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能力范式理念下版式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2024-05-09 18:00颜亚男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版式版面范式

颜亚男

(齐鲁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

能力范式是一种与应用型高校相适应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所谓“能力范式”,是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范式而言的一种高等教育范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的、基于高等教育的理论模式与方法的信念系统[1]22。由知识范式向能力范式转化是应用型高校能力本位的需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以能力范式理念为指导去开展版式设计教学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教育思路。

一、版式设计的能力培养

版式设计注重知识、艺术、能力与技术的统一,讲究人性化、强调创新、突出个性和情感化。从古至今,版式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当原始人考虑图形符号与岩石表面的位置关系和布局,将第一个象形符号刻画在上面,原始的版面在那时起产生;苏美尔人在潮泥板上书写楔形文字,并用线条将文字划分开,这就是最早的版面划分;古埃及人创立的图文并茂的《死亡书》,是版面最早的图文混排格式。同样,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甲骨文到金文,一种竖排的版式设计形式被确立;公元3 至6 世纪,宗教传播带来了书籍出版的盛行,插图与文字混合编排成为手抄版面设计的特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造纸术、雕版印刷术及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推动了版式设计的发展,版面样式随之更新;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印刷品将版式设计推进到一个崭新的时期;19 世纪下半叶的工艺美术运动,强调版式的装饰性和对称布局;技术革新的浪潮继续,摄影术的出现将类似照片的图片融入版式设计中,提升了版面的吸引力;1984 年,计算机数码技术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预示着桌面印刷时代的到来;到了20 世纪90 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完成版式设计作品。

纵观版式设计的发展历程,版式设计就是以版面设计形式法则为内容,以版面视觉功能为前提,根据版面内容需要,将视觉元素(文字、图形、色彩、符号等)有机地排列、组合在以平面形态为主的版面上。在传递主题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师的艺术追求和文化理念。从古至今,版式设计强调版面视觉元素的编排能力和版面的视觉流程设计能力。同样,版式设计课程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现代版式设计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课程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软件的使用方法、版面中视觉元素的编排及设计规律,具备独立完成版面整体设计的能力,并根据课程设置和具体的项目要求制作出有新意、有理念、有感染力和有时代感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作品,版面组织结构集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便于主题信息的表达并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和视觉要求,为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目前开展版式设计存在的困境

版式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实践性与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课程,也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美学、力学等多种学科。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为版式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然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比如,传统的版式设计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考核都是围绕课程知识来进行的,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偏多且滞后于实践课,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将知识学习作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单一。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学到教材上的知识,导致课程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脱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参与感不强,从而缺乏独立见解、创新意识和独立人格,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缺乏变通,模式化、简单化,不能与学生需求相适应;教师注重知识忽视学生的技能、思维和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个性化的培养,导致学生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欠缺,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不足。因此,知识范式下的传统版式设计教学导致了设计缺乏创意、忽视人性化需求、个性化不突出、文化内涵匮乏,缺乏设计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这不符合能力范式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不符合时代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人才培养的诉求。

(一)设计缺乏创意

设计创意和技术创新是版式设计的核心。传统的版式设计教学是知识范式下的教学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难免会产生消极情绪,最终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减弱,设计的版面仅仅展示理论知识要求下的版面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意。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开发促使版式设计新的表现形式出现,不再仅仅表现于印刷品,还涉及到丰富多样的的视觉元素和多角度多元化的设计元素形式。总之,科技的进步促使版式设计载体和功能性发生变化,知识范式下的传统教学,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没有被培养起来,导致设计缺乏创意。

(二)设计忽视人性化需求

人性化设计是版式设计的一种理念,即保证作品形象美观的同时能满足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诉求,围绕人的需求考量,以达到情感和精神满足的目的[2]177-178。版式的设计就是根据版面内容需要,将视觉元素(文字、图形、色彩、符号等)有机地排列、组合在以平面形态为主的版面上。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编排形式,便于主题思想的传递和方便用户阅读。传统的版式设计仅仅满足最原始基础的功能性需求,没有考虑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版式设计结合了经济、文化和设计,通过现代版式设计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引导学生做中国本土化好设计,提倡绿色生态化设计理念,营造良好的中国商业文化氛围,使学生具备使命感和责任感,传统版式设计中缺少人民希望传承与创新的民族文化元素,导致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传承和创新,同时容易降低设计产品和信息的认同感,无法满足大众的心理诉求,缺乏人性化设计。

(三)设计个性化不突出

个性化是指非大众化的东西,是以独特的理念和手段制造出来的拥有自我风格和个体特征的事物[2]177-178。设计要把握个性的度,要在关照人性的基础上追求平衡性的个性化表现。传统版式设计借助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章节作业,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缺乏对真实项目的体验,不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导致学生在版式设计中只注重版面的内容和设计形式,导致作品千篇一律,设计个性化不突出。

(四)文化内涵匮乏,缺乏设计情感

文化是设计的基础并影响设计,设计可以反映和塑造文化,版式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创意与文化底蕴有着密切联系。传统的版式设计没有适应新的技术将提取的文化理念融合到设计中,而是直接将传统文化元素生硬的添加在设计中,缺少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概括和分析,导致版面文化内涵匮乏。

传统的版式设计教学,学生缺乏独立项目的过程操作,对于项目的素材信息收集、方案的策划构想、项目的操作实施没有亲身感受,动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导致版面缺乏设计情感。

三、以能力范式理念为指导下的版式设计美育新路径

长期以来,大学重知识体系轻综合能力、重技能培养轻人格养成。大学的培养模式单一,很难满足国家未来发展要求和社会对多样化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3]4-8。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对高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从传统的以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转变为以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传统的以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为元点派生的教育范式——知识范式,已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由知识范式向能力范式转换,倡导以能力范式为引领,转变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把能力培养作为组织实施教学的目标和主线成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1]21-25。

