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养羊业的现状及思考

2024-05-09 14:04新疆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石河子市832000王超丽
石河子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养羊业养羊肉羊

(新疆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石河子市,832000) 王超丽 白 雪

畜牧业是新疆地区的传统产业,也是最具有特色的基础产业。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发展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需要,畜牧业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畜牧业以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作为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和战略方向。50多年来,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养羊业主产区,尤其是绵羊较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羊肉消费量持续增加,羊肉价格持续上涨,由于高价刺激导致肉羊养殖户不断调整养殖规模和养殖结构,经济效益实现了快速增长,区域布局正在优化和全面转型升级中,羊产业是畜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加快羊产业发展,对于调整畜牧业及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新疆养羊业发展概况

新疆羊产业发展在这几方面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品种多、天然草地丰富、饲草料加工便利及悠久的养羊养殖传统;养羊业是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新疆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羊产业发展具有了一定规模,但仍属于典型的自然经济型传统产业。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鲜活羊产品仍然是其消费的主要方式,羊肉消费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2021 年全国羊养殖3.2 亿只,绵羊1.86 亿只。新疆羊养殖4 171.28 万只,其中绵羊养殖3 807.19万只,平均产肉量16.24kg/只。截止到2022年低,目前全国8 000万亩饲草地,全疆共计1 065.6万亩,占比13.32%。根据南北疆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以及农牧业生产特点,结合自治区及各地(州、市)“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北疆地区: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南疆地区:依据资源禀赋,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源,提质增效。

新疆饲养的绵羊品种主要是新疆本地羊品种,主要包括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巴士拜羊、多浪羊、巴音布鲁克羊、卡拉库尔羊、和田羊等。本地绵羊品种的适应性强,但生长速度较慢、胴体产肉量低、繁殖率低、脂尾大。培育品种主要是中国美利奴羊、苏博美利奴、新吉细毛羊等,尚未育成专门化羊新品种[1-3]。目前育成的羊只有多胎萨福克羊品系,已成为新疆羊产业发展的重要种源。

2 新疆养羊业面临的问题和措施

2.1 养殖方式以传统为主且养殖效益低

南北疆广大养羊合作社和农牧民受传统养殖方式的影响,饲养仍以“小、散、多”的粗饲养模式为主,饲养管理粗放、卫生防疫不严等问题。在羔羊、育成羊以及成年羊等不同养殖阶段缺乏标准化养殖规程的科学指导,养殖方式千差万别,难以统一,影响了羊标准化、规模化饲养的进程,无法从源头上保证羊加工企业原料的品质优质性、品种优良化、经济性状好等要求,造成羊标准化生产和打造地域优质品牌难度大,生产销售中数量、质量无法有效控制,资源优势突出不明显,产业整体效益较差[4]。

2.2 品种良种化水平低

新疆的绵(山)羊,地方品种占到了80%以上,其共同特点是个体单产低、胴体重小、繁殖率低。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完善,良种母羊严重不足,单产水平低、饲养管理水平不高、羊制品种少、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农户养羊效益下降等诸多问题。已不能适应现代产业生产的发展需要。

2.3 繁殖率低且羔羊死亡率高

世界上现有的700 多个绵羊品种中,大多数属于季节性发情、一胎单羔为主。少数多产、性早熟和常年发情。繁殖力低(大多数单羔)、季节性发情是制约绵羊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关键因素,进而影响养羊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5-7]。新疆多数牧区养羊合作社和农牧民养殖基础条件差,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有限,养殖效益提高难度大;新疆地域辽阔,南北疆地理环境跨度大,资源分布不均匀,多数农区养羊受饲草料资源的制约,难以成规模化,多数以“散养户”为主,缺乏专业养羊知识,管理比较粗放,羊营养代谢与呼吸道疾病多发,羔羊成活率低,养殖成本高,经济效益较低,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大,存在很大的人畜共患病的安全隐患。

2.4 饲草料供给不均衡

新疆受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匮乏的双重限制,饲草料全年供应不均衡,饲料生产布局缺乏合理性和饲料安全隐患等制约因素,部分时间南北疆供应缺乏,价格高。农牧民在牧场、草坡随意放牧,造成当地牧场退化,存在农作物秸秆利用不足等情况。当前肉羊产业正面临着快速扩张与产业基础差、新技术支撑渗透不足、生产方式落后、标准化程度低、全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等矛盾,严重影响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导致广大养羊合作社和农牧民不愿意从事养殖行业。

