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五车”有多厉害

2024-05-09 21:39讲历史的王老师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4年4期
关键词:学富五车五车东方朔

讲历史的王老师

人们常用“学富五车”來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这个成语出自《庄子》,说的是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惠施的故事。那古代的五车书到底有多少呢?

古代的书和我们今天的书是不一样的。今天的书是纸质书,是汉代之后才有的。先秦时期,人们读的书是简牍。简和牍是两样东西,简窄,牍宽。在制作材料上,简多用竹,牍多用木,所以又称“竹简”和“木牍”。

竹简出现于商代,在战国时期被广泛使用,一直用到汉代。竹简是由上等的青竹裁切而成的,宽度为0.5~1厘米,长度则根据书写内容而定,比如写诏书、律令的竹简长三尺(约67.5厘米),抄写经书的竹简长二尺四寸(约56厘米),民间写书信的竹简一般长一尺(约23厘米)。裁切后的竹片要拿到火上烤,这一方面是为了减轻重量,另一方面是为了干燥后防霉、防蛀。烘烤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水珠,就像出汗一样,所以这道工序被称为“汗青”,也叫“杀青”。今天电影拍摄完成称“杀青”,就是源于竹简的这道制作工序。杀青后,就可以在竹片上写字了。写完在竹片上打孔穿绳,将若干竹片连在一起,就是一册竹简。

牍大多用木片制成,汉代多以胡杨和红柳作为原材料。牍比简宽许多,能达到6厘米左右,个别的在15厘米以上.长度一般为一尺。单片牍比单片简能承载更多的文字,所以牍多单片使用。牍呈长方形,故又被称为“方”或“版”。牍也被用来画地图,这就是后世将国家疆域称为“版图”的由来。

先秦时期的简牍,其重量和今天的纸质书不可同日而语。《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有个叫东方朔的人给汉武帝写自荐信,用了3000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抬着才能运到宫殿。历史学者邢义田先生曾考证,东方朔上书用的竹简重量可达12千克以上。

那五车竹简有多重呢?我们计算一下:一片竹简能写30多个字,3000片竹简能写约10万字,那么平均每千克竹简上有8000多字。古代马车的载重量一般可达200千克,五车竹简就是1000千克,算下来大概有800万字。

800万字是什么概念呢?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大名著”为例,《红楼梦》约有107.5万字,《三国演义》约有72.6万字,《水浒传》约有92.5万字,《西游记》约有83万字,加起来大约有355万字。五车竹简,字数是“四大名著”总字数的两倍多。这个阅读量,今天的中学生基本就能达到。

但是,“学富五车”这一成语的本意可不是读了五车书,而是有五车书的著作,是写了五车书的意思。

(摘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水云间荐)

猜你喜欢
学富五车五车东方朔
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
西行学院成语班
东方朔的自夸式检讨
冬季星空——御夫座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藏书阁赞
钗头凤·杏林守望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