能力范式是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和社会性确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能力标准,根据人才培养能力标准推出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重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1]36。由知识范式向能力范式的转换,是建立和完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根本性转变[1]27。通过对传统版式设计教育教学所面临困境的分析,在能力范式理念的指导下,现代版式设计开始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注重技术革新,创意为先;满足人性化设计需求,强调个性化设计;重视文化内涵,注重情感化设计。探索出“理论讲授+案例分析+项目实战”的版式设计美育新路径,以实现学生专业知识(版式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设计能力(版式设计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具体应用)、职业素养(设计师具备的严谨创新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个人成长(敬业、精益、专注、注重原创,做有担当的设计师)等多方面的培养,对于处于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版式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和主线的教学模式

能力范式下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参与,改变“静默课堂”,倡导“探究式讨论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突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27。

能力范式下版式设计教学需要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从强调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大力推进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文化教学资源、课堂深入企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1.任务驱动教学法

能力范式理念下的版式设计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的将课程知识和技能融进学习任务中,学生非常明确知道该做什么,以任务的完成和问题的解决贯穿版式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以此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从而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提高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实践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适当运用新媒体平台

能力范式理念下的版式设计教学,教师通过新媒体平台搭建学生与教师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形成讨论式、对话式的教育模式,更好的引导学生发现新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平台与学生随时互动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全程助推学生的成长。

3.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艺术需要创新,艺术的生命在创新,但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最好的创新。”[4]4-1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能力范式理念下的版式设计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牢美育基础。教师要立足新时代,通过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贡献,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践传承中华文脉[5]38-40。围绕实现“中国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俗文化、“绿水青山”生态文明思想、反腐倡廉等为题材,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版面设计,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4.深入企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加强实践教学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 号)指出,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竞赛活动等获取学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6]。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通过竞赛可以提升学生的版面编排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见识,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增强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同时,通过竞赛,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符合能力范式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能力范式理念下,将课堂深入企业,以便解决传统版式设计教学内容与行业领域要求不符的现象,既可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融合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组织协调、团队协作、方案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企业具体项目过程中,促使学生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时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主动转变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带学生深入企业,不仅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创作,还可以将企业对员工道德素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法律法规的要求引入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能力范式下的教学改革突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系统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版式设计课程的实践占比高于理论占比,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渗透,明确实践教学环节和学分,创建第二课堂,通过实践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能力范式下的版式设计强调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增加课程教学的整体性。例如,在版式设计课堂引入企业的商业项目,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项目进行结合,完成一项真实的排版任务,采用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训练,参与完成“项目调研、概念设计、方案设计、设计反馈”整个项目过程,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实践的地位,有利于技能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形成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市场项目的融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从而真正做到能力范式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能力范式下的版式设计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引导学生用设计美学来表达价值观,从而在具体案例项目中渗透价值观。例如,利用中国的传统元素制作一张“幸福中国年”的海报,学生进行搜集资料、创作构思、设计草图、设计创作、完善作品等一系列操作,将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作为创意设计元素进行海报创作,引导学生弘扬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2018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时提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7]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8]

能力范式下的版式设计教学对高校教师的知识观、认识论、课程论、教育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组建能够真正突出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新课题[1]43。目前,不少高校存在艺术教育师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教师队伍结构单一,缺少学科带头人,博士高层次人才缺乏,不能够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所以,高校要重视艺术师资队伍建设,以便服务于能力范式下版式设计的教学改革。

首先,转变传统的版式设计教育认知,配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艺术教师,确保能力范式下版式设计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其次,优化高校版式设计教育师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调动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积极性,以促进能力范式的教学改革。第三,要增强版式设计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教学和科研是每位高校教师都需要平衡的两端[1]44。教师要把握教学与科研的前沿信息,使两者充分融合,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优化教师的版式设计知识结构,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做好科研的基础;加强学术交流,增长见识和开拓视野,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获取文献的能力,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健全培养机制,通过走出去、带进来的培养模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接受先进的教育设计理念,开拓版式设计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视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了,有助于推动能力范式下版式设计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四)基于能力范式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在当前中国的大学教育中,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无法驱动有效教与学[9]8-10+33。传统的版式设计为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而进行的考核只能评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对问题的解答,这种静态的考核评价方式无法评价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用以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对象的考核评价,必须建立多元考核方式,突出能力标准,强化过程考核,增加非标准化考试,彰显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考核[1]39,以便与能力范式培养内容、教学方法相适应。考虑到学生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设置期末考试试题时,降低常规题目占比,增加开放性的综合分析、案例思考等题目,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性问题[1]40。

基于能力范式的版式设计考核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形成,实行过程性的多元评价,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学习态度的养成、价值观的树立等。过程性考核贯穿版式设计的教学全过程,例如通过教学平台对学生认识过程和实际能力进行监督和评价,这样的动态监管,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有哪些能力没有提升,学习态度如何等,有利于学生及时查缺补漏,讨论热点话题等。教师制定版式设计“理论知识+项目案例+技能”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打破传统的以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唯一的考评依据,建立集学生项目调研、概念设计、方案设计、用户反馈等一体的考评体系,强调发展性、动态性及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便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10]2。

四、结语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必然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应用型高校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1]70-71。在能力范式理念指导下,版式设计应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进行能力范式下的美育新路径研究,着重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和主线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基于能力范式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实现版式设计美育新路径,促使应用型高校建立以素质能力为着眼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版式版面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浅析“留白”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
版面撷英
版式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学术期刊的版式设计
报纸版式中的插画艺术