2.5 羊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

目前,新疆养羊业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羊杂交配套生产体系不完善,羊肉标准化生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羊肉品牌多、杂、乱,地域品牌效应不明显。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力推进羊产业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和战略方向。科学制定羊产业长期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分几步实施。支持地方优良品种的选种选育和引进品种的纯种繁育本地化,大力推进引进品种与地方品种的配套杂交良种化生产。强化主体,落实责任,把发展羊产业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除落实好基础设施如用地、用电、农机、基建政策,还有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智能信息全产业链追溯监测系统、品牌推广等补助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好羊生产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饲草供应不均衡等突出问题,确保产业能够健康发展。做好本地畜牧业养殖发展规划与畜产品加工的衔接,保证一二产融合发展;养羊产业与水资源保障、国土空间利用、种植业发展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其他产业协调、绿色、融合发展,全面落实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3.2 完善并建立羊良种繁育体系

培育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肉用性能好、耐粗饲、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强的羊新品种(品系)。培育舍饲母本新品种、引入品种中国化、加强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力度,完善并建立多种形式的羊良种繁育体系;扩大生产母羊群体数量,不断调整优化羊群体结构,鼓励引进具有多胎(多羔)等特点的优质高产母羊与本地羊杂交,提高能繁母羊比例。建立并完善羊良种繁育体系,明确在不同养殖区的主推羊品种,加快羊良种的选育和示范推广,提高本地绵羊的生产性能,促进区域羊产业发展[11]。

3.3 转变发展方式

积极引导羊养殖大户、合作社(企业)和养殖户转变传统养殖方式,推行精细化管理与标准化饲养操作规范。培育羊养殖龙头企业,探索建立羊养殖利益联结机制,采用羊产业链(即集饲草种植、收割、精料的加工、规模化养殖、羊生产线屠宰和精细深加工、销售一体)发展等新模式,打造自己的品牌,带动羊产业发展壮大。创新品牌战略,充分利用新疆自然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地理条件,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无公害品牌,整合资源、做大产业、做响品牌,开发羔羊肉、预制菜等高端产品,提升羊畜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新疆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8-9]。

我国羊产业生产方式正处于转变的关键阶段,由“散户繁殖,集中饲养”向“规模化自繁自育+规模化饲养”的转变时期;羊肉产品市场需求由大羊肉向羔羊肉和肥羔肉转变。全舍饲条件下,母羊生产≥2.5 只羔羊才能实现盈利。多胎多羔是规模化舍饲养殖的重要保障。

3.4 缺乏统一规范的疫病防控措施

近些年来,由于当地的兽医站等工作方式的改变,防疫等工作多数由羊场自行解决,养殖合作社和农牧民对布鲁氏杆菌病、小反刍兽疫、羊痘等疫病的防控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而且缺乏系统的指导和科学规范的疫病防控程序,缺乏统一规范的疫病防控措施,往往导致高产的羊易发生支原体肺炎,羔羊死亡率高[10]。

3.5 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效果有待于提高

养羊业发展中存在养殖效益好、市场好的情况下,养殖合作社和养殖户对育种和繁殖等实用技术的接受程度高,技术需求旺盛。当市场行情不好,养羊经济效益差的时候,养殖户对实用技术的接受程度较差,技术的示范推广效果难度加大,往往需要试验站成员深入养殖场和合作社开展技术的示范和宣传,且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各方面协作,提出能够长期、稳定、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的技术,推进实用技术的示范和应用。

3.6 有效推动肉羊产业化发展

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与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培育肉羊养殖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企农利益联结机制,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等模式,带动肉羊产业发展壮大。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新疆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地理条件,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品牌,依托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做大产业、做响品牌,开展肉羊生产线屠宰和精细深加工,开发羔羊肉高端产品,提升畜产品附加值,尤其要提升地方品种羊的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新疆肉羊产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养羊业养羊肉羊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肉羊的饲养管理
肉羊育肥技术的要点
肉羊人工授精技术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河南省养羊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湖北省农村养羊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疆养羊业生物资产会计核算思考
太和县科学发展养羊业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