,西方安全理论所揭示的安全概念、安全规则、原则等理论及其体系,对于深化中国国家安全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当然,借鉴国外并不是全盘照抄,更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准绳,去其糟粕,使西方安全理论本土化,为国家安全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营养成分,如“和合主义”就是在超越了传统国家主义的狭隘立场,扬弃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本土化产物,③余潇枫、章雅荻:《和合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范式》,《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 年第7 期,第76 页。是构建中国本土化国家安全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有益尝试。

尽管美欧各国开启了现代安全研究的历史,并在国际关系学科中设置国家安全科目,出版相关国家安全教材,形成相关国家安全学说,但国家安全学作为单独学科尚未出现。④王逸舟:《国家安全研究的理论与现实:几点思考》,《国际安全研究》2023 年第2 期,第7 页。然而,这并不影响美欧国家对国家安全专业探索所累积的经验对中国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构建发挥作用。目前,美国438 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国土安全相关专业,上千所院校开设了国土安全相关课程,⑤祝哲、邵安:《美国国土安全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分析和对策建议》,《风险灾害危机研究》2019 年第2 期,第85 页。并且也有124 个国土安全或与其相关的硕士专业,⑥任玲:《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国土安全专业概述》,《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年第3 期,第8 页。其主要涉及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科技安全与国际安全四大领域。⑦杜鑫等:《美国高校国家安全学科体系架构与专业内容研究》,《情报杂志》2023 年第1期,第185 页。可见,中国学界对美国相关国家安全专业的探讨和形成的观点,为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方向矩阵与以领域安全为核心的专业矩阵有机结合提供了支撑,进而推动中国本土化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

结 论

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年期间,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学术研究力量单薄、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不足、人才培养刚刚起步等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发展与完善。为了推进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迈入高水平的快车道,加速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做“深”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做“专”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和做“强”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是其努力方向。

做“深”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就是以国家安全逆化概念为切入点,坚持国家安全问题导向,遵循“问题→过程→结果”框架逻辑构建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入探讨国家安全问题的概念、衍生性及其对国家安全学产生、研究范畴和学科性质的决定作用等,构建国家安全基础理论的问题逻辑;二是深入探讨国家安全问题被预防和化解的过程,构建以国家安全认知、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能力、国家安全行为为主体的过程逻辑;三是深入探讨“实现相对安全而非绝对安全的状态和追求共同安全的理性选择”①李文良:《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框架构建研究》,《国际安全研究》2022 年第5 期,第26 页。是国家安全极限应有之义的内涵,构建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的结果逻辑。总之,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始于国家安全问题,经由国家安全认知、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能力和国家安全行为,终于国家安全极限,构成“问题→过程→结果”的理论构建框架。②李文良:《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框架构建研究》,《国际安全研究》2022 年第5 期,第6 页。只有做“深”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才能夯实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基础研究。

做“专”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就是通过探究国家安全领域共存的内在属性和规律,构建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框架,为正确认识领域国家安全问题,实现国家安全目标奠定学理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探究领域国家安全学产生的机理,特别是深挖领域国家安全问题催生领域国家安全学的缘由及其学科属性,明晰专门的领域国家安全学术语和基本理论,不断推进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二是探讨专门领域国家安全学,如政治安全学、经济安全学、社会安全学、生物安全学和网络安全学等建构条件及其基本内容,以便从学科理论维度更好探讨具体领域国家安全问题的性质、规模、程度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的研究。只有做“专”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才能把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拓展的国家安全领域分析透彻、认识到位、维护到位。同时,做“专”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也是推进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应有之义。

做“强”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就是探究国家安全主体在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问题过程中,如何运用战略、管理、法治、情报、工程和技术等工具,寻求其内在的规律性,构建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框架,实现国家安全目标。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探究工具国家安全问题与工具国家安全学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工具国家安全学学科属性,不断深化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二是探讨工具国家安全学,如国家安全战略学、国家安全管理学、国家安全法学、国家安全工程和技术学等建构条件及基本内容,这是强化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必经之路。只有做“强”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才能为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问题,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更好的工具支撑,强化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

总之,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是否“深”,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厚度和深度;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是否“专”,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广度;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是否“强”,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实效性。然而,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年期间,就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现状而言,除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目前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外,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和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加强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实现把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做“深”、领域国家安全学理论做“专”、工具国家安全学理论做“强”的目标,构建中国本土化国家安全学自主理论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中国学界发愤图强、久久为功,方可奏效。

猜你喜欢
安全观总体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